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山左“怪杰”吴秋辉年谱

2023-06-07刘迎秋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遗稿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刘迎秋

(临沂大学 文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0)

吴秋辉生于聊城临清,求学工作于济南,是一位较有名的山东地方学者,康有为①详见拙文《康有为覆吴秋辉书始末考——兼论二者学见之异同》,《历史教学》2021年第4期。、梁启超②详见拙文《梁启超交游新证——由梁启超致吴秋辉之佚札谈起》,《近代中国》2020年第1期。、胡适③胡适:《胡适日记全编》卷三,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839页。、夏承焘④夏承焘:《夏承焘集》册七,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081页。、王献唐⑤王献唐:《文献》第十一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版,第267页。、傅斯年⑥吴秋辉:《说经》册一,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版,前言第29页。等著名学者或与其有交往,或知晓其名。但由于偏居济南一隅,且晚年穷困交加,其多数著作直到最近几年才得以陆续出版,致使今人知之者甚少。关于吴秋辉生平记载的现存文献资料不多,且散见于各处,尤其缺少其自述或日记之类的资料。可见且可信者,一是吴秋辉在《致梁任公书》⑦吴秋辉:《吴秋辉遗稿补编》册三,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年版,第335页。中对自己一生有过简单介绍,二是在其去世之后好友王石朋曾作《吴秋辉先生事略》⑧吴秋辉:《说经》册一,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版,序言第1页。以悼念之,1935年出版的《临清县志》亦有简要评述。此外,好友张默生1940年前后著有《现代学界怪杰吴秋辉先生》⑨张默生:《异行传·现代学术界怪杰吴秋辉先生》,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第130页。长文,是对吴秋辉人生最后十余年生平与学术较为全面的介绍。虽有如上史料,或只是就其人生笼统概言,或对其早年成长过程鲜有涉及,吴秋辉的生平行迹至今尚不完善。《孟子·万章下》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⑩[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孟子注疏》,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5974页。本文,通过整合以上各种材料,以及吴秋辉遗著,同学、好友及后人回忆录中的部分材料,参考清末民初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以时间为顺序,以文献为依据,以知人论世的角度,制作本年谱。力图还原吴秋辉坎坷不平的一生,亦为我们提供一个观察清末民初一批学者思想复杂性变迁的新例证。

本年谱所撰体例如下:

一、本谱自1877年起,至1927年终。其中吴秋辉年龄按习惯以虚岁计算。

二、本谱用干支纪年,所记年月日以郑鹤声《近世中西史日对照表》为准。并于年份下注明公历,以便于今人阅读。本谱纪年如仅知年、季、月,而无确切可考日期者,则置于当年、当季、当月之后。

三、本谱以已有的吴秋辉著作为基础,通过对各类文献的爬梳剔抉、互证考索,尽可能详细地勾画谱主生平事迹,反映其思想及创作发展道路。

四、谱中征引史料、著述、书札等列于条目之后,详略依其性质而定。征引资料均力求原件或较善版本校正,其中古今字、异体字、繁体字,一般改为通用简体字。

一、幼残父亡 早历炎凉(1877-1901)

1877年(光绪三年丁丑)1岁

是年八月初九日,吴秋辉生于山东临清考棚街①考棚街,因清代在中段路北设有供四县生童应试之所的考棚,在远近县乡颇有名气。东首路南吴家胡同内。今故居犹在,其小女儿吴少辉于1928 年对故居有过描述:“厦屋积书是吾家,前院古槐栖暮鸦。日念诗书三五页,闲时窗前剪纸花。”②据吴少辉后人家庭内部整理排印本。由于生肖属牛,祖父为其起小名为“大壮”。③吴秋辉:《吴秋辉遗稿》册五,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版,第359页。据《吴秋辉先生事略》④吴秋辉:《侘傺轩说经》,齐鲁书社2008年版,第1087页。及其后人所述,吴秋辉父亲名允升,母亲姓王,其祖父年轻时从安徽迁居至此。因勤劳肯干,又有手艺在身,日子逐渐过得殷实,至吴秋辉出生时已经可以收田租和房租为生。吴家家谱毁于“文化大革命”,故家族详情无从得知。吴秋辉在一岁时左眼发炎失明,这对其性格和人生际遇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为其以后怪异的性格和坎坷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1885年(光绪十一年乙酉)9岁

