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的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

2023-06-09刘公社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6期
关键词:信息化学校管理

刘公社

传统的金字塔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下的学校教育管理需求。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平台收集日常管理数据,并进行精准化分析,可以解决人工不能完成的烦琐且繁重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本文基于大数据背景,对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进行了研究。

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对周口市内30多所学校的调研,发现目前大部分学校管理还停留在传统、单一的经验管理层面。在访谈中发现,面对现代化的大数据,大部分校长已经有了一定的现代化治理认识,但是大多停留在信息化办公、信息化教学层面,学校管理方面大多只是采用电子考勤,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校管理,如何进行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如何利用数据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还缺乏有效的经验和模式。特别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学校每日都需进行大规模的数据采集与实时分析,仅仅靠人工耗时费力。而通过创建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庞大的数据进行收集与精准分析,助力学校高效管理和高质量完成疫情防控工作。

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过程

组建团队。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需要集中团队力量。信息技术专业人员负责搭建研发平台;中层管理人员及时反馈平台的使用情况;校长也要积极参与,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团队也可以边组建边培养自己的编程人员。平台开发者也是实践者,利于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团队可以结合需求调研、平台功能开发、平台测试、功能调试等专业性工作,针对成员的特点进行分工。

收集需求。学校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量化细则。团队负责人召开教师座谈会,深入教研组调研,了解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功能需求,梳理出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学校内部管理主观性强,信息处理压力大。学校所有的项目进展情况都要直接向校长反馈,会造成校长对信息的应接不暇,尤其各种横向信息的汇总更是烦琐,顶层管理者没有足够的精力应对。二是教师的反馈缺乏场景。学校的项目化管理提升了管理的实效,也让管理更加贴近教师工作的各个流程和环节,但形成的传统会议式反馈,不足以支撑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三是难以实现学校现代管理的需求。学校全面且精细化的管理是为了发现教师的优点和长处,给教师辅以过程性的帮助。但现有的管理体系,还不能契合学校现代管理理念。

搭建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软硬件。软件需要的有:企业微信、简道云、微信,教师使用企业微信,技术人员利用简道云进行处理,家长利用微信实现信息收集,与学校实现信息互通。硬件:教师使用手机、办公电脑,学生使用学校提供的云德育屏进行录入。

结合需求,搭建智能化、好操作、可定制的云管理平台体系。经过多次深度调研、反复研究,学校梳理出管理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效率的项目,对学校现有的教育平台功能进行优化、完善,并对照需求列出功能清单。课题组带领团队搭建智能化、好操作、可定制的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体系。团队采用“企业微信平台+微信+第三方应用(简道云)+自定义开发”的架构,搭建了独立的Unix服务器(UBuntu20.4版),Mysql数据库(8.0.31版本),Python(3.11.0版本)运行环境,书写代码文档200多个,代码2.1万多行,4000多字的开发日志,搭建各种场景应用表单400多个,使信息化平台更智能、更高效。

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应用

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涵盖了学校德育、教务、教育、后勤等所有管理项目。学校各个项目的工作都通过平台进行分类、汇总,努力实现“信息实时录入,结果即时反馈,数据平台承载,评价自动汇总”的建设目标,利用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推动学校现代化治理文化形成。

教师考勤。教师考勤中设计了包含七个类别的请假审批功能,如教师在向平台提交请假数据的同时,因本次请假产生的量化扣分、绩效扣费等相关数据也同步推送到教师和项目负责人手机上,请假、计分、绩效、汇总等工作1秒钟自动完成。同时,请假数据流通过平台自动汇总、智能分析,可以自动生成病事假前20名、请假大于7天汇总等数据汇总报表,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上查看。

云教务。教务是学校工作的核心,云教务系统把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琐碎事务都通过平台智能处理。学期初,教务部门需要根据学校课程设置、各科目课时比重、学生学习需求,进行合理的科目与课时安排。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尤其对于人数较多的学校。但通过云平台,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一键生成科学的课程安排。若有变动,可在此表基础上进行微调,大大方便了参与课程安排的管理人员。日常教学中各项工作的量化数据上传平台后,平台自动分析数据,计入教师个人量化积分,形成学校数据库,生成各类报表,成为学期末教师评优评先的依据。

作业课件。日常教学工作离不开作业、课件的验收与管理,通过云管理平台进行智能管理,分学科、分类别设立功能端口,平台自动记录、计分、汇总。教师经过平台负责人允许可以查看作业难易程度、设计合理性、提交人数、完成情况、完成质量等各项细化工作。

课后服务。课后服务项目从学生交费、学生出勤、教师参与、服务管理到学生退费,涉及全体师生,每日三次,频次高,项目繁杂,每个数据都和教师的服务费有关,必须准确无误,工作量、数据量较大。云管理平台设置课后服务项目,利用平台大数据生成学校课后服务数据报表,并且每次提交数据后,平台会自动推送给相关教师及学生家长。家长及时收到学生的出勤信息,保证了学生在校的安全性。教师提交出勤数据后可以查看当次的服务费用,并能够及时核对,如有异常立即反馈给项目负责人,即刻解决,及时高效,大大提高了教师服务的热情。

云德育。教师评优评先有赖于日常工作表现,而日常工作的烦琐势必给量化带来一定困难,仅凭纸质记录或学校领导的主观评选难免有失公允。平台量化既能承担人力不能完成的烦琐计算,又能保证各项量化积分的公开、公正。

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建立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校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效果是显著的。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对学生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家校沟通方面研究还有欠缺,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此外,学校管理人员大多是从事中小学学生管理工作的行政人员,缺乏大数据思维,通常重视大数据技术而非大数据本身。而数据存储和挖掘量的日益增长,大大超过了传统数据的技术要求,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中小学学生管理人员的数据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对有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师进行深层次培养,组建一个分工明确、技术专业的信息化管理团队,以适应学校信息化管理需求。

很多学校的管理部门尚未意识到大数据的价值,缺乏大数据管理理念。目前大部分小学学生管理理念是以事務为中心,以各项事务或活动为主线展开,有大量琐碎的事务,数据利用率较低,工作效率低下。学生管理大多围绕学校管理工作的需求出发,重管理,轻服务,较少从学生角度来考虑问题,忽视学生这一管理主体的作用,尚未形成大数据管理理念。因而,我们要积极转变管理理念,树立服务意识,把大数据管理理念与信息化平台充分运用到学校管理中,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充分展现大数据与平台的价值,最终服务于学校的全面管理并在县域内进行积极推广应用。

(本文系2022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大数据背景下的小学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的成果。课题编号:2022YB1470)

(本栏责编 桑 涛)

猜你喜欢

信息化学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学校推介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管理的另一半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