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时代乡村女性博主的形象构建与传播策略研究
2023-06-05张璐璐庞丁茂
张璐璐 庞丁茂
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社交媒体迅速走进大众视野,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社交媒体成为当下热门。根据第5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 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 亿人。[1]社交媒体成为网民获取信息、休闲娱乐、社会交往的重要渠道,其迅速发展为大众提供了一个自我表达的新平台,涌入了大量自媒体博主。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乡村不再是一个传统的封闭空间,网络连接创造了网络空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乡村女性逐渐从线下农间田地走进线上社交媒体,衍生出许多乡村女性博主。她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勇于自我表达,展示乡村生活,呈现乡村活力,以“她”力量深入网民心中。
一、乡村女性形象研究:从“他塑”向“自塑”转变
关于女性形象的研究较为丰富,包含宏观上对女性媒介形象变迁的总体性探讨,以及微观视角中女性形象的具体呈现。一方面,关于女性形象的变迁研究,主要以影视剧、报纸、广告为载体,结合社会观念探讨女性形象变迁,总体上认为女性形象逐步得到了提升[2],逐渐获得了人们的认可,淡化了男女两性性别意识的冲突[3],折射出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与女性地位的提升,体现着女性愈发重视对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女性形象呈现更加多元化。[4]
另一方面,关于女性形象的建构与呈现多从微观视角出发,聚焦具体的影视剧角色或小说人物,总体呈现出女性的独立形象,有着强烈的自我主体意识和自我认同[5],同时以电视剧创作相似的生活情景,女性生活容易引起大众共鸣,女性的形象建构呈现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在婚恋、事业、家庭中的自我认识、自我定位愈加明确,塑造的女性形象更加多元,展现的女性独立意识越来越强。[6]
乡村女性形象研究是女性形象研究的一部分,其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影视作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领域,但不同介质所建构的乡村女性形象存在较大差异。其一,在文学影视作品中,乡村女性形象的研究主要聚焦纪录片、电影、乡村题材电视剧等。不同于展示女性形象的独立自主,乡村女性形象在不同情境中展现出隐忍、机智、勇敢、坚强的精神品格。[7]也有学者从非虚构写作的视角多方面呈现乡村女性的生活状况,认为女性承担高强度的劳动以及天性被束缚。[8]其二,在传统媒体报道中,乡村女性形象主要为被帮扶的弱者形象、自立自强的拼搏形象、淳朴善良的孝顺形象、不屈不挠的坚毅形象。这种以“他塑”为主的形象建构常常让乡村女性处于“失语”状态,此时的乡村女性形象往往是媒体把关下理性建构的结果。[9]其三,在新媒体的发展下,短视频平台为女性用户再现女性形象提供了新的渠道,田园类生活短视频中的乡村女性形象突破了传统的女性形象,解构了大众对于乡村女性的传统刻板印象,诠释了现代乡村女性的新形象。[10]
综上,目前有关乡村女性形象的研究仍集中在影视剧塑造与媒体报道的“他塑”化建构。尽管有学者将视角转向新媒体,探究短视频中的乡村女性形象,但主要聚焦于短视频平台本身的作用,忽视了乡村女性在新媒体中的主动呈现与建构。因此,本文拟聚焦乡村女性的自我形象建构,以社交媒体平台中的乡村女性博主为研究对象,探究社交媒体时代,乡村女性博主在社交平台中的形象建构与传播策略。
