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来宾市糖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23-06-09莫仁忠陈仁烈

甘蔗糖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来宾市糖料糖业

莫仁忠,陈仁烈

(1来宾市糖业发展局,广西来宾 546100;2来宾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广西来宾 546100)

0 引言

甘蔗是单位面积固碳量最多为碳中和优选的C4作物之一,种甘蔗具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既能达到节能减排,又能增加民生资源[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时强调,“广西糖、铝、机械、冶金等产业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要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广西蔗糖主产区之一,来宾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聚焦蔗糖产业优势,按照“稳住糖、延伸糖、超越糖、做强糖”发展思路,全面深化糖业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糖业科技创新,加快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建成较为完整、科技含量较高的糖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制糖及综合利用产值超100亿元,其中,综合利用产值达50亿元以上。

来宾糖业在维护国家食糖供给安全、增加地方财税收入、决胜脱贫攻坚战、促进民族和谐团结、巩固边疆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际食糖供求关系的变化和国内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探索和研究如何依托资源优势,打造覆盖来宾市糖料蔗生产及开发利用、制糖及深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提高产业整体效益,促进糖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来宾市糖业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的新成就

1.1 糖料蔗生产稳定发展,区域布局趋向优化

来宾市划定甘蔗保护区面积13.67万hm2,2017年全国唯一以糖料蔗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落户来宾市兴宾区,2019年兴宾区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2批国家区域性甘蔗良种繁育基地。2020年建成7.09万hm2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万亩以上连片的“双高”基地22个。全市形成了以兴宾、象州、武宣、忻城县(区)为主体,合山、金秀县(市)为辅助的原料蔗生产格局,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出台了《来宾市糖料蔗生产保护区“桉退蔗进”三年(2022-2024年)行动方案》,用3年时间完成1.77万hm2“桉退蔗进”任务。近3年来,来宾市糖料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1.33万hm2以上,年均进厂原料蔗700万t以上,种植面积及产糖量常年位于广西第2。年均产糖92万t,产糖量占全国10.2%,占全区15.4%(见表1)。

表1 近3个榨季来宾市糖业发展情况

1.2 产能整合稳步推进,糖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为推进制糖企业战略重组,相继完成来宾永鑫及小平阳公司与湘桂集团重组、武宣黔江公司和红河公司与广糖集团重组、武宣博宣和象州博华与广糖集团重组,关停忻城南华二厂,引导金秀东达公司放弃白砂糖生产转型发展生态红糖生产。全市7家制糖企业(集团、公司)13家糖厂总日榨生产能力为9.8万t,均高于广西及全国平均水平,形成了东糖、湘桂、广糖和南糖4家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达90%以上。在全市糖业系统组织开展“降本增效”行动,2019/20年榨季以来,年平均产糖率达到13.26%,产糖率连续3个榨季居全区第1位;蔗渣打包率5.8%以上,吨糖不含税销售成本4600元以下,吨糖耗标煤325 kg以下,实现“产糖率、蔗渣打包率、综合效益提升,吨糖综合成本、吨糖耗标煤下降”的目标任务。东糖迁江公司、博宣食品公司2家制糖企业进入广西区主席质量奖重点培育组织库;东糖石龙公司生产的“金蜂”牌白砂糖、赤砂糖连年获全国糖业产品质量优秀奖;来宾湘桂公司生产的“晶龙”牌白砂糖和红河制糖有限公司生产的“荷花”牌白砂糖都被列为“广西名牌产品”。

