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法知识的教学策略
2023-06-07杨科
杨科
内容摘要:由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淡化语法”思想的影响,语文老师们或多或少会忽视对于语法知识的教学,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同时,随着网络资源在生活中的普及和手机、电子产品等的日益智能化,学生可以接触到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它们有很多弊端,比如表达不规范、粗糙、不能体现汉语的内涵和规整。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对语法知识有了系统的梳理,本文就如何借助教材,指导学生逐步掌握并运用初中语文的语法知识作一浅探。
关键词:语法知识 思维导图 运用
语法是什么?王力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的导言中指出:语法就是族语的结构方式,就是把许多概念联结起来,用某一特定的方式去表示事物的关系。通俗来说,语法就是各民族语言表达语义的词语组合方式。而汉语的语法体系和其他语言又有所不同。吕叔湘、朱德熙所著的《语法修辞讲话》中是这样说的:欧洲人讲他们的语言,通常包括两个部分,词的形态变化和造句的方法。汉语的词是没有形态变化的,所以汉语的语法只有造句法这一个部分[1]。《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语法”的解释是: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2]。从中可以看出,语法强调的是“法”,这就是比较抽象的知识了。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更注重识字、写字、写话的学习,更多的是通过阅读去形成语感。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这时,他们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的思维,这个阶段有利于学生对语法知识的学习。初中阶段的语法学习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基础,比如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宾语前置等文言语法知识,必须要以掌握现代汉语语法为基础。同时,语法知识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学生发现和感悟汉语语言文字的魅力,进而深化学生对母语的热爱。
在现阶段初语文的语法教学中,部编版语法知识是经过简单化处理的。因为就语文教学来说,教材编写者更希望将语文教学目标放在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上,但语法作为各民族语言学习的基础,对于加强学生对文法的掌握和语义的理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应试化的语法出题模式也决定了学生对于语法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语文语法的重点过多侧重于围绕题目开展语法知识的学习,学习测试也是使用选择题、修改病句这类应试的题型进行考察,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体现语法作为语言教学基础的作用,也不能达到让学生能在语言实践中灵活运用的需求。由此,我认为迫切需要对语法教学的方式和评价的标准进行改革,一方面,我们需要整合现有的语法知识体系,将更多的教学方式融入到语法教学体系之中;另一方面,语法教学的评价,必须跳出出考题的的圈子。更多地结合语言在实践中的运用,结合课堂演讲练习、作文训练等反馈,让学生在口语交际和写作表达中熟练运用语法知识,让学生更多地意识到学习语法知识在语言运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更加科学和全面的语法教学评价标准。
部编版语文教材通过课文后面“补白”的形式把现代汉语语法整理、呈现出来,框架清晰,适合初中生对基础语法知识的学习和整合。初中语文的六册书中,除了九年级下册没有语法知识梳理之外,其他五册都把语法的知识点整合在具体的课文后面。这样,语法知识的学习在循序渐进中展开,慢慢渗透,进而形成一个语法知识体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把这每一册看似零散实则严谨一体的语法知识,合理巧妙地教给学生,让学生在专项学习和潜移默化的语文学习中牢牢掌握基础的语法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利用“补白”,借助教材,掌握语法知识点
通过整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五册课本中的语法知识,我们可以根据下列梳理制作成知识点表格。
七年级的语法内容主要是词、短语,上册的具体语法知识点有:名词、词义和语境、动词、同义词、形容词、反义词、数词和量词、代词,下册的具体语法知识点有:副词、介词、连词、叹词和拟声词、助词、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
八年级的语法内容主要是句子,上册的具体语法知识点有:句子成分、句子的主干、句子的语气一(陈述、疑问)、句子的语气二(祈使、感叹),下册的具体语法知识点有:语序要合理、句子结构要完整、句式不要杂糅。
九年級的语法内容主要是复句,上册的具体语法知识点有:单句和复句、递进复句·承接复句、并列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恰当使用关联词语。
从梳理“补白”可以看出,部编版语文教材的语法知识随着年级的推移,难度也在加深,从词到短语再到单句最后到复句,在不断积累语法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深化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理解。教材中的语法知识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附录3”内容基本一致,是在附录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对知识点的定义、种类、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并列举课文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的“名词”这个语法知识点中,梳理了名词的种类:有的表示人,有的表示具体的事物,有的表示抽象的事物,还有的表示时间,还有的表示方位,在每一类别后面,都列举了课文中的例子,如表示人的名词有“娃娃”“姑娘”“青年”等,这些例子都是学生在课文中学过的词语,学生理解起来自然简单。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划出对名词讲解中的归纳性的知识点,便于今后的复习和巩固。
语法知识是抽象的,仅仅依靠教材中的知识呈现显然是不够的。在学生理解了这一知识点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到教材中去发现相关的语法现象。比如,在短语的学习中,补充短语的学习是一个难点,怎样使学生既有有兴趣,又能掌握得更牢固呢?我们可以在学生了解了补充短语的组合与形式后,发动学生到就近的课文中去找一找课文中有哪些是补充短语。因为“补充短语”的知识点出现在课文《带上她的眼睛》后面,并且教材上关于补充短语所举的例子也基本是《带上她的眼睛》中的,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再到这篇课文中发现其他的补充短语,看谁找得多。学生一般都会兴致大增,不断找出“转了一天”、“哼了一小段”等短语,找出以后再让学生互相判断。这样,从教材中来,到教材中去,学生的学习更集中、有序,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思维导图,形成知识框架
在语法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都是采取传统的教授方法:先是讲解语法知识的概念,然后通过一定的例子和练习来巩固记忆。不可否认,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简单实用,是教学过程中最容易实施的方法,但是这种单一的线性教学思维不符合人类学习的思维模式,无法很好地让学生掌握语法的整体结构。学生在记忆单一的语法概念时,是无法将其与其他语法概念联系起来的,从而也无法从完整的体系中理解语法结构的组合方式,这也就导致无法在实际训练中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部编版教材中的语法知识不是以集中呈现的方式出现在教材中的,而是零散地出现在五册书本的不同单元中。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我们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把这些语法知识表现出来。思维导图可以将不同的知识点以分支结构的形式连接起来,调用知识点与图形的双重记忆。因此,思维导图在语言语法学习中有着天然的优势。在语法教学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将所学语法知识进行有效地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基本的语法知识体系。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又拓宽了记忆的深度和广度。
