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2023-06-06容娟苑
容娟苑
导学案是教师集体备课所设计的具有导学价值的方案,它是学生学习的指南针,指引学生学习的一根“拐杖”。通过导学案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有机地融合起来,是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形成“互动—探究”的课堂的有效载体。如何将导学案与教材有机整合,优化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实现高效、实效课堂?
一、生活化的导学案——现实的数学
例如,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导学案,大家都知道长方体盒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且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究竟长方体的盒子、纸箱怎样做成的?强大的内驱力促使学生有探究的动力。那导学案的设计顺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长方体纸盒,动手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说一说等方法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兴致勃勃的玩着说着,接着进行总结,学生的发现令我非常震撼,他们都能准确地说出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用不同的方法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从实践中悟出真知,从而归纳总结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再通过迁移、触类旁通得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公式生成后再进行实际应用。如计算长方体塑料垃圾桶的表面积、保存陈皮的长方体密封箱需要的铁皮、粉刷教室的四周和天花板、给游泳池的四周和池底贴瓷砖等实际问题。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进行自主探究,老师从中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点拨、指导。教师巧妙地利用生活的素材,设计整堂课的导学过程,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在“回忆生活”或“模拟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学到了“现实的数学”。
二、活动化的导学案——动态的数学
例如,教学六年级“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时,经常会遇到“成数、折扣、利息、优惠”等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数学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农业园”的小环境,组织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犹如走上社会去实践。把全班分成四大组,小组合作完成导学案中的相应任务。然后选出最佳导游,带领组员游览本园,在游览的过程中,逐一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在游览的过程中不是漫无目的,而是手持导学案任务明确。这样,抽象的数学变成了现实的数学,学生真正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对学习数学的意义不言而喻。同时,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像在参与游览活动,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变成了动态的数学,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创造性地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创造意识得到了发展,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问题化的导学案——思考的数学
例如,教学“求不规则图形的体积”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跟着导学案的指引,问题一:怎样求梨子和橡皮泥的体积?问题二:用什么方法求它们的体积呢?问题三:怎样去求不规则图形的体积呢……一连串的问题引发着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心中充满了问号,求知欲望不断增强。我紧紧抓住这有利的时机,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动手操作、探索总结、拓展延伸,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及时释疑、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在讨论中不知不觉疑难问题得到解决,不知不觉中由“爱学”到“学会”,再到“会学”,不知不觉掌握新知,理解新知,形成能力。真是导学无“痕”,思考有“痕”啊!
四、实用化的导学案——应用的数学
例如,教学《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公园进行实践活动。学生不难发现游乐场是长方形、商店是正方形、文化广场是平行四边形……这些都是规则图形,可以直接利用公式计算面积。但人工湖是一个不规则图形,该怎样计算面积呢?学生三五成群站在一起互相讨论,发现人工湖的形状近似于一个长方形,于是学生分工合作,有的拿出卷尺分别测量出人工湖的近似长和宽,有的在看卷尺上的数据,有的把数据填在导学案上,团结一致很快计算出人工湖的大約面积。学生通过实地观察、测量借助规则图形的计算方法来得到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以导学案为向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真正退位于组织、指导、指引的角色。教师优化导学案的设计,把导学案化为涓涓细流,滋润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将与学生在课堂中情投意合,绽放光彩。使教学课堂赋能增效,真正实现高效、实效的课堂!
【本文系课题“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编号:SSW2009004)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