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治理的学术权力逻辑

2023-06-07张坤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大学治理

张坤

摘 要:大学治理问题是高等教育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课题。首先,就大学治理的内涵进行阐述。其次,对大学治理的内容进行了讨论,认为大学治理体系是知识生产创造的体系,大学治理能力是生产创造知识的能力。再次,对大学治理进行新的思考,认为大学治理即为知识生产创造过程的治理,这本质上是一个学术过程。最后,就大学治理的学术权力逻辑进行了分析,从学术权力的内涵、属性和运行展开论述,揭示出大学治理的过程是学术权力的形成、运行过程,大学治理的过程是学术场域规则制度的制定、学术资源的分配过程,大学治理的过程是学术权力在治理主体间博弈与分配的过程。

关键词:大学治理;学术权力;学术治理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国关于国家治理的宏观顶层设计与正式制度安排。高等教育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中观层面的重要表征。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是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大学治理是推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微观载体。由此,大学治理问题是时代性问题,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历史条件下的现实要求。

大学治理的内涵

近年来,关于大学治理研究的文献较为丰富。治理常见于公司治理和公共治理,即治理通常属于经济学、公共管理研究的范畴。关于治理,1995年“全球治理委员会”①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治理即个体与组织、公共与私人管理共同事務方式方法的集合。治理是持续的过程,通过合作协调利益冲突,包括强制性的正式制度、体制和达成共识的非正式安排②。

从大学诞生至今,它承担的社会角色和职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丰富,组织形态也随之复杂。由此,大学与社会、市场、政府等外部产生联系并复杂化;同时,大学内部的组织—权力结构也从“学术共同体”向“学术—行政共同体”演变,发展成为科层组织与非科层组织并存、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并存形态③。大学发展的过程就是创造知识的过程,创造的知识越高深其职能越丰富、影响力越大,由此推动大学发展的逻辑逐渐由单一的学术逻辑演变为学术逻辑与社会逻辑并存再到学术逻辑、社会逻辑与市场逻辑等并存的多维逻辑体系,由传统的一元制度逻辑转向多重制度逻辑④。大学的发展与自身组织变革的逻辑决定了大学治理体系的变化和治理的逻辑。按此发展逻辑推理,大学治理从一元的学术治理发展为学术与行政等其他科层组织二元或多元的治理⑤,大学治理从一维的自身治理发展为与社会、市场、政府等治理相关的多维治理。换言之,大学治理分裂为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内部治理分裂为学术治理和行政治理⑥。由此,现代大学的复杂化产生了大学治理体系的复杂化,衍生出复杂的大学治理问题,这是由现代大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特征所决定和主导的。那么,大学治理能力影响着大学的发展和影响力,进而影响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和治理,此即为大学治理的逻辑。

大学治理的内容

按照前文所述大学治理的逻辑,依据组织形态和组织关系,本文将大学治理结构总结如下。从组织视角出发,大学的外部治理本质上是,大学作为生产创造知识的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分工、合作;大学的内部治理本质上可理解为,以知识生产创造为目标,大学内部个人、组织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大学的外部治理是由大学在社会发展中承担的分工职能和角色所决定和引发,大学的内部治理由如何更好地履行这一社会分工角色所引发。简言之,大学的外部治理是由大学为什么要生产创造知识这一问题衍生而来,大学的内部治理是由怎么生产创造知识这一问题衍生。由此可见,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统一于知识创造生产,这就是大学治理的核心内容,所有大学治理均围绕这一核心展开。

那么,辩证地看内部和外部治理问题,大学的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大学治理这枚硬币,从正面和反面看,所看到和所理解存在差异,但二者不是独立或割裂的。从治理的主体看,大学治理主要涉及大学内部的学术和行政共同体;从治理的客体看,大学的学术和行政共同体在治理过程中并不能独立地完成,需要和来自社会、市场以及政府的与大学个人或组织利益相关的组织共同完成。按照这一逻辑,知识的生产创造是一个系统性过程,除大学以外,社会、市场、政府等力量均参与这一过程并产生影响。作为学术与行政共同体的大学承担着人才培养和创造知识的社会功能,人才与知识向社会输出以实现知识的传承与应用,进而推动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由此推动市场需求引导大学的知识生产创造,形成知识生产创造的闭环。显然,大学生产创造知识与人才输出,社会与市场会影响知识创造与人才培养。一言以蔽之,大学治理的过程即知识生产创造的过程。那么,大学治理体系是知识生产创造的体系,大学治理能力是生产创造知识的能力,大学为什么创造生产知识和怎么创造生产知识就是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大学为了人类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创造生产知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会反哺知识的生产创造。

