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共建共享的重要意义及实现路径

2023-06-05郭国侠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实训课程共建共享虚拟仿真

摘要: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共建共享是解决职业教育实训中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及难实现、难观摩、难再现“三高三难”内容和项目的关键措施。在解决好思想观念问题基础上,主要是解决好共建和共享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共建共享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共建共享是职业教育数字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数字化的组成部分。虚拟仿真包括虚拟现实和仿真两个方面,虚拟现实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传感等现代技术进行的高级人机交互技术,仿真是指利用建模进行实训,模拟真实的实训步骤和流程,从而达到实训目的。

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是指针对职业教育实训中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及难实现、难观摩、难再现的“三高三难”的内容和项目,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而开发的实训课程,是提高学生关键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数字化教学资源保障。充分认识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共建共享的重要意义、明晰其基本路径,是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实训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的基础工程。

一、加快推进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共建共享意义重大

(一) 共建共享是提升“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水平的需要

实训教学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1]。2020年、2021年,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开展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的通知》《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指南》,各地相继启动了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 明确提出了共建共享的理念。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建设是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内涵,课程建设质量决定基地建设水平。

(二) 共建共享是解决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课程重复建设的需要

当前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建设还处于各自为战的初级阶段,由于统筹不够,对于量大面广的骨干专业的骨干课程的“三高三难”实训内容和项目,严重存在着重复建设和重复投入的现象,造成了严重的人力资源和经费投入浪费。学校之间是这样,甚至学校内不同学院之间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各职业院校都投入不少经费,相继建设了一批数量可观的优质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分布在各个学院甚至老师手中,不但学校之间不能实现共享,甚至学校内部不同学院之间也存在孤岛现象,实现共建共享是当务之急。

(三)共建共享是提高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课程质量的需要

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关键实践动手能力[2]。解决好职业教育实训中“三高三难”的内容和项目,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痛点和堵点,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共建共享可以优选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开发人力资源,可以优选优质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可以集中使用经费资源,从而有效提高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开发的质量。

(四)共建共享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需要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密切、作用最直接,职业教育最好的实训资源在产业、企业。通过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课程与产业、企业共建共享,能够让产业、企业深度参与到关键课程的开发,能够有效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效推进岗课赛证育人模式实施。将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建设融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战略要求和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加快推进职业教育虚擬仿真实训课程共建的路径

(一) 共建理念

就是职业教育的相关方都要共同建立“共建共享”的理念。理念具有先导引领作用,推进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共建共享,首先是政行企校、尤其是职业院校要树立并强化共建共享的理念。以共享带动共建,以共建促进共享。

(二) 共建组织和标准

要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各自优势,共同建立“政府主导、行业主动、企业主角、学校主责”的多元化的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共建(共管)组织机构。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的虚拟仿真实训课程体系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中之重[3]。从现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标准中区分出实训中的“三高三难”内容和项目,研究开发专门的虚拟仿真实训课程目录,制定面向全部专业的虚拟仿真实训课程的基本标准,并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特点,研究制定开发专项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标准。

(三)共建平台

建设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共享平台,可以帮助学校打通优质资源共享的壁垒,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解决虚拟仿真课程资源共享的教学问题。一是利用现有网络平台、国家和省市及学校的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为平台,在现有成熟平台上增设专门平台。整合优化现有学校实训资源,升级改造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开放共享的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打造“没有围墙的大学”,在实现专业、院系、校际共建基础上进而实现共享。二是搭建专门平台。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建立专门的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共享网络平台和共享基地。如,赋能高水平专业群、优质校、职教集团、职教学会、高职教育研究会、中原职教研究院、国家和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承办校,建立专门化、高水平的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课程网络平台和基地。

(四)共筹经费

开发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是一项高投入、持续投入的工作,同时,教学资源具有公益属性,难以取得经济收益,需要建立经费共筹机制。建议建立“政府出一点、基地学校出一点、社会服务收一点”的办法共筹经费。“政府出一点”是指从政府财政支持经费中设立专门的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开发及更新经费;“基地学校出一点”是指国家和省里的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所在学校在经费上要给与支持;“社会服务收一点”是指对于投入特别大的“三高三难”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允许对使用者收取一定的使用费。

三、加快推进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共享的路径

(一) 共享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标准

首先,共享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指导书,对共享学校给予全面、系统、规范的指导,以利于各学校的授课教师从宏观上、从总体上把握好对课程的实施要求。其次,要有共享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标准。一般的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性质、目 的、内容及实施,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标准是重要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共享课程标准是共享虚拟仿真实训课程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再次,也可通过共同举办虚拟仿真实训竞赛、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共同评价、考核,促进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共享。

(二) 共享虚拟仿真实训在线课程

近年来,国家、省区市和职业院校都建立了具有相当规模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这些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都是共享的,但研究发现在这些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占比过小。如,在智慧树网课程共享平台上随机抽取100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类课程不到1%。且平台上上线的虚拟仿真课程绝大部分为本科教育虚拟仿真教学课程,职业类虚拟仿真资源少之又少。因此,在今后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要明确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必须占到一定比例,且要更加重视虚拟仿真实训在线课程建设,专门设立虚拟仿真实训在线课程项目,加快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共享步伐。同时,还要重视虚拟仿真实训课程体系共享,每个专业要形成一套能够共享的虚拟仿真实训课程体系。

(三)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共享的重要渠道,课程建设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持续发挥资源库优质资源作用,开发在线课程[4]。但是在国家和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中,需要加强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建设,通过这一重要渠道实现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共享。目前在普通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已经出现将专业课程的制作升级到教学领域最为新兴的知识图谱方向,基于知识图谱进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将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串联,形成专业知识图谱,并且通过本专业对应的职业能力要求,将完整的知识与技能脉络更清晰地展示出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对知识点与技能点掌握情况,并持续地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全方位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但目前还没有政策明确指出职业院校虚拟仿真实训课程的实际制作指南,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可以朝着普通专业课程的知识图谱向技能图谱转换。

(四)共享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2020年以来,我国相继建设了一批国家和省级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在基地建设中明确提出“坚持一校一策,共建共享”的要求,鼓励跨校及校企共建,鼓励区域优质虚拟仿真资源开放共享。但在现实中由于缺乏可操作的开放共享政策,绝大多数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都成了自建自享。在今后的示范性虛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中,要强化共享意识,用共享引领共建。同时,对于已有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共享政策,引导、鼓励、推动建立共享机制,真正全面实现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共享。还要做到优质学校“双高校”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学院之间、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资源共享。

(五)共享“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2022年3月,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平台规划了“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等4个中心和若干个专题模块,但并没有规划独立的虚拟仿真实训课程中心或专题模块。作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议不断优化平台功能,增设虚拟仿真实训课程中心或专题模块,助力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共享。

参考文献:

[1]张竹青,段宜杉.多元协同共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路径探索[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05):85-87.

[2]张红涛,陈露露,谭联,等.虚拟仿真类实验教学资源省际高校共建共享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05):26-28.

[3]孙畅.经济类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01):157-160.

[4]吕桂军,袁巧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的实践与反思[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1(02):59-63.

基金项目:2021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职业教育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共建共享实践研究与政策建议”,项目编号:豫教〔2021〕57943。

作者简介:郭国侠(1963-),男,河南西平人,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理论、政策及教学管理。

(责任编辑曹雯梅)

猜你喜欢

实训课程共建共享虚拟仿真
浅议加强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实践的必要性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创新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浅析虚拟仿真技术在海军院校教学中的应用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现状思考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关于构建党校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方案
数字积分法插补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开发
PBGS教学模式在“办税模拟”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