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探究
2023-06-07杨志健
杨志健
(贵港市达开高级中学,广西 贵港 537104)
0 引言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基础的物理理论知识,还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引导,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将“对分课堂”的教学形式应用于物理教学中,利用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既可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能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讨论教学对形式,促进学生思辨能力进步,利用小组教学对形式,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对兴趣,将特长和物理学习相结合,打造一个趣味性的课堂,引起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利用实践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1 讨论教学,促进学生思辨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用“对分课堂”的形式,教师要将一半的课堂归还给学生,同时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也不可缺少。因此,教师可以将讨论教学的方式使用在物理教学中,在对基础知识进行教授对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新的问题,并且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发学生自主对物理知识进行讨论,通过学生对课堂的主动性参与从而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对内化吸收,促进学生思考能力对提升[1]。
比如,高中物理《参考系、时间、质点》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参考系的作用,能够理解质点的相关概念,清楚时间和时刻之间的区别。教师在“对分课堂”模式下,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在本节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讨论的形式应用于课堂上。首先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坐车时车内人视角所看到的物体状态,和车外行人的视角所看到的汽车状态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一起讨论,自己在坐车时看到什么,此时学生可以说出坐在车上,车外物体在移动,自己站在马路上看路上的汽车,发现汽车在移动,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针对同一个实物,会产生不一样的观察效果?引发学生讨论,此时学生可以发现引起观察角度不一致,在学生讨论基础上,教师提出参考系的概念,再次让学生将参考系和刚才的情景进行对比寻找原因,教师进一步借助学生之前的讨论进入下一个知识点讲解,小明上午七点半从家出发,坐车用半个小时,到达学校,让学生讨论这一句话中出现的两个和时间相关的内容,有什么区别,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并且阐述原因,其他学生可以针对其内容进行补充或者调整,结合学生对讨论,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研究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同时引出质点这一物理概念,让学生用质点来描述身边的某一种运动现象。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利用来讨论教学的形式,将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讨论相结合,在讨论过程中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同时在讨论时促进学生和他人思想的进一步交换,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2]。
2 小组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阶段,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拥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在班级内部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社交环境,因此教师在将“对分课堂”教师模式应用于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学生的社交范围,将志趣相投但又性格互补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学习小组,在课堂讲解的基础上,利用小组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进行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对兴趣,促进物理学习效果不断提升。
比如,高中物理《力的合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合力的相关概念,能够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本节课在“对分课堂”模式引导之下,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知识教授。在教学中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基础物理知识测评,根据学生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同时,教师通过和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了解学生对于小组成员的相关意向,在此环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社交圈子,通过和学生的沟通掌握学生的小组偏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生活中的性格特点,在利用不同形式了解学生相关信息的基础上,教师以学习上互相帮助,性格上互补,日常交往上相处融洽作为分组依据,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在教学时,教师在班级内部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一场小型拔河比赛,在比赛过程中记录学生的输赢情况,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对不同输赢情况下进行分析,哪边力气大哪边力气小,为什么两边明明都用力了有时候绳子是处于平衡状态,由此引出合力的概念,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合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部绘制一个拔河比赛的受力分析图,结合拔河比赛的不同情况进行受力分析,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讨论同一条直线上的合力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在小组内部根据所绘制的受力图进行总结,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分发弹簧测力计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从而进一步验证学生的猜想。本节课进行教学时,教师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意见,同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进行分组,在小组教学下,将教师的教学引导和学生的交流探索相结合,促进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物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特长教学,调动学生主动
在高中阶段,学生都具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同时也拥有个人的特长,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指导之下,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时,可以将学生的特长和物理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利用自己的优势自主选择个人感兴趣的物理探究,从而促进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升物理学习的效果,同时,将学生所擅长的特长应用于课堂上,可以减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压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主动性。
比如,高中物理《电流、电压、电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了解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在“对分课堂”模式下,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将学生的特长和教学相融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能力促进物理学习。教师在课前提前准备好相关实验器材,教学时可以先对学生讲解实验的具体流程,接下来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如果要针对电流、电压、电阻进行实验探究时需要做哪些事情,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前期的讲解将实验步骤进行分解,比如:制作详细的实验步骤、制作实验数据统计表、进行操作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实验原理的总结等,在不同的步骤中需要学生发挥不一样的优势,教师再将实验任务分解进行分解,征求学生的意愿,学生会自主地根据个人爱好进行任务选择,接下来根据学生的选择,将不同任务类型和性格特点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各自完成个人所负责的部分,同时对最终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得出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在这个环节中每个学生都将自己的优势应用于探索过程中,利用自己的特长解决实验环节中的问题,可以进一步保证实验效果,因此当学生结合实验报告进行总结时每个学生都会充满自信,愿意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本节课教学时,教师在任务布置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特长所在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任务,通过解决自己所擅长的问题,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主动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3]。
4 实操教学,促进学生理解
在高中阶段,学生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在物理教学中,有一部分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单纯通过教师的语言讲解学生难以理解到位,因此,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可以将实操教学的形式应用物理课堂中。在教学时,对物理知识和实验原理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实操来验证所学内容,同时通过具体的现象进行分析,总结物理实验的成果,对于失败的情况进行思考,寻找其问题所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4]。
比如,高中物理《摩擦力》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摩擦力相关知识,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摩擦力理解,教师将“对分课堂”模式引用在物理教学中,将教师讲解和学生实践相结合,利用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通过实际现象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积极性。教师先结合摩擦力相关概念为学生讲解摩擦力的定义,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摩擦力,并且结合摩擦力概念解释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比如:水杯在手上不会掉在地上,因为有摩擦力存在,接下来教师结合具体实例对学生讲解摩擦力的分类和摩擦力大小以及方向等相关知识。在讲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类型摩擦力有什么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讲解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将其应用在实验中,学生在物理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可以促使学生清楚实验的目的,从而结合物理知识进行实验设计,使实验成功率更高,同时,通过实验的验证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对理解。在学生实验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摩擦力,并且借助摩擦力的特点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将物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促进学生理解。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使用实践的形式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教师在知识讲解基础上,发挥学生自主意识,让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物理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将物理和生活相联系,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
5 结语
在高中阶段,教师进行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对学生物理知识对传授,还要考虑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对掌握,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对传统课堂进行思考,可以将“对分课堂”对教学形式应用课堂中。在教师教学的基础上,将课堂交还给学生,通过讨论式教学和小组教学,以及特长教学和实操教学的形式应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探究,从而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对理解吸收,学生物理综合素养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