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斯克里亚宾《第九钢琴奏鸣曲》分析与研究

2023-06-05高湲

艺术评鉴 2023年9期
关键词:音乐形象曲式结构钢琴演奏

高湲

摘要:本文深入研究斯克里亚宾《第九钢琴奏鸣曲》,从理论角度解读该曲的曲式结构和音乐形象,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演奏技巧相结合,重点强调了如何通过呼吸和强弱变化来划分乐曲动机和乐段,以及如何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同时,还指出了特殊节奏和音乐律动的重要性,为演奏者提供实用性技术指导。通过这样的研究和分析,演奏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诠释斯克里亚宾《第九钢琴奏鸣曲》,使演奏更加具有感染力,凸显艺术价值。

关键词:《第九钢琴奏鸣曲》   斯克里亚宾   钢琴演奏   音乐形象   曲式结构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9-0097-04

斯克里亚宾的一生中贯穿着十首奏鸣曲,每一首都特点鲜明。《第九钢琴奏鸣曲》诞生于曲作者创作手法与音乐思想最成熟的时期。斯克里亚宾创作了许多具有独特音乐风格的作品,其中《第九钢琴奏鸣曲》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奏鸣曲的标题为“黑色弥撒曲”,取名灵感来源于宗教仪式,但作品并非宗教性质音乐,而是充满了神秘主义和个人思想的作品。斯克里亚宾通过音乐表现出自己对宇宙、人类、生命等问题的思考,试图探究其中的奥秘。他采用独特的和声和音响效果来表现音乐形象,甚至刻画了一些黑暗形象,如地狱使者、撒旦等,使作品充满了凶险和神秘色彩。在作品编排中,斯克里亚宾巧妙运用了各种音乐元素和动机,将宇宙主义和神秘主义融为一体,表现了自己极高的艺术造诣。他的音乐作品不仅是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也对后世音乐人有一些重要启示。

一、音乐形象

《第九钢琴奏鸣曲》的开篇以独特的美学手法,描绘出宇宙诞生和秩序轮回。音乐语言复杂神秘,但乐思却清晰明了。呈示部的旋律动机a,象征着宇宙混沌初期的虚无和混乱,展现出一种纤细而孱弱的音乐形象,同时也预示着一个新的生命体即将诞生,它用充满好奇和害怕的目光在探索着一切。但在音乐发展到第七小节时,出现了阻碍和弦,代表音乐形象“天体的界限”,表现出万物发展过程中的冲突和阻力。

音乐形象在演奏中不断转变,最初以混沌初期的黑暗为主题动机,而后音乐情绪逐渐变得不安与躁动,颤音音型的出现带来了新的音乐形象“魔鬼的颤栗”,推动曲目达到第一个高潮。接着,音乐在短暂平息后再次展开,黑暗与主题动机纠葛不断拉扯,在这一过程中,一个新的音乐形象“光明、真理”突然出现,像一束光照亮了整个曲目。这种对黑暗与光明、对神秘与真理的不断探索,使得这首钢琴奏鸣曲的音乐形象丰富多彩。阴郁的音乐氛围被打破,明朗的旋律线条逐渐产生,主题一次次从黑暗中摆脱并向前发展,但阻碍力量依旧频频出现,这时候产生了补充动机“神秘的低语”。两种音乐形象抗争纠缠,情绪变得激动亢奋,“钟表的滴答声”在这时出现,预示着警告,象征着时光轮回。在这种激烈的情感漩涡中,紧张气氛达到顶点,伴随着“下行钟声”产生的宛如绝望呼喊与哀求。光明与黑暗之间的搏斗进入了最激烈阶段。在第179至186小节中,左手强烈的和弦象征着“阻止的力量”,大声呼喊“No!”;而右手主旋律充满力量,代表“纯净的心灵”在黑暗中努力挣扎,渴望得到自由和救赎。在这场磅礴壮阔的大戏中,整个空间持续不断地旋转,所有情感和情绪最终得以释放,最后如同宇宙大爆炸般的壮观。就在宇宙濒临消失的时刻,最初的主题动机“新生命体”在破败不堪的世界中悄然回响,充满灵魂力量,预示着生命之源永恒不息,光明和正义永远不会被摧毁。

二、曲式结构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作品多数结构庞大,单乐章形式运用极少,而晚期的斯克里亚宾却偏爱于此,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把宏大的音乐构思蕴含于紧凑的单乐章形式中,表达观点直截了当,凝练的手法中加入了象征主义观念,饱含张力,对比鲜明。这首作品采用了单乐章奏鸣曲形式,不具调性特征。整个曲目中运用了四种拍子,乐曲结构包括主部和副部两个具有对比性的主题,通过呈现、发展和再现来展现其完整性。

