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3-06-06罗俊刘宇刘波郭佳叶江红蒋辉霞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药材药材四川

罗俊 刘宇 刘波 郭佳 叶江红 蒋辉霞

四川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方针,立足道地药材资源优势,确立了“兴医兴药并举,事业、产业、文化联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中医药发展总体思路,提出实施“1234”工程,中药材产业得以快速发展[1-3]。现代化的中药材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与此同时,如何做到在中药材产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合理充分利用闲置农业土地资源,做到不与粮食争地,继续推动四川中药材产业高质发展,值得深入讨论。本文梳理了四川在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背景下,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的现状与挑战、趋势与机遇,以创新思维开辟中药材生产新途径,在切实落实好耕地保护制度、严守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的前提下,提出促进四川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1 四川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1.1 中药材生产规模扩张迎来转折点

2021年,四川省全省栽培中药材品种超过200个[4],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50 万hm2,中药材产值达325 亿元。其中,单品种栽种面积超过万亩的达到53 种,而川芎、川贝母、川麦冬等道地药材的人工栽种面积居全国第一。全省已建立包含中江县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乐山市沙湾区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达州市达川区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在内的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省级农业园区,充分发挥了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优势,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提供了坚实产业园区支撑。

从2013~2021 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以看到四川中药材播种面积从10.4 万hm2增加到15.0 万hm2,增长了44.2%,产量从40.4 万t 增加到57.6万t,增长了42.6%,四川中药材种植业发展势头良好。

在中药材种植业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中药材种植可用地不足的问题[5]。由于四川省的丘陵山地地貌,平原区域较少且面积小,较为平坦的区域通常用于种植收益较高的农作物。在此背景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提出了“不向农田抢地,不与草虫为敌,不惧山高林密”的中药生态农业宣言,要求把药材从良田请出去,鼓励利用“四荒”资源,引导中药材种植上山下林。如何合理开发山地、坡地资源成为中药材种植可用地,已成为四川中药材生产规模扩张的关键。

1.2 提质增效促增收亟需新模式新业态支撑

中药材产业不仅经济效益好,同时兼具药食一体、药旅融合、保护环境等功能,为拓展增值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中药材生产要求不与粮食争地,又要保障高质量发展标,推动中药材产业规范化发展,提升产业集约化水平,亟需新模式新业态,来赋能中药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稻药轮作的川芎、泽泻产业,这种新模式不但落实了耕地利用优先序,保障了粮食安全,而且能够多种一季中药材,实现“一田双收”,经济效益显著增强。面对新形势要求,更应创新中药材种植业发展新模式,实现生产的到道地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提质增效,有效促进药农增收。

2 四川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趋势与机遇

2.1 四川中药材种植业发展方向明晰

当前,四川中药材生产过程中存在产业定位不明、附加价值不大、生产效率不高、发展能力不强的问题,50%以上的大品种中药材仍处于“小规模-低效率”的发展阶段[6]。因此,调整结构方式成为当前推动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出台,四川中药材种植业将进一步加速转变进程,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寻求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中药材产业的关键点。《四川省“十四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提升中药材产业集约化水平,推广生态种植和仿野生栽培,严控农药、重金属残留等限量指标。加快推进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标准化发展进程,提升药材净制及干燥技术水平,鼓励各地建设区域性精深加工中心。这些都为四川中药材种植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2.2 产业资源整合区域更加优化

中药材产业长期存在与粮争地的矛盾,而随着北药南种、南药北种,这种非道地药材产区种植非道地药材的势头势必会得到遏制,产地不地道、药材不道地的问题将会得到极大缓解。良田种药,大水大肥,产量上升,把本该生长在自然环境的中的中药资源硬搬到大田种植导致药材品质下降。把药材从良田请出去,“四荒”资源将成为中药材种植的重要基地,有利于土地资源的整合,中药材产业区域更加优化。

3 推动四川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3.1 创新全链条服务方式,推动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

以“全程、全面、优质、高效”为目标,以集成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模式为核心,加大各方要素投入,提升中药材单位种植效益。紧紧围绕市场新的消费需求,深入挖掘中药材种植多元价值,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把中药材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生态产品,转化成健康医药产业发展优势,以提升产业效能。

加强要素整合,推进人才链、产业链、服务链的深度耦合,形成协同效应,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加快中药材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形成催化反应,产业结构不断完善优化;推进中药材种植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形成示范效应,产业层级、能级持续提升;推广先进适用的丘陵山地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形成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

3.2 探索多样化种植模式,加强药材道地性建设

不断完善中药材种植“四荒”资源生产基地用地政策,实行土地有序流转,高效整合土地资源,实现药材种植的适度规模化。结合各地气候及地形特征,开展适宜于道地药材道地性种植模式的探索。以规范、绿色、有机、生态为新型理念,主要以林药、农药、果药为代表,开展间作、套作、轮作种植模式摸索、比较和制定。加强道地药材生态农业品牌精品的培育和宣传,促进产业集群管理。忌随意跨地区种植,力避盲目跟风,防止药材市场过热。践行“道地药材、绿色加工”理念,完善道地药材种植技术规范,将药材生长过程、收获时间、运输途径等纳入溯源系统中,保证药材的高质高效。

3.3 全面推动药农向高素质人才迈进,提升药材科技支撑能力

中药材作为特殊用途的经济作物,其种植是具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标准的,这就需要高素质专业人员在中药材耕、种、管、收等生产方面做到科学、精准、高效。《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指出要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培育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规模化经营,引领标准化生产。在此背景下,需要着力培养一批综合素质过硬的中药材科技人才。

紧密围绕中药材种植业发展需求,加强高素质中药材科技人才培训。结合“善经营、会管理”,始终坚持“应培尽培”“愿培则培”“需培就培”,不断拓宽培养途径,重点突出技能培训,加大培养力度,不断提高素质水平。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体的协调作用,通过提供高效的农业生产性技术支持、土地经营管理支持、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支持等多形式服务将小农户有效组织起来,引导带动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使广大小农户能够分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收益。四川中药材产业发展升级,离不开人才的强力支撑,相信高素质高水平科技人才必将成为推动中药材产业振兴的主力军和引领者。

猜你喜欢

中药材药材四川
河南道地药材
A gift I treasure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