1.3 科技赋能创新发展,整体效益稳步提升

在兴宾区及象州、武宣等县建成万亩连片“双高”基地22个、3000亩以上连片基地49个。兴宾区凤凰镇黄安村蔗野仙踪“双高”基地被评为“自治区四星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推动良种化改造,建成一、二、三级糖料蔗良繁基地11个,培育、引进桂糖44号、桂糖47号、桂糖49号、桂糖51号等新品种20多个,年可供3.33万hm2大田用种。鼓励蔗农使用优良品种,2019年起对新翻种或扩种的良种糖料蔗给予5250元/hm2种植补贴,并实行糖料蔗进厂加价30元/t的优惠政策,蔗农收入较良种改造前增加7500元/hm2以上。兴宾区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区域性甘蔗良种繁育基地,“来宾甘蔗”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积极推进机械化生产,2021/22年榨季全市糖料蔗机耕率达100%,机种水平从67%提高至70%,机收水平从4.1%提高至4.8%,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提高至72%,平均生产成本下降3000元/hm2以上。推进“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东糖、湘桂、广糖和南糖集团等核心糖厂率先应用全流程智能化生产和控制系统,有6家糖厂配备了自动包装码垛、甘蔗自卸等智能化设备,东糖迁江公司等企业完成在线监测及循环利用锅炉余热技术改造,广西福斯派公司、港萱公司等企业建成“机器换人”智能化无人车间,金秀东达制糖公司采用绿色膜法新工艺生产高等级绿色蔗糖等,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推动“糖业云”大数据平台建设,为政府糖业主管部门、糖企、蔗农及相关涉糖提供服务,做到“补贴线上化”“农机上云”“农资上云”“劳务上云”,初步实现服务有力、蔗农增收、糖企增效、产业发展的目标。

1.4 综合利用初见成效,产业融合效应显现

经过多年的发展,糖业已成为来宾市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最佳典范,循环经济与综合利用处于国内行业领先水平,培育发展糖深加工及附产品综合利用企业20多家。冰糖、酵母、环保餐具等30多个产品实现现代化生产,形成制糖、冰糖及焦糖色素、酵母及其抽提物、环保餐具、有机生物肥、蔗叶综合利用等6大较为完整、科技含量较高的糖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见图1)。

图1 来宾市糖业全产业链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图

截至2022年,来宾市冰糖、焦糖色素企业年生产能力超过12万t,产品由单一品种拓展到单晶冰糖、多晶冰糖、红冰片糖等10多种,产值8亿元以上,成为广西区最大的冰糖生产基地。酵母产能5万t,酵母抽提物产量2万t,综合产值超10亿元。利用滤泥生产复混肥企业2家,年产能达10万t,产值超1亿元。蔗渣制浆、造纸产能超30万t,蔗渣浆年产值达11亿元以上。建成投产7家可降解环保餐具企业,产能15万t,产值20亿元以上,成为全国利用蔗渣生产环保餐具最大的基地。同时,还引进12家蔗叶综合利用企业,全市蔗叶饲料化、燃料化、肥料化利用量年均超过50万t,形成循环产业链。农旅融合、产城融合突破发展,武宣县二塘镇入选全国2022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成为以蔗糖产业为特色的宜工宜商、宜居宜游的甜蜜小镇;金秀东达制糖公司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共同研发利用膜法绿色制糖新技术生产高品质红糖、黑糖,打响了金秀“金瑶红”品牌,成为金秀旅游者的至爱选择。

1.5 产业发展贡献突出,支柱地位持续稳固

据测算,吨蔗加工转化综合利用总产值达1488.2元,可创税188.9元(见图2)。糖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6左右,制糖及综合利用产业对全市税收收入的贡献率达15%以上。自2019年广西区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推动糖业高质量发展以来,来宾市种蔗农户稳定在13.2万户以上,涉及蔗农52万人左右,占常住农业人口的51 %。以正常年份2020/21年榨季种蔗收入计算,进厂糖料蔗853万t,蔗农直接收入44.1亿元,蔗农人均收入8480元,占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50元的30.1%,种蔗收入是蔗农的重要收入来源。糖业成为来宾市兴村富农、推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产业。

图2 吨蔗制糖及综合利用加工转化综合产值情况

2 来宾市糖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难点与挑战

2.1 稳定糖料蔗种植面积难度大

来宾市糖料蔗生产保护区面积为13.67万hm2,2022/23年榨季全市甘蔗种植面积仅为11.53万hm2,仅占保护区面积的84.5%。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内,桉树、果树等与甘蔗“争地”严重,“旱改水”、高速公路等项目占用糖料蔗生产保护区。从广西区糖办和自然资源信息中心提供的2022年第4季度来宾市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动态监测统计分析报告中,全市被非蔗占用糖料蔗生产保护区面积5.23万hm2,其中占用比例最大的是林地占用2.07万hm2。“旱改水”项目挤占蔗地未能做到及时“占一补一”,据统计全市“旱改水”项目规划占用甘蔗生产保护区面积1.03万hm2,已开工占用0.72万hm2,其中占用“双高”基地0.13万hm2,完成“占一补一”的仅有0.1万hm2。水利化建设也滞后,全市11.53多万 hm2的蔗地(含“双高”基地)具备水利灌溉条件仅2.61万hm2,无水源或水源不足面积达9.09万hm2。其中,已建成仍可正常使用的水利设施灌溉面积约1.82万hm2,年久失修损坏暂不能使用的水利设施灌溉面积约1.41万hm2,蔗农靠天吃饭局面未彻底改变。2021/22、2022/23年2个榨季,因干旱造成减产减幅达17.16%和23.37%,农民种植甘蔗的积极性不高,完成自治区提出的“糖料蔗生产保护区面积不减少、糖料蔗种植面积不减少、糖料蔗产量稳步提高”的要求压力大。

