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融合技术融入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中的意义、实践对策及成效

2023-06-05任紫涵

艺术评鉴 2023年9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

任紫涵

摘要:以数字融合技术为抓手对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进行创新已经成为促进民族民间舞蹈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现阶段,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呈现出了与艺术表演、旅游产业等相互融合的发展态势,不仅拓宽了民族元素的传播途径,也丰富了舞蹈作品的呈现手法。同时,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有效拓宽了社会民众接收信息的途径,也带动了数字融合技术的发展,将数字融合技术引入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中,不仅有助于拓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播范围,还有助于激励更多民众加入民族民间舞蹈的创编过程中,促进民族民间舞蹈的多元化发展。本文分析了数字融合视域下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创新发展的价值,阐述了数字融合技术融入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中的实践对策,并对其主要成效进行简要评价。

关键词:数字融合  民族民间舞蹈  再创编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9-0085-04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民族文化历经历史的沉淀与洗礼,磅礴而深邃。但是民族文化想要继续传承,就需要不断革新,不仅需要对民族文化的进一步深入了解,也要跟随时代的发展,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发扬。在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不应只注重对简单技艺的传授,更应加强对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特点的把握,发挥舞蹈的文化传承功能,结合现代舞蹈元素,将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与数字融合技术相结合,为人们呈现真实的民间艺术。

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呈现。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所独有的艺术化肢体动作,具有语言无法描述的美感,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古典文化真善美的再现。传承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不仅能够让受众感受到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所蕴含的文化基因与美感,还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助于构建古典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链接,在走上传统文化创新道路的同时,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

一、数字融合技术融入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中的意义

(一)有助于革新舞蹈创作思维与观念

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是民族文化的一种集合,体现了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因此,若想为新时期民间舞蹈发展注入新的灵魂,首先要做的是对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进行继承和弘扬。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在传承过程中积淀了民族文化观念,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精神引领,只有充分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才能够为现代舞蹈形式创新提供发展空间,避免其背离我国传统舞蹈艺术文化的特点,出现胡编乱造的行为。因此,相关人员要将传承民族民间舞蹈作为舞蹈创新的必要条件,热爱传统民族舞蹈文化,挖掘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时代要素,实现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舞蹈的结合,为舞蹈创作提供前提条件。

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不仅需要担负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还需承担起追求高尚道德理想的使命。原因是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与精神载体,展现了先辈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和追求,是先辈生命观、审美观和自然观的自然显现。与传统方法创编的舞蹈相比,将数字融合技术作为重要依托对舞蹈作品进行创编,不仅有助于实现对舞蹈动作的创新,还有助于避免编舞动作未成型时演员反复排练所导致的时间浪费。

(二)有助于丰富舞蹈作品的呈现手法

在以往表演过程中,傳统民族民间舞蹈在表演的过程中,大多立足于程式化的舞蹈特征、体验式的情感渗透,展现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民俗生活和精神风貌。其中,针对民族民间舞蹈动作的创编,若能够利用个性化的数字融合技术,将有助于创新艺术表现手法,对舞台进行实景塑造,打造个性化的表演空间,提升舞蹈表演的实际效果。例如: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中就运用了大量的数字融合技术,其在让观众欣赏到舞美的同时,也让数字融合技术的价值为广大观众所认知。2009年,《天域天堂》在青海省西宁体育馆演出,创作团队用了数字融合技术,构建了包含草原、山脉、岁月之路和转经筒等藏族文化元素的地标性物象,展现了文化之间的融合,为人物实现历史跨越提供了空间。