(一)呈示部(1~68)

1.主部(1~22)

呈示部的主部结构包括:主题a及其补充,主题a1及其补充。a主题共有七个小节,前四小节以半音下行的音程结构为特点,营造了曲目开始时朦胧和困惑的氛围。为了预示“新生命体”诞生,将后三小节划分为三个声部。上声部以半音音程逐步上升;中声部采用八度音阶,附点递增;低声部则使用三连音、五连音和六连音相反向下进行。7~10小节为a乐句补充。为增强神秘性与紧迫感,斯克里亚宾采用三连音动机,形成巨大反差。紧密的音型频频出现代表着躁动与不安,反复出现贯穿全曲。11~19小节运用a乐句素材,将动机再次重复,并加长为九小节。

2.连接部(23~34)

十二个小节构成了作品的连接部,三声部。上声部为颤音音型;中声部为二度关系单音旋律,旋律方向与上声部相同;低声部为增四度音程,三连音重复运用貫穿整个连接部。与此同时,紧缩的音乐动机和上声部旋律使音乐情绪持续升温,迎来连接部的第一个高点。

3.副部(35~58)

副部是《第九钢琴奏鸣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引子、主题b、b的分解、过渡和b1等部分。引子采用了清新而轻盈的旋律,为主题b的出现做铺垫。主题b共8小节,采用了连续三连音音型,旋律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营造出一种欣快氛围。主题b的分解部分,以b主题素材为基础,进行了变化和扩展,表现出丰富的音乐变化。过渡部分则增加了高音声部,轻盈的装饰音使音乐更加流畅自然。b1部分则采用同音连线手法,运用朦胧的音乐形象,带给人们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整个副部音域比主部更高,节奏感也更加明快活泼,营造出一种欢快而神秘的音乐氛围,给人以愉悦感受。

4.结束部(59~68)

在结束部中,原来的旋律经过一系列变化之后重新出现,但同时加入了新的音响元素,如低声部的增四度和减五度音程,以及高音声部的颤音和音阶等。这些元素突出了音乐的沉重和黑暗,体现了不断束缚和压制发展的力量。然而,随着音乐情感逐渐平静,整个结束部逐渐向下发展,并最终恢复到原来的平静状态。整个呈示部在平静中完满结束,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和思考。

(二)展开部(69~154)

1.第一阶段(69~86)

展开部的第一阶段由18个小节组成,运用了呈示部中主题a和补充素材,旋律线条稳定而缓慢。主题a经过变化后,跨度变大,音乐形象逐渐清晰。

2.第二阶段(87~154)

第二阶段共有68个小节。在87~105小节旋律中,斯克里亚宾采用了新的主题素材,如同一束光明照耀大地,旋律流畅而优美,左右手纹理相互呼应,如同大地与天空相互交融。在93~94、96、102小节中,补充素材被巧妙地插入旋律中,使得音乐形象更加多变,引人入胜。在105~112小节,主题a和其补充素材再次出现,打破了旋律的平静,加入了更多复杂性和对比性。113~154小节,展示了主题和副部材料的混合使用。斯克里亚宾通过扩展、压缩等手法,将所有的音乐素材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而丰富的音乐世界。在143~150小节,音乐情感达到高潮,左右手同时采用了高音区的音乐素材,音乐形象更加丰富和多变。这种情感上的高涨为再现部到来做好铺垫。113~154小节,主题动机、副部素材和发展部音乐元素混合使用,音乐旋律变得越来越复杂,情感对比鲜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再现部(155~216)

1.主部(155~178)

两个不同的乐句和补充构成了再现部主部,每个八度下移为两小节,十分强烈的紧张感和压迫感随之产生。a2的补充出现在159~162小节。163~174小节作曲家把各种形式的节奏型组合在一起,将曲目再次推向高潮。

2.连接部(175~178)

连接部4小节,采用了主题a的素材引出副部,在音乐元素之间建立联系。

3.副部(179~200)

副部以主题b和连接部分的动机为基础,采用了颤音演奏方式,增强音乐的不安情绪。四个声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和声色彩和音响效果,音乐动机充满力量,旋律线条清晰明了,形成了鲜明对比。187~192小节,音乐力度再次加强,加入了主题a的素材,与低音部的音程和弦、三连音、十六分音符音型交错进行,共同推动音乐发展。193~198小节,音乐再次运用主题b的音乐动机,右手单音旋律线条清晰明了,而左手连续八分音符的三连音音型则充满活力,音乐情感达到高潮。

4.结束部(201~209)

