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3-06-10魏勇任小芳

音乐生活 2023年5期
关键词:柯尔克孜族包容性新疆

魏勇 任小芳

一、前言

地处我国边陲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柯尔克孜族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璀璨的音乐文化,其中一些音乐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主体在开展工作时出现后继乏力的问题,对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产生不利影响。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出“在非遗保护中努力保持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的主张,为世界各国非遗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鉴于此,本文以可持续发展思维对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研究。具体研究时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相关要求为指导,把握新时代少数民族非遗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探讨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对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建议相关主体秉持可持续发展思维,从包容性社会发展、包容性经济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认识新疆柯尔克孜族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问题,制定发展对策。

二、对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及其发展中存在问题剖析

(一)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长久以来人类在劳动实践下所创造的文化知识结晶,是与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文化遗产[1]。特殊的生活方式造就了新疆柯尔克孜族人民独特的思想个性,也造就了其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库姆孜是新疆柯尔克孜族独有的、古老的一种弹拨乐器,它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式。库姆孜历史悠久,其音乐文化在新疆柯尔克孜族音乐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柯尔克孜族库姆孜艺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2008(第二批)。库姆孜琴伴唱史实《玛纳斯》是新疆柯尔克族非遗音乐文化的代表,体现出新疆柯尔克孜族人民在音乐文化领域的智慧,同时也是研究新疆柯尔克孜族人民历史、文化、生活的重要材料。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对于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工作主体而言,只有树立科学观念,才能保证工作的效果。

(二)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中的存在问题

近年来,伴随着政府对少数民族非遗音乐文化保护工作力度的持续加大以及学术界对少数民族非遗音乐功能与作用研究的日益深入,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迎来良好的发展环境[2]。但与此同时,新型音乐科学知识、新型音乐文化类事物、新型音乐创作技术、新音乐文化发展观念的出现和快速发展,给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提出新的课题和新的考验。

三、新时代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实效对策

对策是行为主体为了达成预期目标而采用的一切措施、方法与手段的总和。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相关要求为指导,本文认为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主体可以从包容性社会发展、包容性经济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平与安全四个方面制订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对策,各项对策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

(一)推进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包容性社会发展

1.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包容性社会发展的内涵

社会是人与环境形成的关系总和。每个人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当中。人在社会当中的各类实践统称为社会活动。社会活动复杂多样,生产、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等各项活动都属于社会活动的范畴。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的社会发展理念。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直接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由新疆柯尔克孜族人民创造与传播,创造与传播的主体是社会中的人;同时,这些人在创造、传播非遗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必然受到社会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当然,新疆柯尔克孜族人民在创造、传播非遗音乐文化的过程中,也会对社会中各种因素产生影响。具体分析,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演奏乐器,如库姆兹的琴声优美,悦耳动听,有助于促进人的精神健康、情绪健康、心理健康。新疆柯尔克孜族弦非遗音乐中的主题思想、歌词蕴含着新疆柯尔克孜族人民对民族、国家的热爱,有助于培养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人的民族情怀[3]。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和其他民族音乐交流与碰撞,相互聯系、相互促进,有助于增强不同民族人民之间的凝聚力和包容性。

2.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包容性社会发展的对策

包容性是社会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从社会学视角来看,包容性社会发展的理念来源于社会整合、民族融合等概念。围绕社会学发展的理念来源,可以制定出新时代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社会包容性发展的实效对策。

(1)社会整合强调社会结构中各个部分的相互依赖性,要求相关主体注重对社会结构中各个部分进行协调和控制,促进各个部分有机团结,保证社会结构整体功能的稳定。实现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包容性社会发展,需要开展的工作有:一是,明确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主体(包括组织、工作者)并明确其权利和责任。参与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的各组织、各工作者均要有明确的分工。明确的分工可以在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形成一种永久把人、组织联系起来的权利和责任体系。而这种体系能够保证人、组织正常发挥功能,保证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的稳定。二是,建立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主体与发展客体之间紧密的关系。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客体即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资源。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资源大多数分散在新疆柯尔克孜族农区和牧区中。要想提高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的社会整合水平,相关主体需要加强与该民族农区和牧区的紧密联系。三是,建立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工作机制。机制是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耦合、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和功能体系。建立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协调机制,能够协调组织和个人行为,确保其工作的实效性。