吴秋辉共有一个弟弟和三个妹妹,由于家境还算殷实,故吴氏兄弟少时皆得以接受私塾教育⑤吴秋辉弟弟比其小两岁,在1918年去世,吴秋辉遗稿《四忆诗》中有《忆弟》一篇:“独抱阮咸无一语,幽怀只向月明弹。”后面有“余在家时常与弟对坐弹阮咸”之语,可见其少时生活颇为安逸。吴秋辉:《吴秋辉遗稿》册五,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版,第69页。,其弟后来也成了当地比较有名的医生。吴秋辉天资聪颖,过目成诵,尤喜诗赋、小说,十余岁即以善诗赋知名于乡。⑥吴秋辉:《侘傺轩文存》,齐鲁书社1998年版,第516页。但他常因偷看所谓闲书挨塾师的打,以致后来每每回忆起此事仍愤愤不平:“小孩子初蒙读书,就硬叫他读四书五经,这种老师,简直是该打。”⑦吴秋辉:《说经》,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版,第11页。

1890年(光绪十六年庚寅)14岁

据《侘傺轩文存》:“族人欺其家中无长丁应门,谋欲蚕食其产业而兴讼。吴秋辉时方十四岁,无计入衙抗辩,乃伺于道,候知县出行时,当街拦轿陈词。辨析精严,仪态万方,侃侃而谈,俨然一副成人风范。知县讶其才,乃善慰之。严斥族人‘欺诈弱童’,决以日后永不得兴讼。自是乡里就其第另垂青目。”⑧吴秋辉:《侘傺轩文存》,齐鲁书社1998年版,第513页。体现了吴秋辉独立自强、不屈不挠的性格。

1891年(光绪十七年辛卯)15岁

15岁,娶同邑临清城区大户人家马家之女,马氏为人温柔善良,二人成婚后感情融洽,后吴秋辉在济南念书时,曾写过《忆内》:“别来璧月又重圆,翡翠衾寒只独眠。料得深闺今夜里,也应青梦到郎边。”⑨吴秋辉:《吴秋辉遗稿》册五,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版,第69页。马氏最终于1952年病逝,年八十有余。

是年,大女儿大凤出生。吴秋辉成婚后陆续生有六女一子,依次为:大凤、二凤(玉峰)、小十、玉清、仟儿(儿子)、玉芳、玉真(少辉),但后来唯一的儿子一岁时因病夭折⑩关于其子夭折的原因,吴氏后人怀疑为争家产所致,或被其叔父害死,亦时代之悲哀。据吴秋辉《侘傺轩文存》,齐鲁书社1998年版,第517页。,此事亦成为吴秋辉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吴氏曾作诗以奠之:“生小忍相离,别来又几时。人皆怜幼子,我自爱仟儿。计日未周岁,何年解颂诗。家贫有慈母,亦足慰余思。”①吴秋辉:《吴秋辉遗稿》册五,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版,第34页。

1893年(光绪十九年癸巳)17岁

始参加童生考试,因不喜好八股文章,未作准备,未中。

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18岁

再次参加童生考试,因成绩优秀而选为廪生②吴秋辉:《吴秋辉遗稿补编》册三,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年版,第335页。。是年,二女儿吴玉峰出生。1944年夏初,二凤在逃难途中病逝于陕西华阴县,年49岁。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9岁

