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军事理论课的课程思政功能及其实现路径探析

2023-06-07王亮停霍孟林杨宪敏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军事教学内容

王亮停 霍孟林 杨宪敏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河北 邯郸 056005)

高校军事理论课是准思政课,其教学内容中处处可体现出思政内容,处处闪耀着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的光亮,尤其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三观教育”、理想信念等内容处处闪现。这些课程思政内容既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各科的学习,也有助于其德育素质的提升、人格的塑造和思想境界的升华。因此,狠抓高校军事理论课的课程思政功能势在必行。

一、高校军事理论课和课程思政的由来

2006 年,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下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其中规定军事课程包含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两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列入学校的教育计划,并严格规定了学生军训时长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时数。[1]随后,本、专科高校陆续开设军事课程,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分别有序进行。

课程思政一词由上海市教委于2014年率先提出并实施。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会议就课程思政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予以阐明,成为全国课程思政认识的缘起。随后,全国召开的几次课程思政会议,使其内涵不断深化。

二、增强高校军事理论课课程思政功能的必要性

(一)从我国军事现代化的需求看,课程思政建设迫在眉睫

我国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而来的,我国的军事现代化急需大量的新式军人和新式装备,特别需要国人尤其是青年人具备忧患意识、国防意识、尚武精神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意识,为国家输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而在当下,我国“泛和平主义”盛行,“娱乐至上倾向”大行其道,“恐美惧日情绪”弥漫,精美精日分子鼓噪呐喊,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的唯我独尊意识蔓延,对国人尤其是青年人的毒害不容小觑。当代大学生虽然对中国苦难的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近现代中国国防的脆弱缺乏深刻认识,缺乏忧患意识、国防意识、尚武精神。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美国拉帮结派对我国虎视眈眈,美高官提出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并叫嚣要耗费巨资在中国培植80万个反对派,一举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而高校大学生是西方资本主义重点拉拢的对象,并对其进行意识形态策反,西式文化输出和价值观渗透。因此,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课程思政教育,加强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教育具有深刻而现实的意义。

(二)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看,课程思政建设刻不容缓

大学生要成长成才,必须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古人的人才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帅才。”“四有新人”中有道德是仅次于有理想的第二个重要内容。德育教育要贯穿大学生所有科目和所有过程。除了思政教育贯穿德育教育的始终外,各学科的课程思政对德育的教育也势在必行。高校军事理论课是一门准思政课程,其课程思政的内容处处可见:政治素质的培养是高校军事理论课课程的首要任务,重在培养大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热爱人民、热爱人民政府、保家卫国等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内容;思想素质的培养是高校军事理论课课程的重要任务,重在培养大学生远大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辨明是非,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

三、高校军事理论课课程思政功能的具体体现

(一)培育坚贞不屈的中国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具体内容。高校军事理论课在课内、课外,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课程思政元素,以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及改革创新精神。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外有关我国古代国防成败得失的有关内容,尤其是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重大影响。火药的发明使世界战争由冷兵器时代进入火器时代。我国北宋研制出了世界第一款火器——突火枪。明清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大炮,并不逊色于欧美列强,但清康熙以下历代皇帝均实行海禁,我国军事上逐渐落后,以至造成了鸦片战争后我国的落后挨打局面。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励精图治,发愤图强,逐步完成了工业化和军事现代化步伐,我国军事方面的软、硬件建设齐头并进,军事思想、军事理论和军人素质发生了质的飞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我国早已是世界公认的三大强国之一,20 系列的四代机、航母、量子通信卫星、北斗导航系统、载人航天和深潜技术、激光武器、电磁炮等大量世界先进武器装备收入囊中,为保家卫国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应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我国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世界一流强军目标一定会实现。

(二)确立远大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高校军事理论课课程思政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通过大量案例引导大学生确立远大的理想信念。林则徐、魏源最先睁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洪秀全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首领提出了扫清灭洋的主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提出了君主立宪制的主张;义和团运动的农民首领提出了扶清灭洋的主张;孙中山、黄兴等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方志敏、夏明翰、蔡和森、黄继光等无数革命先烈为追求社会主义新中国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不懈奋斗,最终中国共产党人梦想成真,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是理想信念的巨大威力。当代大学生要胸怀大志,掌握一技之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现不懈奋斗。

(三)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生的总开关。世界观是人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人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是人对有关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三观”教育的成败,决定着大学生能否成长成才,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当前,唯心主义等各种不良思潮盛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行其道,深刻毒害了大学生的心灵。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中,也要挖掘“三观”教育内容,使大学生在学习军事内容的同时,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四、高校军事理论课课程思政功能的实现路径

(一)改革创新教学内容,增强高校军事理论课课程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非常宽泛,包含了军事学的各个方面。为使军事理论课教学在课程思政方面更具针对性,高校应根据军事理论课的知识体系对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在重视国防教育的同时,还要侧重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中国精神、“三观”教育。具体说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依据军事理论课的课程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和系统性很强,且内容宽泛、涉及面广。高校军事理论课只有36学时,若教学内容无主次地面面俱到,既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全部教学内容,又很难让学生消化、吸收所学内容。因此,必须着眼军事理论课特点,精选教学内容,详略得当,突出教学重点。课程思政的内容要作为授课的画龙点睛之笔,一定要占位正、起点高,使学生耳目一新,能够入脑入心,产生长期效应。

