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分析

2023-06-06张同宇

求知导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音乐教学初中

摘 要:音乐课程承担着美育的责任,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抓手。本文从初中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必要性入手,以感知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为立足点,从巧妙激趣,激活学生的审美意识;欣赏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组织实践,促使学生审美创造三个方面探讨了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审美能力

作者简介:张同宇(1985—),男,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科技教育中心。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逐步提高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音乐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基于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发挥音乐课程的育人特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审美情趣与艺术素养。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意义

音乐具有独特的韵律节奏,可以对人的听觉产生直接刺激,进而影响人的心灵与情感。优美动听的音乐会让人心情愉悦,能唤醒人的感知能力,让人在音乐中放松自我,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而这也是对中小学生实施音乐教育的根本原因。音乐课程是初中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如下现实意义。

其一,有利于实现核心素养培养要求。课程标准提出艺术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其中,审美感知是艺术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基本素养。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学习与音乐实践,注重学生的艺术感知与情感体验,激发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兴趣,使其在欣赏、表现、创造、融合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1]。

其二,有利于发挥音乐育人价值。音乐课程具有以美育人的特征,承担着美育的责任,是素质教育深化落实不可或缺的载体,对学生的品格与技能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了解丰富的审美元素,在音乐学习中学会欣赏、表现与创造音乐,具备丰富、健康的审美观念,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也要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初中音樂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一)巧妙激趣,激活学生的审美意识

要想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从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着手,使其对音乐课程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聆听、欣赏、表现、创造音乐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审美能力[2]。

1.创设生活情境

音乐源于生活,每个音乐作品或多或少涉及了一定的生活元素,有些生活元素是显性的,而有些生活元素是隐性的,抓住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是学生走进音乐世界,理解音乐作品的重要切入点。为了激活学生的自主意识,夯实其审美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师应探寻音乐与生活的交叉点,并进行整体设计,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讲,教师要围绕音乐作品分析解读,提取其中蕴含的生活元素,联系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进行情境创设,从而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其对生活情境产生熟悉感,并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主动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对比,将思绪、情感顺利转移到音乐之中,促使音乐审美教育有序开展。

例如,在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摇篮曲》的教学中,教师利用课间时间播放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顺利过渡到新课导入环节。接着,教师做抱着婴儿哄婴儿入睡的动作,哼唱《摇篮曲》,让学生仔细观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这个画面。学生对此画面十分熟悉,他们可以带入自己的经历与情感,将原本简单的画面描述得温馨、生动,如此便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其直接感受画面之美,达成了导入的目的。随后,教师唱一段东北民歌《摇篮曲》,搭配相应的舞蹈动作,充分吸引学生的目光,并让学生回忆小时候家长哼唱的摇篮曲,选择相应片段在课堂上展示,展开《摇篮曲》教学。在此生活情境中,教师结合学生熟悉的动作和画面调动其记忆,使其发现生活中的音乐元素,理解音乐所具有的生活性,进而使其产生学习兴趣,自觉接受审美教育。

2.运用媒体教具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听觉艺术,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且深刻的。初中生的学习需求相对多元,他们期望参与形象、直观、生动的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心灵体验和情感体验,准确感知音乐内涵。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将媒体教具引入音乐课堂,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增强音乐课程的直观性与音乐知识的丰富性,活跃课堂氛围,转变教学形式,将静态课堂变得立体化、生动化,进而激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其从各种媒体资源中发现美、感知美,深入理解音乐作品[3]。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择媒体教具与图文声像资源,善于利用媒体资源展现音乐内容,引导学生分析、想象与建构,挖掘更深层的审美元素,准确理解音乐内涵。

以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教学为例,这首歌曲是由陕北民歌改编的新民歌,学生要了解此乐曲的曲式及陕北民歌种类“信天游”。为了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陕北民歌蕴含的审美元素,教师可利用微课辅助教学,在微课中先出示黄土高原、窑洞、延安革命根据地及陕北人的穿着与饮食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陕北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特点;再展示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演唱视频,让学生走进陕北民歌世界,感受陕北民歌的特点,发现新民歌之美;最后介绍乐曲的曲式及陕北民歌种类“信天游”,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生动呈现,让学生了解相关音乐常识。此教学活动利用学生易于理解的媒体素材生动呈现教学内容,引领学生在媒体情境中发现美、感知美,了解乐曲及相关音乐常识,为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内涵奠定了基础。

(二)欣赏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要想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活审美意识是基础,围绕音乐作品进行鉴赏评述是重点,这个过程是学生感知美、理解美、判断美的重要过程,有助于其审美意识与审美观念的形成。因此,教师要注重音乐欣賞教学,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引导他们由表及里地感知音乐之美,锻炼其审美能力。