与此同时,数字融合技术在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中的运用,有助于结合舞蹈表达的中心思想调整音乐的节奏,彰显音乐美和舞蹈美的结合,提升舞蹈动作创编与音乐的匹配性。例如:在《天域天堂》的舞蹈表演过程中,宗喀巴上路求佛是最重要的表演片段,摄影师综合利用了实景拍摄与后期合成的手法,让宗喀巴在借助数字融合技术构筑的“天路”上行走5分钟,为了展现宗喀巴在求佛过程中的艰辛,工作人员还利用后期合成技术,在求佛路两侧合成了高耸的山脉和广阔的草原,最后,让真实的宗喀巴与虚拟的舞蹈影像汇合在地平线处消失,将影像拉回了现场的敬拜。在舞蹈表演的尾声,工作人员充分利用3D技术,模拟佛光升起,并将摄影组拍摄的618米唐卡花卷有机融合到了舞台影像中,画面十分壮观。

(三)有助于拓宽民族元素的传播途径

舞蹈形式的创新与创编人员的细致观察和创新思考具有直接关系,其需要对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元素进行充分挖掘,提供可用的素材。民族民间舞蹈起源于民间生活,因此它的发展与创新也离不开生活。这就要求编舞者必须从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中充分体验并分析舞蹈背后所蕴含的民族性格、宗教信仰、生产方式等,体味劳动人民对待生活的真情实感,并将这种情感用舞蹈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需要借助人民群众拓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播路径。

数字融合技术在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中的应用,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观众的思维,实现故事情节的蔓延,有助于深度展现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中所蕴含的民族元素,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中华民族精神。

二、数字融合技术融入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促进多文化艺术融合创新

多文化艺术融合是指在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中融入不同的文化类型,打造以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为主、多文化艺术形态为辅的艺术格局,凸显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表现力,在崭新时代背景下赋予民族民间传统舞蹈以时代价值。多文化艺术融合的创新之处在于能够将不同风格和类型的文化融入民族民间舞蹈中,在提升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表现力的同时,为其注入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例如:在《小巴特尔与喜羊羊》的舞蹈创编过程中,创编人员将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指导,运用数字融合技术,将草原放牧图景、喜羊羊形象以及电子音乐等进行了有机融合,这不仅能够展现喜羊羊、小巴特尔在草原中欢乐畅游的场面,还能够彰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图景,在提升舞蹈观赏力的同时,也能够引导受众在观看舞蹈的过程中,树立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促进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价值的延伸。

再如:在舞蹈《印象丽江》的创编过程中,创编人员充分吸收和借鉴了西双版纳地区民族民间舞蹈的精髓,利用数字融合技术,将雪山文化和农耕文化等有机渗透到了《印象丽江》之中,以雪山为背景,再现了少数民族舞蹈的灵动性,体现了生命的震撼。与此同时,还将现代时尚文化融入了《印象丽江》的创作中,赋予了舞蹈以现代化气息,提升了受众对舞蹈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使其成了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创新发展的典范之作。

(二)实现多情景表现融合创新

多情景表现融合是指将不同艺术形态以数字融合的方式融入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动作中,以此来构建多元化的文化形态,在提升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表现力的同时,深化舞蹈动作的文化底蕴。多情景表现融合的创新之处在于,能够以全息影像的方式将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充分表现出来,并且能够即时切换,从而在有限的舞台空间背景下更好地诠释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表达,提高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实现不同文化形态的交互共生。

例如:在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花鼓灯的创编过程中,创编人员以数字信息控制系统为基础,为受众构建了全息影像表演空间,将不同朝代背景与舞者的舞蹈进行有机融合,并融入了不同朝代风格的音乐,借助声音和背景,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强化了花鼓灯舞蹈表演的张力,使花鼓灯舞蹈更具现代时尚气息,更能够为广大观众所接受。

再如: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舞蹈节目《金面》的创编和表演,打破了传统舞蹈表演形式,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震撼。《金面》克服了传统舞台表演的束缚,借助XR技术,将两名舞蹈演员置于虚拟空间,观众不需要佩戴特定的眼镜,也能够置于真实情境中。将数字融合技术与民族民间舞蹈表演进行有机融合,能够极大增强观众观看体验,提升观众满意度。

