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分析

2023-06-04崔阳阳

教育界·A 2023年11期
关键词:计算小学数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刻把握数学课程的特点,全方位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以及接受水平,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构建更加高效高质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作者简介:崔阳阳(1983—),女,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

计算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对于学生来说,提高计算能力,既能巩固数学基础,又能促进数学学习。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避免学生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让学生將计算内化成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注重因材施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题海战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材施教,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题目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真正地认识计算的本质,确保学生完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拓展性学习[1]。

以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为例,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相关的计算技巧,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笔者在设计练习题的过程中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不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具体来说,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借助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优势为学生展示练习题:森林小屋中有一杯水,小松鼠在森林中逛了一圈后感觉到口渴了,于是去森林小屋中拿起水杯喝掉了的水,相当于510毫升,请问这杯水共有多少毫升?小松鼠在玩了一场游戏后,又去森林小屋喝掉了的水,请问这杯水最后还剩下多少毫升?

笔者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完成计算。对于一些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笔者要求他们完成第一个问题的计算;对于一些数学基础比较好、计算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笔者引导他们先计算这杯水共有多少毫升,在此基础上,计算小松鼠第二次喝掉了多少毫升的水,最后计算这杯水还剩下多少毫升。

笔者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认识到在解应用题中,理解已知条件中分数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展开深入思考,应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完成计算,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发现提高计算能力的突破口,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计算能力。

二、注重计算技巧训练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奠定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这也就决定了教师这一时期的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教师要抓住时机为学生传授更加科学的计算技巧,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地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为他们学习更复杂的计算知识做好铺垫。

以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为例,笔者为了帮助学生在理解整数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上,对小数乘法和除法有更深刻的认识,就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完成多方面的计算训练。

具体来说,笔者在课堂上借助直观的计算演示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清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技巧。笔者出示0.25×0.73=0.1825,接着,笔者在黑板上为学生演示把0.25和0.73的小数点分别向后移动两位,变成25×73,之后再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得数1825,让学生观察积的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根据观察,学生发现了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为了帮助学生反思学习的情况,笔者用红笔在学生笔算的草稿纸上圈画出学生错误的计算步骤,并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及时改正。这样一来,就能够帮助学生在反复的计算训练中快速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夯实计算基础,为学生深入学习数学课程减轻负担。

三、注重口算训练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部分,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与正确率,能够为学生节省大量的计算时间,同时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以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的运算”的教学为例,笔者为了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考查学生口算的速度与正确率,就在课堂上留出了足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

首先,笔者与学生一起整理反思计算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以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整数加减法要把相同位数对齐;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其次,笔者展示练习题,随机抽取若干学生,要求他们在2分钟内直接口算出得数。再次,笔者组织学生两两为一组完成相应的口算训练。如,一个学生提问:“阶梯教室每排有20个座位,一共有15排,阶梯教室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另一个学生直接通过口算回答:“阶梯教室一共有300个座位。”

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可以准确把握学生的口算能力,进而根据不同学生的表现为其制订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确保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获得更大的学习成就感。

此外,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的教学之前留出一定的时间要求学生完成一些口算练习题,确保学生能投入时间和精力加强口算训练。长期坚持下来,学生能够提高口算能力,锻炼数学思维,推动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注重计算思维培养

教师除了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渗透计算思维,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激发学生的计算热情,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促进学生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学生在计算数学问题时更加游刃有余。

以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制订旅游计划”的教学为例,笔者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导入课程:“春天来了,小明一家以及小斌一家一共10个人一起去郊游,他们在出发之前需要租车。已知1辆小汽车可以坐4个人,每辆租金为60元;1辆小巴车可以坐8个人,每辆租金为80元。同学们能根据这些信息,帮助他们制订租车预算,计算怎样租车更省钱吗?”

小文提出:“10÷4=2.5(辆),可以先租2辆小汽车,即60×2=120(元),此时,还有10-2×4=2(人),可以再租1辆小巴车,即1×80=80(元),一共需要租金120+80=200(元)”

小红提出:“他们一共有10个人,如果全部乘坐小汽车,就是10÷4=2.5(辆),四舍五入取3辆,1辆小汽车租金为60元,3辆就是3×60=180(元)。如果全部乘坐小巴车,就先安排1辆,可以坐8人,如此还剩下2人没有坐上车,此时就需要再多租1辆,即一共需要2辆大巴车,2×80=160(元)。180>160,所以他们可以选择租2辆小巴车。”