2.2 生产成本高仍未得到有效破解

受耕地资源禀赋差、户均种植规模小、机械化推广难度大等因素影响,来宾糖料蔗种植成本高。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劳动力价格、土地流转价格、农资价格持续上升,当前土地租金高达12000~15000元/hm2,去年以来农药、化肥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50%~60%以上,年均投入约32850元/hm2,扣除土地成本因素,糖料蔗生产成本常年维持在450元/t左右,来宾市每吨甘蔗的生产成本普遍是巴西、泰国的一倍以上[2]。糖料蔗种植投入产出比进一步降低,据自治区价格成本调查监审分局对2021/22年榨季广西糖料蔗种植成本收益情况分析,糖料蔗种植平均净利润仅约4635元/hm2,远低于水果、桑蚕茧、蔬菜等主要竞争作物。连续2个榨季遭受持续高温干旱极端天气影响,全市上百万亩糖料蔗严重受灾导致大幅度减产,糖料蔗种植投入产出比进一步降低,农民种植甘蔗意愿较弱,一些农民宁愿自己改种或流转给别人种植桉树、水果等作物。

2.3 生产全程机械化提升困难

来宾市糖料蔗种植多以单家独户为主,户均经营面积约1 hm2,与巴西、澳大利亚户均经营62.66 hm2、泰国户均经营4 hm2有较大差距,与印度户均经营1.06 hm2相当。全市目前规模化3.33 hm2以上连片种植的面积仅仅为0.99万hm2,占有蔗面积8.46%,影响机收作业效率。耕地条件也差,全市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坡度低于130的面积约5.67万hm2,占比48.8%,“小块并大块”难度大。受机收糖料蔗破蔸率、损耗率、含杂率高和对宿根影响大,糖厂技改跟不上要求,以及榨季期间来宾雨水天气持续时间长、糖料蔗联合收割机无法进场作业等因素影响,机械化联合收获率常年处于低位状态,2022/23年榨季,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约72.84%,其中联合机收率仅5.25%,仍处于较低水平。

2.4 糖业科技创新的动力不足

据测算,2017/18~2021/22年榨季5个榨季,全广西食糖平均含税成本5716元/t,平均含税销售价格5539元/t,全区主要制糖企业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10.17亿元(含蔗渣、糖蜜等副产品利润),产糖平均亏损33元/t。由于糖业生产效益差,糖企创新投入能力弱,大部分企业近3年未上新的生产线,制糖企业技术装备普遍落后,工艺环节长,装包、储存、物流等自动化程度低,物耗能耗高,跟巴西、澳大利亚等产糖大国比,制糖成本是2倍以上[3]。与崇左、南宁等兄弟市相比,来宾市制糖企业的装备技术也明显落后,2018年崇左市东亚糖厂建成中国最大的单条压榨生产线(2万t/d)并配套建设精炼糖和生物质发电项目,已经成为中国糖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标杆[4]。反观来宾市,13家制糖企业目前安装有压榨槽(翻板机)的只有6家,安装自动包装系统6家,安装自动码垛系统8家,安装自动除杂系统4家,全市没有一家企业完成糖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糖业企业中管理运营、降本增效较好的博宣食品公司,近3年来也仅新增丙糖连续煮糖罐、1台红外线分析和2套自动通罐机,近3个榨季因原分蜜机的装机容量小而导致日平均榨量偏低,能耗偏高,蔗渣打包率低。

