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虚拟展览集成创新探析
2023-06-10王培培
王培培
摘要:档案虚拟展览作为传统线下展览的有效补充,可以摆脱时间、空间的束缚,施以观展者身临其境的体验。但虚拟展览决不能成为线下展览的复刻品,应集成信息技术,乃至商业、学术汇集、融合传播等方式,使原本单一的展陈方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多样、形式更加有趣、利用更加便捷。因而,档案虚拟展览集成创新势在必行。
关键词:展览 虚拟 档案 集成创新
展览是公共档案馆乃至整个档案行业宣传档案事业、推广档案文化、争取民众关注、发挥档案历史价值最直观、最有效的表现手段。但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传统的档案线下展览给原本热爱它的民众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如异地不能前往或时间紧迫无法观展等,致使很多内容优质、陈设新颖的档案展览,未能完全实现其策展设想和预估影响力。自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数字清明上河图”展示以来,虚拟技术在档案展览领域已得到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档案虚拟展览弥补了传统线下展览的弊端,使观展不再受到时空局限。但需要注意的是,新兴的档案虚拟展览不应成为传统的档案线下展览的“绝对抄袭”或百分百复刻,而应在策展时,充分集成其他领域技术手段和运作方式,进一步创新,从而使档案资源在信息时代焕发出新生机。本文旨在对档案虚拟展览集成创新方式进行探析,以期为档案虚拟展览的策划和举办提供更多思路。
一、档案虚拟展览集成创新的重要意义
本文所指的“档案虚拟展览”是与传统的“档案线下展览”相对应的概念,即借用稳定的数字平台和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相关设备或网络客户端开展的一种虚拟展陈模式,其场景、内容与线下无异,但展现手段和随之带来的衍生品更加丰富、更加新颖。
(一)提升档案虚拟展览吸引力
以上文提到的“数字清明上河图”为例。该展品倘若以普通的虚拟形式展出,则是将清明上河图档案原件进行扫描,之后以幻灯片的方式投放至巨型屏幕中。这种做法效果一般,与常规的线下展陈相比,没有实现更多突破,吸引力不强,很难引起民众兴趣。但策展方打破常规,将清明上河图与先进的数字动画技术进行有效集成、紧密融合,使该展品中的人物动起来、场景活起来,打造出我国北宋年间东京汴梁生动的市景气氛,将观众带入那个独特的时代。从展出实际效果看,数字清明上河图无疑成为2010年世博会的新闻热点,展览与数字技术的集成创新初露峥嵘,好评如潮。由此可见,档案虚拟展览集成创新可以吸引更多受众,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力和更好的宣传效果。
(二)增加档案虚拟展览科技含量
毋庸置疑,虚拟展品都是科技化的产物,借助先进的数字平台支撑和全新的信息技术呈现出来。策展时,策展方要主动寻求虚拟展品与先进的信息技术集成,比如我们广为熟知和应用的虚拟现实技术(Vir? tual Reality,VR),可让档案虚拟展览更具沉浸性、交互性;又如二维信息加工技术,可使普通的档案扫描件对于细节的展示(特别是一些图画档案)更加精细;再如三维数据扫描技术,可使场馆或展示环境得到真实复原,实现高清图像和全景漫游共享,以增加档案虚拟展陈的真实性,优化观展体验。以上这些都是档案虚拟展览与先进信息技术集成带来的重要变革。
(三)丰富档案虚拟展览推广形式
从民众的观展体验来看,不少档案展览(无论是线下还是虚拟)存在内容死板、形式单一、观展静态化等不足。而集成创新的融入,能够丰富展览形式,提高观展灵活度,为档案虚拟展览增添新活力,带来新突破。例如,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平台联合打造的“数字敦煌”项目,除采用特殊的信息技术集成方式外,还采用了商业、学术汇集、融合传播等方式,使得其平台累计访问量超过1680万次。2022年11月,“数字敦煌”还入选了当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精品案例。可以说,“数字敦煌”是档案虚拟展览集成创新的一个典型案例,展现出了集成创新的较高水平。
(四)突显档案虚拟展览教育功能
集成创新的融入可以提升档案虚拟展览的民众参与度,使展览自身的教育功能更加突出。如2023年3月1日“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主办单位联合字节跳动公益集成开发的“线上超现实看展体验项目——古籍寻游记”,以相关档案史料为基础,结合先进的数字技术,能够使体验者更好、更快、更全面地了解甲骨文、天文历法等知识,吸引了大量民众参与体验,使得展览的教育功能进一步增强,教育效果更加明显。