1.切入多元视角

经过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初中生已经具备较强的音乐欣赏能力,这是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有利条件。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从音乐作品的基本元素入手,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作品,随着音乐旋律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将画面与歌词、音乐创作背景等信息联系起来,理解音乐作品的意境与不同乐器的表现特点,感受音乐表达的情绪,从不同角度感知音乐之美[4]。学生的独立欣赏能力有高有低,教师应该适时介入,利用对话、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并对其欣赏结果进行补充、纠正与评价,让学生真切地感知美、理解美。

例如,在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穿越竹林》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可先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聆听音乐,根据旋律想象画面,并描述出来;再讲述《卧虎藏龙》这部电影的故事梗概,向学生展示一段竹林夜斗的精彩画面,并提问:“这段打斗视频的情绪如何?哪些要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学生总结交流后,教师再让学生为原视频击鼓伴奏,带入个人情绪,把握音乐节奏,让学生与音乐产生共鸣。此欣赏活动从多个视角切入,能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审美体验。

2.组织对比分析

初中音乐教材编排的内容多种多样,而音乐欣赏要求学生围绕特定作品,了解作品的风格流派、体裁形式,感知作品的情绪情感,把握其表现要素。这些既是音乐作品的构成要点,也是学生理解音乐之美的核心要素。为了更好地开展音乐欣赏教学,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可采取多组作品对比分析的欣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聆听、对比把握不同音乐作品的特点,了解音乐作品的异同,并形成举一反三的意识,感知音乐作品的歌词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韵律之美与画面之美。这样不仅能达到音乐欣赏的目的,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音乐学习范围,带给他们深刻的学习体验。

例如,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牧歌》是一首蒙古族民歌,其旋律源自内蒙古的一支长调乐曲。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学生同时欣赏独唱《牧歌》与无伴奏合唱《牧歌》,通过对比的方法感受多声部合唱中每个声部的音色特点与艺术表现力,体验蒙古族长调自然、舒展、优美的艺术特点。在音乐作品欣赏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完整聆听歌曲,让其边听边思考:独唱《牧歌》与无伴奏合唱《牧歌》相比,有什么异同之处?歌曲的主旋律出现了几次?两首歌曲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初中生具有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能基于上述问题对比分析两首歌曲,初步形成答案。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独唱《牧歌》与无伴奏合唱《牧歌》的关系,鼓励他们选出自己喜欢的一首并说明原因。此音乐活动将传统民歌与高雅艺术有机结合,能带给学生良好的听觉体验,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升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

(三)组织实践,促使学生审美创造

音乐实践活动是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也是其审美意识与审美观念外化的过程,更是提升其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5]。音乐教师应通过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表现音乐之美,达成审美能力提升的目标。

1.课堂编创活动

音乐具有以美育人的功能,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真切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作品编创作为音乐课堂不可或缺的环节,重在考查学生的音乐知识掌握情况与创新创造能力,此过程既能为学生创造美提供机会,又能有效锻炼其审美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过程,通过积极引导促使学生参与音乐编创活动,鼓励他们发挥个人潜能,调取已有知识和经验,结合歌曲旋律、节奏、歌词等要素进行编创,并将编创的音乐作品以歌唱、律动、乐器演奏的方式展示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艺术表现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2.课外音乐实践

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外音乐实践活动形式更为灵活,空间更为充足,为学生表现美、创造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音乐教师要树立课内课外有机整合的教学意识,延伸音乐审美教育的范围,利用课外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其课余生活。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成立音乐社团,鼓励学生加入自己喜欢的音乐社团。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组织合唱团、管弦乐队、阿卡贝拉社团等,同时担任指导工作,定期组织音乐活动,并向不同社团提供必要的支持,推荐相应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在进行课外音乐欣赏、音乐表现与音乐编创活动时,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感悟音乐之美。另一方面,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音乐活动,以音乐表现的方式展示个人优势。例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参加学校联欢晚会、校园音乐节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独唱、合唱、乐器演奏、音乐剧等方式表现音乐之美,获得成就感。这样不但能对表演者的情感、心灵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可以扩大音乐的影响范围,为更多学生带来良好的审美体验,使他们深刻感受音乐所具有的艺术美。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明确音乐课程在审美教育、情感教育上的优势,坚持以美育人的宗旨,把握好音乐教学过程,将审美教育融入音乐教学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与审美创造能力,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顾峰.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名师在线,2021(8):69-70.

苏美满.探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7):253.

惠志芹.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J].天津教育,2020(16):129-130.

闫李.探究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J].科幻画报,2019(10):248.

葛宇晨.浅谈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新课程(中),2019(6):236-237.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音乐教学初中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