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特殊家庭学生阳光心理品质养成策略

2023-06-06李育红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阳光心理健康

李育红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农村小学中特殊家庭学生的数量日益趋多,非正常化的生活状态使孩子的正常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直面这些特殊家庭学生的不同表现,研究农村小学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策略,致力于帮助这些学生拥有阳光心理品质的养成教育,在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中寻求价值,为农村小学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帮助。

在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的同时,对于心理上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成年人如此,青少年也是如此,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高的关注。本人在几十年的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与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打过交道,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特殊”孩子,越来越多的数据和比例均显示:目前农村小学特殊学生越来越多,而他们的心理现状不太稳定,甚至很不好。这些特殊学生的背后一般都有一个特殊的家庭,当特殊的生活状态使孩子的正常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爆发出来,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学生的种种“特殊”行为表现均折射出他们不一样的心理状态,也是一种向外界发出的“求救”信号。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他们,为特殊群体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努力,使他们能够在积极向上、幸福快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一、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现状

特殊家庭,是对正常的家庭结构遭到破坏的家庭的称呼,一般是指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庭等等。这类家庭或由于父母感情破裂自毁,或由于突发事故致使家庭残缺,或由于家庭成员聚少离多等多种因素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孩子的心灵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创伤。在农村小学,越来越多的离异家庭和父母在外打工等原因导致孩子只能和父母中的一方生活,甚至只能长期与祖父母居住在一起,一年中偶尔才能见着父母一面。原本,在农村地区学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相对来说比较低,容易忽视心理健康,当原生家庭出现特殊变化之后,这种情况就变得更加严重。

小学阶段是孩子处于发育的关键阶段,它对孩子今后性格的养成有很大的关系。这段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起伏变化比较大,心理冲突层层叠加,再加上农村小学特殊家庭的环境因素的存在,直接阻碍了很多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些学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缺少亲情陪伴,或因为不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导致其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表现,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问题就会若隐若现。比如自卑、厌学、撒谎、耐挫力差、攻击、焦虑、抑郁等等。甚至有发展到一定的严重情况,就会出现自残、自杀等行为。当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已经很大程度地被影响,当这些学生没有得到家长或老师的关注,他们会很容易偏离正常的人生轨迹,产生不可挽回的不良后果。

二、阳光心理品质的积极意义

阳光心理就是遇到事情能够有积极性思维,进而有建设性行为。阳光心理品质是一种积极、乐观、宽容、感恩和自信的心理状态,具有阳光心理品质的人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看待事物,从而让生活充满阳光。当不能改变环境时就适应环境,当不能改变别人时就改变自己,当不能改变事情时就改变对事情的態度。当一个人能够善待周围的事物、感恩身边的人时,他就会珍惜眼前的一切,逐渐塑造出阳光的心态,生活才会处处鲜花烂漫。有了阳光的心态,我们的周围就会处处充满阳光。有了灿烂的阳光,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和谐。即使面对苦难,面对挫折,面对外界种种目前尚无法改变的因素,我们也能百折不挠,依旧向阳生长,不断积极进取,真正做到“眼中有光,心中有爱,脚下有力量”。

真正的健康指的是生理和心理都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心理决定健康。如果能有效地在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的阳光心理品质,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将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如何培养这些学生积极阳光的心理品质亟须每位教育者的深思。

三、农村小学特殊家庭学生阳光心理品质养成策略

据调查,目前在农村小学中特殊家庭学生的数量日益趋多,非正常化的生活状态使孩子的正常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农村小学特殊家庭学生的种种心理状况已经不容忽视,我们必须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入手,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解决对策或方法途径,着眼于运用心理辅导功能,重点研究培养他们阳光心理品质的策略,以期能够改善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升他们的阳光心理品质,促进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为这些学生的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1.加强家校沟通联系,为阳光心理品质的养成起关键性作用

著名教育家鲁洁认为:“家庭不仅影响受教育者的在校学习,而且参入塑造他们全部个性和人格行为,家庭教育复制现实的社会关系,孕育着未来社会的风貌。”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有一个问题家庭,一个特殊孩子的背后同样是一个特殊的家庭。家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我们作为教育者,在重视转变特殊学生的同时,首先要对家长尽可能地实施影响,让家长也尽可能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来。通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携手努力,形成合力,给予那些特殊家庭的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使他们内心感受到学校和家庭都在支持他们。

(1)引导特殊家庭家长学习科学的育儿观。在活动中加强宣传交流,通过开展家长会、家长学校活动、个别家访等多种形式的沟通方式,与家长共同探讨科学育儿的方法,邀请优秀家长代表分享自己的有效经验和做法,为那些在家庭教育中有困惑的家长提供建议,尽一切可能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

