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肋间神经痛的选穴规律

2023-06-09叶梓安王超士莫谦邓聪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支沟选穴阳陵泉

叶梓安, 王超士, 莫谦, 邓聪

(1.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28000)

肋间神经痛是由于肋间神经因不同疾病的损害而导致胸腹部肋间出现带状疼痛的综合征。疼痛特点多表现为由背部向前胸部呈半环形分布,并且在一个或者多个肋间神经出现刀割样、针刺样、烧灼样疼痛,可因咳嗽、吸气等活动时加重[1]。肋间神经痛主要分为原发性肋间神经痛和继发性肋间神经痛,继发性肋间神经痛可因胸椎损伤、胸椎退行性病变、胸椎结核、胸膜病变、带状疱疹等疾病引起,而原发性肋间神经痛主要是由神经系统损伤引起[2-4]。对于继发性肋间神经痛,对症治疗复发率大,且难以根治[5]。由于肋间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西医治疗多以药物镇痛、营养神经、康复理疗等治疗方式为主。而介入手术方面,肋间神经阻滞常常被用于治疗癌症疼痛所导致的肋间神经痛,例如肝转移性病变,射频消融术可对肋间神经痛进行长期控制[6-7]。但阻断神经传导,具有一定的破坏性,接受度较低。长期的疼痛使大部分患者都处于抑郁状态,而抗抑郁、阿片类等药物治疗只能作为基础治疗改善部分症状[8]。而中医方面,许多临床研究文献指出,针灸在肋间神经痛的治疗当中既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亦可作为补充手段,且副作用小,疗效好,群众接受度高[1]。因此,本研究通过系统收集整理针灸治疗肋间神经痛临床文献中的相关腧穴处方,通过中医药信息学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肋间神经痛的选穴规律,以期能够为临床带来更优的诊疗思路,提供理论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数据库中有关针灸治疗肋间神经痛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语言为中文。检索时间自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22 年9 月12 日。设定干预措施为“针灸”“针刺”“电针”“温针”,主题词为“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胸椎”“胁痛”,两两组合进行检索。

1.2 纳入标准

①以各类肋间神经痛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包含原发及其他相关原因并发的肋间神经疼痛);②治疗组主要以针刺、电针、针灸为主要干预手段,单独或多种组合应用;③针刺穴位记录明确;④存在对照组且组间疗效存在差异性;⑤研究方案设计合理、科学、可行。

1.3 排除标准

①个案报导、病例总结、经验、会议论文、综述、动物试验类文献;②除肋间神经痛外还存在其他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或并发症;③治疗组主要治疗手段大于两种及以上;④重复发表的文献按近年限优先。

1.4 数据处理方法

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数据筛选,提取文献中所用腧穴、治疗方式,所选取的穴位以“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标准,若文献中出现的局部痛点为针刺对象时或未说明腧穴的局部围刺时,则将选用腧穴纳入“阿是穴”的范畴。所选取的文献摘选题录放置于NoteExpress建立文献数据库,提取的数据均放置于Excel 文档中,运用SPSS 26.0 对本次纳入的腧穴、归经、特定穴、主要治疗方式进行频次分析,并采用层次聚类绘制聚类分析树状图,运用SPSS modeler 18.0中的Apriori算法对高频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根据检索策略,共检索到7 832篇文献,排除重复后纳入3 433篇,通过阅读进一步排除后,最终纳入274篇,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

图1 针灸治疗肋间神经痛文献筛选流程图Figure 1 Flow chart for screening the literature 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for intercostal neuralgia

2.2 描述性分析

2.2.1 治疗方法统计

针灸治疗肋间神经痛主要包括单纯针刺、电针、火针等,辅助疗法以刺络拔罐、穴位注射、艾灸等为主。统计频次≥5 次的治疗方法,见表1。

表1 针灸治疗肋间神经痛高频腧穴频次分析Table 1 Frequency analysis of high frequency acupoints i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for intercostal neuralgia

2.2.2 腧穴频数分析

纳入的274篇文献中,包含133首处方,共涉及腧穴70个,累计出现936次。其中,频数≥10次的腧穴共15个。结果见表2。

表2 针灸治疗肋间神经痛腧穴频次分析Table 2 Frequency analysi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for intercostal neuralgia

2.2.3 经脉选用频次分析

纳入的274 篇文献中,共包含133 条针灸处方,经统计共涉及经穴70 个,其具体经脉分布情况见表3。表3 结果显示:14 条正经中(包括任、督二脉),针灸治疗带状疱疹所用的穴位共涉及到14 条经脉,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这3条经脉的使用频次较高,共计311次,占总频次的28.6%

表3 针灸治疗肋间神经痛归经分析Table 3 Meridian tropism analysis of acupoint 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costals neuralgia

2.2.4 特定穴分析

纳入文献共涉及70 个腧穴,其中,含有特定穴48 个,明显高于非特定穴(22 个)。其中,五腧穴使用频数最高,共441 次,占比为40.6%,其次为下合穴、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等。结果见表4。

