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格县三大粮食作物政策性农业保险助推乡村振兴
2023-06-06张淑琼期沙子虫尔古比惹卢洪英卢琳中
张淑琼 期沙子虫 尔古比惹 卢洪英 卢琳中
普格县农业农村局,四川凉山
1 实施意义
确保粮食安全,托底水稻、玉米、小麦三大主粮生产,是农业保险的使命和担当。2022年2月,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银保监局联合印发《四川省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工作实施方案》(下称《方案》),从2022年起,在四川全部76个产粮大县开展完全成本保险,要求三大粮食作物保险覆盖面达70.0%以上。作为重要的国家惠农政策,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可有效提高普格县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调动广大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对保障粮食安全,助推乡村振兴,加快推动普格农业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基本情况
普格县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部,县域面积1 918 km2,总人口21.9万人,其中,彝族占86.4%;耕地面积3.22万hm2,其中,基本农田1.99 万hm2。种植的主要作物有水稻、玉米、马铃薯、荞麦、小麦等,是一个山区民族农业县。普格县主要粮食作物生长期在3~10 月,5~10 月是洪灾、泥石流、塌方、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季节,粮食作物生长期与自然灾害高发期正好同期,实施粮食作物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提高种粮农户抗风险能力,解决种粮农户后顾之忧。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州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相关会议精神,继续推进和稳定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普格县委县政府抢抓三大粮食作物政策性农业保险历史发展机遇,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减振器”“稳定器”作用,确保普格县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脱贫农户持续稳定增收。
3 实施完成情况
2022年,普格县三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共0.92万hm2(其中,水稻0.15万hm2、玉米0.73万hm2、小麦0.04万hm2),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保险公司及各乡(镇)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投保面积达0.73 万hm2,其中,水稻0.10 万hm2、玉米0.62 万hm2、小麦0.01万hm2,投保率达79.3%,超额完成了省、州下达的目标任务。完成理赔面积584.9 hm2,理赔金额105.5万元,平均每公顷理赔1 804元,使受灾农户减少了部分损失。
4 主要工作措施
4.1 划分承保区域,及时签订承保协议
根据凉山州财政局等五部门《关于印发凉山州2022年度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机构遴选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及遴选结果,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金融工作办、县林草局与两家中选保险机构分别签订了2022~2025 年普格县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合同。为扎实抓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县政府及时组织各乡(镇)、相关部门及承保机构召开2022 年农业保险工作会议,划分了两家保险机构的承保区域,并明确了各自职责,为顺利开展该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2 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
根据省、州实施方案精神,投保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按照中央财政补贴45%、省级财政补贴27%、市县财政补贴3%、农户自缴保费25%的比例实施保费分担。普格县为进一步提升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推动农业保险有序开展,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联合印发了《2022年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把投保任务分解到各乡(镇)。方案中明确了工作原则、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及工作要求。
4.3 加强宣传督导,确保任务完成
为更好地普及农业保险惠民政策,加快投保进度,推动普格县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普格县营销服务部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普格支公司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把该工作纳入县政府对各乡(镇)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利用官网、报刊等媒介广泛进行政策宣传解读,走村入户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定向宣传,上下联动、多渠道发动,提高了农户的投保积极性。县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对全县13 个乡(镇)的农业保险工作落实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督导,通过检查督导,全县顺利完成了全年的投保任务。
4.4 及时开展理赔,维护农户权益
