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标准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概论课程思政建设:准则与路径

2023-06-05卢淑芳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汉语思政专业

摘要: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发展要求与课程思政具有明显的同向性,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基本准则。在专业标准引领下,构建核心专业课国际中文教育概论的课程思政目标和内容体系,通过多元融入点和融入方式探索出适用于课程思政教学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国际中文教育概论;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既是践行“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肩负着传播汉语和中华文化的重任,是未来的国际汉语教师、中华文化传播的主力军,同时也是外事工作者[1]。因此,培养具有良好的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能力和中文推广职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能够适应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发展需要的中文教学与研究的骨干教师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需求。

一、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基本准则

国际中文教育概论是国内各学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课。以平顶山学院文学院为例,该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属于国际中文教学与研究能力模块,在建设过程中以夯实学习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基础知识、提升学习者国际中文教学实践能力、涵养国际中文教师的学科素养、做优秀国际中文教师的信念为教学目标。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为后续的语言要素教学法、课型教学法等专业课程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2022年8月26日, 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提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发布的《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为国际中文教师培养、培训、能力评价和认定、专业发展提供依据,也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准则。标准结合国际中文教育新特点,借鉴了国内外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大纲和教师标准,是对国际中文教師的基本专业要求,是国际中文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行为规范,是引领国际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基于且高于教师资格标准的倡议性标准。相较于2012年版《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新的教师标准指标更清晰,进一步凸显了以学生为本,注重合作、终身学习的教师教育基本理念。专业能力的具体要求从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中系统地反思和重构国际中文教育的本源和宗旨[2],因 此,基于新教师标准的要求对标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核心课程的思政建设可以更有效地构建课程内容,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最大可能。

二、国际中文教育概论的课程思政目标和内容

本课程以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教学为主线,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结合,注重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情怀、文化自信、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具体育人目标如下:知识目标方面,学生掌握国际中文教学的学科理论基本知识,能够从学科支撑理论中得到二语教学的启发,熟练掌握二语教学理论和语言习得理论。能力目标方面,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二语教学理论和语言习得理论进行国际中文教学教案撰写、教材改编、测试评估,能够恰当地用学科理论分析中介语语料,能熟练地运用学科理论进行中文教学操练并能积极地对教学进行反思。课程思政目标方面,在课程学科理论知识学习中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在中文教学实践环节中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二语教学观、语言观和教师观,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坚定做优秀国际中文教师的职业理想;在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反思中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和积极、科学的国际中文教师信念,激发学生树立争做“四有”好老师的职业追求。

整个课程体系包括四大教学内容,即学科发展史、学科理论基础、习得理论、教学理论,这是课程的顶层内容体系架构。四大教学内容结合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和国际中文教育要求,升华出政治认同、国家意识、多元文化和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适合于教学情境的思政元素。通过课程思政的融合,实现课程传道授业解惑和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培育出具有扎实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理论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具有浓厚家国情怀和教师情怀的、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

三、课程思政融入点和融入方式

(一) 课程思政融入点

第一,以课程所涉的国家专业或行业标准学习为融入点,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2007年版和2012年版《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指出了国际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标准,这是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紧密相关的行业标准,对课程四大内容体系的学习有指导作用,同时对专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在国际中文教师基本理念表述中提到“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国际中文教育专业信念”的师德为先理念、“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帮助学习者实现中文学习目标并促进学习者的发展”的学习者为本理念、“在了解中华文化的同时,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文化,能够运用不同策略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多元文化理念以及合作理念、终身发展理念等应该成为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建立中文教师的专业使命感,培养终身学习意识。

第二,以国际中文教师的海外教学案例为融入点。优秀的课堂教学案例、课堂管理案例、文化交流案例、专业发展案例等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掌握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习得理论,同时优秀中文教师在案例中反映出来的探索和研究意识会给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或者方法,从而带来示范、引领的作用。案例教学在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和提升能力的同时,提炼出文化自信、家国情怀、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会成为课程内容的自然延伸。