二、档案虚拟展览集成创新方式
(一)信息技术集成方式
目前拥有丰富档案资源的单位或部门往往会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合打造虚拟展陈工程,实现二维信息和三维数据的采集与加工,积累完整的数字档案资源,在数字平台展示。信息技术集成在档案虚拟展览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二维超高清数字化扫描与动画技术。这项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如将档案展品(特别是字画类展品)进行超高清扫描,随后集成于数字平台中,让用户在观摩虚拟档案时,可随意放大、缩小,使线下展览中不便观测到的档案元素呈现得更为翔实,其图片清晰度均已达到4K效果。而这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成果,则在近些年兴盛起来,即通过App或数字软件内置设定的程序,让原本导入的静态图片自行“动起来”,特别是老照片中的主要人物。
2.三维重建技术。该技术以激光扫描为主,通过遥感测绘和倾斜摄影对大遗址或大场景进行三维重建,打造出不逊于真实场景的虚拟展厅。“数字敦煌”就将这项技术运用得淋漓尽致,通过对洞窟大面积、高分辨率的快速三维坐标数据获取,并借助专业软件和测量数据建立洞窟的三维实体模型,让用户从数字平台进入虚拟洞窟并欣赏壁画档案时产生身临其境的观感,塑造出超真实的洞窟环境和观展体验。
3.区块链技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第六项第四点中提出“鼓励有条件的机构和单位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版权保护平台……”的政策。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区块链技术在数据防篡改、信息防盗用、维护作者版权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这项规划的出台,为虚拟展览在用户利用档案资源以及随之而来的学术共创等方面提供了安全性、可靠性的保障。普通的档案虚拟展览只能专注于展品自身,而区块链技术的集成,让大众参與其中的版权保障成为可能,使得档案虚拟展览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二度创作的空间。
(二)商业集成方式
档案虚拟展览借助数字平台得以实现,而数字平台的运作和维护需要成本。从这个角度出发,就档案虚拟展览长远发展而言,商业集成方式是有条件、有能力的单位或部门不可忽视的。“数字敦煌”就很好地将档案利用与资源收益相匹配,借助区块链技术为所有敦煌档案用户(必须实名制注册)提供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有偿下载服务。其中,有偿下载前填写的具体用途分为学术研究、仅供自用、公共文化弘扬、新闻宣传四个类别,各类别又细分为不同的素材清晰度层级,价格从200元至800元不等。这种商业集成方式,使敦煌档案在虚拟环境中既得到了展示,又得到了利用,还获得了收益,充分发挥出敦煌档案的商业价值和文化影响力,更为“数字敦煌”的进一步推广和虚拟档案的持续开展积累成本,提供资金支持。
(三)学术汇集集成方式
公共档案馆或学术研究院在开办虚拟展览时可着重考虑学术汇集集成方式。档案具有原始凭证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史学价值,学术汇集集成方式的引入,可提升展览自身的文化层次或学术深度,为大众对该展品的精细解读和学术研究提供坚实助力。例如,“数字敦煌WIKI”就是“数字敦煌”资源库推出的一个内容开放、自由的敦煌学网络百科全书平台,旨在创造一个涵盖敦煌学知识的中文信息收集渠道,将广大用户的研究成果汇总。该平台不仅为广大用户提供基础的档案应用,更注重将素材使用者的二次创作和研究成果收入“数字敦煌WIKI”(经特定审核后)。这种学术汇集集成方式能够让更多的民间敦煌学爱好者加入学术行列,将自身的研究成果纳入官方认可的学术平台,为百姓实现自身的学术理想提供机会。
(四)融合传播集成方式
进入融合传播时代,除官媒(报刊、电视台等)宣传外,新媒体宣传逐渐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传播手段。因而,档案虚拟展览需要集成一些融合传播方式加以推广。“云游敦煌”就是这一方式的典型代表。其由敦煌研究院、人民日报新媒体、腾讯联合推出,是首个拥有丰富的敦煌石窟艺术欣赏体验的微信、QQ小程序。2020年,“云游敦煌”小程序正式上线,超过2亿人次参与线上互动,累计访问量超过6000万次。其中,青少年占比超过六成。该小程序在科技与数字化的保护和重塑下,使历经千年风霜洗礼的敦煌壁画档案在互联网上焕发新生机,有效推动了敦煌档案的活化利用,释放了文化的深层力量。“云游敦煌”的广泛使用,让青少年接触敦煌档案、学习敦煌文化更为便捷,让敦煌知识随时学、方便学、趣味学成为可能。由此可见,更好地集成融合传播方式,是档案虚拟展览吸引更多低龄群体,进一步扩展影响力和获取更多关注的重要途径。
