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现状及发展建议

2023-06-06彭春莲周熙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3年5期
关键词:标志农产品特色

彭春莲 周熙

四川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四川成都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四川省自2008年启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以来,不断挖掘区域特色,做大做强农业品牌,对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保护农耕文明、振兴乡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发展现状

1.1 产品登记

四川省农业资源丰富,地域特色明显,资源优势突出,有利于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截至目前,全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数量201 个,占全国总数的5.8%,占全省普查资源总数的29.6%,数量位居全国第二、西部第一。现有四川泡菜、天府龙芽2 个省级农产品地理标志,攀枝花芒果、泸州桂圆、宜宾早茶等17个市级农产品地理标志。

1.2 产品结构

现有的201 个地理标志农产品类别覆盖四川省10 大优势特色产业,登记产品涵盖果品、蔬菜、畜禽蛋、粮食、茶叶、药材、蜂产品、水产品、蚕桑、香料等。其中,种植产品153个,占总数的76.1%;畜牧产品44个,占总数的21.9%;水产品4个,占总数的2.0%。

1.3 区域分布

现登记产品遍布全省21个市(州),排名前5的依次为成都市(29个)、凉山州(28个)、达州市(15个)、阿坝州(14个)和甘孜州(14 个),排名前5 位的市(州)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100个,占全省总数的49.8%,凉山州、阿坝州、甘孜州“三州”农产品地理标志个数占全省总数的27.9%。

2 主要成效

2.1 加强政策支持,提升保护能力

深入实施四川省农产品地理标志核心保护区建设项目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样板区打造和核心生产基地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先后创建“四川泡菜”“唐家河蜂蜜”和“丹棱桔橙”3个国家级地理标志农产品示范样板。打造“蓬安锦橙”“黑水中蜂蜜”等45个省级地理标志农产品核心示范区,建设86 个品种繁育基地,188 个核心生产基地。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挖掘优良基因,加强品种繁育选育和提纯复壮,建设特色品种繁育基地。丹棱桔橙构建产学研品种培育模式,依托院士工作站,建成“四圃三园(”柑橘种质资源圃、采穗圃、砧木播种圃、苗木繁育圃,母本园、展示园、品比园),推进柑橘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目前已成功培育大雅柑、金乐柑、夏雅柑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杂柑新品种3个。都江堰猕猴桃依托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园艺所,完成对龙门山猕猴桃野生品种和现有在用品种的大范围收集保存,建立品种资源保存圃0.2 hm2,收集保存猕猴桃品种资源100 份以上,包含二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等多种类型。优质特色猕猴桃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获得农业农村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

2.2 突出区域特色,推动产业发展

农产品地理标志强调产品来源于特定区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例如,小金酿酒葡萄,所酿造葡萄酒被誉为“离太阳最近的葡萄酒”,产区分布在北纬30 ℃,海拔2 300~3 000 m,打破了世界葡萄种植的常规定律,同时也造就了小金酿酒葡萄的独特品质;金川多肋牦牛主要特征是个体有15 对肋骨,比一般牦牛多一对肋骨,是世界上现有牦牛品种中最为特殊的群体,品种特色明显;冕宁火腿是选用凉山黑猪或长白约克种猪与凉山黑猪杂交的生猪后腿作为原料,在冕宁特殊的地域和气候环境条件下,通过独特的火腿加工工艺形成。大力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有利于区域特色品种保存和保护,推进地域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推动地方品牌战略布局,打造独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

2.3 整合优势资源,促进品牌宣传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登记保护区域内多方共有的知识产权,有利于将分散经营的小农户和势单力薄的中小企业联合起来,实现规模经营,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同时,通过展示展销、直播带货等宣传途径,线上线下共同推进,加大对地理标志农产品宣传推介,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四川泡菜”“纳溪特早茶”“彭州莴笋”“小金苹果”“九寨沟蜂蜜”“黑水中蜂蜜”“攀枝花芒果”“广汉蚕丝兔”“都江堰方竹笋”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被列入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产品目录;“凉山马铃薯”“涪城蚕茧”荣获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地理标志农产品专展金奖;丹棱桔橙、都江堰猕猴桃等15 个“川字号”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荣登“2023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百强榜”,上榜数量居全国首位。