是年,为家中生计,吴秋辉担任临清运河钞关任书办,并留下不少描写尖庄、樊村厂、南水关、北桥、南馆陶、武城等当地风貌的诗篇。如其在诗作《夜雨》的《小序》中写道:“因忆弱冠前为关吏时,乘小舟赴德州,中途遇雨景象,宛然在目。”③吴秋辉:《吴秋辉遗稿》册五,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版,第150页。在《武城晓发》一诗中云:“余聿缺已于丙申春告退,今又随弟往德州,故云。”④吴秋辉:《吴秋辉遗稿》册五,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版,第65页。在《重到南馆陶》中言:“三载陶山路,重来识旧蹊。草经行处合,诗忆去时题。”⑤吴秋辉:《吴秋辉遗稿》册五,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版,第130页。以此推断,其作钞关吏前后三年左右。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丁酉)21岁

是年,与好友杨秋屏一起去济南乡试,二人皆未中,心中既有不平亦有无奈,他在《哀歌行赠杨秋屏》一诗中曾写到此事:“少年狂态如醉梦,自谓清词凌屈宋。扰扰余子目全无,惟许君才相伯仲。去岁相将赴济南,甩搏青霄翥鸾凤。应场连辔竟成虚,惜乎一击皆不中。”⑥吴秋辉:《吴秋辉遗稿》册五,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版,第74页。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乙亥)24岁

是年,开始考虑新的出路,与其弟一起开始学习医学,并拜美国传教士为师学习西医。据《吴秋辉遗稿》:“光绪庚子为美国医生章嘉理先生修改《全体学》书,兼学西医,诗以志之……。”⑦吴秋辉:《吴秋辉遗稿》册五,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版,第34页。

是年12月,高密举人傅丙鉴⑧傅丙鉴(1848—1930),山东高密人,字绍虞、少隅,自幼力学,淹贯经史,工于书法,光绪八年(1882)举人。1925年,张宗昌邀王寿彭为山东大学校长,王寿彭到任后,即请傅丙鉴任教授。任清源书院主讲。吴秋辉拜其为师,两人亦师亦友,直到1927年吴秋辉去世前几个月,仍强拖病体参加傅丙鉴八十大寿,并撰诗祝寿。

二、投身新学 眼界大开(1901-1909)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25岁

是年,经临清县学推选,吴秋辉与同乡黑午桥、沙明远等人一起入山东大学堂⑨清朝光绪二十七年,即1901 年,清廷开始推行所谓新政。9 月14 日正式诏令各省书院于省城的,均改设大学堂。是年11月16日,泺源书院在山东巡抚袁世凯的主持下改设为山东大学堂,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所省立大学。该大学附设有师范馆(山东优级师范学堂前身),后于1903年独立。参见马德坤、张晓兰:《民国山东四大教育家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0—41页。学习。当时风气不开,很多百姓对新式学堂很不了解,认为入了新式学堂就要信基督、剪辫子、穿洋装、戴眼镜等等,但吴秋辉不畏世俗,毅然投入新学,这是其人生的第二次大的转折。

吴秋辉报选数理专业,据张默生回忆,学数理本不是他的志愿,他雄于词章是久已闻名的,因当时投考的伙伴们都料定他必是投考文史部。吴秋辉为使他们的揣测落空,偏偏投考数理部,由此可见其性格之不俗。在这里,吴氏有了更高质量的“朋友圈”,有了安定平静的学习环境,也有了更多睁眼看世界的机会。吴氏在校公费学习凡八年①吴秋辉:《侘傺轩文存》,齐鲁书社1998年版,第521页。,除习数理课程外,于经史子集等书无所不读,并著有《算法正宗》《算法易解》②吴秋辉:《侘傺轩文存》,齐鲁书社1998年版,第513页。等通俗读物。求学期间,玉清、男孩仟儿、玉芳、玉真等孩子先后出生。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壬寅)26岁

是年10 月(清光绪二十八年八月),山东大学堂附设师范馆,山东省最早的师范学校由此诞生,1903年9月改名为山东全省师范学堂,校址设于当时的贡院内。教学课程除经书古文外,还有馆内留日教师翻译的数理化等教材。招生对象为省内的举人、贡生、监生,以及山东大学堂的优秀学生等,吴秋辉即在其列。③张春常、李秋毅主编:《济南师范学校百年史》,齐鲁书社2002年版,第1页。

