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的实践探索

2023-06-09侯宏业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6期
关键词:公费师范学院师范生

侯宏业

近日,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2023年继续实施河南省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定向招生5000人。本期我们邀请河南省地方公费师范生项目培养办公室负责人、高校专家、高校教务处相关负责人、地方公费师范生教师代表、在校地方公费师范生代表,对公费师范生培养过程中的成绩、亮点、问题等进行系统性梳理,以期能给读者带来启发。

河南省自2016年启动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公费师范生培养项目以来,历经7年探索实践,已将单一的小学教育专业每年招收1000名学生扩大到地方优师、学科教师、小学全科、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等五大类,规模为每年招收5000余人。截至2022年9月,全省先后有2.3万人入校学习,四届毕业生共计9000余人。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奔赴河南100多个设岗市县(区)乡村基础教育一线,逐步成长为各级各类学校的骨干教师,践行了国家对公费师范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殷切期望。

一、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2012年11月,为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完善和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意见的通知》《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和教育部等五部委《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河南省教育厅委托郑州师范学院对河南乡村基础教育师资现状和课程开设情况进行抽样调查。调研组通过师生座谈、领导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针对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情况,重点围绕乡村小学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提出了补充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师资力量的对策,受到了河南省教育厅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201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建设满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普通高中多样化需要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对寄宿制以及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实行倾斜政策,以保障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探索制定省级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2013—2014年,调研组在省教育厅的支持和指导下,再次深入河南省18个地市,论证了培养小学全科公费师范生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具体实施策略。

2015年10月,面向全省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后,河南省教育厅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正式启动河南省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项目。通过高校培养资格遴选,2016年省内9所高校以“县来县去”的方式招收1000名面向河南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小学教育全科教师。这是全省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引导和鼓励优秀青年报考师范专业并从事乡村教育工作的重大教育改革举措。

自2020年开始,依托中央财政专项支持的“优师计划”,河南省相继增加了特殊教育、学科教师和学前教育等专业,基本实现了不同学科和师范专业的全覆盖。

二、职前职后一体化,十年贯通育优师

(一)重视人才培养的规范过程性管理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应按照《师范生公费教育协议》,回到设岗地中小学任教,并承诺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6年以上,公费师范生的学习和管理周期为10年。

在职前教育阶段,承担培养任务的11所高校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组成优秀教师团队,发挥学校资源优势,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针对性课程体系,通过每年召开的公费师范生培养工作经验交流研讨会,取长补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打造富有河南特色的培养模式

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标准》明确要求:人才培养目标应“体现专业特色,并能够为师范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所理解和认同”。为打破职前培养和职后成长之间的壁垒,建立一体化、全程性、阶梯式的教师发展新机制,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目标,河南省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项目办公室重点围绕“四个一”开展创新实验:一是依托河南省地方公费师范生信息管理平台,探索一个新模式,即职前培养和职后发展前后贯通的一体化设计;二是开辟一个新通道,在保证职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关注学生毕业后6年的专业成长,制订公费师范生6年职业发展规划;三是搭建一个新平台,即公费师范生专业成长网络服务平台——石榴籽云书院,通过大数据全方位、全过程跟踪每一名公费师范生的成长经历;四是构建一套新机制,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机制。

随着教师资格免试认证由公费师范生向所有师范专业拓展,公费师范生职前教育阶段的所有表现都被纳入评定范围,职后专业成长历程也在个人职业评价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通过组织专项调研,我们对毕业生的职后成长进行数据跟踪和信息反馈,验证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检验反向设计的成效,为各培养高校调整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提供依据。

三、科学构建共同体,展示理论与实践成果

各培养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承担的不同学科、不同地域的生源情况和各地基础教育的不同需求,积极构建横向联合的UGS理论与实践共同体,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的创新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新闻媒体广泛关注

河南省地方公费师范生项目的实施,既是关乎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改革措施,也是政府教育精准扶贫的重大举措,还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项目自启动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而随着项目的不断拓展,《中国教师报》《教育时报》等均进行了跟踪采访和专题报道,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洛阳师范学院王予川、郑州师范学院蔡梦鸽作为优秀师范生代表赴京参加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她们以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为更多公费师范生扎根乡村基础教育发挥了榜样作用。

(二)研究成果日益丰富

在地方公费师范生项目7年的具体实施中,各高校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和机制制度完善进行了探索研究。郑州师范学院制订的《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人才培養方案》《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标准》等被省教育厅行文下发。商丘师范学院“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背景下‘2110优师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安阳师范学院“红旗渠精神融入地方公费师范生乡土情怀培育的探索与实践”、南阳师范学院“公费师范生实践能力‘1+N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项目,都取得了一定成效。郑州师范学院刘济良教授团队的《“4年职前+6年职后”全职业链的乡村小学教师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作为河南省教师教育成果特等奖,被推荐申报国家基础教育成果奖。

(三)课程与教材不断完善

各高校以一流专业建设和专业评价为契机,围绕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项目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已经认定超过100门省级一流课程。为使选用教材更加符合公费师范生培养的实际需要,在项目办的具体组织下,承担培养任务的省内高校相关教师积极参与,编纂使用的“小学全科教师系列教材”获批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教材,目前已出版使用24本。

公费师范生培养是一项利在当前、功在千秋的持续性系统工程。每一位有志于乡村教育事业发展的青年的加入,都会成为点亮乡村孩子梦想的一盏明灯。让我们永葆青云志,不负好时光!

(作者系河南省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项目办公室负责人,郑州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院长)

(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

猜你喜欢

公费师范学院师范生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通化师范学院报》 征稿启事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山西农大成为山西唯一公费农科生招生定点院校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洛阳师范学院
湖南:公费定向培养农村小学男教师 完善补充编制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