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名县名语源探析

2023-06-07李海英桂士辉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魏惠王大名县魏文侯

李海英 桂士辉

(1大名县实验小学,河北 大名 056900;2北屯市政策研究室,新疆 北屯 836000)

大名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座落于河北省东南部,处冀鲁豫三省之交,自曹魏黄初二年(221年)建阳平郡,至1937 年,先后有三十多次县级以上的行政机构设在此地,其中作为国都、陪都时长160 多年,是黄河流域以北的重要区域中心。清人王佐《郡县释名·序》中云:“物必有名,有名必有义。”“大名”语源哪里,取何语义?1994年新版《大名县志》作“‘大名’二字是个兴旺强大起来的吉词。”[1]对此解释,笔者认为不妥,故不辞陋拙,撰文以述,祈方家匡正。

一、“大名”语源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郭偃的卜辞

民国《大名县志》卷一载:“田悦与后汉以大名称府、称县者,不过藉卜偃一言而为之说耳。……《大名府志》将毕万封魏一事列入年纪,并注曰‘大名之得名以此’。”[2]卜偃,即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郭偃,因兼卜官故称卜偃。《左传》里共有七则卜偃占卜的记录,起于鲁闵公元年终于鲁僖公三十二年,跨越晋献、惠、怀、文四公,为晋国强盛之路的见证者。“大名”源自郭偃《左传·闵公元年》记载的一次占卜。

鲁闵公元年、晋献公十六年(前661年),“晋侯作二军,公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以灭耿、灭霍、灭魏。还,为太子城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对毕万受封魏(在今山西省芮城县),郭偃占卜道:“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启之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名之大,以从盈数,其必有众。”[3]

正如郭偃预测那样,毕万八世孙魏斯被周王封为侯,史称魏文侯,统辖万民之众,从此“魏,大名也”成了一个吉语。因毕万是魏国先祖,毕万封魏一事,司马迁《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第十四》中予以载录,但对《左传》所载略有改动:《左传》“万,盈数也”,《史记》作“万,满数也”;《左传》“天启”,《史记》作“天开”;《左传》“今名之大,以从盈数”,《史记》作“今命之大,以从满数。”[4]这三处因避时讳而改动,然均不影响原意。

魏国立国之初,魏文侯以今之临漳为别都,魏武侯、魏惠王以今之大名县为别都。《水经注·浊漳水注》:“邺……魏文侯七年(前440年)始封其地,故曰魏也。”[5]邺,治所在今临漳县西南邺镇,魏文侯曾以邺为都。《魏世家》:“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称邺为“内”,正因其为魏都之故。魏文侯五十年(前396年),武侯即位,在今大名县境内建别都,置魏县。《汉书·地理志》元城县下应劭注曰:“武侯以为别都,其子公子元食邑于此,因遂氏焉。”[6]《水经注·淇水注》:“魏县故城,应劭曰:魏武侯别都也。城内有武侯台。王莽之魏城亭也。”[7]查国家图书馆藏明正统《大名府志》胶片,其卷二载:“魏武侯庙,在城东赵家里,去城一十里。有坛,亦曰武侯坛,今庙不存。”明正德《大名府志》卷九载:“魏武侯城,在旧城南十里,旧有坛,亦曰武侯台。”[8]城是指明大名府城,旧城是指北宋大名府城,一说在今府城东十里,一说在旧府城南十里,二府志相互矛盾。据邯郸市考古所考古结果,魏武侯城应在今大名县城西南的吴魏城村[9],这个结果应该采信,明正统、正德《大名府志》的记载均有误。《竹书纪年》载:“梁惠成王六年四月甲寅,徙都于大梁”。[10]民国《大名县志》卷二十一载:“惠王台:在旧城西南,相传为惠王拜郊台。”[11]魏惠王拜郊台在今老堤厂村,明清大名府胜景之一的铜台夕照即此。由魏惠王拜郊台可知,魏惠王迁都大梁前仍以今大名为都城,魏文侯何年自邺移都吴魏城村文献不载,自魏武侯初年至魏惠王六年(前365年)计,大名县吴魏城村为魏都至少31年。

正因为今之大名县曾作为魏国别都,故以“大名”作为府名、县名就不仅仅是“藉卜偃一言而为之说耳”,而是因“大名”于“魏”同义且为吉语之故。“大名”作为府名始自晚唐。唐建中三年(782年)十一月,魏博节度使田悦僭称魏王,并改“魏州为大名府”[12]。宋人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八:“《左氏传》曰:‘魏大名也。’故魏府号大名府。”[13]后汉乾祐元年(948 年)三月丙辰,“改广晋府为大名府。”胡三省注:“《左传》:晋卜偃曰:‘魏,大名也。’取以名府。”[14]“大名”作为县名始自后汉。《五代会要》卷十九大名府下:后汉乾祐元年三月,“改广晋府为大名府,广晋县为大名县。”[15]

二、“大名”释义为“高大之极”