2022 年7~8月,普格县出现罕见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导致玉米部分减产或绝收,为保障投保农户的合法权益,县农业农村局及时组织两家承保机构开展理赔工作,切实发挥了农业保险在稳定农民收入、增强农户抵御风险中应有的作用。截至2023年3月底,已累计赔付保险金105.5万元,涉及农户8 572户,其中,人民财产保公司理赔面积128.8 hm2,赔付金额44.2 万元,涉及农户167 户;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理赔面积456.1 hm2,赔付金额61.3 万元,涉及农户8 405 户。获得赔偿农户体会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定心丸”的作用。开展粮食作物保险工作,提高了农户种粮积极性,为广大农户撑起了“防护网”,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的保障作用立竿见影。
5 存在问题
5.1 农民自主防范风险认识不足
普格县农民群众86.0%以上为彝族,文化水平不高,对农业新技术、新知识接受能力差,对支持农业的新政策理解慢,导致新政策实施存在一定阻力。大部分农户还是延续传统农业的种植习惯和经营模式,在农业生产中自主防范风险的意识较差,面对自然灾害风险时,没有规避风险的能力和措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投保依然以被动接受为主,农户缺乏自身主动性与积极性。
5.2 管理模式粗放
普格县政策性农业保险惠民政策的管理模式是以政府推动为主,运作方式是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将保险业务委托给商业保险公司,政府财政补贴给保险公司,农业农村和财政部门参与有限,在开展工作时,是承保公司与乡(镇)、投保农户对接。2022 年是普格县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第一年,在工作中缺乏经验,加之承保公司的人员配备不够、技术力量薄弱,难以满足全县3万多户农户三大主粮的投保和理赔需求,管理较为粗放。
5.3 保险经办机构基层服务能力欠缺
农业保险业务覆盖范围主要在农村,点多面广,对保险经办机构的基层服务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在实际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保险机构服务能力欠缺。一是基层服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虽然大部分保险经办机构在县级设立了分支机构,在乡(镇)设立了“三农”服务站点,但专职农险工作人员占比不高,多数人员为临聘人员。受运营成本等因素影响,承保、理赔方面很多工作依赖乡(镇)、村(组)或者协保员协办,专业化程度的欠缺导致在科学精准理赔上存在差距。二是存在“重保轻赔”现象。在发动农户投保阶段,保险经办机构比较积极,但农户受灾后,查勘、定损的精准度和理赔的时效性存在不足,实际赔付金额与农户预期存在差距,甚至出现“张冠李戴”错误,容易引发农户不满情绪。
5.4 理赔程序较多,赔付滞后
由于种植业政策性保险有其特殊性,部分乡(镇)农户反映赔付时间滞后,玉米一般在灾后1个多月、水稻一般在灾后1~2 个月甚至几个月后才能获得赔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对参保的积极性与信任度。
5.5 赔付保障标准较低
据调查,2022 年的高温天气、自然灾害造成部分玉米减产或绝收,即使全额赔款,也仅够种子、肥料、人工等前期生产成本。以玉米为例,最高保险额度为每公顷6 000元,每公顷玉米的生产成本为种子30 kg、计1 200 元,肥料750 kg、计2 400 元,农药450 元,地膜1 050 元,人工费用3 600元,总计8 700元,与保险标准的6 000元相差2 700元。
6 对策建议
6.1 因地制宜,将马铃薯、荞麦等作物纳入参保品种
马铃薯、荞麦是普格县主要粮食作物,也是特色作物。马铃薯、荞麦种植面积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占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的31.7%以上,其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33.3%;荞麦种植面积占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的6.8%以上,超过小麦种植面积。马铃薯、荞麦一般种植在海拔2 000 m 以上的高寒山区,该种植区不适合水稻、玉米和小麦种植生长,按现在的粮食作物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高寒山区种植户就享受不到该惠农政策。根据普格县农作物种植特殊情况,高寒山区自然灾害较多,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粮食总量,建议将马铃薯、荞麦也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
6.2 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农民持续参保的积极性
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手段和宣传方式,有效运用多媒体,开展送农保知识下乡活动,增强农民的主动参保意识,提高农保的透明度,杜绝“张冠李戴”现象,调动农民持续参保的积极性。同时,在推进工作中做到“农业部门调查预警,政府强力推动,保险预先筹措,农民群众实施,三方共同受益”的良性保险联动。
6.3 规范从业管理,健全完善基层农保服务网络体系
为确保农业保险的惠农政策真正落地,县领导小组要对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工作进行量化考核,把农户满意度作为重点考核指标,通过量化考核,充分调动乡(镇)和保险机构的工作积极性。保险经办机构要定期开展员工培训,加强科技手段应用,提高理赔效率和精准度,从而避免协保员与农户串通虚构骗保。保险经办机构要继续加大基层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在现有的服务体系基础上,继续健全基层农保服务网络体系,为农业保险服务奠定基础。
6.4 强化服务,简化理赔程序
农业保险服务的对象是农民,在服务方式上要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简化程序、迅速理赔,公正定损,做到查勘快、定损快、赔付快;在赔付金额上还应结合农民的生产实际成本,适当提高保险理赔额度,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以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取信于民。在政策性保险机构选择上,鼓励多家保险公司参与政策性保险的业务竞争,促进保险质量的提高。
6.5 减轻农户负担,优化保费补贴资金分担机制
为进一步增强试点险种的吸引力,调动农户投保积极性,根据民族地区经济收入等实际情况,建议适当加大财政保费补贴力度,降低农户自交保费比例。此外,随着试点政策的逐步推广,保费压力也随之增加,可鼓励探索建立各类财政支农资金的统筹整合机制,通过优化资金支出结构,建立多元化的保费投入机制,缓解财政和农户的保费支出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