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023-06-10柴勇
柴勇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完善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行,教师立足双基和三维目标的发展培养,应突出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方针,帮助学生在知识理论认知和技能应用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优化思维认知路径,提升创新创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素养;教学培养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学关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很多时候学生都是被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理论知识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概念化的记忆学习上。教师在创新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立足学生的內在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培养,让学生能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构建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并能灵活地转化应用,从而在知识、记忆、思维、实践的整合教学中,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意义
在数学教学中,教育需要明确教育发展目标。对学生的教育培养绝不仅仅局限于数学成绩而已,而是要在课堂教学环节,实现对学生知识、思维、创新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理论知识进行创新和创造性应用,提升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我完善能力。以往,教师的教学重心集中在逻辑知识的讲解和知识技能的运算练习上,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了浅层的记忆和公式套用。一旦数学问题发生变化,学生就不知道应该如何转化。基于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教育指引,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根本任务,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方法和技能,还要加强对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意识的全面培养,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数学教育提供了最终的目标导向,而数学教学的开展,则需要围绕两个层面进行延伸,一个是结构性认知,另一个是整体性建构。教师立足两个层面,需要重构传统教和学的关系,实现师生之间的信息交互,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创新教学中,教和学、教师和学生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教师了解学生的实时学习信息,并根据信息反馈,实现对学生的针对性发展培养,让学生能够在自我结构性认知的学习、理解中,自主完成对逻辑知识体系的整体建构,并且根据自身的理论知识进行推理、论证、转化应用,解决对应的数学问题。通过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我完善。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教学应用
(一)创新教育观念,重构教学关系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围绕创新教育观念指引,重构教和学的关系,加强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培养。在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过度追求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拓展培养,导致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应用能力无法实现有效统一。教师在创新数学教学中,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在指导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控制调节自身的思维认知路径,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围绕结构性认知和整体性建构两个层面开展创新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避免直接告诉学生所有的知识概念,而是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知识概念的剖析、内化、理解,从而构建起完善的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创新教育观念为指引,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引导,让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技能,发展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自主控制、调节自身的思维认知活动,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活动,可以将传统的平面化口授讲解,转变为动态的视频演示,在形象认知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教师明确将多媒体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便利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依赖于形象思维,这也导致了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文本形式的抽象知识概念,很难产生形象化的深刻理解。例如在空间几何物体的学习中,学生有时缺乏对应的空间想象能力。对此,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应用,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或者是平面化的展开,展示几何体在空间中的形态结构变化,在具象和抽象的对比学习中,启发学生观察分析平面图形和立体几何之间存在的逻辑关联,让学生在形象认知学习中,逐渐深入到对理论知识内涵的本质理解。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优化整个教学活动,将抽象的平面化教学转变为多元动态的视频演示,便于学生在视觉认知学习中,完成对抽象知识概念的推论,并且帮助学生塑造对应的空间模型,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动手操作活动,拓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在创新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模式,设置趣味性的动手操作活动。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够进行猜想假设和科学探究,从而,自主学习知识。教师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通过游戏性的实验活动,拓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譬如教师在讲解多边形面积公式时,可设置开放性的探究游戏活动,让学生剪出不同的多边形,在课堂上剪一剪、拼一拼,从而在对多边形的观察分析、拼接割补、平移旋转的过程中,探究出多边形面积之间的逻辑关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顺着学生的探究思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点拨和启发,并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在裁剪游戏活动中,将复杂的多边形图形剪成简单的图形。例如有的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关联,通过裁剪和割补,将平行四边形拼成了长方形。随即教师鼓励学生围绕动手实践操作,思考图形的相似性,完成对面积公式之间关系的逻辑推理论证。通过让学生围绕多边形面积的核心概念,在动手操作活动和面积公式推理中,了解图形变化和面积公式之间的关联,并能够进行科学严谨的逻辑推理,完成对多边形面积知识概念的整体归纳。教师设置趣味性小游戏,让学生在开放性的动手操作活动中,通过思考探究和科学验证,促进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培养。