春秋时期卜、筮辞主要见于《左传》《国语》《周书》等文献,从解兆说象之辞的文体形式上说,春秋解兆之辞已呈现出韵散结合的特征。“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启之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名之大,以从盈数,其必有众。”这是卜偃以当初毕万筮仕于晋遇《屯》之《比》卦象为前提所作的解说。“初,毕万筮仕于晋,遇《屯》。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震》为土,车従马,足居之,兄长之,母覆之,众归之,六体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杀。公侯之卦也。公侯之子孙,必复其始。’”[16]《屯》有厚固之象,《比》有入之象,均为吉象。毕万名“万”,故言其必得万民。卜偃依据“万”和“魏”两字所做的解释说明,已超出《易》占的范畴,它非卜非筮,类似于后世的拆字。

在“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中,万,指毕万;魏,指魏地。“盈数”是对“万”的解释,“大名”是对“魏”的解释。关于“大名”,民国之前的《左传》注疏者均无人言及,今人注释《左传》多释“大名”作“高大的名称”,此释不妥。

“万,盈数也。”孔颖达疏:“万,盈至名也。《正义》曰:以算法从一至万,每十则改名,至万以后,称一万、十万、百万、千万、万万,始名亿。从是以往皆以万为极,是至万则满数也。”[16]满数,极大的数目。在个十百千万中,万的数位最高,是极大的数目。由上,“万,盈数也”译为“万,数目之极。”

“魏,大名也。”孔颖达疏:“《论语》云:巍巍乎其有成功,是魏为高大之名。”魏,《康熙字典》“本作巍。高也。”《朱子语类》卷第一百三十八:“‘魏,大名也。’‘魏、巍’字通。‘魏’字,篆文亦有山字在其中,是有大义。因是名为‘大名府’。”“巍”,《说文·嵬部》:“高也。”裴骃《集解》引服虔曰:“魏喻巍。巍,高大也。”魏,高大。《书·告成》:“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孔颖达疏:“山川大乃有名,名、大,互言之耳。”[17]《春秋·说题》:“名,大也。”“大”“名”均有大的意思。“大”的义项又有“极;很。”《诗·鲁颂·闵宫》:“奄有龟蒙,遂荒大东。”郑玄笺:“大东,极东,海邦近海之国也。”[18]“魏”从“万”,“万,盈数也;魏,大名也。”又是并列句式,“魏,大名也”应译为“魏,高大之极。”

上古词汇中有“大名”,但均不作“高大之极”解,“高大之极”这个释义仅用于“大名”地名,是大名府、大名县的独有释义。

三、“大名”的读音

上古词汇中有“大名”,其读音为“daiming”。如《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而作为县名、府名的“大名”,它的读音,原也读作“daiming”,但现代官话多读作“daming”,而在大名县境内偏远地区和原大名府辖县仍有相当数量的人读作“daiming”。“daiming”为上古音,清末之前的官话读音,后逐渐被“daming”读音所替代。大名城内天主教堂铜钟铭文铸有“tamingfu”,这是威妥玛式拼音,铜钟铭文中的“t”与今天汉语拼音的“d”同音,说明在民国初年,大名城内的外国传教士已经将“大名”读作“daming”。“大名”上古读音“daiming”的消失,和向“daming”的渐变,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中西文化交流与冲突在词语读音上的具体体现,是近代社会转型的一个缩影。

四、“大名”对后世的影响

因“魏,大名也”的吉兆,毕万后裔以魏为姓,魏氏一支系标望“大名”,堂号“大名堂”。另外,三国曹魏和拓跋珪北魏的国号也取自这里。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 年)十月,魏王曹丕取代汉朝,自立为皇帝,国号魏,史称曹魏。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卷六十九《魏纪一》:“(曹)操破袁尚,得冀州,遂居于邺。邺,汉之魏郡治所。魏,大名也;遂封为魏公。又谶云:‘代汉者当涂高。’当涂高者,魏也。文帝受汉禅,国遂号魏。”[19]国名为魏,也就有了国家强大的美义。

晋隆安二年(398 年)六月十六日,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命群臣议国号,黄门侍郎崔宏称“夫魏者,大名,神州之上国民,宜称魏如故。”拓跋珪采纳,因此建国号为魏,史称北魏。《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二年六月胡三省予同条下注:“《左传》卜偃曰:魏,大名也。战国之时,魏为大国。中国谓之神州。”[20]能胜任“神州之上国”这一称号的只有战国的魏和曹魏。

综上所述,自春秋郭偃的卜辞至今,大名作为府名、县名已有千余年历史,从最初卜辞将其寓意定格为“高大之极”,寄予了占卜者美好的愿想,到后来用作国号、府名、县名,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承载的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更多地体现了政治的需求、文化的积淀以及人文的升华。清末以降,欧风美雨的进逼,受传教士属国语音的影响,由我国上古音的“daiming”转变成了“daming”,通俗化的称谓便由此沿用。无论上古的卜辞吉兆还是中古曹魏政权与北魏政权的取名,或者语音的演变,无疑都为“大名”的历史发展赋予了更多内涵。

猜你喜欢

魏惠王大名县魏文侯
大名县人民医院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协作揭牌仪式举行
河北大名县马拉松协会成立大会在魏州学校圆满成功召开
蜗牛的故事
魏文侯冒雨赴约
冒雨赴约
魏文侯冒雨赴约
商鞅取信秦孝公
大名县政协开展“我为大名超常发展建功立业”活动
大名县政协召开“十三五”规划专题协商座谈会
魏文王还是魏文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