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统编教材使用效益 促进教学与考试的衔接

2023-06-06王晓敏

师道·教研 2023年3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教材情境

王晓敏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在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评析中指出:试题强调深化基础,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着意关联教材,创新试题形式,引导教学依据课程标准,做到应教尽教。提升统编教材的使用效益,促进教考衔接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笔者以统编教材写作教学编排为例,谈谈落实教材写作要求,提高学生高考作文写作能力,教学与考试的衔接推动统编教材写作教学的有效学习。

一、统编教材编排的写作教学与新高考作文命题的关联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编写的,高考命题是严格遵循课程标准,而且现在高中语文教材统编,高考命题自然会考虑与教材的改革同步。下面梳理2022年新高考作文命题和统编教材写作任务,就可发现高考作文如何落实“教考结合”的理念。

一个核心:立德树人。统编教材的写作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为核心,实现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育人目标。其实,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一个人的思想水平高了,文章的立意、境界自然就高了。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将立德树人这一理念有机融入高中生语文素养考查中, 凸显民族自信,引导考生关注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所走过的不平凡之路。

一条路径:创设情境。统编教材写作教学编排以任务群为导向,以“单元学习任务”的形式呈现,每一个写作任务都为学生创设了符合写作要求的写作情境,写作话题或范围从单元人文主题或课文的阅读中生发,读写结合。新课标在“命题和考试评价”中要求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情境性明显体现在高考试题中,尤其是高考作文命题。

一个目标:训练思维。统编教材写作教学必修主要关注文类写作,以文学类、论述类文章写作为主,编排呈螺旋上升态势的写作训练任务系统,突出训练思维。高考作文命题材料贴近生活、视角宏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思辨性,考查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与逻辑能力。

二、用好统编教材,促进教学与考试衔接的途径

(一)聚焦人文主题,瞄准核心价值积累写作材料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要求,高考必须“强化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考查要求,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立德树人、激发青年的奋进潜力是高考语文试题的核心。因此,瞄準核心价值,学会积累运用教材素材,是高考考场作文实现内容充实丰富的基本保障。

1.分类整理,积累教材素材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编写理念最重要的一点是“立德树人”,课文选取了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文章,这些选文文质兼美、富含思辨、积极弘扬正能量,是学生很好的阅读材料。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聚焦人文主题,紧扣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涉及的内容,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根据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趋向,写作话题可以分为:家国情怀、中国精神、奋斗拼搏、责任担当、时代英雄、文化自信、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探索创新、乐学善思、合作交流、人格发展、自强不息等。

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积累相关素材:杜甫《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表达忧国伤时的情操。白居易的《琵琶行》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期。《烛之武退秦师》以烛之武的机智善辩,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敌人的外交才能表现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的心胸和爱国精神……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整合资源,把教材中丰富的文本阅读资源转化为激活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学生在高密度题海中开拓写作的语言资源。

2.依类联想,加工选用素材

针对高考作文命题趋向分类整理的素材进行深思考、精加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其内涵,然后在写作中准确恰当选用素材。如话题“榜样人物”(时代英雄),可以积累教材中袁隆平、屠呦呦、加来道雄、梁思成等中外素材,这些素材不仅能体现“榜样人物”的主题,还可以体现理想信念;重视基础,加强创新研发;奋斗拼搏、责任担当等主题。根据作文题材料的内容类型(或文章主旨、文段观点) 展开相似或相反联想, 选用与之大类相同、性质相似(相反)的作文素材。例如:

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本手不牢,何以胜全局?人生一步步走,基础要一步步打牢,否则何以致远?“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这位怀着“禾下乘凉梦”的老人,一辈子扎根田间地头,土地之植本,躬耕之实践,这就是杂交水稻能诞生之根基。物理学家加来道雄,从小对物理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高中阶段整整一个圣诞假日(15天左右),50码长的线路,22英里长的铜线,这就是一名物理学家诞生的根基。个人如此,国家亦然。新中国“站”起来,是改革开放“富”起来之本;而“富”起来又是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能够“强”起来之本。孟子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这是最为普通的道理,也是最为实用的原则。

(2022 年高考广东考生 《练就基本功, 功到妙然成》)

文段围绕“练就基本功, 功到妙然成”选用袁隆平和加来道雄的两个正面的事例,接着引用孟子和庄子的名言警句,这些材料都是来自统编教材,事例对观点的论述有说服力,强调扎实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

(二)依据单元写作任务,聚焦情境训练解决真实问题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都明确指出要在真实的情境中考查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情境性”“任务型”写作试题是近几年高考写作考查的主要方向。深入研究教材针对写作教学的编写意图,发现每个写作任务都有清晰的写作情境,如果能够认真落实教材的写作任务,应该可以应对当下考试的要求。