结束部是整个乐曲的收尾部分,它的前四小节中,左手两个声部突显旋律主题,右手则通过迅速的上下琶音和分解和弦来渲染氛围,将情感释放至最高点,乐曲在高潮部分达到极致。接下来的五小节运用了发展部的音乐素材,尽管动力逐渐衰减,但音乐最終逐步恢复到平静状态,随着音乐逐渐减缓,情感也逐渐回归平静。

5.尾声(210~216)

尾声部分由七小节构成,再次运用呈示部中主题a的音乐元素,展现主题动机的魅力。音乐情感在整个作品中始终保持呼应,从宁静的开端逐渐过渡到热情洋溢的高潮,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对比效果。最终,全曲回到原点,在经历整个作品的丰富发展后,主题a的动机旋律重现,带给听众与起初截然不同的音乐体验,引发听众无限思考与联想。

通过对乐曲的分析可以看出,整个作品充满了复杂的音乐构成和精湛的技巧,音乐情感变化也非常丰富多样,既有紧张激烈的部分,也有宁静恬淡的部分。整个作品在音乐形象和情感表达上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一首典型的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作品。

三、实际演奏

作品开篇以温和的行板为基调,采用神秘的表情标记和柔和的力度。通过合理使用踏板和左右手交替演奏长音乐句,营造出一种脆弱又充满好奇的音色效果。补充动机在整个作品中具有关键作用,它代表着贯穿全曲的“黑暗力量”,并要求演奏者保持神秘的低语效果。

连接部分的右手旋律大量使用颤音,展示了音乐情绪的逐步攀升。这对演奏者的技巧要求较高,需要在颤音和音阶之间快速切换。同时,左手需要处理好旋律的长线条,应精细掌握力度变化,以增强音乐紧张感。

在展开部分,速度稍慢,整体音乐氛围较为平静。副部主题出现,左手伴奏音型固定,音区逐渐扩大。表情标记与之前的“黑暗力量”形成对比,仿佛在与上帝对话。

再现部分的速度变化更加丰富,音乐素材紧凑,两小节一个音乐动机。速度和力度的变化相互促进,使音乐情绪达到高潮。在这一部分,演奏者需要保持弱力度,同时处理好左右手的音乐元素。

作品的最后部分,速度逐渐加快,力度也不断做长线条渐强。右手通过重音记号强调主题旋律,左手伴奏连贯,推动旋律发展,进入全曲高潮部分。音乐形象丰满,情感激昂。

斯克里亚宾在《第九钢琴奏鸣曲》中巧妙运用了力度、表情和速度等音乐元素,以精确呈现出音乐形象和情感。为了更好地诠释这部作品,演奏者需要在各个方面充分理解并把握这些音乐元素。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关注音乐中的动态变化,如逐渐加大和逐渐减弱力度。这些变化有助于营造丰富的音乐氛围,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同时,表情标记也是表现作品情感的关键。演奏者应仔细研究斯克里亚宾为作品设定的表情标记,如神秘、低语、紧张等,并将这些表情贯穿于整个演奏过程中。

速度的掌握对于演奏者来说至关重要。演奏者需要灵活处理速度变化,从而展现音乐情感的高潮与低谷。在整个作品中,速度的变化与音乐情绪密切相关,演奏者需在不同段落中准确地把握速度,以展现作品的韵律美感。音乐的细节处理同样关键。演奏者应在力度、表情和速度等方面寻求平衡,将这些音乐元素融会贯通,以实现作品的最佳演绎。在掌握作品的各种音乐元素后,演奏者还需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融入演奏中,使作品更具个性化和生动性。通过深入研究斯克里亚宾第九奏鸣曲中的力度、表情和速度等音乐元素,演奏者可以更好地诠释这部富有情感与想象力的作品,将其真实、完整地呈现给听众。

在《第九钢琴奏鸣曲》中,踏板技巧的运用对于呈现音乐美感和情感至关重要,包括持续踏板、软音踏板、弹性踏板,以及半踏板等技巧。为了更好地演奏这部作品,演奏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和声风格和音乐效果适时运用这些踏板技巧。

(一)持续踏板

在乐句较长且和声较稳定的部分,使用持续踏板有助于使音乐保持连贯性,音色更加丰富。例如,在曲中的某些段落,长踏板可以帮助强调旋律线,增强音响效果。

(二)软音踏板

当作品中的动态标记为“pp”时,演奏者需严格控制力度,以展现音乐的虚幻感。使用软音踏板能够改变音色,为音乐营造神秘氛围。例如,在某些较为安静的段落,软音踏板的运用能够使音乐表现更具层次感。

