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3-06-05王艳

中国商论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专精特新数字经济中小企业

摘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专精特新”是国家引导中小企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中小企业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而实施的重大工程。本文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和“发展数字经济”重要论断,讨论了从我国“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的现实逻辑,提出了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报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经济;数字化发展

本文索引:王艳.<变量 1>[J].中国商论,2023(10):-136.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05(b)--04

1 问题的提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着力提升整体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蒋志文、郑惠强(2022)指出,有效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的重要保证是政府保持政策实施的连贯性和专注性,同时要求政府根据形势发展及企业反馈及时作出调整,特别是要有效提高“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营收增长和研发强度等。王之禹等(2023)提出,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时代所驱,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曹虹剑等(2022)提出,创新基金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存在显著的创新质量激励效应。既有研究未覆盖诸多问题,然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不仅需要承担初始建设期高昂的软件和设备支出,还涉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的共同难题。综合上述分析,本文从我国“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的现实逻辑,提出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2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发展数量

由于“专精特新”企业数据并未有明确的统计,因此本文采用各地不同批次公示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加以分析。这种分析可以依据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标准明确、全国统一的特点,展现我国各地“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进程。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只有248个;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所增加,为1744个;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2930个;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4357个;累计培育9279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最终,实际培育认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997个,已接近完成工信部提出的“十四五”时期10000个的发展目标(见图1)。

2.2 行业分布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鼓励发展高科技。受此影响,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分布在制造业、机械设备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行业特征高度适应我国产业分布格局。从行业领域来看,已公示的四批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中分布于制造业(四次占比分别为69.8%、63.6%、63.1%、59%),占公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的半数以上。同时,从趋势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重点培育行业方向在逐步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逐渐向高技术服务业转移(见图2)。

2.3 区域分布

从区域分布来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集中于东部地区。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北京、上海6地拥有超5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占比相对落后(见图3)。

图3 四大经济区四批次小巨人公示数量占比情况

2.4 发展特色

截至2022年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占A股上市企业总数的27%,占2022年新上市企业数量的59%。而科创板新上市企业中,72%的企业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从整体研发活力来看,“小巨人”企业每家企业高价值专利平均数达9.9项,平均研发费用占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5.3%。近八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商标申请,前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商标申请量为29.4。在标准制定修订方面,有345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参与了标准制定修订,占70.2%。在数字化基础方面,除了部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業数字化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外,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整体基础较为薄弱。为了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很多地方先后出台了支撑政策。目前,大部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化繁为简”的能力短板凸显。

3 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的现实逻辑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数字经济的发展给中小企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数字化在助力中小企业降本、增效和提质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数字化发展已成为赋能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的必然要求。国家的很多重要文件和政策均明确提出了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的战略部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促进整个经济系统质量提高也有示范带动效应,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数字化发展的主战场。

3.1 数字化发展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以根据数字化发展,对采购、生产、营销等环节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收集和加工,结合数字技术,优化数字化发展生产和决策过程,提升自身业务的专业化水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把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生产制造相结合,对生产过程进行数字化改造,可以有效提高自身产品质量。此外,数字化发展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本的节约和效率的提高,可以帮助“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更加聚焦主营业务,不断创新自身产品和优化商业模式,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提高企业专业化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

3.2 数字化发展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精细化运营

“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精细化和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内在要求。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帮助“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实时和精细的客户细分,让企业对客户需求的洞察更加精准,从而实现服务的精细化;数字技术应用可以帮助“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数据驱动的精细化管理;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以实时监测和获取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实现生产的精细化。通过数字化手段整合信息资源、重塑业务流程,是增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管理能力、提高运营效率的必然选择,它要求企业管理精细化、营销精细化和服务精细化的生产流程和管理体系,是实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并彰显精细化特色的重要途径。

3.3 数字化发展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特色发展

数字技术的使用,使得“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运营管理更加敏捷和高效。企业能够方便地整合并动态配置人才、知识、大数据等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实现精细化的客户细分,按照客户需求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平台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等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特色化发展注入了动能。数字化平台的应用有利于协调高效的标准产品开发及低效的定制化开发,使得以准时、动态、柔性和精准为特征的柔性制造和大规模定制成为可能。数字化技术发展在采购、生产、设计等环节的应用,使得“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快速方便地建立连接,促进了知识、数据、技术和资源跨部门和跨企业的流动,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提供可能。

4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路径

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我国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为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进程,应融合发力,构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体系,赋能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走好“专精特新”之路。