第三,围绕教学目标构建核心教学内容,设置凸显核心教学内容的话题讨论作为融入点。中国的繁荣发展是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推动力和源头力量,同时,国际中文教育也为中国发展做出应有贡献,这与课程思政的初衷同向而行[3]。如,紧密结合对外汉语学科发展史中的专业发展历程,设置讨论话题“新中国成立后70多年来,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与新中国的成长、发展的关系”,从话题讨论中挖掘、提炼出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发展史中蕴含的文化自信、政治认同、学科意识等思政元素。

第四,以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大事件为融入点。讲解学科理论发展时可以融入世界汉语教学大会、国际中文教育大会等大事件来拓展课程的广度,厚植学生的汉语言和文化传播意识,提升学生讲好汉语的文化底蕴和魅力的能力,引导学生建立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第五,以学科发展历程分析为融入点。通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发展中的教材、教学法、习得研究、教学理论发展等,拓展课程的深度,引导学生建立学科建设中的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第六,以汉语国际教育大家的职业情怀和学术探索为融入点。借助在线课程平台让学生观看汉语国际教育大家故事,通过阅读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大家的经典文献、前沿文献,撰写阅读报告,深化二语教学理论的学习效果,拓展课程温度,引导学生树立并践行专业使命、奉献精神和团结合作精神。

(二) 课程思政融入方式

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通过多渠道联合建设提高课程育人效果。通过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暑期实践课程三个途径的横向贯通融入课程思政,落实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第二课堂教学主要包括教案设计、教学操练、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等内容,是提升学生综合教育教学能力及文化传播能力的课程,而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及文化传播能力包含的教育观、教学观、文化传播观、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等意识恰好与国际中文教育概论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紧密呼应。暑期实践课程主要包括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法、中文教学课件制作、田野调查、中华才艺等,这些课程包含的语言文字观、专业使命意识等既是国际中文教育概论课程思政内容的有效拓展,又是检测课程思政目标和能力目标的手段。

四、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

(一)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有效达成课程思政目标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如,视频、音频、图片等网络课程资源,帮助学生搭建课程知识框架。网络课程资源中丰富的汉语国际教育大家授课视频、前沿文献资料、讨论话题等都是课程思政的融入点。通过信息手段的生动呈现,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课程信息容量,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实现课程知识性、人文性和引领性的结合。利用学习通、钉钉等平台能有效检测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情况。对于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言文字意识、文化传播意识、教师信念等思政元素,通过线上话题讨论看出学生答案的关键词,通过带有设计感的匿名问卷和评分手段,以及周作业和单元测试等方式来检测学生的课程思政接受效果,根据学生反馈及时帮助学生搭建课程学习体系。如,教学理论部分,设计“你认可‘在汉语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语言结构的教学是为了学习者能用语言完成交际任务这一教学理念吗?请说明原因”的评分项目,通过评分,检测出学生的二语教学观和学科专业意识,同时通过学生评分原因的说明,也能检测出学生的辩证思维意识和汉语言特点的意识。

(二) 构建课程思政授课模式,践行多元教学方法,提升课程育人效果

1、构建“模块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课程思政授课模式。模块教学打通相关课程的知识壁垒,从整体上建构课程的知识单元,帮助学生建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在整合教材和案例资源的基础上,有效引进案例教学法,通过运用典型、真实和鲜活的教学案例使枯燥、抽象的二语教学理论和习得理论生动形象起来。根据课程的教学情境,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在课程实施时创设二语教学情境、教师角色情境和语言描述情境等,让学生在探究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在案例学习中感知国际中文教师教育的探索精神和专业意识。

反思教学以撰写学习日志的方式呈现[4]。国际中文教师应具备反思能力与终身学习意识[5]。通过课程见习,使内隐的教师信念和中文教师必备的文化自信素养转化为外在表达,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融通和自我发展,以此来探测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度。