1904年(光绪三十年庚辰)28岁

是年4月,根据《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的规定,师范学堂实行优级师范学堂和初级师范学堂两种办学制度,将原长期班分为长期和速成两种班级类型。吴秋辉入优级师范学堂的长期班,学制五年,课程为修身、读经讲经、教育、中国文学、历史、地理、算学、理化、博物、习字、图画、体操9门。6月学校迁至铁狮峰下的泺源书院(即今泉城路中段省统计局院内)。④张春常、李秋毅主编:《济南师范学校百年史》,齐鲁书社2002年版,第1页。

三、抱负难酬 失意彷徨(1909-1917)

1909年(宣统元年戊申)33岁

是年,吴秋辉毕业。毕业前,与师范学堂优级理科三班的王士楷、曹学海同学一起,作《上抚帅大人保护文物书》,⑤吴秋辉:《吴秋辉遗稿》册五,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联名致信山东巡抚孙宝琦,请求保护省内文物。

毕业后,吴氏赴北京考取了官费留日资格,但因左目有疾被以“有碍国际观瞻”为由取消了资格,不得已返回故居临清执教,自此以“侘傺生”自称,曾有“十载学堂,只赢得空文一纸。更说甚,马科知县,牙科进士。化电声光成弃物,积微元代徒为耳。到头来,还干旧营生,毛锥子”⑥吴秋辉:《吴秋辉遗稿》册五,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版,第40页。的自嘲无奈之言。又如其在《侘傺生集》自述中称:“徒为是偷生视息,为鸣鹿候鸟,听其自荣自落于大化之中,讵不大可哀耶!”⑦吴秋辉:《吴秋辉遗稿》册五,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版,第22页。新学经历未能对吴氏仕途产生质的帮助,反而增加其不平之感,此可谓其人生的第三次大转折。

是年,回乡于临清直隶州官立中学堂⑧临清直隶州官立中学堂亦建于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次年招生开堂,堂址在城内前关街,由邑绅孙毓现捐资创修。1914年并入聊城省立第二中学。至此,临清直隶州中学堂遂告终结。见《聊城地区教育志1840—1988》,聊城地区教育志编纂办公室编,1989年版,第142页。任学监,前后共两年。据《王祝晨传》:“(王祝晨)在泰安只教了一个月就调往临清中学堂任国文、历史、伦理教员。该校监督缪润绂曾任齐河县知县,与先生相识,学监沙月波与吴秋辉都为同窗好友,先生十分高兴……”⑨《齐河文史资料第四辑·王祝晨传》,政协山东省齐河县委员会1996年编,第15页。

1912年(民国元年壬子)36岁

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告退位,民国成立,山东政局动摇,临清中学堂停办。吴秋辉赋闲在家数月,面对纷乱的政局,内心是比较痛苦的:“天地自春色,江山非故园。艰难双鬓改,丧乱一身存。薄俗文章贱,当官虎豹尊。残年无限意,愁绝杜鹃魂。”①吴秋辉:《吴秋辉遗稿》册五,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版,第99页。后吴氏于秋季受邀复返济南,任山东财政厅秘书②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山东省图书馆编:《山东省图书馆馆藏山东地方史文献选目》,山东省图书馆1983年版,第301页。,后屡任《齐民报》等多个报馆主笔。③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山东省图书馆编:《山东省图书馆馆藏山东地方史文献选目》,山东省图书馆1983年版,第301页。“时国体初更,政潮纷乱,先生为某报主笔,沉毅敢言,对于时局痛加批评,人咸以为快。后见时事日非,便逐渐消极,日以饮酒作诗聊以自慰,作《侘傺轩诗词》两卷”④吴秋辉:《侘傺轩文存》,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13页。。

