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课堂灵动起来
2023-06-10曾雪辉
曾雪辉
“灵动”指活泼不呆板,富于变化。灵动的音乐课堂应该是激情飞扬、活力四射的,应该为学生自主获知、自主实践、自主创新赋能。如何让音乐课堂灵动起来?笔者以自主学习活动为主线,引领学生进行多元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终身发展所需的学习力,使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素质以及道德情操协同发展。
一、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学生才能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笔者构建了“灵动音乐”的“自主预学模式”,即明背景—习乐理—试唱歌。
“明背景”指学生课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乐曲的创作背景,了解词、曲作者和演唱者的基本情况,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习乐理”指学生课前自主查找资料、阅读教材,学习本节课要掌握的乐理知识,并把不懂的内容记下来,以便课中进一步学习。“试唱歌”指学生用哼唱的方法摸索歌曲的唱法,用手势拍打或跺脚等方法发现乐曲的节奏,用乐器吹、拉、弹、奏乐曲,辅助自己唱准字音。
学习《快乐的啰嗦》时,笔者设计了以下导学问题:①彝族有哪些重要节日?你了解这些节日的风俗嗎?②乐曲的情绪怎样?表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它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其旋律属于哪种曲式?③乐曲由哪些乐器演奏?你了解其中的什么乐器?④你会用乐器演奏乐曲吗?是通过什么途径学会的?这些问题引领学生在课前自主了解乐曲的文化背景,发掘多样化的自学途径,为深入学习乐曲提供了支架,为发挥创造力打下了基础。
二、活动助学,培养艺术素养
灵动的音乐课堂力求让活动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使全体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动情中领悟音乐情感,强化艺术素养。为此,笔者构建了“灵动音乐”课堂学习模式:小组交流—代表汇报—质疑订正—创词编舞—总结升华。
小组交流是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前预习的内容,包括乐曲背景、乐理知识等,同时试唱乐曲、讨论唱时要注意的问题等。代表汇报是小组推荐代表汇报预学成果。质疑订正是师生共同提出并解决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中难以解决的重难点问题。创词编舞是学生结合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针对乐曲中一些特别的段落改编新词、创编舞蹈等,使课堂因充满创新而富有生命力。总结升华环节,一方面可以通过提炼总结帮助学生强化知识记忆,形成知识网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情感教育引领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如学习《快乐的啰嗦》时,学生小组交流预学情况后,笔者组织各小组依次汇报预学单中的问题。各小组代表不但汇报了“火把节”“跳歌节”“赛歌会”等彝族节日及风俗,发现《快乐的啰嗦》的情绪是热烈欢快的,描绘了乐曲所体现的载歌载舞的画面,说明乐曲属于ABA′曲式,而且明确了《快乐的啰嗦》是由民族弹拨乐器合奏的,常见的民族弹拨乐器有古筝、琵琶、扬琴、月琴、阮等。其中一名小组代表还邀请组内同学上台弹奏了古筝。汇报过程展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成果,丰富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增进了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喜爱。期间,笔者围绕学习重难点,适时点拨学生根据乐曲旋律调整演唱情绪,分组演唱乐曲并用不同乐器伴奏,用自创的手势或体态准确地表现主题音乐的旋律特点等。最后,笔者引导学生随着乐曲教学视频自由舞蹈,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表现得从容自信、充满灵气,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还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强化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素养。
三、支架促动,培养创造能力
蔡元培先生认为,“世之有道德者,无不有赖于艺术与科学”,当人沉浸于艺术美的意境时会消解占有的冲动,增进“创造的冲动”。也就是说,艺术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音乐教学具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优势,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笔者在课堂上创设了如下学习支架。
一是创设视听情境支架,营造想象的氛围。笔者教学古筝名曲《渔舟唱晚》时,利用微课视频创设了视听情境,引导学生欣赏山水美景图片,聆听《渔舟唱晚》乐曲,想象音乐所描绘的画面。交流中,学生的想象十分丰富,如“我仿佛看到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清清的江水静静地流淌,江面上微波荡漾”;“我好像看到大雁唱着歌儿向南飞翔,时而排成‘一字,时而排成‘人字”;“我感受到一幅美景:夕阳西下,江水被落日余晖镶上了一道金边”;“我似乎看到打鱼归来的人们满载而归的情景,摇桨声、水流声交织在一起,渔民在美景中唱起了怡然自得的歌”等。学生之所以想象出丰富多彩又符合乐曲意境的画面,是因为问题情境的设计为学生营造了想象的氛围,给了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学生在聆听、感受音乐的过程中自然融入“渔舟唱晚”的美好画面中,深刻理解了乐曲的意境。
二是搭建多元活动平台,触发创造性表现。同样是在《渔舟唱晚》的教学中,笔者先引导学生分三步欣赏乐段:通过合着乐曲朗诵歌谣“滔滔春江水,晚霞白鹭飞,竹篙一点浪花开,打鱼船儿归。橹儿轻轻摇,江风悠悠吹,捕鱼人儿笑微微,满船鱼儿肥”,感受乐段的意境美,概括出第一乐段为慢板,音乐形象是“夕阳西下”;通过画旋律线条、创编歌词“船儿悠悠、浆儿悠悠、桥儿悠悠、水儿悠悠、鱼儿悠悠、人儿悠悠”等,感受乐段的形象美,概括出第二乐段也是慢板,音乐形象是“怡然自得”;通过随乐段舞动扇子,模仿众渔民摇浆的情景,感受乐段的律动美,概括出第三乐段为快板,音乐形象是“百舟竞归”。然后,笔者设计了“自主表演”环节,引导学生合着完整的乐曲,选择他们各自喜欢的方式再次表演《渔舟唱晚》。课堂上,学生根据对乐曲的理解进行表演,于抑扬顿挫的朗诵、意境丰盈的唱词、契合旋律的舞姿中,表达出“夕阳西照,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摇橹前行、竞相而归的幸福画面”。分乐段轮流演绎的形式给师生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把课堂推向了高潮。这样的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表达了学生的情感,展示了学生多方面的才华。
(作者单位:荆州市荆州小学)
责任编辑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