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引诗入文” 丰富文章美感

2023-06-06刘晓燕

师道·教研 2023年3期
关键词:爱国情名篇名句

刘晓燕

诗词名篇在文学作品中非常广泛,这些名篇名句带有别样的美感,在渲染文章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把握文章线索,象征美好品质等方面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创新“引诗入文”,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能丰富文章美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引导摘抄批注,激发写作兴趣

一花一草的绽放中,一枝一蔓的舒展中。汪曾祺、冰心、林清玄、席慕蓉、丁立梅等作家的作品有许多诗词名句,我们利用每周阅读写作课,引导学生根据阅读和写作任务,挑选文章自由阅读,要求将每篇文章诗词名句摘抄到摘抄本,做好名句批注,小组内传阅分享。还可以利用多种方式肯定与鼓励学生,如在教室宣传栏和公布栏张贴好的摘抄批注的照片,写班级新闻等。学生在摘抄中不仅能增加阅读量,积累诗词名句,增强记忆能力,激发写作兴趣,而且能够养成良好的思考问题与组织材料的习惯,为提高写作能力准备了厚实的写作素材。

二、品赏诗词名句,提升语文素养

在阅读摘抄批注的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品赏诗词名句,赏析诗词语言,让学生试着写、学着写,有效积累与分析写作素材,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做了有力的铺垫。如汪曾祺《昆明的雨》中的一株木香,作家用“嚴严的”“密匝匝”“数不清”写出了它在雨中“饱涨的”蓬勃的可爱情态。如此细微的寻常之景,到了作家眼中便是有了不寻常的意境。连绵的细雨,带着木香的情味,在文中暗滋潜长,意味悠长。“用心地体验”,生活处处皆感悟;“有心地记忆”,真诚地记住青春足迹,心中有爱,处处皆美。又如学生作品《留香》片段:阳台,碗莲轻绽。“玉雪窍玲珑,纷披绿映红。”我感慨莲之淡雅,想亲培一枝。母亲教我养碗莲,却不似我想的那般简单。自种子落下那刻,便一日也不得偷闲,怕她旱,怕她寒。一个不留神,她便在你掌心枯萎。母亲见此状,不经意地说,种碗莲就像养孩子一样,把所有心血都倾注给了她。不只将方法牢记,还有爱也是花开的关键。三年,第一碗莲在我眼前盛放。每一个瓣都轻盈地舒展,染着花尖一抹粉,争着向上,煞是好看。母亲用一碗青荷,教我传承那份坚持与耐心。学生引诗入文,借诗中植物渲染诗情画意,讲述“我”在母亲指导下养碗莲,当莲“轻盈”“染”上一抹红的那一刻,“我”才懂得母亲借一碗荷,让“我”明白坚持与耐心的意义。教师带着学生赏析名家作品里的诗词名句,让学生充分感受诗词美,感受语言美和含蓄美,收获写作的喜悦,提升语文素养。

三、品赏名篇写法,提高文章美感

教师引导学生对名篇写法进行赏析,要借助名篇例文,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在描摹植物形态的同时,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如学生作品《眷恋一棵梧桐树》片段:

抬头,树上绿意在涌动。透过繁茂的绿叶,我仿佛看到了当年浴血奋战的青年,当年厮战沙场的无名英雄,为了一方信念,保卫家乡。我拾起一片落叶,夹进书里。

《诗经》有云:“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梧桐于斯,是期许,是深依。眷恋一棵梧桐树,梧桐树倔强着筋骨挺立着,蓬着繁茂的绿叶。树下站着一位老人,心中眷恋着家国。故里梧桐,鲜艳如故。

在我心中有颗梧桐树:美丽的枝叶,笔直的躯干;永恒的记忆,深深的依恋……

这是学生习作的结尾,小作者叙写了一位已退休的老人对梧桐的特殊情缘。思路清晰,由老人对梧桐的回忆,引出他心系国家的大情怀,从而激励了像“我”一样的中国少年的爱国情。结尾含蓄婉转,意蕴深厚。文中“梧桐”不仅是老人故乡的梧桐,也象征了火热跳跃的爱国情,进一步点出青少年更要传承这份沉甸甸的爱国情。

学生们乐学爱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梦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坚持“引诗入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就能够让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更有真情实感,更具文章美感。

责任编辑 钱昭君

猜你喜欢

爱国情名篇名句
千古名篇有矛盾?
熠熠生辉的爱国情
“千人剪纸”剪出爱国情
重点:名句名篇默写
那些你“只知其一”的千古名句
悠悠爱国情:领略非遗文化中的魅力中国
《论语》中的名句(二)
《论语》中的名句(四)
《论语》中的名句(三)
厚积薄发,辨境下笔——2015年高考名句名篇默写题综述及备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