(2)鼓励特殊家庭家长改变自己的心态。据有关资料表明:特殊家庭,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精神最压抑,最容易出现心理疾病。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能察觉特殊家庭孩子之所以心理出现问题,其实往往与他们的家长有着较大关系。孩子长期被家长的不良情绪受影响,在如此大的心理压力下,往往很多孩子变得相对比较极端,要么过分沉默寡言,要么十分易怒暴躁。如果家长能够多抽出时间陪伴他们,多鼓励并及时表扬,多进行亲子沟通,那孩子就能感受到来自亲人的关爱。

(3)要求特殊家庭家长树立良好的榜样。家庭教育缺失的特殊家庭,往往家长非常忽视自己的言传身教,没有做好表率。对于现在的小学生而言,高科技的产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电脑和手机代替家长看管了孩子,另一方面孩子们的视觉和听觉系统是被图像和视频直观地冲击着。更为糟糕的是受西方主义的影响,暴力、武打、拜金主义等不良信息也过早地被儿童摄入到大脑。正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孩子面前的任何细微表现,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左右着他们的言行。

2.教师付出无限关爱,为阳光心理品质的养成起决定性作用

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人在小学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既然明确了心理决定健康,那就要关爱心灵世界。

(1)教师成为爱的使者。对于农村小学特殊家庭的学生来说,当家人的关爱有所缺失的时候,老师对其的关爱如果能及时补足,那就是真正的“老师就像妈妈一样”了。虽然不能完全替代,但至少能像及时雨一般温暖孩子的内心。这些学生犹如墙角里柔弱的小草,长得既不茂盛又不惹眼,但他们更需要温暖的阳光。师爱犹如学生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孩子的心灵发展。师爱能促进学生不仅享受学习的快乐,而且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就是传递爱的使者。

(2)教师成为良师益友。教育教学的过程不但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心理学告诉我们,知识的习得很多时候都会受情感的影响,情感是教学活动的润滑剂。那句出自《学记》的古训“亲其师,信其道。”更是说明了一切。只有孩子喜欢你了,才会喜欢你所教的学科。教师若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交朋友,使学生有亲近感,在这种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中,非常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与教师配合,使学生在心理上处于最佳的状态,树立参与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

3.学校重视心理健康,为阳光心理品质的养成起助推性作用

当前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小学生在个性心理和人格形成的初期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其中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起主导的作用。当特殊家庭学生的家庭教育相对弱化的形势下,学校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千方百计地创造各种条件,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真正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对症下药,正确引领。

(1)创设阳光心理品质教育的物质环境。心理专家指出,积极、良好、乐观的心理因素可以有效地促进人的身心健康。而消极、不良、悲观的心理因素则会直接损害着人的身心健康。学校在文化布置和媒体宣传上突出健康、自信和向上的积极氛围,展现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传统文化,让学生从日常所见中满足需求,汲取前进的力量。

(2)充分挖掘校园教育资源,尤其是学科课程、校本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题班会课等等,在课程教学中渗透阳光心理品质的培养。利用学科教学这个主阵地的作用,在课堂上加强学生阳光心理品质的培养,同时需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专题心理辅导。各班的班主任特别要做一个有心人,在观察到个别特殊学生的细微变化时,除了必要的谈心交流,还可以“不动声色”地组织开展有目的的主题班会课,让学生在课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正能量,获取更多的鼓励、支持和信心。

(3)开设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社团活动、阳光团辅活动,遵循参与性、发展性、整体性、创造性等原则,让学生在活动与体验中自主成长,积极向上,自信乐观。其中,校园心理剧是非常独特的一种活动形式,它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借助舞台来呈现日常学習生活中典型心理问题,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他人处境,体验他人的内心感受,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让学生更懂得理解和尊重。校园心理剧通过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辐射力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凸显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冲突,不但具有教育性,也包含趣味性,深受小学生的喜爱。

(4)定期开放心语室,主动邀请学生聊天,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建立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学校积极投资,设立知心小屋和知心信箱,可以和学生进行个别谈心和秘密沟通。温馨的环境布置,老师知心的交流,使得一些心理有想法的特殊学生,放下包袱,诉说烦恼。他们在寻求帮助之后,在循循善诱下找到秘方,从而能快乐地迎接每一天。对学生而言,这一间小小的心理辅导室,既是他们的温馨课堂,也是心灵的港湾。

(5)开展德育导师制活动,真正发挥导师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营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学校德育导师的工作重点不但放在学业上的辅导,更要着重心理上的疏导。认真记载德育导师工作手册,制定具体的帮教措施,记载好帮教情况,努力用爱心去关怀、用耐心去感化帮教学生。

如今,在农村小学中特殊家庭学生因为各种各样的外部原因导致了心理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排除少数客观原因外,更多的还是社会发展的快节奏下产生了家庭格局的多样性。这些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目前已经切切实实地摆在每个教育者的面前,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关心和帮助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必须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调整他们的心理状态,使其尽快达到平衡,为他们受伤的心灵撑起一片晴空,给他们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有力的支持,通过对农村小学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养成积极的阳光心理品质,从而以自信和乐观的态度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阳光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走,出发!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走在阳光路上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