(2)民族融合是社会整合的演进范式。民族融合的模式有同化模式和多元模式两种。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中的民族融合模式主要是多元模式。我国少数民族种类多,在新疆地区包括新疆柯尔克孜族在内的10多种民族在发展中,不仅保持自身非遗音乐文化的独特性,还在空间上保持分割的族群和空间,体现出民族融合的多元模式[4]。民族融合的多元模式易导致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影响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为了避免这种差异,应建立一种社会包容机制。

(二)推进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的包容性经济发展

1.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包容性经济发展的内涵

包容性也是经济学家研究的共同课题。包容性经济简单来讲就是包容性增长的经济,或者称为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文化属于上层建筑,受经济基础的影响。反过来,文化也会影响经济,对经济的发展又具有能动性和反作用力[5]。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从属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系,是一种以新疆克尔克孜族非遗音乐为载体的特殊文化形式。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活动可以为很多人提供收入和体面的就业。活态的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是一些产品(或服务)开发与创新的源泉。另外,结合了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的旅游活动能够为很多人带来收入。

2.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包容性经济发展的对策

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包容性经济发展,寻求自身与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经济增长相对立。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包容性经济发展着眼点有四:一是,让更多的人享受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带来的经济效益。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尤其是品牌化发展,能够形成文化经济,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如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演奏乐器成为热销乐器,相关图书成为热销图书,相关展览馆与演出场所成为旅游热点,相关教育培训快速发展,并带动当地餐饮、交通、金融等发展。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带来的以上经济效益,需要让更多人享受,才能激发更多人参与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关注弱势群体,助力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经济共同发展进步。三是,制定文化经济平衡健康发展有关政策措施。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主体应制定文化经济平衡健康发展有关政策措施,引导和帮助企业、创新创业团队参与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工作,推进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环境可持续发展

1.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环境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处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中,与外界进行着输出和输入的交流[6]。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为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但是环境的变化会导致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发生重大变化。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能够促进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工作的完善及其整体功能的发挥,从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反之,则阻碍其可持续发展。相关主体要想实现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环境的研究。

2.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基于环境对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的重大影响,本文建议相关主体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保护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相关的自然环境。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受到新疆柯尔克孜族地区地形、气候、土壤、河流、动植物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这可以在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名称、主题、歌词、演奏乐器的材质等方面得到验证[7]。若以上自然环境被破坏,势必对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二是创造利于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的社会环境。本文建议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主体从家庭结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消费习惯、审美观点等方面创造利于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发展的社会環境。

四、结语

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实现其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新时代,为了使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不陷入后继乏力的困境,相关主体应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定出科学的、符合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实际的发展对策。

本文系新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历史与文化研究基地2022年课题“新疆柯尔克孜族非遗音乐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研究”(KDJDC22009)的研究成果。

注释:

[1]袁彦伯、冯洋:《本质、多元与发展——音乐类“非遗”传承和保护耦合性研究》,《音乐生活》2022年第9期,第18-22页。

[2]吴亚南、杨银波:《表演语境下的柯尔克孜族民歌生态现状》,《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第64-69页。

[3]王春燕、昝梅、施国芳、周玲强:《新疆文化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干旱区地理》2021年第2期,第584-593页。

[4]张芳芳、刘旭玲、高自敞:《新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市场研究》2019年第11期,第12-14页。

[5]孙瑜、李晓荣:《互联网时代中国音乐类非遗译介模式研究》,《新闻知识》2021年第1期,第27-33页。

[6]张林:《音乐文化建构之历史视角的思考》,《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第74-83,110页。

[7]程敏:《创新音乐教学模式 实现非遗活态传承——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年第2期,第129页。

魏 勇 喀什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

任小芳 喀什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高月)

猜你喜欢

柯尔克孜族包容性新疆
新疆民族民间音乐简析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家乡的茶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柯尔克孜族语言使用现状
新疆多怪
试述柯尔克孜人西迁后的宗教变化
亚洲的崛起需要各国相互理解、尊重和支持 实现包容性增长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