(三)借力多技术共生融合创新

多技术共生融合是指在民族民间舞蹈演绎过程中有机融入音乐和灯光,借助数字信息系统,对其进行调控,以便于实现舞蹈、音乐和灯光的有机融合。多技术共生融合不仅在民族民间舞蹈创编过程中融入了不同行业的先进技术,还充分发挥了不同类型数字信息技术的优势,使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更趋于现代化,在满足不同阶层受众审美要求的同时,促进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例如:《江西映像》在创编过程中以红色江西为主题,全景植入江西独具特色的文化元素,以此来烘托舞蹈表演。一方面,其实现了全息投影技术和多媒体投影技术的融合,将舞蹈动作和声光影像系统进行了有机结合,促进了二者的交互。另一方面,其借助全息投影技术,与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进行交互,使舞台上的全息影像与演员进行了共同表演,营造出了令人震撼的舞台特效。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舞者在全息投影下展现出江西红色文化风貌,体现出军民的浓浓魚水情,还能够为受众创建真实的舞蹈情境,使其浸润其中,感受江西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为了实现对《江西映像》的进一步传播和推广,创编人员还搭建了专门的数字化平台,面向不同阶层进行宣传,扩大宣传的范围,展示《江西映像》的风采,使受众能够通过数字化剪辑与合成技术,体会到江西舞蹈文化的魅力,提升《江西映象》对受众的吸引力。

再如: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雪花》的表演过程便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渲染出了660人大规模的表演,将真实演员与虚拟影像进行融合,打造出了震撼人心的视觉体验,将数字融合技术中的实时渲染特效的艺术效果发挥到了极致。在表演过程中,500个舞蹈演员手持发光的小鸽子自由奔跑,与脚下借助数字融合技术构造的雪花进行互动、玩耍,另外160个孩子合唱“千万雪花,竞相开放、万千你我,汇聚成一个家”的主题歌,向世界传递“天下一家”的理念,在冰冷的雪季传送出温暖的力量。《雪花》在舞台设计上,借助AI设计和实时捕捉技术,提升了舞台设计的科技感,被看作是开幕式的科技“天花板”。舞蹈编排上,导演组打破了以往整齐划一的大型文艺演出编排模式,在表演、结构、动作上进行了颠覆性尝试。在表演上,让原本有一定舞蹈基础的孩子回到没有被驯化之前的本身,坚决“去修饰”“去雕琢”,不刻意改造他们的身体,尊重他们身体的自然反应。在结构上,打破了习以为常的规定构图画面,以场地中孩子们漫天玩耍的“散点”作为画面节点,让现场充满活泼、生动的童真童趣。在动作上,虽然没有规定孩子们的具体动作,但设计了每个孩子的动作路线和行为。

三、数字融合技术融入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中取得的成效

(一)实现了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向审美资本转化

当代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品味对其消费行为产生了直接影响,随着社会民众收入水平的增加,其对文化审美的需求也日渐增长,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显著高于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并成了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也为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向审美资本转化提供了契机。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是在人民群众的社会劳作过程中自发形成的,是区域人民群众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的缩影,通过观看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人民群众不仅能够直观感受到不同区域的民俗文化,还能够间接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但目前,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仍受到了表演数量、表演场所的限制,无法实现对社会民众需求的充分满足,因此,借助数字融合技术,使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突破时间和场所限制,增加表演场次,对审美资本的提升具有重要帮助。

数字融合技术以数字信息技术作为重要载体,将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转换成图文或者图像,以供手机、电脑等数字媒体识别,并对其进行编码、解码、传播和播放,形成数字化信息。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数字融合后,能够创新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播内容,使其表现形式为现阶段的社会大众所接受,符合现代文化的传播发展要求。对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数字融合,不仅不会对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形态造成损失,还会依托于360°全景展示、“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等,提炼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美感,将其与现代文化形态相融合,促使其符合社会大众的消费需求,其所形成的震撼舞台效果,还有助于借助数字网络迅速传播,促进产业经济价值达到最高值。