2.4 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地理标志区域内的农产品得到了有效保护,有效带动农产品生产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纳溪特早茶成功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后,茶农单位面积产值从6万元/hm2提升到9 万元/hm2,茶业企业从75 家增加到150 家,全区茶叶综合产值增加到75 亿元;涪城蚕茧立足新业态,传承蚕桑文化,多途径开发蚕桑新产品,多方位挖掘蚕桑新文化,带动9 300 户农民栽桑养蚕,养蚕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6万元。黑水中蜂蜜、九龙牦牛、越西甜樱桃等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已发展成为当地主要的富民特色乡村产业。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发展为夯实乡村产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有效推动了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真正实现了登记保护一个产品、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

3 存在问题

3.1 支持保障不够

部分地方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工作缺少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持续政策扶持,存在“重申报、轻培育、重拿证、轻用标”现象,在产业发展、产销联结、品牌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缺少持续的保障措施,为企业搭建融资平台、营销平台、宣传平台等服务工作缺少延续性,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制约了品牌影响力的进一步挖掘,品牌价值难以充分体现。

3.2 产业基础薄弱

由于持证主体对生产质量技术规范培训不到位、用标监管不严等原因,部分地理标志农产品未严格按登记保护时备案的标准规范生产,产品特色保持技术措施不到位,出现产品特色不明显、品质退化等问题。同时,多数授权用标主体为中小型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水平差、对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熟悉、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产业提升后劲不足。

3.3 品牌效应不足

四川省地理标志农产品以水果、蔬菜等鲜活农产品及初加工产品为主,产业规模小、生产化水平低,产业链短而散,龙头企业带动力不足。某些产品属于地方传统“少、小、特”品种,缺乏商品化处理、包装和品牌宣传能力,难以实施品牌化运作,品牌效应难以发挥。经营主体长期处于提供原材料的产业链低端,重生产而轻创牌、有品无名、有名无牌现象突出,优质优价未得到充分体现。

3.4 监管力度不够

个别持证主体和用标主体因法律保护意识不强,对生产者冒用、滥用地理标志行为监管力度不够,存在假冒产品“搭”农产品地理标志声誉“便车”“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部分地理标志农产品经过多年品牌打造,取得一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很多保护范围外的产品为了产品销量,打着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名号进行销售、以次充好,直接影响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声誉,损害品牌形象。

4 对策建议

4.1 加强支持保障

把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作为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对农产品地理标志在项目、科研、规划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围绕特色品质保持和提升,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特色品质指标体系研究和应用攻关,加快特色品种繁育基地建设,保护核心种质资源,培优区域特色品种。建设和提升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核心生产基地,改善基地生产设施条件及配套仓储保鲜设施条件,提高地理标志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产品特色品质,开展特征品质监测鉴定,构建产品特征品质指标体系,开展品质评价,推动产品特色化。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补齐加工短板,推动产品包装、物流升级,延长产业链,推动高质量区域品牌打造。

4.2 加强队伍建设

从人文历史、产品特征、地域特色、监管重点等多方面加强培训指导,加大标准化指导、宣贯和培训,加强标准简明化应用,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培育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发展专业人才,增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技术指导和专业化服务能力。编制明白纸等宣传资料,推动标准进企入户、上墙上网,加强对持证主体、用标主体进行品牌认知度和知识产权培训,通过组织参加区域品牌价值评价、地理标志农产品展览展示、特色文化宣传等活动,强化持证主体及用标主体标准化意识,提高持证主体和用标主体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培育能力。

4.3 加强品牌宣传

持续鼓励并支持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积极参与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建设,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培育以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核心的区域品牌。深入挖掘地理标志农产品历史文化内涵,大力推动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宣传和品牌推介,打造一批优质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运用传统工艺、创意设计、农事体验等形式,引入科技文创助力发展,丰富延伸产品文化,增强品牌运营策划,做响品牌价值链,提升品牌溢价。积极组织地理标志农产品参加国际国内展示展销活动,搭建展示平台,开设电商专区、市场专柜,壮大专业经销队伍,创新产销对接模式,将四川省传统的农业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4.4 加强证后监管

将切实具有管理能力的组织确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持有者,建立生产经营主体名录和信用档案,健全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监管和退出机制,强化条件保障,确保有人员、有经费、有能力开展监管。加强质量标识和追溯管理,完善地理标志农产品监管和服务体系。组织“双随机、一公开”加强证后监管,引导企业提高合法用标和维权意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标准制定、产品营销和打假维权等方面的作用,切实承担管理和监督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责任,为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猜你喜欢

标志农产品特色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特色种植促增收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中医的特色
认标志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完美的特色党建
医改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