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晨会课的有效利用

2023-06-06张晓昕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晨会班级班主任

张晓昕

在学校一天丰富多彩的课程中,晨会课是第一节课,虽然时间最短,但却是不可忽视的一节课。晨会课是国家颁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课程计划》(试行)所规定的,是班主任利用每天早晨的十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时事教育的重要课程。但是,现在大部分一线班主任的晨会课基本都是以没有计划、随意的口头教育为主,每天的10分钟千篇一律。有的班主任利用晨会课处理、训斥调皮的学生;有的班主任干脆利用晨会课来订正作业,加重了学生负担。像这样“千姿百态”的晨会课,浪费了每天的黄金时间10分钟。

“一日之计在于晨”。笔者认为一线教师首先必须要明确晨会课的重要性,继而通过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开设不同形式的晨会课。低年级以分享、榜样教育为主;中年级以道德行为教育、任务目标自主制定的形式为主;高年级以话题讲述、学生主持晨会课的形式为主。通过改革晨会课的内容和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晨会课的有效利用。

一、低年级晨会课

低年级的学生刚脱离幼儿园进入小学,心理上仍然带有幼儿的特点,对教师有很大的崇拜性,模仿能力强,但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且坚持性不高,自觉性差。班主任需要时刻关注他们,不断督促和指导,并且给予提醒帮助。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进行以下晨会课活动。

1.自我介绍

自我介紹是让大家快速认识自己的一种方式,也是新学期开学几天内老师都会安排的互相认识的环节。对于一年级的新生,班主任可以在前2周的晨会课上安排学生进行自我介绍,既是让全班学生认识自己,也可以通过这第一次上台,锻炼学生上台发言的胆量。由于一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弱,可以提前和家长沟通,让学生在家先进行练习,这样活动更加有效。班主任还可以将学生的自我介绍拍摄小视频发在班级群里,这样家长也可以认识自己孩子的同班同学,增进班级同学间、家长间的融洽关系。

2.分享会

美国心理学博士托马斯·哈奇认为:“分享他人情感,是个人和他人和谐交往的基础。”一方面,分享可以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水平,增强交往能力,以及理解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还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更多的东西,提高思维能力。低年级学生的分享会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向大家分享任意的人、事、物,也可以是自己经历的或者听说的、书上看到的。分享完后,其他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从旁指导或评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分享的东西肯定是很简单的,有可能只有一两句话,甚至有些害羞的学生可能会沉默。在刚开展时,这些都是正常情况,班主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教育机智去引导学生完成他们的分享,并在分享会结束后进行一些评价教育,特别好的表现要重点表扬。在学生熟练了这种晨会课的形式,班级氛围、学生之间的融洽关系也将会有一个新的提升。此外,在学生们分享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

我在担任二年级班主任时,开展了“分享会”的晨会。打开话匣子的二年级学生,在晨会课上分享的东西丰富且出人意料。一个看上去内向甚至胆小的小女孩分享了她每天在家练习直排轮的习惯,字里行间都是对直排轮的喜爱,眼里也不断闪过对直排轮坚定的爱好。可见这位女生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内敛胆小,相反她的内心大胆且自信。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位说话粗声粗气、经常横冲直撞的男生,在母亲节那天分享了关于自己妈妈的情况,让人惊讶的是关于妈妈的很多细小的习惯爱好,他都记得。比如最基本的身高体重和爱好,喜欢淡紫色,不喜欢鲜花却喜欢多肉,每天早上起床都要喝一杯温水……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能够如此清楚的描述关于妈妈的这些事情,可见这位男生有着和外表完全不一样的细腻的内心。也有一位学习优异的学生分享了自己的烦恼,爸爸妈妈工作特别忙,除了平时口头上对她学习的关心,并没有和她进行其他方面的交流和陪伴。在分享的过程中,我也偷偷拍摄了一些小片段发给家长,让家长也能更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从这些分享的例子中,我们也能看出,当学生们打开心扉,真正参与了分享,就会让大家看到一个真实的自己,增进了同学间的了解,增进了老师对学生的了解,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也从侧面增进了家长对孩子的了解。

3.榜样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如果这个“榜样”就在身边,那学生在参照榜样学习起来就会更加有目标性和参照性。一节晨会课,可以选择某一方面进行榜样教育,比如懂礼貌的学生、书写工整的学生等等。班主任在表扬时要讲表述受表扬学生的具体行为,也可以展示平时拍摄的照片或视频,这样不仅能让低年级的学生知道该向谁学习,还要明确自己具体该怎么做。此外,低年级学生交友的特点之一是“趋上性”,在学生们发现了一些内向的、交际能力不强的学生的优点之后,会主动和他交往,从而也可以帮助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我曾经在一节晨会课中表扬了一个班级中的学习后进生。这位学生在班级中成绩落后,性格内向,几乎没有什么朋友。但是在一个下雨天,我发现了他的闪光点。放学的时候由于下雨,学生都需要自己撑伞走到校门外,但是一些一年级的小朋友力气小没办法将雨伞打开,所以这位男生开始帮助这些比他小的学生撑伞。一个、两个、三个……我在旁边站了几分钟,最后他还朝里面望了望,确定没有一年级学生再出来才离开,我很后悔没有将这一幕拍下来。第二天还是下雨天,我并没有对他会再次帮助别人抱太大希望,但事实还是我“小看”他了。他帮助一年级学生撑伞的这一幕又一次在走廊口出现,这一次我拿起手机拍了下来。之后在这个主题的晨会课上,我播放了视频,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次的晨会对全班学生的印象都非常深刻,以后每次提到乐于助人的话题都会提到那位男生,班级里也兴起了一股“学雷锋”的热潮。此外,对于那位“主人公”的影响也是很大的,由于他的“热心”,引来的很多同学主动和他做朋友、和他玩游戏等等,我到现在还能回想起来高高的憨憨的他被一群人围着难为情的样子。一段时间后,这位男生的性格明显变得开朗起来,同班同学之间也经常互帮互助,关系更加融洽。