大学治理的新思考

在国内的文献中,将治理纳入高等教育研究始于20世纪末。迄今,大学治理研究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相关的研究文献也很丰富。李海萍(2008年)对大学内部权力结构形成机制进行了理论重构;张胤和武丽民(2015年)的研究则以《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发布为契机,提出高校从制度层面形成了新的权力运作机制,即从“行政主导”转向“学术为本、权力共治”;彭阳红(2012年)的研究则围绕“教授治学”和“教授治校”对中国大学治理结构变革进行讨论;杨克瑞(2010年)从中国高校权力结构出发探索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王世权和刘桂秋(2012年)则直接对大学治理中的行政权力进行讨论分析,以期对“去行政化”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⑦。现有的大学治理研究多集中于权力问题导向,即大学内部权力结构及其与外部权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并由此衍生出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二元关系、“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的辩论、大学“去行政化”以及大学自治权等相关问题的研究。

在现有的治理研究文献中绝大多数讨论的都是大学治理,很少提到学术治理。李立国(2017年)根据组织形态总结大学治理模式时指出,学术治理是教师主导的治理方式,教师与学者在治理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治理规则是学者自定的学术规则,没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产出指标。该文献所提到的学术治理是指大学早期组织形态下的治理模式,即彼时的大学只有教师,大学治理等同于学术管理和治理。同时,该文献还认为在大学发展的过程中,纯粹的学术治理与单纯的官僚治理很少见到,更多的是共同治理,教师负责学术决策,行政管理人员负责财务与行政管理决策⑧。他们认为,当前的大学治理是学术治理与其他治理共同存在的治理。

本文认为,大学治理应当回归大学本位,回归学术本质,将治理思维嵌入到大学本位主体中,对大学的发展产生影响,进而衍生形成大学的治理。也就是说,大学治理的本质是学术治理。大学的组织形态随着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不断变迁,组织结构日渐复杂,利益相关群体日益多样。但是,无论怎样发展,大学作为学术组织的本质属性仍不会改变。大学的学术属性使得大学的治理与公司治理、政府治理等区别开来。正如公司治理研究属于管理学范畴,政府治理属于公共管理和政治学范畴,大学的治理应当是高等教育研究的范畴。那么,大学治理与公司治理和政府治理不同,公司治理和政府治理的本质是治理公司、治理政府,而大学的治理是大学治理而非治理大学。结合本文前文所提出的大学治理的内容为知识生产创造,知识生产创造是一个主动生产的过程,而公司产品与政府公共服务的生产则是以被动生产为主。因此,大学治理与治理大学不能互为通用或划等号。大學治理即为知识生产创造过程的治理,这本质上是一个学术过程。那么,大学治理的本质即为学术治理,大学治理研究的本质也为学术治理研究。也即,研究学术治理即为研究大学治理,这是更为本质的大学治理问题。

大学治理中的学术权力逻辑

前面三部分内容,从大学治理的逻辑和内容的分析引出大学治理的新思考,即大学治理的学术本质,也即学术治理。大学治理的这一学术本质将大学的学术权力置于治理的核心。

第一,大学学术权力的内涵,如何理解学术权力这一概念。别敦荣(2000年)认为,学术权力的涵盖面比较宽泛,不能做过于狭隘的理解,不能把它仅仅看成是由教师所行使的管理权力。他认为,就学理而言,学术权力指管理学术事务的权力,权力的行使或掌握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行政管理机构或行政管理人员,还可以是政府或高等教育管理部门。这是就学术权力的主体而言,蔡海龙(2016年)的研究在定义学术权力时,指出了学术权力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学术研究、学术管理、学术评价、教师评聘、专业设置、教学活动、学位授予、学生的课程和专业选择、学术行为的裁决等诸多事务,以上可视为学术权力的客体。从以上内容可知,无论是从权力主体还是权力客体来看,大学的学术权力场域内可以包含大学全部的人员,从教师到学生再到行政人员。这与大学治理的学术本质是一致的。

第二,大学学术权力的属性。学术权力是大学组织运行中产生的权力谱系,是由大学或大学的管理机构根据大学运行的需要而设置的权力。这一特征赋予了学术权力的正式性、制度性,同时还有公共性。简言之,大学的学术权力是一种制度化的正式的公共权力。需要说明的是,在个人专业知识能力形成的学术权威基础上形成的学术权力与前文所说的学术权力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具备公共属性。同时,大学作为学术组织,与社会其他组织的区别主要就在于大学组织的专业性,由于生产创造知识而确立的这一组织特征。那么,大学在生产创造知识过程中形成的学术权力也就具备专业性,这是学术权力的另一个属性。不同于社会上其他组织中的公共权力,大学内部这一公共权力具有专业性,这一属性决定了学术权力的主体人群与社会上其他公共权力的主体人群存在差异。