二、乡村女性博主形象的自我建构:多样化共塑立体形象
社交媒体的娱乐性与低门槛性为乡村女性展示自我形象提供了便利平台,其社交属性连接传播者与受传者,增强了双方的互动性。许多乡村女性在社交媒体中创设个人账号,分享个人乡村生活,由此产生了乡村多类型的女性博主。同时优质乡村女性博主潜在激发了其他乡村女性的创作热情,使其主动加入社交媒体,尝试做乡村博主。这让社交媒体成为一个集信息分享与获取为一体的平台,反哺乡村女性对自我形象的建构。在建构类型上,乡村博主通过多样化内容建构以她们为代表的乡村女性立体形象。
(一)展现个人,突出人格魅力
这类博主通过挖掘个人特色,突出个人魅力,不断积累粉丝。一是从性格特点上展现积极乐观,诙谐幽默。乡村女性在传统的大众认知中,受着传统观念的束缚与农活的重压,常以一种封建、压抑的形象呈现。但在社交媒体平台中,部分乡村女性博主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展现家庭或邻里的乡村生活,同时搭配搞笑的背景音乐,一口浓烈的家乡话加深了视频的趣味程度,呈现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二是从个人能力上展现擅长的技艺,通过身着可识别的服饰,包括碎花衣服、民族服饰等,娴熟地干农活,或是割麦子,或是编竹篮……通过个人的出色技能获得受众认可,进而增强粉丝的黏性。三是突出个人外在优势,展现人格魅力。例如,抖音博主“一笑倾城”凭其动人的微笑、弯弯的双眼吸引大量的受众,通过对口型唱歌曲,呈现出清纯动人的模样,与大众对乡村女性的刻板印象大相径庭,也正是其微笑动人吸粉无数,粉丝高达1926 万人,视频点赞量累计2.6 亿。[11]
(二)聚焦家庭,呈现家中温情
这类博主在内容建构上并非直接展现个人能力,而是通过呈现家庭故事,展现家庭代际的情感表达,以家庭成员的亲情突出个人形象。一是在社交媒体中,部分博主注重对儿媳身份的建构,从博主个人简介到视频内容传播,表达主旨为对公公婆婆无微不至的照顾,展现勤劳孝顺的女性形象。也有通过公公婆婆对个人的体谅与照顾,展现家庭的相处融洽。二是部分博主注重对母亲身份的建构,呈现个人与孩子间的相处日常,通过表达个人为孩子的付出与努力,引起其他母亲的情感共鸣;也有通过表达孩子对个人的孝顺,突出两代人的亲密情感。此外,除了以视频为传播载体,有博主定期开设直播,通过直播这种更真实的方式吸引粉丝,在家中与亲人一起制作家乡美食,呈现一幅质朴和谐的景象。
(三)还原乡村,找寻乡土风情
这类博主以记录乡村生活、展现乡村风貌为主,内容建构主要包含两类。一是以日常生活为主线,博主通过农作时的画面展现一年四季的乡村美景,也通过农作的具体画面与乡村变化向受众科普农作知识。以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轴,呈现乡村的春播夏长、秋收冬藏,让受众感受乡村的大地之情与风景之美。二是通过展示乡村的风俗习惯,传播乡村的民俗传统文化,既有亲戚邻里间的来来往往、相处日常故事,又有在特殊节日展现乡村的特色风俗,包括出嫁习俗、丧葬文化、上梁仪式以及传统节日中的当地习俗等,表达了淳朴的乡土风情。这类博主的形象建构主要是通过乡村生活、乡村风情侧面展现个人形象,将个人形象融入画面中,通过乡村特色建构个人形象,以乡村之美突出乡村女性的质朴与纯真。
(四)发展电商,展现乡村女性精明强干
这类博主在社交平台上通过个人努力实现创业成功,甚至通过直播电商创立个人品牌,带动乡村发展致富。互联网的发展为电商直播带来新商机,许多博主也借此实现了经济增收。2020 年,抖音宣布推出“新农人计划”,投入总计12 亿流量资源扶持平台三农内容创作。[12]乡村女性借此走向荧幕,在平台支持下打造独立自主、积极奋斗的良好形象,这一形象的建构依托于电商发展,通过电商实现经济增收又反哺乡村女性精明强干的奋斗形象。
乡村女主播的形象建构与传播内容密切相关。博主沈丹原名沈枝丹,是社交平台上的短视频原创者,早期视频以展现城市创业受创、刚回乡村的状态为主,而后扎根于乡村生活,常着碎花衬衫,靠着一砖一瓦盖房、一山一蒌背茶、一锅一勺做饭、一田一人插秧、一竹一蒌编篮等收获了大量观众,目前其全网粉丝超过四千万人,被网友称为第二个李子柒。借助“农业+直播+电商”经营模式,沈丹创立了个人农产品品牌,2022 年全年总销售额高达7000 万元,同时带动了家乡产业发展和父老乡亲增收。[13]