二、中年级晨会课

四年级的学生,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开始出现了分化性的学习兴趣,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任务更感兴趣。在对自我的评价上,开始不再完全依赖他人的评价,开始独立地对自己评价。在活动方面,愿意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年级是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对于这些年龄特点,班主任可以开展以下的晨会活动:

1.道德行为教育

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方面,中年级的学生由于独立性有了很大的发展,部分学生在低年级时养成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可能会有所退步,这方面会有些薄弱(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发展呈现“马鞍型”)。针对这一特点,班主任可以利用晨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但这种教育又有别于平时的常规说教。班主任可以准备一个教育主题,或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也可以根据每个月份的主题(如三月学雷锋)来制定。由于学生对于道德概念的理解还不是很成熟,因此,对于主题的呈现又必须是生动的。可以以故事、图片、视频来导入,使得学生在相应的情景中体验到相应的情感,提高思想道德的认识。学生道德认识提高了,才能在行为习惯中体现,从而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2.任务目标自主定

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适当地控制和正确地评价,在晨会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准备专门的笔记本制定自己当天的计划任务,也可以放在周一制定一周的计划。写好后,可以由学生代表在班里介绍自己的计划,以及具体实施步骤,同桌之间可以互相监督计划任务的完成情况。只有当学生明确了当天的目标,才有方向去努力。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到一天的学习状态里,为接下来的学习任务做好准备。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条理性。对于自制力差的学生,通过每天计划任务的制定和同桌的监督,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初步培养学习的计划性。另外,因为这些学习生活任务是自己布置的,所以少了教师布置的压迫感,多了学习的自主性。当然,教师不是放任不管,还要进行必要的指导、评价和监督。

三、高年晨会课

高年级已经接近青春期,身心各方面都趋于成熟,对于自己和他人都可以进行很客观的评价。在班级中,围绕班干部的小团体发展的已经很成熟了,而且班级凝聚力,班级责任感也有了很好的体现。因此在高年级中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1.分享会

高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于外界事物的看法也逐渐会客观理性。针对这一特点,班主任可以沿用低年级“分享”的晨会形式。和低年级的分享不同的是,高年级的“分享”是通过事物的引入,表达自己的看法,自己的主观看法是要重点讲述的内容。分享会的顺序要提前告知,学生需要提前准备,可以先写下来,有需要可以寻求班主任或班干部的帮助。在这样一种晨会课活动里,学生对于自己的表达能力就不单单只是训练,而带有了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不是以任务为任务,而是一种真正的分享,把自己的想法感受分享给大家,如果有学习生活的困惑也可以通过晨会课寻求大家的意见或帮助。

2.学生主持的晨会

到了高年级,班级的很多事情都可以交给班干部组织开展,既然班会课可以有主持人负责,那晨会课也可以由班干部组织开展,或实行学生分组轮流负责制。先确定晨会课的主题或大致方向,讨论活动过程,再由负责人写好具体计划方案,最后交给班主任审定。晨会课的内容可以包括各种校内校外的新闻、学校或班级内部时事,形式可以丰富多样。晨会课结束,班主任可以进行评价指导。自主晨会课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包括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另外,小组合作也可以加强彼此间的友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班级整体凝聚力。

3.一周小结

小结是在整个过程中的一个段落之后的总结,用于统计数字或综述经验等。到了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能够简单总结的能力。有些学生能在一周的开头做到有计划有目标,但是在过程中可能会懈怠,最后虎头蛇尾。所以除了过程中互相监督,每周五的及时总结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代表或者小组代表上讲台总结,可以是班级或小组的总结,也可以是个人的总结。总结的时候要和一周的计划对照起来,说清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哪些方面由于什么原因没有完成,以及下周努力的方向是什么,也可以谈谈一周内对某些事情的看法体会等等。

以上提出的晨会课活动形式是在班主任进行了基本的常规教育后进行的,班主任要结合本班特点,有计划地开展,活动一开始都是需要班主任多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确这些晨会课怎么开展,自己具体应该做些什么。学生熟练后,班主任就可以渐渐放手。晨会课活动过程中可以打破年级段的界限穿插开展,如果班级整体情况较好,可以提更高的要求,比如高年级的话题讲述可以引申为演讲。但是如果班级纪律、凝聚力不高,则可以降低要求。比如中年级的“自主設计当天目标”,如果开展起来有困难,可以分小组开展。4人一组,每天一人设定计划目标,其余3人监督完成情况,开展一段时间后再把范围扩展到全班。

10分钟的晨会课可以是绚丽多姿,充满欢声笑语的。学生乐于上晨会课,班主任利用晨会课可以进行更好地教育。要实现这一点,班主任必须改革对晨会课的认识,改革它的形式和内容,以达到充分有效利用。每天一节有计划的、螺旋上升的晨会课教育,对于班主任管理教育班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融洽班级关系都是很有帮助的。另外,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发现更多的有创造性的活动,放在晨会课进行开展,通过每天第一节课的有效开展来开启一天的学习。

猜你喜欢

晨会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主任反思的背景研究之“晨会有效性”探究
班级“四小怪”
上好小学晨会课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三破三立”创新集体晨会
小学班级“小组任务型晨会”的实践与思考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