比如,在七年级的教材中,我们可以以“词语”和“短语”为主题,制作两张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制作可以以某一个具体的语法点为主题,也可以以某一类语法点为主题,还可以以某一年级的语法点为主题。比如,以八年级上册的语法知识点“句子”为主题制作一张简单的思维导图,关于句子的语法分为三个板块:句子的成分、句子的主干、句子的语气,以“句子的成分”为例,又可以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思维导图中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分析、归纳,也可以补充一些老师在上课时传授的更具体、更细化的知识,还可以是自己整理出来的知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也都非常乐于参与其中,这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不断的实践和修改中,每个学生都会生成自己独特的思维导图,并且在图中把所学的语法知识补充完整。这样,通过思维导图来构建初中阶段现代汉语中的语法知识的框架,不仅让学生的思维再一次有了一个内化的过程,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对知识的梳理中,提升对语法概念的理解,及时发现自己掌握的薄弱点,制作出适合自己今后复习的语法资料,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语法感知力和再运用的能力。
三.在语言实践中运用,化静态的知识为动态的运用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3]。所以,知识的掌握并不是终极目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正确、规范地使用才是重中之重。关于语法教学的目标与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分别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四个方面作出了明确。
在阅读方面,课标要求学生能够“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4]。”学生不仅需要理清思路,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而且要对重要的词、句、段进行体味和推敲,有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心得。部编版教材中很注重学生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一方面体现在要求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授课中培养学生品析、鉴赏文本的能力,另一方面体现在课后习题的设置中。比如,七年级上册散文《春》的“课后习题四”就是典型的考察学生随文运用语法知识的题目:想象下列各句描绘的情景,说说加点语句的表达效果。这道题目具体考查学生对文中“盼望着,盼望着”、“脚步近了”等词句的理解、分析和鉴赏,学生需要从语句的情意内容、表现形式和风格特点等方面进行鉴赏和评价,这也是活用语法知识的一个表现。这样的训练和实践就更加具体,学生能够利用语法知识去品析,从而更深层地解读文本的内涵。
在写作方面,课标要求学生“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同时,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5]”叶圣陶先生在《通与不通》中也提到,写文章要明白词句的用法,要自己检查使用它们得当与否,当然依靠文法[6]。如果学生的语法基础扎实,就能让作文在用词造句时有合理的安排,这是写好一篇作文的根基。七年级下册的写作专题中,分别有“文从字顺”、“语言简明”等与语法知识相关的内容。可见对于初中生写作的主要要求是语言通顺,表达明确。要达到这个要求就需要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作为基础。学生的作文一般情多多少少都会有语法方面的错误,导致作文的语言不通顺,表达不流畅。这些都是语法知识不扎实,或者学习了语法知识但不会灵活运用造成的。由此,有必要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写作语法专题训练,利用作文这项语言运用综合性最强的活动,发现学生在写作中经常出现的语法错误。通过错误问题分析,列举出具体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地修改练习和讲解,帮组学生在有限的思维跨度内,避免重复出现遣词造句的错误,从而建立起完整的语法运用的知识体系。不管是这样的专题训练,还是其他的写作专题,学生都能够通过一次次的写,把自己心中想要写的东西用文字组织和表现出来,再通過对作文的修改,逐句推敲更适合的语言表达。这样一个锤炼语言的过程会不断加深学生对语言组织规律的印象,不断提升自己语言表现和表达的能力,从而拉近学生与语法知识的距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在口语交际方面,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7]”。在综合性学习方面,能够“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能够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8]。这些对学生把静态的知识化为动态的实践能力提出了要求,这就不仅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的技巧,还需要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语法知识。这是一个从知识点的理解到实践运用的过程,教师应从观念上重视起语法运用在口语交际的作用,将教学内容与课标要求牢牢结合起来,鼓励学生通过即兴问答和演讲比赛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适当地指出学生在语言表达中的语法错误,并对相关语法知识点进行适当的讲解。这些形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加深学生对母语的认知,从而真正实现了语文课程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的优势。
综上,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在语文的教学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改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应当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语法教学成分,加强对语法教学必要性的认识,通过对语法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知识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而更加确立对语法学习的重视,为语法教学树立新的观念和评价标杆。目前的部编版语法知识体系还是比较完善和合理的,我们要认识到部编版对语法知识设置的特点,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方法,优化语法知识教学的方案,采用更多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法知识,使学生能够借用语法知识这对翅膀,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4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665
[3][4][5][7][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15~16,17,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