表4 针灸治疗肋间神经痛特定穴频次分析Table 4 Frequency analysis of special points selection analysis 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costals neuralgia

2.2.5 高频腧穴聚类分析

运用SPSS 26.0 对高频用穴进行聚类分析,对引用频次≥10 次的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当冰柱图聚类数目以4为标度可得出以下5类有效类群,第一类为阿是穴,第二类为夹脊,第三类为支沟,第四类为阳陵泉-足三里,第五类为其他腧穴。通过树状图可知,所纳入腧穴总体分为两类,第一类为阿是-夹脊,第二类为其他腧穴。结果见图2、图3。

图2 针灸治疗肋间神经痛高频腧穴(频次≥10次)聚类分析冰柱图Figure 2 Icicle diagram of high-frequency acupoints(frequency ≥10)on the treatment of intercostal neuralgia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图3 针灸治疗肋间神经痛高频腧穴聚类分析树状图Figure 3 Cluster analysis tree of high-frequency acupoints on the treatment of intercostal neuralgia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a

2.2.6 关联规则分析

采用SPSS modeler 18.0 对引用频次≥10 次的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最低支持度为20%,最低置信度为65%,最大前项数设置为3。通过分析,共获得9条关联规则,其中,支持度靠前的关联规则主要为夹脊-阿是(67.67%)、支沟-夹脊(32.85%)、支沟-阿是(32.85%)。同时对高频腧穴进行网状图绘制,将弱链接上限设置为15,强链接下限设置为35,将链接区间调整为20 ~120。链接线越粗说明两腧穴关系越密切。结果见表5、图4。

表5 针灸治疗肋间神经痛高频腧穴关联规则图Table 5 Association rule diagram of high-frequency acupoints on intercostal neuralgia treated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图4 针灸治疗肋间神经痛腧穴关联规则网络Figure 4 Association rules network of acupoints on intercostal neuralgia treated by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3 讨论

中医古籍中并无“肋间神经痛”的病名,但据《医宗金鉴·卷八十九》[9]记载:“其两侧自腋而下,至肋骨之尽处,统名曰胁。”结合该病主症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中“胁痛”“胸胁痛”等范畴。胁肋部属于肝胆脉络所过之处。中医学认为,胁痛的发生主要与肝胆脉络“不通”或“失养”相关,虽病位责之肝胆,但亦与脾肾有关。可由情志、饮食、外伤、体虚等因素引起,导致气机郁结、瘀血停着、湿热蕴阻,从而痹滞胁络;或因劳欲久病,肝阴不足导致局部络脉失养等,最终发为胁痛。治疗当以活血行气、通络止痛为基本治疗大法。

3.1 从解剖特点探究针灸治疗肋间神经痛的选穴规律

本研究共纳入133首选穴处方,涉及腧穴70个,使用频次≥10 次的腧穴共15 个,前2 位为:阿是穴(18.4%)与夹脊穴(17.6%)。阿是穴与夹脊穴都有良好的止痛功效。“腧穴所在,主治所及”,阿是穴为局部选穴,可调整局部脉络气血,以达通络止痛之功。现代临床研究表明,刺激阿是穴主要从神经、体液、以及循环机制来发挥镇痛的作用[10]。(1)神经机制:在针刺局部穴位的过程中,针刺的冲动可以通过传导至脊髓,发挥抑制痛觉的作用[11]。(2)体液机制:在针刺抗炎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对阿是穴进行刺激的同时,机体内P-内啡肤抗血清,脑啡肽等镇痛物质的释放也会相应地增加[12-13]。(3)循环机制:针刺局部阿是穴还能通过激活血管内皮细胞,舒张血管平滑肌,增加局部血流通量,改善循环,活血止痛。研究认为,针刺T2~T8 夹脊穴可治疗胸腔疾病。夹脊穴附近分布有脊神经后支,针刺胸椎段夹脊穴可刺激胸段脊神经支,并进一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抑制交感神经病理兴奋性,达到止痛的效果[14-15]。苏健等[16]在夹脊穴行毫火针疗法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伴肋间神经痛患者,其结果提示,该疗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肋间神经痛症状,并改善胸椎活动功能。本研究中,15 个高频腧穴占选穴总频次的85.8%,而仅上述4 穴使用频次即达51.1%,表明上述4个高频腧穴在肋间神经痛的临床针灸治疗中疗效好,使用频率高。