4.1 立足创新链,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对接

立足创新链,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核心特征,创新能力不足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对接领域,要紧紧围绕创新链,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产品和服务,逐步打通阻碍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和市场销售之间的障碍,通过数字技术驱动实现研发和生产的紧密互动,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构建开放式创新网络。主要场景经常出现在智能工厂内,利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技术包括大数据、5G通信、物联网和边缘计算等,制造业中的机械制造、装备生产、能源、交通工具和食品等领域。这时需要政府介入,大力发展行业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细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同领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完善支撑行业创新链的数字化产品生态体系,弥补短板,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对接。

4.2 拓展产业链,促进产业数字化和创新能力协同发展

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行业内龙头企业依托自身实力和数字技术,对本行业产业链进行布局和整合,逐渐发展成为本行业产业链“链主”企业。可以说,龙头企业的“链主”借助数字化技术打造弹性供应链管理体系,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链式”发展。其中,数字化发展成为加速该产业、该行业数字化发展的有效方式。同时,应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和平台企业向上下游企业开放技术、设备、平台和数据资源,推动“链主”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数据开放共享,构建数字化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同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应主动参与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数字化改造,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和创新能力。

4.3 发展供需链,构建多层次的数字化人才链

从人才链来看,数字化人才缺乏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基于产业需求对数字化技能人才、数字化运营人才、数字化管理人才、数字技术人才等分类培养,结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业链布局人才链、以人才链服务产业链,构建全链条、多层次的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形成卓越数字化人才的培养体系,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各类创新数字化人才综合培养机制,实施全方位、高层次、多交叉的数字化人才培养开发模式。鼓励“專精特新”中小企业积极开展人才数字化技能培训,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各级各类学校联合培养不同层次的数字化人才,尤其是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线紧缺数字化技能人才的培养,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人才供给力度。

4.4 强化合作链,完善多元化的数字化资金链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际化合作涉及各级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数字化服务商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多元主体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探索资金补贴、专项奖励、信贷支持、专项基金等多元化的资金保障机制方面为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创新基础。另外,跨境电商数字化平台通过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供应链上中下游,提高整体竞争优势,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

4.5 创新体制链,完善全流程的数字化政策链

受到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影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经营风险增大,很多企业举步不前,经营风险凸显,导致难有资金和资源继续开展数字化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进程进一步放缓,亟需政策扶持。从目前出台的国家和地方政策来看,主要集中在融资、人才、财税优惠、信贷支持等方面。因此,应明确“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的发力方向;科学精准制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帮扶政策,从“服务商培育—供需对接—转型支持—成效奖励—示范推广”等方面继续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政策链,全流程、全链条推动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发展。

参考文献

敦帅,毛军权.营商环境如何驱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基于组态视角的定性比较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23,25 (2):78-92.

叶瑶.产业发展视角下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研究[J].投资与创业,2023,34(5):89-91.

林鸾飞.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路径探析:基于山东—浙江—广东为一线的沿海“专精特新”经济带的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3(5):34-36.

李含琳.论甘肃主导产业排序及“专精特新”工业企业集群的打造对策[J].开发研究,2022(5):130-137.

王之禹,何彦妮,吴金希.区域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比较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创新科技,2023,23(1):40-50.

毛军权,敦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路径:基于TOE框架的定性比較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5 (1):150-160.

蒋志文,郑惠强.基于实证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路径及政策影响分析[J].中国软科学,2022(S1):63-70.

赵甜,马瑞.开放创新生态视角下专精特新企业位势跃迁的机制与路径研究[J].西部金融,2022(12):19-25.

曹虹剑,张帅,欧阳峣,等.创新政策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质量[J].中国工业经济,2022(11):135-154.

刘晨,崔鹏.国内中小企业从“专精特新”到“隐形冠军”的成长路径研究[J].西南金融,2022(11):29-42.

陆岷峰.“专精特新”群体生态分析: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武汉商学院学报,2022,36(4):65-72.

陆岷峰,高绪阳.关于新时期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群体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基于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视角[J].新疆社会科学,2022(5):61-72+178-179.

刘志彪.产业政策转型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环境优化[J].人民论坛,2022(3):40-43.

陆岷峰,徐阳洋.构建我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体制与机制研究:基于数字技术应用的角度[J].西南金融,2022(1):65-75.

陆岷峰.关于我国中小微企业健康生态培育与数字化应用研究[J].兰州学刊,2022(3):52-61.

猜你喜欢

专精特新数字经济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实践及建议
新常态下鲤城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突围发展探析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实体书店多元经营的创新尝试及思悟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