三、档案虚拟展览集成创新的展望和启示
从未来发展看,档案虚拟展览必须具有创新性,将信息技术、商业、学术汇集、融合传播,以及其他一些新颖的、可操作的模式和手段集成进来,让档案展品“活起来”,让展陈方式“动起来”,让民众参与度“高起来”。
(一)重点集成动态展品信息技术
公共档案馆或有条件的档案机构,在策划档案虚拟展览时,可将那些符合条件的展品与动态展品信息技术相集成,如上文提到的沉浸体验或是可使静态图片活动起来的技术程序,以此使档案虚拟展览较线下展览呈现出更多的变化,让观众既可静观案卷上的文字,又可体验动态展品为其带来的鲜活感,提升档案虚拟展览的含金量,更为展览自身的广泛流传积累口碑。这种集成方式对于多数策展单位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有选择性地集成商业、学术汇集、融合传播等方式
从“数字敦煌”的例子可以看出,商业、学术汇集、融合传播都是成功的档案虚拟展览集成创新方式。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除信息技术集成方式外,并不是本文中提到的所有集成方式都具有普遍性,也并不是在同一个档案虚拟展览中都要集成这些方式以造成一种创新上的“形式主义”。例如,从现阶段我国公共档案馆的管理体制看,商业模式就很难集成于其中。对于诸如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等文博或研究机构,学术汇集集成方式(有效汇集社会中的研究成果)应是一个重点考虑并开展的集成方式。而对于那些具有自主经营权的单位或机构,一切合理可行的集成模式都应成为虚拟档案展览策展的可能。
(三)嘗试集成衍生品和衍生活动
1.集成衍生品延续展览推广。开发虚拟展览衍生品是展览持续推广、广泛推广、长期推广的重要手段。例如,“数字敦煌”打造的虚拟文化使者(虚拟人物伽瑶),就使敦煌档案虚拟展览吸引了众多学生粉丝和热衷于动漫行业的人士。除此之外,档案虚拟展览还可参照或效仿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研究院等相关行业,积极开发主题鲜明,且与之匹配的文创产品或纪念品,并通过线上链接进行售卖或展示,以此进一步延续展览的影响力。典型案例如敦煌研究院开发制作的九色鹿丝巾、披肩、羊绒围巾等系列产品。这些衍生品的出现,不仅满足了敦煌文化爱好者的生活需求、审美需求,更是对敦煌壁画九色鹿故事的有力宣传,促使展览在线上(虚拟)与线下(现实)间形成关联,有序呼应。
2.集成衍生活动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品牌。一旦档案虚拟展览取得广泛关注或成功,公共档案馆可适时在数字平台上链接相关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预约通道,以衍生活动的方式吸引青少年走进档案馆,实地观摩线下档案展览,充分发挥公共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例如,可结合档案展览的主题,开设档案展览学生讲解员培训或志愿讲解活动,既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了场所和课堂,更为集成创新后的“档案虚拟展览”带活“档案线下展览”提供助力,切实发挥出虚拟展览的传播优势,借此打造出推广自身线下展览的窗口,逐步塑造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品牌。
*本文系北京市档案局科研项目“让档案展览‘活起来‘动起来集成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2-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罗倩,项敏刚.VR技术在档案展览中的应用[J].北京档案,2020(2):29-31.
[2]高思宇.虚拟现实技术在档案在线展览中的应用[J].档案天地,2018(9):53-55.
[3]王小伟.数字媒体技术在档案展览中应用的前景展望[J].浙江档案,2019(4):59-60.
[4]董炜,徐立虹.数字技术在电影档案展览中的应用前景探析[J].档案记忆,2022(3):60-62.
[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EB/OL].(2022-08-16)[2023-3-26].http:// www.gov.cn/zhengce/2022-08 / 16 / content_5705612. htm.
作者单位:北京市档案事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