三、乡村女性博主形象传播现状:优质作品与虚假宣传同在
(一)乡村女性形象传播的基本情况
乡村女性博主的内容传播以短视频社交平台为主,包括抖音、快手等。《2023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2 年12 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 亿。[14]目前,短视频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网络平台,乡村女性博主成为电商发展的中坚力量。根据抖音电商发布的《2022 丰收节抖音电商助力乡村发展报告》,三农电商达人数量同比增长252%,其中乡村女性博主“川香秋月”“小田姑娘专营店”等作为新农人成为乡村发展的坚实力量。[15]在抖音新农人排行榜前五中,有四位为乡村女性博主,她们通过展示乡村生活塑造个人形象,不断积累粉丝,同时通过直播带货实现经济增收。
1.粉丝构成:得青年粉丝者“得天下”
在乡村女性博主中,头部博主的粉丝量高达上千万,其中女性粉丝占主要比例。从粉丝年龄分布上看,25 岁至40 岁的粉丝占主要部分,这部分粉丝既具有一定的购买力,又是互联网的忠实用户。头部博主通过分享乡村生活与粉丝建立较强的黏性,让粉丝感受到乡村的生活气息,得到替代性满足。此外,从社交媒体的社交属性上看,腰部博主和尾部博主会密切关注头部博主的发布内容,头部博主的传播动态为其他博主提供学习样式。因此,年轻粉丝既是互联网的深度用户,又是这类博主的粉丝,博主与粉丝间相互影响,粉丝的反馈促使博主在传播自我形象时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同时博主对自我形象的建构影响着大部分年轻群体对乡村女性的认知。
2.报道情况:流量加持下的“红与黑”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多地政府与社交媒体平台分别推出“新农人计划”,培育“三农博主”。许多乡村女性在政策扶持下加入博主行列,也有部分博主在传媒公司的包装下成为网红。一些草根博主以优质创作助推乡村振兴,以真实的生活内容引起受众共鸣。也有部分博主追求流量为王,忽视内容创作,甚至造假悲惨人设,以博得大众同情。复杂的传播现状造成不同的影响,对于乡村女性博主的报道涵盖多方面内容。一是对优质博主点赞,也有官方主体设置乡村振兴中的乡村女能人奖项,激励优质乡村女性博主;二是对虚假人设的博主展开打假,曝光其虚假身份;三是从乡村振兴视角谈三农短视频创作对文旅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民是重要主体,乡村女性博主的创作内容传播有利于积累粉丝,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提高经济收益,助力乡村振兴。但虚假人设是对受众的欺骗,影响受众对其他博主真实性的判断,不利于真实乡村博主建构个人形象。
3.平台影响:好坏并行的“避风港”
社交媒体作为传播中介连通传播者与受传者,平台的传播机制影响内容的分发。尽管平台赋予用户较大的自由上传内容,但在内容的发布中,平台依旧占有主导权。首先,平台对传播内容负有审核责任,对于违规内容可以直接下架。其次,平台的付费引流模式会增加内容传播量,通过前期的付费流量撬动自然流量,这也为MCN(网络创作者公司)孵化网红带来可能。部分MCN 机构打造网红的虚假身份,前期以付费增加网红的传播量,再通过买穷卖惨进一步博得大众关注。此外,平台已有的用户基数吸引乡村博主入驻。平台用户数量越多,博主积累粉丝的可能性越大,由此实现平台流量向用户流量的输送,同时博主的粉丝黏性反作用于平台的用户稳定。因此,社交平台的监管机制与内容发布在一定程度上为乡村女性博主传播个人形象提供良好的环境,但复杂的引流模式也带来制假造假的隐患。
(二)乡村女性形象传播中存在的不足