1914年(民国三年甲寅)38岁

作《思旧录序》:“余生三十八年矣,以中寿八十计之,已历其半。壮不如人,老复何望。即再历数十年,想亦不过尔尔也。然即此数十年中,凡所谓家国之兴亡,陵谷之变迁,人事之得失,友朋之散居,其中莫不各有一我在。而由今思之,已恍惚迷离,半不复能记忆。则再历数十年,欲复求其今日之我,其可得邪?……清和节近,小窗多明,客怀无俚,怅触旧绪,随笔记录,动辄成帙,额之曰《思旧录》,世有知我者,请即作我之国史馆列传观可也。”⑤吴秋辉:《吴秋辉遗稿》册五,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版,第357—358页。不过现有遗著中未见该书,仅存其序。

1915年(民国四年乙卯)39岁

随着袁世凯窃国活动的加剧,对言论的钳制愈加严厉,如同全国报界一样,济南报界也是万马齐喑,一片凋零,《齐民报》最终于1915年停刊,吴秋辉再次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困顿当中,只得“一念消极,遂至百事俱废,计惟优哉游哉,聊以卒岁而已”⑥吴秋辉:《吴秋辉遗稿补编》册三,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年版,第339页。。因作《人鬼赋》以自嘲:“嗟尔何来,人耶?鬼耶?谓尔为人,胡为遗荣,弃利以自外于群伦;谓尔为鬼,又胡为乎冬裘夏葛,啜菽而饮水,日与今之人为居,夜与古之鬼为徒。养身者,布帛菽粟,役志者,竹素缣书。其披服则肘见,踵决之原宪,其形貌则行吟泽畔之三闾。问其名曰桂华,问其姓则吴侘傺生,见而嘻曰:‘此殆吾百年中之代表,而两大间之蘧庐也乎。’”⑦吴秋辉:《吴秋辉遗稿》册五,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版,第211—212页。

四、生计艰辛 治经不辍(1917-1927)

1917年(民国六年丁巳)41岁

是年,正在吴秋辉处于政治理想旁落、生计窘迫无助、颓废懈怠之时⑧吴秋辉在这两三年中工作无定,辗转于多个报馆,靠写作为生。如其遗著里有数卷稿本,封面有《山东展览会日日纪闻社》《山东民生日报社》《山东通俗报社》等。虽然老家有祖产,但他并未沾染。,一件偶然的事情改变了其此后的人生轨迹,让他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他借阅好友来访所携带《楚辞集注》时,发现此书部分文意难解,经过反复对比和分析后,意识到这些错字有规律可循,应为汉人以隶书转抄小篆讹误所致,后发现《诗经》中有更多此类讹误。“为避免中国古代庄严璀璨之文明,遂永沉沦于九渊之底”⑨吴秋辉:《吴秋辉遗稿》册一,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版,第149—151页。,吴氏开始用心于小学、经学考证,专心学术研究,以弘扬中华文化,此其人生最后一次大转折。

1919年(民国八年己未)43岁

是年夏,为友人所聘,赴京师历任《民意报》《民主报》等主笔。⑩吴秋辉:《吴秋辉遗稿》册一,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版,第149页。七月初七完成《齐鲁方言存古》,始著《学文溯源》。吴氏在京凡三年,期间曾短暂担任京兆尹公署秘书。⑪吴秋辉:《吴秋辉遗稿》册五,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版,第99页。

1920年(民国九年庚申)44岁

是年9月2日,至山东第一师范学校参加男女同学合堂课及白话文教学的第一课,王祝晨①王祝晨(1882—1967),名王世栋,字祝晨,因其体态胖大,绰号“王大牛”,吴秋辉好友。主持,鞠思敏、沙月波、吴秋辉等也在一师校长于丹绂陪同下列席。