2.关注新军事变革动向,及时增减教学内容

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不能一成不变,而应不断地发展变化。在授课过程中,军事课教师必须注意此点,应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关注新军事变革动向,关注国内国际突发事件,及时精选教学内容,力求把学生最关心的世界热点、最新信息、最新学术动态引入课堂,使教学内容鲜活生动,让军事理论课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军事课教师在关注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内容,以保持教学内容有较高的起点。既要让学生切实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又要培养有远大理想信念、具有中国精神且“三观”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

3.抓住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和个性特点,突出针对性

军事理论教学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贴近新时代大学生的新思维,紧密结合军事理论教学目标,要切中肯綮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用新知识阐述新理论,用新信息带动新思维。一是要结合战例进行教学,以增强军事理论教学的吸引力。二是要突出重点进行教学,要注重知识的信息量和科技含量,不做理论上过深、过细的探究。课程思政内容的提出、讨论和讲解既要言简意赅又要恰到好处,否则就会形成军事理论课和思政内容的两张皮,或有喧宾夺主之嫌,起不到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之效。

(二)创新教育方法,拓宽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思政教育的教育方式。

军事理论课内容丰富,综合性强,要在36课时内传授精炼而宽泛的知识体系,高校大学生势必难以将所学内容学得牢、记得住、入脑入心,并获得课程思政方面的巨大收益。因此,我们必须从军事理论课课程特点入手,推动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

1.运用启发式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国防思维能力

高校的军事理论课内容庞杂,讲授过程中不能蜻蜓点水面面俱到,而应依据教学大纲,结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有选择、有主次地上好每一堂课,以学生需求和特点为抓手,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灵感,培养学生兴趣。尤其是课程思政内容的传授应多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循循善诱,达到启迪智慧,发人深思的效果。

2.运用互动式案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现代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军事理论教学不能一味地讲理论,而要在阐述基本理论观点的同时,把一些经典案例及国内国际实时热点相结合,对问题进行解析研讨。“寓理于案例之中,寓理于兴趣之中,在热点话题的讨论中阐述国防建设的战略意义,使知识性、理论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4]根据本人军事理论课多年的授课经验,在提出课程思政的内容时使用互动式案例教学方法效果极佳。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开放式”教学模式

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国防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培养大学生的中国精神,应充分利用广域的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开放式”教学,以弥补课堂教学中纯理论之不足,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开放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聘请军事理论专家或革命前辈举行国防教育讲座;邀请军队官兵进行现场教学;组织师生到部队驻地和靶场参观学习;参观本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尤其是红色教育基地等。“开放式”教学模式既利于弥补军事理论课堂教学内容,又利于课程思政内容的升华,可谓一举两得。

4.结合学生专业和个人特色,采用共鸣式教学方法

共鸣式教学方法是把课程内容和大学生专业和个人特色结合起来,探讨大学生自身专业及班级中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对所学内容产生共鸣。对于经济类的大学生,要讲经济危机、现阶段的欧美通胀压力、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前景、经济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前景等内容,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对于法学类的大学生要讲美国众议长佩洛西及议员们窜台所违背美国对中国承诺的的国内国际法律法规,美国对我国无理实施的贸易制裁和科技制裁等违背的国内国际法律法规,尤其是违背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则。在课程思政内容的提出和讲解中,也要运用共鸣式教学方法,多提多讲学生感兴趣的思政点,效果会更好。

5.运用情感教学方法,提高军事理论课授课效果

“情感教学是一种与从认知维度研究课堂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教育对象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施予学习动机、兴趣、意志的培养,建立起稳定的学习情感意识,从而有效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并借助于情感的激励功能,完成认知目标,落实智力目标的一种辅助性的教学。”[5]情感教学方法不是冷冰冰的说教,而是建立在师生之间深厚情感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活动,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是其特色。尤其是军事理论课课程思政内容的讲解运用情感教学方法会是不错的选择。

(三)优化教师结构,提高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素养

目前军事理论课任课教师来源不同,有的来源于社科部、有的来源于马列学院,有的来源于其它部门,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军事理论课整体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因此,建设一支优秀的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是做好军事课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1.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养

“要实现军事理论课教学的课程思政功能,首先必须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养,使其成为理论知识的传播者、思想道德的示范者、学生人格的影响者。”[6]鉴于各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事实,各高校要抽调学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和思想道德素质过硬的教师充实到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并对既有的教师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和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打造一批军事理论课教育中的精兵强将。

2.设立国防教育教研室,加强学科建设

高校要设立国防教育教研室,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国防教育教研室要从全校选拔军事理论课专任教师,引导和鼓励其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军事理论课论文、讲课比赛;要组织军事理论课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提升其知识结构层次、丰富其理论素养和课程思政水平、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要为军事理论课教师职称评聘、职务晋升提供条件和帮助;要扩大对外学术交流,提高专任教师的科研能力,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建立高校自己的国防教育基地。国防教育教研室还要为军事理论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奠定基础,提供服务,使其更上一层楼。

3.建立军事理论课专任教师的岗位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

军事教研室专任教师应根据其岗位的特殊性设立独立的职称评聘序列,高校要制定各类国防教育活动的经费支持政策,推进岗位评优评先等激励政策稳定教师队伍,以摆脱当下军事理论课的边缘学科地位、军事理论课专任教师可有可无之窘境。

猜你喜欢

理论课军事教学内容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