乡村女性常常是社会变迁中被忽视的群体,长期受乡村的束缚。一是中国长期的封建制和家长制文化的负面影响,使得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文化禁锢女性思想;二是中国乡村建设长期滞后,乡村女性对社会的认知停滞不前;三是乡村生活对她们生活空间的挤压,促使她们无法走出更广阔的天地。在长期复杂的大环境影响和为了博取流量的利益驱动下,乡村女性博主借助社交平台建构自我形象的传播内容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博主在内容设置上存在表演痕迹明显,过度卖惨求赞,更有甚者在视频内容中略带其他暗示,隐含负面信息,整体呈现内容同质化严重,模仿他人视频成风。
1.为博取同情打造卖惨人设,导致内容失实
社交平台中,乡村女性博主的形象传播载体主要为短视频或直播。部分博主通过前期短视频内容积累粉丝,再以直播方式进一步展现个人生活,或是直播带货。在短视频内容制作中,为了保证内容的趣味性与连贯性,博主往往会自制剧情,将日常的乡村生活以短剧的方式展现,在剧情表达中建构个人形象。但在此建构中,部分博主难以把握表演尺度,更有甚者假制剧情以博同情。
首先,部分女性博主未受过系统专业的知识训练,也有部分博主为了博取流量,故弄噱头,在自制剧情中存在夸大剧情成分,在表演中以浮夸的方式塑造个人形象。尤其在展现其豪爽、风趣的性格时,夸张的动作与语气易给人以泼辣之感,也有以人物冲突、浮夸演技为卖点,形成幸灾乐祸的娱乐效果。尽管这类视频早期可以吸引少数粉丝,引来部分关注,但不利于塑造乡村女性博主的真实形象,反而会加深大众对乡村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
其次,部分博主抓住受众的同情心理,在社交平台个人账号的简介中以“辍学养家”“家境悲惨”等词形容,在视频中营造个人的悲情生活,通过卖惨卖穷获得大众的关注。博主“凉山孟阳”自称家中贫困,14 岁辍学干农活养家中的弟弟妹妹,通过卖惨在账号上收获365 万余粉丝,直播带货假冒的原生态农产品。后经凉山公安侦查发现,“凉山孟阳”为成都某传媒公司通过话术、剧本摆拍,营造悲惨身世、刻意包装的网红主播。[16]
2.为吸引眼球营造美艳形象,导致表达失真
乡村女性博主在形象的建构中,视频内容、音画、服饰等都从不同维度塑造形象。部分博主在对内容、音画、服饰等的处理上不平衡、表达不明,甚至存在擦边现象。这类博主看似在视频简介中描述乡村生活,实际却在视频呈现中以展示个人身材为主。以恰当的方式展现个人身材本身无可厚非,但部分博主却打着干农活的旗号身穿紧身衣与紧身裤,或是袒胸露背,走路姿态矫揉造作,甚至故意到水池边打湿衣服、化着精致妆容、踩高跟鞋到农地干活,毫无真正做农活的迹象。还有博主标榜“宣传乡村生活美好,精致地过乡村生活”,但其内容呈现完全背离乡村实际,其形象建构已经偏离正轨,甚至异化乡村女性形象。
此外,还有部分博主在剧情设置上,内容本身较为低俗,以乡村生活为大背景,其建构的女性形象也较为负面。
3.为赚取流量模仿爆款视频,导致个性失质
有关乡村女性博主的视频类型较为丰富,尽管类型多元,但是同一类型的视频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首先,模仿流量博主成为许多新博主的首选。拥有众多粉丝的博主已经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内容,以其独有方式建构个人形象,掌握着流量密码。后进的新博主通过观察已有的网红博主并试图模仿,以其同样的方式获得一定的流量。例如,“凉山孟阳”通过哭穷卖惨积累了上百万粉丝,同一类型的博主“凉山小李子”效仿“凉山孟阳”哭穷卖惨,在短时间内收获上万粉丝,后遭官媒怒批网红装穷卖惨乱象。这种人物背景、生活状态等大面积模仿的方式导致内容严重同质化,甚至以同样的方式进行造假。
其次,许多乡村女性博主缺乏对自我个性的挖掘,从众心理促使其扮演大众喜欢的角色,甚至自我丑化来吸引流量,使得乡村女性博主在社交平台中的风格呈现极其相似。这种跟风式的模仿潜在地形成了乡村博主的流量模板,但这种模板式的形象构建不仅容易形成导向性的乡村女性刻板印象,还禁锢了乡村女性对自我形象的深度挖掘,缺乏个性特色。
四、乡村女性对自我形象的传播动因