1921年(民国十年辛酉)45岁

是年冬天,过天津购得甘泉、毛乃庸所译日本人松本文三郎所著《印度遗事》一书,了解到印度的《夫爱达》之地位与时代与我国之《诗经》不相上下,如今印度竟无一人能窥《夫爱达》真面目,转须向欧洲人学习。顿感如果我国读书人对于古代文化、古代文明不加爬剔,不加整理,有一天也要走印度的老路。由此开始更加用心治经,并作《上大总统请修明经学书》《上同乡诸大佬请振兴经学书》②吴秋辉:《吴秋辉遗稿》册五,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版,第226—241页。等呼吁弘扬经学。此时吴秋辉已完成了《齐鲁方言存古》《说诗解颐录》《学文溯源》的撰写,《檀弓纠谬》《读左一得》则正在撰写中。

曾任《民意报》副刊编辑的夏承焘在日记中回忆称:“(吴氏)著述甚多,于《诗经》尤多发明,毕业优级师范学校。此君予在京时曾访谈数次,时为民国十年,影像尚历历在目……。”③夏承焘:《夏承焘集》册七,浙江教育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081—1082页。

1922年(民国十一年壬戌)46岁

是年夏,吴氏自京返济,于大明湖南岸赁一小楼自居,专事著述,其时“身无长物,卧榻而外,惟典籍数卷,笔砚数件而已”④吴秋辉:《侘傺轩文存》,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514页。。好友王泽同见其后惊讶道:“三年不见,吴秋辉竟一变而为经生,作学究生活。”⑤吴秋辉:《吴秋辉遗稿》册一,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版,第149页。是年,五女儿玉芳在济南病逝,年仅16岁。

10月,胡适来济参加教育会议,在日记中写道:“席后闲谈甚久;于丹绂(明信)说,此间有一位吴秋辉先生,说周公封于鲁,不是曲阜,乃是河南的鲁山附近。他有金石可证。此说与我相合,当访问此君一谈。”⑥胡适:《胡适日记全编》卷三,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839页。

10月,《学文溯源》出版,王乃昌与王泽同作序,夏溥斋出资,包括梁启超、胡适、傅斯年等不少学者正是通过这部书,首次知晓了吴秋辉的学识。据《学文溯源》前言,吴秋辉此时已写成的著作有:《古今文字正变源流考》2卷、《齐鲁方言存古》2卷、《诗经名物拾义》5卷、《毛诗正误》4卷、《檀弓纠谬》《渔古碎金》《古史钩沈》2卷、《三百篇古今名物考》《三百篇通义》32卷、《楚辞正误》《论语发微》《说鬼》《说诗解颐录》等。

1923年(民国十二年癸亥)47岁

5 月,论战康有为。康有为游学到济南,作公开演讲,其内容是根据《礼记·礼运》思想,阐其“小康”“大同”之主张。吴秋辉从古书正伪和中国文化变迁的角度对康氏的演讲逐字逐句进行了批驳。康有为曾致亲笔信与之商榷⑦康有为:《答吴秋辉书》,《新鲁旬刊》1926年第2期,第81页。,后二人来往书信发表在1926年的《新鲁旬刊》上。

1924年(民国十三年甲子)48岁

是年春,山东国学研究社成立,请吴秋辉讲经学。吴先生驳斥先儒,独标新义,义理考据皆高出前人之上,由是时论大哗,先生之学渐知于世。其后,先后应聘到齐鲁大学、山东第一师范学校教员主讲诗词,同栾调甫、张默生、关友声、解子义、王敦化等学者交往密切。

1926年(民国十五年丙寅)50岁

是年9 月,骂战王寿彭。王寿彭奉军阀张宗昌之命于济南重新组建山东大学,却主张“读圣贤书、做圣贤事”,思想保守陈旧。吴秋辉获悉后将反对意见写成专论,每天在报纸上连载,王寿彭读后趁夜色拜访请他停止抨击,并许以好处,被吴秋辉严词拒绝,骂将出门。次年6月王寿彭果因办学思想陈旧被师生强烈责难,只得辞职离校。

10 月,在张默生、栾调甫的劝说下,致信梁启超,述说治学经历,并附寄部分著作,请求资助出版。梁启超欣然允诺,并聘请吴秋辉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但吴因病重,未能赴任,出版事宜也因此搁浅。