小芳提出:“我有一个好办法,他们可以先租1辆小汽车,这样就还有10-4=6(人)没有坐上车,

而1輛小巴车可以坐8个人,8大于6又比较接近6,

因此他们可以再租一辆小巴车,即一共需要1×

60+1×80=140(元),这样是最省钱的安排。”

笔者认真整理分析学生提出的租车安排,总结道:“在制订计划前,除了要准确、全面地了解相关的信息,还要认真计算,多进行比较,从而做出更合理的选择和安排。”

如此练习与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结合游戏

小学阶段的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还不够成熟,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学生相对喜爱的模式来完成教学指导工作。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丰富多样的游戏帮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提高计算能力,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计算的魅力所在,从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取得更多实质性的教学成果[2]。

以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的教学为例,笔者合理引入趣味游戏,促进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听讲,帮助学生顺利打开计算学习的大门。

笔者用一个具体的例子进行课堂导入:“有3个篮球,4个足球,还有12个乒乓球,问乒乓球的个数是篮球的几倍?乒乓球的个数是足球的几倍?”

小明提出:“计算乒乓球的个数是篮球的几倍,可以用乒乓球的个数除以篮球的个数,即12÷3=4;计算乒乓球的个数是足球的几倍,可以用乒乓球的个数除以足球的个数,即12÷4=3。”

笔者总结:“这是比较简单的倍数关系,4和3都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拍3过7的游戏,在遇到3的倍数的时候,同学们就拍一下手;遇到7的倍数的时候,同学们就说‘过。”

接着全班开始了游戏,当笔者数到14的时候,小红拍了一下手,笔者提问学生:“14是3的倍数吗?”学生回答道:“不是,14是7的倍数。”借此机会,笔者总结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游戏继续进行,当笔者数到21的时候,小白拍了一下手,但是学生都说小白错了,此时,笔者引导小白思考:“21是3的倍数,但同时也是7的倍数,所以应该既拍一下手,同时又说‘过。”

当笔者数到100时,此轮游戏结束。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倍数的概念,学到了新的知识,提高了计算能力,与此同时,学生在游戏中体验了计算的乐趣,学习计算的兴趣更加浓厚。

六、注重计算习惯培养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保障,不正确的计算习惯则会给学生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地对待各种各样的计算问题,无论是列式计算,还是应用题的计算,教师都要让学生仔细审题,弄清楚题目数据间的数量关系。

以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为例,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在解应用题的时候,常常会因为看错小数点而出错。如“超市中的笔记本价格是2.5元,一本童话书的价格是25元,小明拿了55.5元要买一本笔记本和一本童话书,问还能剩下多少钱?”有的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将笔记本的价格看成25元,所以将笔记本的价格和童话书的价格相加,即25+25=50(元),再用55.5-50=5.5(元),最后算出小明只剩下5.5元。很显然,这个结果是错误的。

为了培养学生看清楚、看仔细的良好计算习惯,笔者要求学生在开始做题之前,认真地看清楚题目的数字、小数点、符号等要素,再选择计算方法。笔者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一道练习题:甲与乙的钱数之和比甲多4.3元,比乙多2.07元,问甲比乙少多少钱?

笔者要求学生重点看清楚小数点的位置,再随机检查学生的计算情况。小张先分析了题干,认为应该先把甲的钱数设为x ,把乙的钱数设为 y,然后再进行具体的计算。此时,小张发现算不出来了。

笔者分析小张的错误,说道:“小张就看了小数点,却没有认真分析题目。解答此题,应该先弄清‘甲与乙的钱数之和比甲多4.3元这句话的含义,现在请同学们一起分析一下,甲与乙的钱数之和比甲多的部分是乙的钱数,所以乙的钱数应该是多少元?反之,甲与乙的钱数之和比乙多的部分是甲的钱数,所以甲的钱数应该是多少元?”学生通过笔者的讲解,拓宽了思维,同时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看清楚小数点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笔者要求学生养成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的习惯,让学生在计算出结果之后及时地验算,如果有错就要及时地纠正。笔者还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避免因为书写潦草、格式不规范而导致计算错误。

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能力是学生必不可少的能力,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灵活、准确地计算,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数学精神。

【参考文献】

[1]宋生宏.自主学习下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与发展[J].家长,2022(14):61-63.

[2]郭晨曦.关于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初探[J].智力,2022(12):97-99.

猜你喜欢

计算小学数学
经济增加值EVA——企业业绩评价新指标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