根据上述研究发现,乡村女性形象呈现多元化,表现形式多样,传播方式丰富。目前更多的乡村女性涌入社交媒体,成为社交媒体中建构与传播形象的一员,其中社交媒体的低门槛性突破乡村女性传播自我形象的技术限制,让用户有立体多元的体验感。以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为例,这类以短视频为主的社交媒体在内容呈现上短小精悍,减少内容构思压力,同时社交媒体通常会推出特效元素,打造沉浸式体验感,增加视频趣味性,有利于用户拍摄个人爱好的风格视频,也有助于乡村女性形象的立体化、沉浸式建构。社交媒体的低门槛性与趣味性潜在唤起乡村女性对自我形象的传播欲望。在此基础上,乡村女性对自我形象的传播动因受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多重影响。一方面,社会的发展趋势为乡村女性提供了可靠的发展平台;另一方面,个人对经济与精神的需求促使人们不断拓展新的发展渠道。
(一)社交媒体的规训激发乡村女性博主从众心理
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手机的普及。《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研究报告2021》显示,中国九成以上农户家庭拥有至少1 部智能手机,82.20%的农户能够使用智能手机。[17]手机的普及为乡村女性联结网络世界提供了媒介支撑,让乡村女性在互联网上发声成为可能。与此同时,社交媒体的算法偏见与大众对乡村女性的刻板印象潜在规训着乡村女性博主对自我形象的建构,影响其传播动因。
在社交媒体中,乡村女性博主对自我的认知受着外界评判标准的影响,对某一类标签或特质的偏爱也影响着乡村女性博主对自我的认知。[18]社交媒体的推送机制基于受众偏好进行算法匹配,为受众提供大量受众喜欢的内容。同时也会对已有流量较高的内容进行优先推荐,促使其广泛传播。因此,社交媒体中大部分用户喜爱的内容获得高流量后会被推荐给博主,博主追求流量的心理促使其模仿热度高的视频,导致大量的同质化内容,形成社交媒体对乡村女性博主的规训。此外,乡村博主粉丝的年轻化促使博主呼应广大青年粉丝群体的诉求,在其诉求驱动下塑造粉丝心中的“乡村女性形象”。粉丝对乡村女性形象的认知中存在部分刻板印象,导致一些乡村女性博主盲目迎合粉丝诉求,刻意打造特定形象,进一步加深受众对乡村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
(二)社会发展促进教育普及与男女平等观念的传播
乡村女性对自我形象的构建取决于对自我的认知,这种认知主要来自社会实践和个人生活。从宏观上看,教育是社会实践的重要部分,乡村受教育人群越来越多,教育程度的提高促进女性对自我认知的程度增强。随着男女平等的观念日渐普及,对女性的认识已经从“女子无才便是德”转变到“妇女能顶半边天”。这种认知的改变也潜在地影响了乡村女性价值观的转变,使她们不再只关注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而是乐于接受身边的新鲜事物,更敢于展示自我,塑造个人形象。
从微观上看,良好的家庭关系与家庭氛围影响着乡村女性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状态,人的需求不断从基础的物质需求向高级的精神需求递进。在乡村振兴战略下,2020 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的农村人口全面脱贫。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上,许多乡村女性博主的视频主要展现乡村家庭关系的温情,这种良好的家庭氛围满足了乡村女性的低层次需求。因此乡村女性逐渐倾向自我实现,社交媒体的便捷性不仅提供了乡村女性易于操作与使用的平台,还有助于她们借此展现个人。通过社交媒体实现自我形象的构建与传播是乡村女性满足精神需求的新方式,当个人账号收获粉丝时,获得他人的认同间接增进了博主个人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同时社交媒体的互动机制促进博主自我呈现欲望,一是评论与点赞机制丰富博主对自我的认识,既能通过点赞与优质评论增加对自我形象的认同,又能通过其他中性评论获得受众反馈,进而实现对展现自我形象方式的调整。二是通过评论与关注等互动,丰富乡村女性博主的社交,网络社交的新颖性与多样性促进乡村女性博主的自我表达。