1927年(民国十六年丁卯)51岁

是年3 月20 日,抱病为老师高密傅绍虞先生八十寿辰撰写祝寿词。5 月28 日,吴秋辉病逝于济南,年51岁。张默生指出其去世的主要原因:“生活日趋困窘,每天饭不得饱,烟瘾过不足,慢慢精神颓唐,身体疲弱;慢慢卧病不起,气息奄奄。”①吴秋辉:《说经》,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版,第28页。

吴秋辉去世后家无余财,嗣无男丁,幸得在王石朋、张默生、解子义、王敦化、关友声等友人的帮助下在济南出殡。后马氏回到临清与家人商议后,在亲友帮助下,于当年十二月初二日移榇回临清入土。与吴秋辉并无交情的临清义绅车震②车震(1860—1937),字百闻,临清摇鞍镇(今属河北省临西县)人,入北洋武备学堂,投入军界,并将张自忠推荐给冯玉祥。后车震离开军队,回到临清从事慈善事业,深得百姓尊敬。闻听,亲赠二百元钱用以资助。

五、小结

吴秋辉幼年残疾,少年丧父,中年丧子,一生命运坎坷,贫困潦倒,郁不得志,不只是他一个人的悲哀,也是乱世中多数人的悲哀。如其《述愤》一诗所言:“穷年倦行役,况复逼中年。世事竟如此,吾心胡惄然。荒城蛇自斗,败壁鼠尤穿。大错何人铸,空思西狩前。”③吴秋辉:《吴秋辉遗稿》册五,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版,第38页。在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教育中,因为受儒家文化影响,科举选官制是天下读书人进入国家管理系统的必经通道,④熊明安:《民国教育史》,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3页。所谓学而优则仕。而科举考试的取消,让吴秋辉失去了出仕的机会,也就失去了上进的动力。同时由于相貌残疾之故,丧失了赴日留学的机会,也丧失了改变人生的最大机遇。作为一个读了近十年新学的中年人,失落感可想而知,所谓“十载学堂,只赢得空文一纸,更说甚,马科知县,牙科进士”⑤吴秋辉:《吴秋辉遗稿》册五,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版,第40页。。

虽然吴秋辉生不逢时,命途多舛,家庭不幸,仕途艰难,在近代社会变革大潮中左支右绌。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术研究中,如《醉书侘傺轩说经后》一诗所言:“潇潇风雨夜生寒,面壁挑灯向夜阑。老作经生岂得已,要留巨眼与人看。”⑥吴秋辉:《吴秋辉遗稿》册五,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版,第151页。吴秋辉在经过了大量的学术积累后,曾有一系列研究规划:“余于《诗》《论语》《左传》《尚书》后,当从事于此(指《礼经》)也。”⑦吴秋辉:《侘傺轩说经》,齐鲁书社2008年版,第514页。只可惜天不假年,在刚刚完成《诗经》的研究工作后,便遗憾离世,魂归道山,很多著作尚为腹稿,未及著述。⑧幸运的是,在吴氏后人的竭力奔走下,当前吴秋辉遗著已引起学界注意,如2017在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举办了“纪念吴秋辉先生逝世九十周年暨康有为致吴秋辉信札捐赠仪式”,2020年在山东聊城举办了首届“全国吴秋辉学术研讨会暨弘扬地方优秀文化现场会”,2023年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了“吴秋辉先生遗著手稿捐赠仪式”。吴秋辉坎坷的命运、短暂的生命岂是他一人所有,而是那一个动荡时代多数人所有。

猜你喜欢

遗稿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内卷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点图书
刘盼遂先生《世说新语》整理成果的发表过程及遗稿的下落马千里
我等待……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考论
作为音乐史家的阿多诺
——论《贝多芬:阿多诺音乐哲学的遗稿断章》的未竞与超越
敦煌研究院新入藏李浴敦煌遗稿的内容及其价值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国家图书馆藏吴奕杂剧二种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