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元素结构化打造高中语文新课堂
2023-06-06黄长新
黄长新
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实施活动化、结构化、情境化,以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为此,新时期高中语文新课堂,应新在“教师、学生角色的新定位”“课堂教学范式的新建构”以及“课后作业布置的新设计”等多个课程元素之中。通过活动化、结构化、情境化的课程设计,打造高中语文新课堂,引导语文课堂高质量发展。
一、教师角色新定位,坚守语文育人之“道”
教师不应再是高高在上的教育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转变教育思路,尝试走下“神坛”,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引导,以引导者的身份实现创新教学,促使学生在身心无压力的前提下顺利掌握知识,得出结论,悟出语文育人之道。
例如,在《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应尝试转变自己的角色,以更加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引导学生。从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入手,讨论、分析工匠精神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健全学生的人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发现文章从时代要求入手,引出工匠精神的话题,之后又寻因溯果从为什么、怎么做两个角度进行阐述,分别站在个人、企业和国家的立场上,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作用,文章结构层层递进,逐步升华了主题。教师紧密贴合课文内容,设计了层层深入的问题,加强了对学生的思维引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找到了科学的阅读思路,最终顺利掌握了重点知识,并领悟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二、学生角色新定位,怀揣语文学习之“味”
教师想办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这就需要让学生加强知识探索。为此,教师要丰富学生角色,使学生除了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者以外,还是知识的探索者。另外,教师还要采取科学而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主动探索,以此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保障学生探索的顺利性。
例如,《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写景和抒情散文,作者采取了非常朴素、典雅,且充满诗意的语言,将荷塘和月色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景色结合起来,并在写景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呈现出了无法言说的忧伤和淡淡的喜悦之情。教师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班级学生的现状,总结出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往往是感知景色比较容易,但感知作者赋予景色中的情感却相对困难。因此,教师决定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们自主探索,降低散文学习难度。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结合文眼,探索文章的整体结构,并从结构中总结行文线索。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探索积极性明显提升。通过讨论分析,学生不难发现文章是以作者的心情,即心里颇不宁静开始的,同时也是作者观景的心情结束的,那么中间的景色描写自然也就是为凸显人物感情服务的。情—景—情就是文章的行文线索,也是隐藏在观景路线下的暗线。
三、课堂教学范式新建构,创新语文课堂之“术”
教师要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创新,通过灵活应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技术,丰富课堂的声色,增加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进而缓解学生的课堂学习压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例如,《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是我国近代诗人毛泽东的作品,毛泽东通过描述长沙的秋景,回忆了青年时期的革命斗争,同时也表达了革命青年以国家命运,甚至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整首词读起来非常大气磅礴,需要学生用心感受。为此,教师决定应用信息技术,营造合适的学习氛围。
首先,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就以微课的形式为大家播放了毛泽东的人物事迹,节选了各种历史纪录片以及影视片段,成功抓住学生的眼睛。另外,教师还配合微课视频,进行口头补充,帮助学生认识到了毛泽东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的伟人,他的作品都展示了自己广阔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值得我们学习。
其次,教师结合诗歌的上下阕,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了诗歌中描述的场景,比如寒秋时节,湘江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等场景,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了作者笔下的美景,不由地也产生了赞叹之情。在直观的景色支撑下,教师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诗歌内容,感受毛泽东在描述这些美景时都采取了什么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结合自己看到的和读到的内容,总结出了诗歌采取的是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比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一描述就是远景,同时也是静景,而“百舸争流”“鹰击长空”等这些则是近景,且是动景。这样的描述方法使诗歌的景色呈现出了错落有致的层次感。
最后,教师从互联网上搜寻了很多大家朗诵这首诗歌的视频、音频,在课堂为学生播放。在声情并茂地朗诵下,学生深刻感知了诗歌的节奏,同时也跃跃欲试,想要自己朗诵。于是教师趁热打铁,安排学生自由朗诵,可以模仿视频中的大家朗诵,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誦,课堂教学也在学生的朗朗读书声中圆满结束。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不同的课型,利用各种手段,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效度,是我们要不断思考和努力的。
四、课后作业布置新设计,巩固学习成效之“本”
作业创新也是高中语文教学创新的重要环节。传统作业设计理念和模式的弊端不容忽视,要求教师转变作业设计思路,根据大单元教学要求,设计体系化的、思维性的、多样化的、综合实践类型的作业,以达到保障学生的课后学习效率和提升语文素养的要求。同时,教师还要加强作业验收,及时验收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沁园春·长沙》一课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以后,设计了如下作业。作业1:动手画一画,结合《沁园春·长沙》内容,画出富有生机的湘江秋景图,并在美景旁边写下诗歌内容;作业2:提炼《沁园春·长沙》中的论点,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深刻对诗歌中心思想的理解和应用;作业3:小组朗诵活动,以小组形式完成诗歌朗诵,并在课堂上展示,教师作为评委选出最终的优胜者;作业4: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情展示自己的文笔,将诗歌内容翻译成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并参加班级投稿活动,由教师和其他同学选出文笔最佳的几篇在班级展示。
教师结合学生在课堂上对诗歌的掌握情况,设计了4项作业,学生只需要选择其中一项完成即可,这就打破了传统作业设计思路的单一性,使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完成作业的压力自然也就较小。
教师基于高效作业理念设计作业,不仅完善了作业设计思路,也设计出了多样化的作业,使学生有选择完成自己喜欢的作业的机会,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课后学习的自由度和开放度,实现了有针对性的作业设置。最后所有学生都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选到了自己心仪的作业,完成作业的质量自然也就较高。同时也看到自己与他人的学习成果,不仅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能看到与他人之间的差距,使学生们在肯定自己的基础上同时也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使自己不断进步。
责任编辑 钱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