(三)利益驱动促使博主实现流量转换
随着5G 时代的到来,社交媒体突破传统的社交功能,拓展了电商功能。社交媒体电商化成为助农的创新模式,也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19]在此背景下,许多乡村博主早期在社交平台中通过展示乡村生活积累了大量粉丝,在已有粉丝基础上,定时进行直播带货。带货物主要为当地农产品,实现经济增收。正是在利益驱动下,部分女性博主借此实现经济增收,走上乡村致富路;也有部分博主造假人设,博得受众同情而获利。
李子柒作为早期的头部乡村女性博主,其成功案例吸引着大量乡村女性博主突破尝试。一方面,电商直播带货打破时空限制,场地成本较小,容纳的受众数量不受限,博主通过展示个人的乡村生活与劳作,将劳动成果或是当地其他特色产品以电商形式售出,实现从形象建构向经济变现的方向转型;另一方面,除了直播带货,当博主积累大量的粉丝后也可通过广告、直播打赏等方式增加收入,其个人的传播内容得到受众认可。无论哪种方式,均能够为博主带来经济增收。这也是许多乡村女性在社交平台中展示自我形象的重要原因,她们期待以这样的方式实现流量变现。
五、建议与思考
从乡村女性博主在社交平台上的形象建构看,社交媒体的发展为乡村女性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还通过电商模式实现了经济增收。但从现有的形象建构看仍存在一定的局限,部分博主媒介素养有待提高,形象建构的立足点有待改进,平台对部分边缘性内容仍需加强监管。
(一)提升乡村女性媒介素养,建构正确的媒介使用观
乡村女性作为媒介活动的参与者,其媒介素养包含媒介使用素养、社会交往素养、信息生产素养等,具体表现为对媒体中信息的选择能力、识别能力、理解能力、生产能力、创造能力等。大部分乡村女性受经济条件、地区发展等限制,并非为数字原住民,对互联网的理解不够深入,同时部分乡村女性未接受过高等教育,以至于她们面对网络中的复杂信息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与应对能力,对互联网的红线缺乏认知,在社交媒体展示个人形象时难以把握尺度,因此提高乡村女性的媒介素养是建构良好形象的前置要求。
微观上需要乡村女性不断加强学习意识,主动培养个人媒介素养。要重点提高个人的信息判断能力与处理能力,培养对信息的敏感度,正确地理解社交媒体中的内容发布传播要求,掌握对社交媒体的有效使用,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挖掘个人特点,展开媒介探索与媒介实践,积极呈现个人的正面形象。
宏观上需要政策引导与法律规制,要将正确引导落到实处,发挥乡村基层组织作用。通过动员激发乡村博主的学习意识,定期开展数字能力培训。既要让乡村博主掌握对社交媒体的基础运用,又要加强对优质博主在直播带货中的扶持,将乡村女性形象的建构与电商结合,实现形象建构与经济增收的双重增效。同时重点提高乡村女性的法律意识与审美水平,促进其深刻理解社交媒体在传播中的法律红线。通过宏观与微观的双重维度提高乡村女性博主的媒介素养,从形象建构起点塑造乡村女性的正确意识,在社交媒体的长期传播中形成展现与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乡村女性形象,展现当代乡村的真实风貌。
(二)加大平台监管力度,落实平台监管责任
社交媒体的平台特性赋予用户较大的使用自由,用户可以依据个人喜好制作、发布、收看视频等内容,与其他用户进行评论互动等。但是,在向用户放权为主的模式下衍生出了系列问题。正如上述分析所言,许多博主为博眼球,打造虚假人设吸引流量,争相模仿悲惨人设,过度夸大乡村故事,向受众塑造乡村女性不良形象的刻板印象等。社交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中介平台,对用户上传的内容具有审核与监管责任,当下许多内容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平台的审核与监管。