课程还通过示范课程观摩、语料分析、话题讨论、文献细读、实地调研和小组汇报等手段实现理论课程实践化,将多元教学手段和课程思政元素相融合,使课程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统一起来从而最终实现课程的育人目标[6]。

2、实施 PAD教学法。该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是把内容讲授和交互式学习在时间上分隔开来(相隔一周)[7],其创新之处在于把讲授和讨论错开,让学生有一定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8]。使用 PAD教学法主要是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教师的精讲和学生主动发现来实现课程思政中汉语言和文化传播意识、文化自信、团结合作等的育人目标。

3、全程考核,突出国际中文教师核心教学能力和学科素养导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以培养国际中文教师为核心目标,教学能力是核心素养之一,同时素质扎实、教学能力强是本课程思政育人的重要目标和内容,课程思政目标考核理应纳入课程全程考核[9]。立足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顺应课程及学生特点,充分展现学生二语教学理论和中文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师技能,改变传统的试卷模式进行课程考核改革。课程立足过程评价,量化平时的出勤、讨论、作业等成绩。期末考试改革主要通过汉语国际教育主题展演、学科理论知识考查、国际中文教学设计、教学操练与反思四部分构成。从考试改革结果看,该评价方式对提升学生二语教学能力、文化传播能力和汉语言素养等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起到积极作用。

五、课程思政建设机制和创新举措

建设机制方面,一是加强学校不同部门之间协同,推动课程带动、专业联动、实践驱动、组织推动四位一体的任务驱动,推动课程共建共享機制,积极发挥协同联动作用。二是以课程团队为核心,建设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做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完善课程思政建设资源。三是以课程核心教学内容为载体,结合国际中文教育要求和行业标准,对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时俱进完善课程思政内容,强化线上线下协同效应。

课程思政的创新举措有三。一是课程目标中思政教育目标明确,思政教学贯穿课程教学始终。课程目标是课程教学的指挥棒,结合国际中文教师专业能力标准要求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在建设过程中明确了“涵养国际中文教师的学科素养、坚定做优秀国际中文教师的信念”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课程思政贯穿课程教学始终,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注重时效。课程融合了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专业使命、奉献精神、团结合作精神、学科自信、中外文明互鉴、四有好教师、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等专业课程必备的丰富的思政元素,这些思政元素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汉语国际教师标准同向而行。二是课程内容和思政元素契合度高,核心素养助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0],实践中构建出了“模块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践行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国际中文教师信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实现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有机融合。三是将课程思政目标考核纳入课程全程考核,考查题目类型以“国际中文教师核心教学能力和学科素养”为导向。四是利用课程见习平台实现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从学生到国际中文教师的角色转换,在国际中文教学见习中践行师德,实现优秀中文教师培养的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周艳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33):36-38.

[2]高皇伟.国际中文教师教育的演进及特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24(06):134-140.

[3]孙凡.汉语国际教育课程思政的实践原则: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8):41-43.

[4]王添淼.国际中文教师专业发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20,18(05):1.

[5]王添淼.欧洲二语教师专业发展历史演进及启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22,20(04):39-47.

[6]马海婷.新文科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汉字文化,2022(24):83-85.

[7]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 2014,12(05):5-10.

[8]胡雪枝,张学新.网络时代对分课堂对学生学习效果及综合素质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12):68-70.

[9]张瑜洁.基于社会实践理论视角的汉语国际教育研究[J].汉字文化, 2022(22):73-75.

[10]高皇伟.新时代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转型与方案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20,18(05):87-92.

基金项目:2022年度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 OBE-CDIO理念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育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2YB0242;2021年度平顶山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国际汉语教学能力模块课程思政建设与研究”,项目编号:2021- JY22。

作者簡介:卢淑芳(1981-),女,河南汝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中文教育。

(责任编辑李赫蛮)

猜你喜欢

汉语思政专业
学汉语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追剧宅女教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