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元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2023-06-06伍琳
伍琳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化,音乐教学目标也随之变化。将舞蹈元素纳入音乐教学中既符合音乐和舞蹈这两种艺术的特性,也符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融入一定的舞蹈元素,让音乐和肢体语言相结合,听觉与动觉互相补充,不仅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还可以使音乐课程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大大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基于此,文章探讨舞蹈元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舞蹈元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舞蹈是由每个单一动作连续而成的表现情感的组合,它是在音调的高低、节奏的长短、节拍的强弱、速度的快慢中进行的。舞蹈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音乐与舞蹈紧密结合,才能焕发艺术的魅力。
音乐与舞蹈元素相融合将帮助学生在音乐艺术的欣赏中获得舞蹈艺术的洗礼、促使学生在舞蹈艺术观赏的同时耳畔流淌着艺术作品的音符。经过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学生将从视觉、听觉上获得艺术享受,也能够在课堂的体验和参与中借助舞蹈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借助音乐作品更好地把握舞蹈艺术的情感与韵律,而学生的这种高质量、高效率的学习,能够直接促进课堂艺术教育效果的优化和提升,展现出其应有的价值和效用。
二、舞蹈元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运用舞蹈元素促进学生音乐认知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有效地把音乐以及舞蹈两者之间相结合,可以让教学情境更加生动,让学生能够更加迅速地进入学习的状态当中。在教学《金孔雀轻轻跳》这节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入的理解,在音乐课堂上让其观看舞蹈《雀之灵》,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适当地融入一些孔雀相关的舞姿以及基本手型,利用孔雀舞等相关的舞蹈表演,能够让学生对音乐更感兴趣。学生随着对内容的深入了解,将会对这首音乐的内涵理解得更加深刻。不仅如此,在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当中,也可以让学生边演唱边跳孔雀舞,从而对音乐的韵律有一定的掌握。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上达成边唱边跳、载歌载舞的音乐及舞蹈训练目的,从根本上解决了音乐课与舞蹈课教学“分家“无法融会贯通的问题。
(二)运用舞蹈元素提升学生音乐欣赏素养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舞蹈元素来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一定要注重对于孩子肢体语言的引导,培养他们听到音乐就能即兴舞动的能力。在教学《雪花带来冬天的梦》一课时,我一边播放歌曲,一边让学生们想象雪花的形状和雪花飘舞时的感觉。学生们很快就想到了用五指张开表现雪花造型,通过教师的引导,用手臂上举下落,双脚小碎步在不同方位移动、转圈等方式来表现雪花的飘舞。在舞蹈元素的伴随过程中,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他们對于音乐的领悟力,提升学生音乐欣赏素养,真正让音乐渗入他们的心灵。
(三)运用舞蹈元素创新音乐艺术创编
当学生掌握了音乐作品之后,教师可以凭借舞蹈与音乐艺术的创编引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例如当教师引领学生完成了《雁群飞》歌曲演唱和掌握手臂模仿大雁的基本舞蹈动作之后,结合教师的启发,学生的创造兴趣被显著激发,主动结合各个乐句的观察投入舞蹈动作的创编。在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互动沟通的形式尝试完成舞蹈动作的创编。
(四)运用舞蹈元素传承民族文化
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很多少数民族风格歌曲,如《桔梗谣》《草原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日喀则》等,每一种风格的音乐对应的舞蹈类型也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优秀的民间舞蹈文化元素,通过对不同民族舞蹈手势、步伐等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而且可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间舞蹈文化,提升民族认同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文化自信的建立。
责任编辑 黄铭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