2.5 糖业产业价值链还不够完善

据有关方面估算,来宾糖业除食糖以外的产业链产值潜力在200亿元以上,而现有规模只达到100亿元。多数糖厂只单纯生产白砂糖,没有其他产品,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低。甘蔗渣的综合利用也仅限于制浆、环保餐具和纸产业链等,对甘蔗渣高值化应用的如人造地板、聚氨酯材料、畜牧饲料等项目还没有起步。综合利用原料满足率低,目前全市3家蔗渣浆生产企业的产能30万t以上,年需蔗渣量达120万t以上,而全市13家制糖企业年榨季供应榨量约40万t,加上兴桂纸业整合全区农垦系统蔗渣约40万t,年缺口达40万t以上。7家蔗渣浆环保纸业加工企业2022年产能15万t,2023年预计产能达18万t,再加上浆板、纸等,原料难以保供。蔗叶综合利用率还不够高,仅处于起步阶段。

3 推进来宾市糖业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全面加强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建设管护,稳住甘蔗种植面积

持续推进高标准蔗田建设,严格执行《广西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管理办法(试行)》,在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开展“退桉还蔗、退果还蔗”耕地“非农化”整治,坚决制止新增占用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种植桉树、果树行为。强化“桉退蔗进”督导,在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内种植桉(果)树的地块都要实施依法清理。在落实“桉退”任务完成的同时,积极推动“蔗进”,对“桉(果)退”无人种植的土地,及时促成农户对土地进行流转,通过多种经营模式尽快恢复糖料蔗生产,确保全市糖料蔗种植面积稳定在11.66万hm2以上。科学谋划实施“旱改水”等建设项目,在实施“旱改水”等项目时尽量不选择在“双高”或甘蔗生产保护区范围内,确因需要占用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的,要严格实行“占一补一”的办法,按照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划定技术规范、规定程序补充划定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地块、片块,确保糖料蔗生产保护区面积不减少、糖料蔗种植面积不减少。对于已经享受国家财政补贴建成“双高”基地而未种植糖料蔗的要求一律种植糖料蔗。建议争取国家参照种粮大县奖励的办法,对糖料蔗种植规模1.33万hm2以上的县区给予每年2000万元奖励,对糖料蔗种植规模6.66万hm2以上的重点县区给予每年2亿元奖励,奖励资金作为财力转移支付,提高蔗糖产业投入,主要用于蔗田改造、耕地质量提升、糖料蔗高产高效创建等方面。

3.2 发挥桂中治旱工程最大效益,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充分发挥桂中治旱工程通水灌溉效益,科学规划建设支渠引水灌溉灌区内5.33多万 hm2甘蔗地,做到应灌尽灌。重点布局桂中治旱乐滩灌区“双高”糖料蔗基地水肥一体化建设,从2023年起,各制糖企业每年完成1个“双高”基地水肥药一体化试点建设面积66.7 hm2以上,无“双高”基地的各县制糖企业每年完成1个水肥药一体化试点建设面积33.3 hm2以上,试点抽样测产平均单产达8 t以上。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持续引导支持各制糖企业建设自营糖料蔗基地,自筹资金建设双芽段脱毒、健康种苗加工供种中心,以及扶持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龙头企业,开展甘蔗种茎(苗)标准化生产、商品化供种。推进糖料蔗种植良种化,对引用正规良繁基地脱毒健康种苗的种植主体采取差异化补贴,实现从生产许可的良繁基地引种替代农户自留种、全市糖料蔗种植良种化全覆盖目标,预计2023/24年榨季糖料蔗脱毒种(茎)种植占比达到30%以上、2024/25年榨季达到60%以上、2025/26年榨季达到90%以上。力争2023/24年榨季甘蔗平均单产78 t/ hm2以上,进厂糖料蔗达850万 t以上;2024/25年榨季甘蔗平均单产82.5 t/ hm2以上,进厂糖料蔗达900万t以上;2025/26年榨季平均单产90 t/ hm2以上,进厂糖料蔗达1000万t以上。