(四)生活化教学,深化学生的认知理解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数学教学内容和生活化教学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将生活教学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例证补充;另一方面,将数学知识的教学还原到真实的生活中,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完成对理论概念的解构。生活化教学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将陌生的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还原成自身熟悉的生活背景,并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生活化的探索,在生活逻辑的推理论证中,完成对知识概念的解构。另外,立足学生生活化的结构认知,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独特的生活认知经验,在对生活的观察分析中,运用自身的理论知识对生活中的数据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解释说明,促进生活和课堂的有效统一,深化学生的认知理解。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数学教学并不是孤立的知识教学,而是立足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和生活应用相互联系,促进学生的生活化学习。教师以每个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在结构性认知学习中,自主归纳、总结数学知识概念和生活应用之间的逻辑关联。
(五)主题学习,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教师转变以往学生的被动式学习,通过主题学习的推行,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教师设置数学主题学习,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发展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推动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在互助学习中,教师为每个学习小组发布对应的学习任务,引导学习小组在问题的观察分析中,围绕目标结果,罗列出对应的猜想假设。每个成员都可以围绕这些猜想假设进行说明阐述,通过学生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探究思辨,对这些假设进行运算、推理、论证,从而最终完成数学任务。在主题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鼓励每个学生在小组交流中陈述自身的思维认知路径,通过小组成员多视角和多维度的综合辨析,从而总结出科学的主题学习探究方案。学生也能够在小组交流中,拓展自身的创新思维,并且不断优化自身的思维认知路径。在主题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小组在明确主题、确认目标、猜想假设、实验论证、成果展示、反思评价等几个环节中,能够自主控制和调节整个学习过程,并对思维认知活动进行创新优化,帮助小组成员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主题学习中,教师让学生小组自主完成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有计划、科学地控制整个认知活动,自主完成对教学主题的学习。
(六)分层练习,促进针对性培养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明白学生群体本身存在的客观制约,在普适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分层练习、分类指导。在课堂教学中,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技能训练,都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并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上,完成对学生的科学指导。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设置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训练。
对基础知识概念薄弱的学生,教师应设置对应的基础训练题,帮助学生在基础训练中,巩固基本的理论知识概念。对中等生,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拓展训练,鼓励学生在试题练习中,加强理论知识的转化应用,促进技能实践训练。对前进生,教师应设置创新训练,指导学生对教学问题进行综合解析,通过多个维度的思维发散,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对训练问题进行创新解决。教师在分层练习、分层目标、分类指导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针对性教学培养,以此帮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并通过针对性的目标进行自我改进的强化学习,让学生在数学训练过程中,总结出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提升数学转化运用能力。
(七)实践应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的理论实践应用能力,鼓励学生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社会性实践作业,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解决生活问题。在生活实践的开放性作业中,教师促使学生通过自我认知控制和调节整个实践活动,在知识技能、思维方法、创新应用的整合中,完成对生活问题的解决。
在生活化作业的设计中,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选题,制订科学的探究框架、论证方式,以及提出对应的创新解决办法。例如有的学生想要测量生活中房屋的高度,并以此为研究作业的主题,学生首先明确了自身想要解决的问题,对采取的方案进行设想和论证,并详细记录论证数据的变化,验证数学数据信息是否科学,最后利用數学知识的代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中,教师鼓励学生讲解分享自己的应用过程,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结语
教师需要在数学教学中,围绕学生主体的实际情况,完成对学生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教育引导。同时在学生的结构性认知培养,在知识技能、思维方法的整合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发展培养自我完善和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建立.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与学生数学素养培育——评《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J]. 中国教育学刊,2021(07):1.
[2]杜虎成. 注重动手操作,提升数学素养——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学[J]. 信息周刊,2020(10):1.
[3]瞿德军. 渗透数学思想 提升数学素养——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实践与思考[J]. 名师在线,2021(28):2.
[4]陈大锋. 搭建活动平台,提升数学素养——例谈在小学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 教育界,2021(31):2.
[5]张燕芬. 优化作业设计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策略探析[J]. 世纪之星—交流版,2021(04):2.
(责任编辑: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