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音乐课堂
2023-06-09袁市云
袁市云
一切学习的本质是创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艺术课是开发学生创造潜力的一种形式,音乐课更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课程。音乐课堂应该形式多样,体验、实践活动多于理论讲解,学习过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全体参与,积极主动学习,进行自由创编。总而言之,在新课标背景下的音乐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尽情发挥创造力。
音乐类型多种多样,新旧结合
在一节唱歌课的学习中,学生不但要掌握基础的乐理知识,而且要将其熟练运用在歌唱中。听歌先熟悉的是旋律,传统的唱歌先唱谱,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音乐素养。唯“师”是从、唯“书”是从,必然会压制新思想。所以,教师不能仅限于填鸭式教学,自己教一句,学生唱一句,最后以教师弹、学生唱这种形式结束。
在如今这个网络技术发达的社会,学生不仅仅依赖于教师课堂上的知识教学,网络更是学生学习音乐艺术的载体。学生可以从网络上直观地欣赏和学习到新的音乐种类。所以,学生除了学习传统基本唱法,还可以用各种类型的音乐进行創编,如摇滚唱法、流行唱法、民俗唱法、戏曲唱法等。歌唱形式有合唱、独唱、轮唱等。
学习过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教师教学应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一节器乐表演课,很难让所有学生同时掌握同一种乐器的使用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对各种乐器掌握程度的不同,在同一节课中允许学生用多种乐器来表现同一首乐曲。比如,中国风音乐可出现竹笛、萧、葫芦丝、小鼓、碰铃等乐器,西方音乐可加入口风琴、口琴、摇铃、三角铁等。从单一的乐器表现到多种乐器的配合,从简而短的歌曲到繁而长的乐曲,从书上的歌曲到学生自主创编的音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提高了演奏能力。
积极参与,自由创编,动大于静
一节以欣赏活动为主的音乐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乐器、多媒体音乐视频等,聆听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美的音乐能表达心声,蕴含某种特殊意义,或是展现出一种炽热的情怀,不仅动听,还让听的人想动起来。
律动是培养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的直接方法。律动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当学生掌握简单的律动以后,教师应该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舞蹈动作创编。比如:个人活动,主动创作;分组合作,一组创编2~3个动作;游戏接力,创编完整的舞蹈。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可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人人参与,使音乐课堂真正活跃起来。
总之,中小学音乐课应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教师要善于发现基础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能把快乐的音乐活动课上成专业的乐理基础课,而造成孩子爱音乐、不爱音乐课的现象。新时代,新的音乐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涌现。音乐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努力学习新知识,积极应对音乐教学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做一个灵活、有趣的教师。
(责编 马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