1.增加写作情境创新作文试题

统编教材中写作任务从单元阅读中生发出以随文写作或者场景写作,如果能把场景创造成各种写作情境指导写作训练,学生可能会更喜欢写作,在真实情境中的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写作任務改编如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你的身边其实有许多这样的劳动者,你的父母、老师、亲人……让我们用文字向劳动者致敬。请你选择一位身边的劳动者,回忆他(她)身上发生的故事,以“劳动者之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所选材料典型,能体现人物特征;有触动我们心灵的细节;还能体现时代特色。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写作任务改编如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两千多年前的荀子认识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他用《劝学》阐述了学习意义、应持有的态度和可采取的方法等方面,勉励人们学习;一千多年前的韩愈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风气,他用《师说》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更广,学习的途径更多,学习的方法、方式也更丰富,而学习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请你针对当下学习中的某些问题,以“‘劝学新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二单元写作任务增加了社会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典型人物,既培养学生选材的能力,又训练学生掌握用心描绘人物细节并体现当下时代特色的写作技巧。第六单元写作任务增加个人体验情境,并且提供了思考的角度,训练学生针对特定问题进行阐发议论,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是论述针对性,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理解生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聚焦写作情境解决真实问题

聚焦具体的写作情境,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如第六单元“学习之道”写作任务“‘劝学新说”就是聚焦在今天学习发生变化这个现实生活情境中重新思考学习的意义。在具体的写作训练指导中,教师创设“有我”的体验情境,指导学生代入情境,引导学生在个人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中体验遇到的学习问题或者关于学习的思考,从而发现当下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观点;其次增强“我在”的深入思考,指导学生在阐释观点时聚焦在现实语境下的当代价值展开分析,从方法层面和认识层面展开分析,多维拓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缘事析理,挖掘问题的本质,分析时避免泛泛而谈,不够深入。落实教材写作任务时聚焦情境,在复杂情境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就可以应对每年高考情境任务型作文题在情境、任务、要求几个方面的变化。

(三)关注学习任务群,读写结合中培养高阶思维

高考作文仍是以议论性文章为主,统编教材学习任务群中与论述相关的微型写作和大作文共有 16 项任务之多,占整个写作任务的二分之一强。因此关注学习任务群,特别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具体可行的读写结合写作教学活动,在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梳理议论文写作任务,科学安排写作序列训练

必修“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对应的 3 个单元和选择性必修“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等任务群对应的 4 个单元的写作任务都设计议论文写作,具体有: 议论要有针对性(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如何论证(必修下册第八单元),阐述认识和思考(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尝试写驳论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深化理性思考(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学写申论(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从写作训练来看,教材按照论述文写作的逻辑认知能力安排的,即遵循“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出观点—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如何运用论证方法论证—如何做到论证深入”这样的序列,在逐步推进中建构学生对论述文写作知识的认知与写作能力。从写作内容来看,从针对当下学习中的某些问题的写作《“劝学”新说》,到关于“读屏”和“底线”的讨论,再到“围绕‘文化走出去的话题,联系社会生活,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1000 字的申论”,写作任务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从琐碎的日常生活现象以及纷繁的社会信息中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中议论文写作辩证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与新高考作文考查思维能力是相一致的。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科学谋划写作训练教学,统筹安排写作训练教学任务内容,设置切合学情和逐级提升的写作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的完整的议论文写作认知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研究教材中的知识短文,发挥知识短文的作用

统编教材后面补充的简短的写作知识,是属于陈述性的静态知识,有的是写作知识的具体介绍,指导学生写作,比如《学写文学短评》《学写综述》《学写申论》;有的补充学习方法,比如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要求进行“文章修改”训练,写作任务中明确提示“吟于口”“待于时”“求于友”三种修改方法,知识短文《文章修改》进一步补充,从“完善立意”“增删材料”“调整结构”“推敲语言”等角度指导修改文章。这些知识短文高度凝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作一些调整和补充,比如根据知识短文《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增设一次“议论文结构”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议论文的写作结构。还可以将其放在具体的写作任务中,作为写作要求落实,使之转化为动态的程序性知识,作为学习支架,镶嵌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如果指导学生在写作学习时学好、用好知识短文,那么学生扎实掌握写作基础知识的同时,写作的表达能力也会不断提升。

高考写作试题的材料呼应教材,新高考作文命题的这种变化趋势对一线教师研究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新教材,弄清统编教材写作编写意图,加强写作教学研究,在教学中重视教材、用好教材,做到应教尽教,加强教考衔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素养。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科研一般项目“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课题批准号2020YQJK389)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教材情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护患情境会话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