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建党精神涵义、当代价值及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弘扬路径

2023-06-07刘会敏孙怀安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建党中国共产党思政

刘会敏 孙怀安 徐 斌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5)

1921年到2021年的百年,在漫漫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然而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讲,是她诞生、成长、壮大的生命历程。在这段时间里她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缔造新中国的丰功伟绩。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庄严宣告:“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这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第一次高度凝练和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四层涵义

伟大建党精神源于中国共产党上百年的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实践,其内涵丰富而深邃,从理想信念、意志品格、行动实践和秉性宗旨等方面归纳总结出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涵义,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对宗旨秉性的严格坚守、对初心使命的赓续奋斗,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的精神画像。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从理想信念出发对伟大建党精神的阐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精神信仰。百年实践中,党历经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始终坚守理想、追求真理并把马克思主义原理跟中国实际相结合、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我们走过的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真理、人民的真理、开放的真理,是生长着的有机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为时代发展的新课题、新挑战提供正确的选择和答案。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从共产党人奋斗目标的角度对建党精神的概括。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推翻“三座大山”求得民族独立和解放、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党的奋斗史历经沧桑、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大飞跃。新时代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日益走进国际舞台的中央,历史也赋予中国共产党更大的历史任务和国际责任,然而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我们面临着更多风险和挑战。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作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鼓舞着中国人民不断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前进。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从精神品格方面阐述建党精神的内涵。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党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百年沧桑的历史长河中,多少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舍生忘死、视死如归,多少英雄豪杰为祖国建设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当前,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新问题,党提出了“四个伟大”的治国理政方针理论;《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百年党史、深刻把握历史规律,50次提到“斗争”,将“坚持敢于斗争”凝练为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显示了党朝气蓬勃的生命力;党二十大上习近平发展和完善了毛泽东“两个务必”,提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三个务必”精神,其中着重强调党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这是党掌握历史兴衰规律的坚定历史自信,是党在新的赶考路上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从共产党人的秉性宗旨层面对建党精神的理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党忠诚是党员对于党性的坚守,不负人民是党员对人民性的秉持,二者是党性和人民性的完美统一。全体党员要无条件的对党忠诚,具体就体现在对信仰、党组织、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忠诚上,因此对党忠诚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是务实的不是务虚的。毛泽东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是历史发展的第一动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忠诚于党、奉献人民的生动诠释。因此,保持对党忠诚的纯洁党性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理应是共产党人贯穿一生的原则和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基本遵循。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当代价值

毛泽东曾说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不应当割断历史,而是应该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壮阔历程的经验总结,对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国事业和实践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伟大建党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自身建设的精神之源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中国共产党18年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时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而党的组织则是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可见党的建设是党保持先进性、战胜敌人取得胜利的关键,建党精神正是党的建设的不竭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从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98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在32 字的伟大建党精神当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蕴含着党的理想信念,“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包涵着党的实干品德,“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表达着党的奉献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彰显着党的服务宗旨,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自身建设的营养剂。

(二)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动力之源

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救国救民于水火的革命实践中创建了伟大的党,并在中国革命、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久经磨练和考验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救国、兴国、强国前赴后继、死而后已。建党精神已深深融入中国人民的精神血液里,成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动力之源。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调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我国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唯有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以不变应万变,唯有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支撑,激发出中华儿女蓬勃的力量,才能不负初心担当使命。

(三)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彰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继承伟大民族精神,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这一智慧结晶。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彰显。

在世界文明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至今仍充满蓬勃的生命力。《礼记》描述中国人的“大同”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世界大同、和合共生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一直秉持的理念;先人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凛然正气、“不义而富贵、与我如浮云”的淡薄名利,都为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滋养和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是两种精神的凝练和升华。

(四)伟大建党精神是鼓舞中华儿女接续奋斗的思想武器

全面总结百年党史,深刻把握历史规律。接续奋斗是党的一切事业成功的途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长远目标的必然要求。斗争精神是毛泽东思想的“三大法宝”之一,就是要勇于面对各种挑战、勇于处理各种矛盾、勇于解决各种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治国理政方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人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这是党跨越国家兴衰的“历史周期律”而形成的坚定的历史自信,是党在新的赶考路上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中华儿女接续奋斗的精神武器。

三、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路径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百年前,革命前辈们用汗水和鲜血缔造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大学教育担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何在青年的“拔节育穗”期弘伟扬大建党精神、厚植红色基因呢?

(一)思政课与课程思政相结合

大学思政课肩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时代新人的使命,是实现“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根本任务的前沿阵地。思政教育课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利用演讲、短视频、图画或动画、翻转课堂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向青年大学生播种马克思主义思想理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担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使命。把建党精神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帮助青年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夯实科学文化根基,不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进,为新时代贡献青春力量。

(二)思政理论课与思政实践课相结合

实践教学是大学生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或探访英雄人物的一种体验式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可以使革命场景生动再现、革命人物灵动鲜活,完成从现实到历史的穿越,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完成个体的沉浸式体验,具有冲击力和震撼感。博物馆、烈士陵园、红色教育基地、英雄人物探访都可以成为实践教学的载体,走出课堂,让学生置身于革命前辈的环境和时代,看到他们鲜活的身影、触摸他们用过的器物、重走他们走过的路……因此,实践教学是加深大学生对思政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平台,可以实现更好的思政教育效果,让体验震撼心灵、实践夯实信念,激发大学生为理想奋斗的热情,汇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三)校园文化物质载体与精神载体相结合

教育学家直言教育应该使每一堵墙都说话,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精神之依托、情感之所向,可以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引领大学生的德行和品行。大学生从校园文化中培养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同理心,把物质载体比如校园景观、园林设计、雕像塑像等同学校的校训、英雄人物、当地特色等精神因素相结合,既包涵了文化底蕴又彰显了独立个性,让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时时与事事都可以触碰到优秀文化的浸染和熏陶,心中深埋踏上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家国情怀。

(四)日常教育同特殊节日相结合

伟大建党精神的日常教育属于常规性教育的范畴,像阳光和空气一样温暖祥和无声无息,而特殊节日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领袖诞辰日、重大活动纪念日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像疾风骤雨一样集中而强烈,给人感官上、思想上的冲击和心理的震撼,从而激发出内心深处的共鸣,继承先驱们的遗志,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宏愿矢志不渝,用青春的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用热血和汗水创造新的奇迹。

结语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要求当代大学生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宗旨,以伟大建党精神铸魂育人,帮助青年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建党中国共产党思政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建党百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