平台要进一步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及时下架违规内容。目前,有关社交媒体内容的审核主要包括初步审查和复审两个环节。以短视频为例,初步审查是去除违法的、不符合健康要求的内容,复审则是在初审的基础上进一步细查,并对内容进行调控,控制不同内容的推送比例。虽然平台审核流程相对完善,但其审核细节仍需进一步改进。尤其对于边缘性的内容要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进行把控,用户利用监管的滞后性不停地更换擦边内容呈现方式,平台监管应及时对审核细节进行完善,以严格的标准进行审核,加大审核力度。
发挥“人工+智能”双重效用,提高平台审核效率。目前,物体识别技术已经运用至平台内容审查,以实现对内容的高效快速审核。但对于部分精心设计的虚假内容,智能技术的全面筛查偶尔也会出现误判,此时人工审查的判断更为重要。因此,平台审核仍须智能技术与人工审查结合,双重审核提高平台审核准确度。同时要加强用户筛选,完善用户实名制,重点对进行直播带货这类涉及经济的用户进行严格用户审查,及时识别虚假身份,对于身份造假的用户加大监管与惩处力度,维护其他用户的合法权益。
(三)引导建构个人形象,避免盲目迎合受众
在社交平台所呈现的乡村女性形象中,部分博主刻意塑造大众认知中传统的乡村女性形象来获取大众关注,甚至丑化自我形象来博取流量。乡村女性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家庭为中心,期望展示个人“贤妻良母、孝顺公婆”的形象,依附于家庭与丈夫的身份,潜在地限制和束缚了个人独立发展的个性,反而深化了公众对乡村女性的刻板印象。要打破这一窘境,不仅需要提升个人的性别教育,还需要发挥意见领袖作用,引领展示新时代乡村女性形象。
以政府部门主要扶持,提高乡村女性的文化思想。尽管乡村教育已在逐渐加强,但村民的精神思想仍有待丰富。以乡村女性为主的弱势群体在参与网络空间活动时,受自身的经济与能力等多方面限制。从官方主体的实践出发,应加大对乡村女性的政策倾斜,加强思想文化建设,让乡村女性树立正确的媒介使用意识与目的,注重自身的个性优势,以多元化的呈现方式展现个人的真实魅力,避免盲目跟从热门博主,同时避免盲目迎合大众需求,应找准自身特色,以个人的独特形象实现网络博主的长远发展。
以网络意见领袖为主要引领,实现媒介形象带动现实形象的转变。意见领袖在信息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众对信息的认知。拥有百万粉丝的博主作为乡村女性的意见领袖,要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既要在传播过程中以正确的言行举止要求个人,又要发掘个人优势,同时引导其他乡村女性更好地呈现个人形象。通过媒介形象的塑造,引导受众对新时代乡村女性形象的正确认知,利用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反哺社交媒体中其他乡村女性用户,激励她们在生活中发现个人特色,实现媒介形象向现实形象的改变。
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应用,推广乡村女性在网络空间建构与传播个人形象。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为了争夺眼球而造假人设、虚假宣传的自媒体乱象屡见不鲜。尽管网信办部门对此重拳整治,但这种惩处的滞后性难以解决前期的不良影响。因此,必须通过用户自身、平台监管、政府引导三方合力发挥前置性作用,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立线上服务妇女群众长效机制,保障妇女权益,积极推进妇女事业长久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