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实效性研究

2023-06-09唐梦韩永印

南北桥 2023年1期
关键词:中国化高校

唐梦 韩永印

[摘 要]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二是日常行为举止的规范。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积极的引领作用。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面扮演着社会主体的角色,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育的时效性,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需要,又是这一伟大理论中国化内在的必然要求。因此,做好高校在这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实效性进行研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实效性研究;高校

[中图分类号]C41文献标志码:A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更是民族的未来,作为华夏文明的传承者,当代大学生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始终是高校教育的历史重任,而德育的培养离不开大学生的素质培育,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引领。对于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这一科学命题,早在井冈山时期就已经被提出来了,经过长期的中国革命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已经被深深地打上了中国烙印[1]。

1 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方法

1.1 课题的提出

进入新时代以来,对于大学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一再被提上国家的议事日程,成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课题[2]。如今,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更多地被世界所关注,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品德培养,其中对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这一课题也因此被提出。

1.2 研究方法

当前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应结合大学生的成长实际,寻找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制约因素,进而找出摆脱困境的路径和办法。长期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教育方式过于老化,导致学生接受教育时产生疲劳感,甚至对于传统的说教非常反感,这就对高校教学模式的革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一是下载阅览相关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历史资料,通过不同的渠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二是对高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大学生对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直观认识,通过栏目的设置,来反映在校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教育形式的建议和意见,进而改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教学模式的优化,提高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2 坚持在高校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历史意义

2.1 坚持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高校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遇到了新的挑战,我国是世界上少数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一直以来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环节,再加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泛滥,这就可能导致大学生思想信仰上的彷徨与迷茫。因此,坚持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2.2 坚持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与朴素的爱国情结交相辉映,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尤其是党的二十大提出这一伟大理论的中国化与时代化的科学命题,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根本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开放的科学理论架构,有着极大的包容性,因此必须站在历史自信的高度来主动创新马克思主义,这样才能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动性[3],才能在社会实践的伟大旅程中谱写马克思主义的绚丽华章。

2.3 坚持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坚实的理论基础,正确认识和掌握这一理论的精神实质,才能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心,才能形成和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原理是塑造人们的世界观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4]。不论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还是在风云变幻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这一指导思想,在社会变革实践中,我国取得了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的决定性胜利,大量的社会实践一再证明,这一伟大理论一直是指导社会进步的行动指南,是指引我们继续前行的指路明灯。

3 改进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实践的路径

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是对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新一代青年的重要环节。要教育大学生具备理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素养,客观上要求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然而在社会转型期间,受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缺乏政治观念,思想观念模糊,进而导致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面临诸多的困难,实效性严重缺失。这就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职员工的政治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断改进教学方案,拓宽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渠道,及时转换教学思路,不断提高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效率,进而提升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实效性[5]。

3.1 结合时代背景不断改进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教学思路

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大学生,需要及时转换教学模式,调整教学思路。尤其是对于新生代的大学生,更要及时推出符合其特点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学方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另一个就是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前者要尽量避免满堂灌的学究型教学模式,不能宣读教案和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讲通马克思主义体系的构架,带领学生弄懂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断章取义,尤其是切忌说大话、空话、套话,以免引起大学生的厌烦和视觉、听觉疲劳。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新的提法,是有别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生活情操的培养和教育,如行为举止、思想观念等生活小节的引导与教育。在这个层面要坚持以生活为基点来展开教育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走近生活、走近学生、贴近实际的人性化教育观点,这样才能与大学生打成一片,先做朋友再做师长,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生活小节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对于这一点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常言说“习惯成自然”,毕竟有的坏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改变的,对此人们一定要有预期。

3.2 培养一支有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涵养的教师队伍

在高校专业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必须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有着通透的认识和理解。教师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推介者和践行者,教师自身对于马克思主义伟大理论的水平涵养,直接影响着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决定着教学的质量,也是高校讲师队伍的重要使命。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大而又精深,因此教师一定要沉下身子潜心研读,弄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和精神实质,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新的发展之旅,才能提升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3.3 带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无穷魅力

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理论,能够指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社会实践的行动指南。高校教师要敢于接受挑战,在教学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伟大实践,大胆揭示社会的不良现象和思潮,善于运用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坚定历史选择,建立和形成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一种重要而又先进的伟大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印证,本身就彰显着这一伟大理论的无穷魅力。

3.4 运用马克思主义时空观直面现实社会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不仅从历史上证明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性与正确性,还能够与时俱进,揭示现实社会存在的种种社会问题,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伟大真理的光芒。社会上的某些行为和思想,实际上是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表现,是人们认识世界总的发展趋势的一个章节,阶段性的经济发展必然会带来阶段性的认知。比如,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共同富裕,这种看起来比较矛盾的社会现象,其实恰恰反映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伟大进程。我们提出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实现共同富裕。

与时俱进不仅是指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的事物的阶段性,更应该反映在对于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的教育方面。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的思想风貌很显然与新生代大学生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学模式也有着很大的差别。时空观发生变化,我们的教学模式也应该随之而调整,这就需要及时更新观念,及时调整教案、教材和教学模式。这个转换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渐进过程,是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型案例。其实,教学实践本身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实践的活动,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伟大实践。

4 严肃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重大课题

4.1 伟大理论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主要是鉴于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长期的武装斗争实践一再证明这样一个真理,伟大理论指导中国革命的胜利,又在伟大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体系,只有结合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来加以运用,才能实现中国革命的既定目标,如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方针、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形式的选择、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实践等。其本质就是坚持实事求的基本理念。

4.2 马克思主義中国化的现实迫切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迫切性。在中国革命的战争时期,伟大理论的指导意义不可低估,关键一条就是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6]。在和平年代,马克思主义依旧是我们各项工作的指路明灯,而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精神力量。我国的改革开放生动践行了这一伟大理论,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时空观的伟大意义。在革命战争时期,伟大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尤其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资本主义经济建设有很大差距的情况下,如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的发展之路,这些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里是找不到的,需要我们大胆创新,在伟大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探索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这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社会践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意义还在于,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体系,必然包容性很强,实践性更强。这就需要不断给这个理论体系输送新的思考和思维方式,不断充实伟大理论的内容。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思维模式不仅要坚持,更要在不同的时代环境下加以及时调整,这样才能不断发展伟大理论的科学内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中国化,本质上就是对这一伟大理论的发展。

5 结束语

总之,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关键在于抓好实效性。这就需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时刻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向,适时调整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实现教学目的。学习马克思主义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情操,这样才能使其在社会实践中彰显人格魅力,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尤佳锋,刘群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实效性[J]. 黑河学院学报,2021,12(8):32-34.

[2]尹春燕.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效性研究[D]. 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9.

[3]贾绍俊.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

[4]陈永福.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研究[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6.

[5]唐丹. 新媒体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20.

[6]胡伟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22,42(13):223.

猜你喜欢

中国化高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圣经》经文中国化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