(二)推动了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再创编

伴随媒体融合进程的加深,数字融合技术焕发出生机,更新迭代速度显著加快,不仅拓展了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创编范围和类型,还衍生出了崭新的艺术形态,并依托于崭新的创编技术,打破了舞蹈动作与艺术表达的边界。由于地域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差异,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因此,结合数字融合技术的应用对其进行再创编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不同文化背景、音乐类型和生产生活方式等进行思考,这样才能够创造出优质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这需要创编人员具备丰富的民间文化尝试和舞蹈创作经验。数字融合借助不同的数字信息技术,将音乐、图像和影视等有机融入我國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中,不仅促进了不同文化类型的融合,还促进了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创编由现实情景向虚拟情境的转化,突破了时间和地点的束缚,实现了跨时空的艺术表达,辅助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以多样化的艺术形态展现在了社会民众面前,彰显出了其艺术魅力。

数字融合背景下,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突破了场景和时间的限制,在音乐选择和肢体动作等方面都实现了创新,借助数字虚拟、3D动画以及网络传输技术,将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中蕴含的艺术要素,以全息影像等方式呈现给了受众,将多种视觉形象汇聚在同一时间、空间内,在有限的表演空间内展现出了“蒙太奇”式的风格,借助多媒体介质的交互,打造出了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利用数字全息投影,深度展现了民族民间舞蹈中的文化艺术气息,促进了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再生,使其跨越了时空的限制,在新时代历久弥新。

(三)契合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

近几年,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升,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显著加快,不仅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绵延,也助推了民众对文化强国认知的革新。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形成于人类劳动和社会生活的演进过程之中,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域风土民情和精神风貌的写照,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有助于培养当代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数字融合背景下,要想充分发挥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对受众审美素养提升的助力作用,加速新时代文化建设进程,就必须促进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数字融合技术能够以图片、影像和声音等数字化的表现形式展现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精粹,将其蕴含的民族风情真实展现出来,利用舞蹈再现不同时期民族民间生活的视觉印象,并将不同朝代、不同地域对文化思想、道德品行的要求展示给不同的民众,使其能够在欣赏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同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形成科学的生命观、审美观和自然观。

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带动了社会民众认知的更新发展,使众多新思想和新创意不断涌现。面对万众创新的发展现状,创造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成了民众的诉求。立足于数字融合技术构建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空间,能够为民众随时随地观看舞蹈作品提供方便,也能够为民众交流舞蹈文化提供数字信息平台,利用数字信息平台,不仅能够实现对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还能突破时空和地域的局限,将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中蕴含的哲学与现代文化发展融合起来,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促使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走出国门,去传承、去发展,向世界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融合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这为其在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创作中的应用提供了契机。这就要求相关人士在对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发展趋势和民众审美喜好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数字融合技术为依托,对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进行创新再编,实现多文化共融、多情境共融合、多技术共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基因,为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李聪.传统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舞蹈融合的创新研究[J].明日风尚,2022(22):13-16.

[2]吴崟.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编创的“现代模式”探讨[J].参花(下),2022(11):63-65.

[3]张钰.传统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舞蹈融合的创新研究[J].戏剧之家,2022(06):121-122.

[4]罗琪,胡中辉.数字信息技术推动传统民族民间舞蹈创新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01):66-68.

[5]许弟华.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类文献收集与数字化建设初探[J].四川戏剧,2021(10):151-152+155.

[6]钟桢.浅析关于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编创的“现代模式”[J].中国文艺家,2021(06):25-26.

[7]谭洁芸.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专业在职业院校的发展[J].职业,2020(21):101-102.

[8]梁琳.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J].中国文艺家,2020(06):163-164.

[9]蒙曦.数字化视域下贵州民俗舞蹈的保护方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11):123-127.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舞蹈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与发展趋势探析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浅析技巧训练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重要性
当前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的研究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张家口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开发对策探讨
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方式
浅析原始思维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影响
论民族民间舞蹈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方向
对“学院派”舞蹈编创与民族民间舞蹈编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