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多维视角的边疆治理研究
2023-06-07栏目主持人方盛举
栏目主持人:方盛举
主持人话语:传统边疆观生成的起点是“中心-边缘”的二分法思维习惯,即国家疆域中心地带之外的地区就是边疆。传统边疆治理观也沿袭了传统边疆观的思维逻辑,认为边疆治理就是中央政府对中心区之外边缘地带的管控,目的是防止边缘地带的分离和失控。传统边疆观和边疆治理观直到今天仍然较为顽固地影响着边疆及边疆治理的研究视野,也制约了边疆治理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以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法治化、民主化、技术化、理性化、绿色化等为显著标志的国家现代化浪潮澎湃向前的新时代,缘起于传统边疆和边疆治理观基础上的知识体系显然不能适应推进边疆现代化和边疆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要求重塑具有现代化特质的边疆观和边疆治理观。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周边命运共同体、总体国家安全观等治国理念及治国战略的推出,把中国边疆与周边国家,乃至全球紧密地联结在了一起,学界不能习惯性地从国家中心区的单一视角来观察和思考边疆及边疆治理问题,还要善于从周边国家的角度,从全球治理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和解析中国边疆及边疆治理,这样才能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对边疆及边疆治理的研究,构建具有全球视野的关于中国边疆及边疆治理的知识体系,从而为推进边疆现代化和边疆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和知识支持。
本期刊载的这3 篇论文,都是站在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时代大背景下来研究边疆和边疆治理问题。方盛举的《边疆安全治理现代化与周边安全共同体建设》指出边疆安全问题不能仅仅从主权疆域内来看待,要把研究视野放到周边地缘关系大格局下来解析,边疆安全风险的源头既有边疆内生的,也有境外输入的,维护边疆安全,必须与周边国家建立安全共同体,主动经略和塑造周边国家的安全环境,形成稳定的治理体制机制。丁忠毅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统筹边疆地区发展和安全论纲》认为发展和安全是边疆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发展和安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因此需要创建相应的体制机制来统筹二者的关系,以便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统筹边疆发展和安全需要强化体制机制的保障作用,尤需要发挥中国特色的党政体制的整体性治理优势,优化纵向分层的差异化统筹策略,发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枢纽作用,强化数智赋能和国际合作机制建设。孙保全的《边民“国民化”:现代边境建构的题中之义》提出现代国家的边境应该由合格的国民来戍守,目前,边民的国民化程度仍然不能适应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国家战略的需要。推进边民的国民化是构建现代边境的基础,其重点是要解决好边民权益和国民义务的平衡、“边民意识”的重塑与强化、边民“个性”与国民“共性”的统合、无国籍人口的国民化、边民国民化的区域性差异等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