3.2 从归经频次探析针灸治疗肋间神经痛的选穴规律

纳入的113 首针灸处方共涉及经脉14 条,其中,使用频率前3位的经脉为手少阳、足少阳、足太阴经脉。手足少阳二经相配,不仅可疏泄少阳,舒筋活络以治胸胁疼痛,如支沟与阳陵泉同属少阳经脉,二者相配同气相求,疏泄少阳经气,共奏理气活血之功。还可通过循经远取外关、丘墟等穴,与阿是穴等配伍,以达远近相配,局部-整体相协调之功效。肝胆相表里,肝脉布胁肋,与太冲、行间等配伍,刺之可达疏肝利胆、理气活血等治疗效果。临床有学者[17]运用手少阳经支沟穴、足少阳经阳陵泉穴、足厥阴肝经太冲穴等治疗肋间神经痛患者,采用图形分级评分法(GR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发现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2%,与西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马康利等[18]在局部围刺的基础上加用支沟与阳陵泉穴治疗带状疱疹胁肋部疼痛患者,其疗效显著优于口服抗病毒药物组。

3.3 从特定穴配伍探析针灸治疗肋间神经痛的选穴规律

本病的治疗也注重特定穴的运用,其中,以五输穴运用最为广泛,其次为下合穴、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等。在五输穴的运用中,又以合穴、输穴运用频率最高。五输穴是十二经经气出、溜、注、行、入的部位,合穴为经气由四肢末端逐渐向肘膝关节附近汇聚的的部位,合穴的取用即取经络之本以疏通经络、调节阴阳。输穴以肝胆两经使用最多,肝经输原同穴,胆经输穴属木,木与肝相应,可达同气相求之意[1]。由“根结标本”理论可知,“标”指的是十二经气弥散的部位,多为头胸腹部,而“本”指经气深聚之部,多为四肢肘膝部及以下部位。本病病位多在胁肋部,为经气弥散之“标”,而五输穴、下合穴等特定穴则位于经气聚集之“本”,“本”部对于机体脏腑功能及气血运行的整体调节功能有着重要的支持和影响作用。从而对五输穴及其中合穴、输穴的使用极大提高了处方的整体治疗效果,有助于缓解患者急性症状并减少复发率[19]。

3.4 从腧穴组合探析针灸治疗肋间神经痛的选穴规律

对使用频次≥10 次的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可知,高频腧穴可分为5类有效类群,第一类为阿是穴,第二类为夹脊,第三类为支沟,第四类为阳陵泉-足三里,第五类为其他腧穴。核心腧穴多以调治肝、脾、三焦为主,这与本病病位基本相符。易光强等[20]运用胸段夹脊穴结合期门、日月、支沟、阳陵泉、太冲、合谷、足三里等穴治疗肋间神经痛,调节肝胆及三焦经之气,以疏肝解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其研究结果表明,25 例患者中,临床痊愈共19例,占76.00%。本研究树状图结果显示,所纳入腧穴总体分为两类,第一类为阿是-夹脊,第二类为其他腧穴,表明该病的针灸临床治疗中已形成了数个主穴较为固定的治疗处方。

本研究基于Apriori 算法,得到支持度≥20%的腧穴组合共9 组,支持率最高的为夹脊→阿是,以此穴位组合治疗肋间神经痛,有效率可达97%,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合本研究的关联规则网络图可知,阿是-夹脊、夹脊-支沟、支沟-阿是之间具有高关联的选穴模式关系,三者常在同一或两个处方中两两搭配使用。置信度最高的腧穴组合为支沟→夹脊,即临床针灸治疗肋间神经痛在选用支沟穴后常伴随使用夹脊穴[21]。由上可知,阿是穴、夹脊穴、支沟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太冲穴等为针灸治疗肋间神经痛的高频腧穴,而阿是穴、夹脊穴、支沟穴三者之间具有较高的关联度,临床针灸治疗肋间神经痛常组合搭配使用。而阳陵泉、足三里等多作为辨证或配穴搭配处方。吴金星等[22]通过着肤灸足三里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其结果显示,该疗法能够在提升患者免疫力的同时,有效缓解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总之,在肋间神经痛的治疗过程中,研究者在上述主穴基础上,加强辨证论治及配穴的使用灵活度,可进一步完善肋间神经痛的中医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 小结

本研究所涵盖的国内运用针灸治疗肋间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文献多为疗效观察或经验总结,样本量小,证据可靠性相对较低,且存在诊断标准及疗效标准不一、文献质量不高等问题,或对明晰针灸治疗肋间神经痛的选穴规律带来一定偏倚。虽然部分针灸治疗处方已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未能在基础实验研究中开展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等高质量研究。目前,针灸治疗肋间神经痛的实验研究远少于临床报道文献,后续应进一步推进针灸治疗肋间神经痛的机理研究现代化,加强经络腧穴效应特异性及针灸治疗肋间神经痛的规范化研究,以获取更有力的科学证据。

猜你喜欢

支沟选穴阳陵泉
阳陵泉穴功效主治及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干眼症选穴规律研究
选穴温灸法预防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按支沟穴缓解习惯性便秘
《针灸大成》阳陵泉穴临床应用
点按支沟穴治岔气
浅析“肝胆阳陵泉”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跑步岔气,点按支沟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