第三,学术权力的运行。学术权力也是权力。权力的运行依赖组织的构建。大学作为学术权力运行依赖的组织,其内部架构也较为复杂。就组织架构而言,大学内部存在科层制的行政体系、学术体系以及政治体系。学术权力的运行,依靠的是这些体系制定的正式的规则和制度。这是就学术权力的学术行政管理一面来看。若从学术权力的民主管理来看,学术权力的运行则遵循民主、平等的原则。学术场域中的资源分配,多数时候需要依靠民主的方式进行分配和决策。例如:大学里教师职务评聘、科研项目评审等均需要遵循民主的原则进行决策分配。

大学的学术本质决定了大学治理的学术属性,学术权力在大学治理中则处于核心位置。从学术权力的属性和运行特点来看,大学治理的过程遵循学术权力的逻辑。换言之,大学治理的过程是学术权力的形成、运行过程,大学治理的过程是学术场域规则制度的制定、学术资源的分配过程,大学治理的过程是学术权力在治理主体间博弈与分配的过程。大学治理的这一学术权力逻辑也决定了权力主体之间的人际关系。

结论

冯向东(2010年)在研究学术权力时引用了布迪厄的一段话,“学术世界与所有的社会世界没有什么两样,也是争斗的场所;学者们彼此争夺对学术世界和一般社会世界的真理的掌握权,我们可以非常简捷地说,社会世界是在界定何为社会世界方面发生连绵不绝的斗争场所;但今天,学术世界有其特殊性,即它的表态和定论属于社会中最有权力之列。”或许这段话是对大学场域内学术权力的最有力的概括。

大学治理对于大学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治理都至关重要,学术权力在这一过程中则成为治理的关键。学术权力的分配、获取以及运转都对大学治理的成效产生重要影响。作为专业性公权的学术权力,对大学治理主体间的人际关系也会产生影响,进而对大学治理的成效产生影响。这也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文系吉林大学2019年度吉林大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研究课题“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术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2019LZXZZ006)资助成果

注释:

①1992年,28名国际知名人士发起成立了“全球治理委员会”(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该委员会1995年发表了(Our Global Neighborhood)的研究报告,报告就治理和全球治理进行了详细阐述。这是较早的治理的正式定义.

②来源:http://www.gdrc.org/u-gov/global-neighbourhood/chap1.htm.

③冯向东(2010年)的研究对大学组织—权力结构的演变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④⑧李立国(2017年)根据不同组织形态,归纳出四种不同的大学治理模式:学术治理模式、科层治理或官僚治理模式、政治治理模式、创业或企业式治理模式.

⑤李海萍(2008年)在研究大学内部权力结构时总结出大学内部权力的不同观点,指出大学权力存在二元权力论、三元权力论和多元权力论.

⑥这里用行政代指正规科层组织.

⑦相关的研究文献还有很多,本文不一一列举.

参考文献:

[1]别敦荣. 学术管理、学术权力等概念释义[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44-47.

[2]蔡海龙.论高等学校中的学术权力[J].教育学报,2016,12(6):10-16.

[3]冯向东. 大学学术权力的实践逻辑[J]. 高等教育研究, 2010, 31(4):28-34.

[4]李立国. 大学发展逻辑、组织形态与治理模式的变迁[J]. 高等教育研究, 2017,38(6):24-31.

[5]李海萍.论大学内部权力结构的形成机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104(4):76-82.

[6]张胤, 武丽民. “行政主导”到“学术为本、权力共治”——从《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看中国高校治理结构[J]. 江苏高教, 2015(1):47-49.

[7]彭阳红.“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之辨——论中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变革的路径选择[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2,33(6):106-110.

[8]杨克瑞. 中国高校的权力结构与监督模式[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0(2):84-87,95.

[9]王世权, 刘桂秋. 大学治理中的行政權力:价值逻辑、中国语境与治理边界[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2,33(2):100-106.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于 洋]

猜你喜欢

大学治理
基于利益表达视角的师生媒介使用研究
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的三个维度
大学治理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大学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
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坚守学校理念 寻求创新发展
从“教授治学”到“师生治学”
大学治理的欧洲当代模式与国际比较
大学治理文化:阐释与建构
教育公共治理的转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