(三)弹性踏板

在音乐节奏较为活跃、动机较短的部分,弹性踏板的运用能够增强音乐的节奏感和动感。通过有节奏的踩踏和松开踏板,演奏者能在保持音乐连贯性的同时,强调音乐的跳跃性。

从音乐呼吸角度来看,《第九钢琴奏鸣曲》中音乐的呼吸十分重要,就像人们说话时的停顿一样。适当的呼吸和乐句分句能够使听众更好地体会作品情感深度。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注意音乐呼吸的分布,使音乐更具生命力。例如,针对曲中的某些段落,斯克里亚宾通过创造节奏空白,为音乐增添了不确定性。在这些部分,演奏者应特别注意呼吸和乐句处理。

总之,通过深入研究踏板技巧,演奏者能够更好地把握《第九钢琴奏鸣曲》的细节。同时,从音乐呼吸角度出发,正确地划分呼吸和乐句断点对于更准确地再现音乐形象具有重要意义。理解和掌握这些技巧能使演奏者更出色地诠释斯克里亚宾的《第九钢琴奏鸣曲》,让音乐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四)半踏板

半踏板技巧是指在演奏过程中适时地使用延音踏板的部分效果,以实现音色细腻过渡和控制。在某些需要表现音色细微变化的段落,运用半踏板可以实现旋律线的清晰表现,以及和声的柔和过渡。

例如,在曲中某些音乐过渡部分,半踏板的运用能够平滑地连接不同的和声,使音乐更加流畅。

此外,在演奏过程中,音乐呼吸的处理对于营造音乐氛围和突出乐句结构同样关键。在某些乐句开始和结束,演奏者需适当运用呼吸,以使音乐更具张力。

例如,在曲中的某些呼吸点,演奏者可以通过适当停顿,为音乐营造出更加紧张的氛围。在这些部分,演奏者应特别关注呼吸的处理,以实现音乐的自然过渡和表现力提升。

综上所述,踏板技巧和音乐呼吸在斯克里亚宾的《第九奏鸣曲》中发揮着关键作用。深入理解这些技巧,对于演奏者更好地诠释这部作品和展现其音乐魅力至关重要。通过不断研究和实践,演奏者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精髓,为听众带来更加丰富的音乐体验。

四、结语

《第九钢琴奏鸣曲》展示了斯克里亚宾独特且神秘的个性特质。作品将音乐艺术与“神秘主义”相结合,赋予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实际的演奏价值,不仅展示了斯克里亚宾卓越的艺术成就,更反映了作曲家的崇高信仰、思想追求和精神寄托。

斯克里亚宾并不隶属于任何一个特定的艺术流派,而是从浪漫主义音乐中汲取精髓,转向现代主义音乐创作,同时又借鉴了印象派音乐优势。他的音乐作品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对后世研究和学习具有极大意义。

在音乐史上,《第九钢琴奏鸣曲》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音乐发展历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同时,该作品也为人们提供了探讨人类心灵深处无尽奥秘的途径,激发了无数音乐爱好者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研究和学习《第九钢琴奏鸣曲》对于深入了解音乐艺术的发展,以及丰富大家的艺术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宋莉莉.横看成岭侧成峰——对斯克里亚宾“神秘和弦”的历史审视[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01):53-58.

[2]张梦瑶.浅析斯克里亚宾第九钢琴奏鸣曲[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4年.

[3][法]保罗·朗多尔米著.西方音乐史[M].朱少坤,佘熙,王逢麟,周薇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4][英]杰拉尔德·亚伯拉罕著.简明牛津音乐史[M].顾犇译,钱仁康,杨燕迪校,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5][俄]米哈伊尔·雅诺维斯基著.斯克里亚宾钢琴作品解读(1883-1895)[M].张奕明,蔡泉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6][美]米罗·沃尔德,加里·马丁,詹姆斯·米勒,埃德蒙·塞克勒著.西方音乐简史[M].刘丹霓译,杨燕迪序,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公司,2012.

[7][美]保罗·亨利·朗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顾连理,张洪岛,杨燕迪,汤亚汀译,杨燕迪校,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8][美]克雷格·莱特著.聆听音乐[M].余志刚,李秀军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14.

[9]罗巍.斯克里亚宾的钢琴音乐语言及其演奏——以其《第九奏鸣曲》为例[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2(01):188-194.

猜你喜欢

音乐形象曲式结构钢琴演奏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简述施光南生平及歌剧《伤逝》
谈“理想声音的概念”在演唱中的应用
浅析夏之咏叹——《一抹夕阳》
简析歌剧《伤逝》秋之咏叹——《风萧瑟》
和声曲式分析
浅析女高音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的演唱风格与艺术处理
舒伯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D850)第一乐章创作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