3.3 加快推进糖料蔗生产规模化,稳定糖料蔗生产基础

积极培育好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种植公司、农民合作社等种植主体,引导蔗农开展“并户联营”、委托代管等经营模式,形成3.33~6.67 hm2的适度规模,推进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砍收作业,最终实现规模化经营生产。充分利用高效糖料蔗机收基地改造奖补政策,加快推进蔗地连片规模化宜机化改造,扩大连片作业规模,区域连片面积不低于3.33 hm2,推广应用适宜机械化高效作业的新机具新技术。每个试点乡镇新增3.33 hm2以上连片经营面积2022/23年榨季占比到达15%以上。至2025年,全市“双高”基地内糖料蔗3.33 hm2以上,规模化经营面积达到4.67万hm2以上,占7万hm2“双高”基地的65%以上,其中以种植企业、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等为主体的专业化经营面积超过0.67万hm2,稳定糖业“第一车间”的基础。

3.4 强力推进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种蔗降本增效

推进糖料蔗生产机械化。2023年起自治区计划对制糖企业机收原料蔗补贴50元/t,耕作综合补贴从原来1350元/hm2提高至2550元/hm2。要充分利用政策,重点推进蔗叶机械化粉碎还田、机械打捆等作业补贴,进一步提高糖料蔗生产机械化综合能力。加大力度推进糖料蔗切段式和整杆式联合机收同步推进,促进糖料蔗联合机收水平稳步提高。预计从2023/24年榨季起,在巩固现有联合机收的基础上,开展分步式机收试点工作,建立榨季作业达5000 t以上的试点30个以上,实现2023/24年榨季机收率达10%以上,至2025/26年榨季机收率达30%以上。除金秀东达公司外,每个制糖企业各建设1个高效机收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每个基地不低于33.33 hm2,促进基地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

3.5 加强糖企技术改造升级,促进糖业多元化发展

加强制糖技术工艺改造,鼓励制糖企业加快实施压榨槽等前处理设备改造、运输设施更新改造,推广余热余压回收、全自动连续煮糖等技术,改良和完善自动化控制系统、制糖在线检测、自动装包、码垛系统、甘蔗自卸技术、水循环利用、重金属污染减量化、食品级辅料替代有毒有害添加、废渣资源化、锅炉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等绿色工艺技术装备,助力来宾市吨糖成本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持续开展糖业“对标定标追标”活动,引导激励制糖及综合利用企业聚焦“稳链强链延链补链”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水平,实现甘蔗资源产品多元化、高值化利用。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把企业引入校园、产品引入实训、工程师引入课堂,让教师进入车间、学生进入工段、教学进入现场,使制糖企业与科研院校紧密结合,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3.6 做精做深附属产业,延伸糖业全产业链

除了生产传统的白砂糖、赤砂糖外,必须从高值化产业发展方面去突破,着力构建“糖、酒、纸、饲、肥、药、化妆品”等蔗糖全产业链。推进甘蔗产业链向糖业精深加工延伸,研发和生产甘蔗饮料、精糖、多晶冰糖、单晶冰糖、高纯低聚果糖以及小包装白砂糖等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向生物能源产品和医药、康养产品延伸,生产具有保健功能的益生菌红糖系列产品、原生态黑糖系列产品和甘蔗植物护肤水、蔗汁微量元素营养素等。金秀东达制糖公司正在研发的运用绿色膜法技术生产的低糖(不含糖)甘蔗植物细胞水,每入榨10万t蔗可提取2~3万t甘蔗植物水,仅按0.5元/L的利润计算,即可创造效益1000万~1500万元,值得研发推广。向资源综合利用延伸,直接利用蔗渣、滤泥、糖蜜等生产一系列新产品,如用蔗渣开发木糖醇、制造活性炭、蔗腊、膳食纤维等,用滤泥烧制水泥和生产复合饲料,用糖蜜生产谷氨酸、固定蛋白饲料等生物工程产品;向提高蔗叶综合利用率延伸,推进甘蔗叶向生物饲料方向纵深发展。招商引资要着重围绕甘蔗叶综合利用、甘蔗醋、液体糖浆、红糖、黑糖、有机糖、巧克力、饼干等糖业关联产品精准招商,进一步拉动蔗糖生产,形成糖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猜你喜欢

来宾市糖料糖业
广西崇左大力推动糖料蔗产业集群发展
广西财政厅聚力促糖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多举措阻力糖业发展又好又快
加快提升广西糖业综合竞争力
2019年来宾市蔗糖业总产值近100亿元
广西大力推动糖业变革
糖料蔗收购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糖料蔗 中国最大“糖罐子”
广西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方式适应性调查
来宾市夏南牛引进繁育适应性与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