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入园焦虑原因及其解决策略探析

2023-06-04卢惠菊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入园焦虑幼儿

卢惠菊

【摘要】幼儿入园焦虑是指幼儿与抚养者分离时,刚进入幼儿园时对幼儿园环境和老师产生不安全感和恐惧感的一种分离焦虑反应。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减轻幼儿的入园焦虑,能使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进而安心接受教育,对他们将来能力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  入园焦虑  教育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2-0130-03

入园,是幼儿社会化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是第一次离开家庭,从一个自小熟悉、有安全感的环境进入到一个陌生环境,心里都会有不适应的感觉,也就是“分离焦虑”。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定的焦虑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但是长时间的焦虑则会影响孩子的健康。近年来,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问题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关注,也有不少学者针对初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事实证明,只有减轻幼儿初入园的分离焦虑,才能使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进而安心接受教育,对他们将来能力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幼儿入园焦虑产生的原因

幼儿入园焦虑的形成主要是与家长的教养方式、幼儿生活环境的变化、保教人员的教养态度等幼儿园教育生态有关,也与幼儿自身的因素有关联。我把它归结为两个核心点:

(一)心理需要的缺失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指出,3岁左右的孩子,与抚养者之间刚刚建立起稳定的依恋情感,因此,爱、安全感、归属感都是他们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安全感。幼儿刚入园时,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会让他们觉得害怕,母婴之间稳定的依恋情感遭到破坏,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就会出现不安、哭闹、抵触等消极行为,甚至会觉得爸爸妈妈抛弃了他们。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认为:“孩子出生一直持续到两岁多是对秩序最敏锐的时期,他们喜欢有秩序而且相对稳定的生活,当孩子习惯了家里相对稳定的生活,与抚养者也建立起稳定的情感关系时,突然被送到幼儿园,这种稳定而有序的生活遭到破坏,也会出现许多消极的行为。”

(二)家园生活的差异

幼儿在入园前,一般都得到家里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当他们有口渴、饥饿等基本生理需要时,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只要一个手势、一个动作甚至一个表情,就可以及时得到家人的应答。但是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大家都有统一的作息时间和生活制度,没有了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教师也不可能随时随地照顾到每一个孩子,更不可能满足全部孩子的所有要求,幼儿必须学会独立地穿衣裤,独立地吃饭和睡觉,还必须遵守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适应能力较弱的孩子就会出现“呕吐”“拒绝吃饭”等入园焦虑的表现。

二、减轻幼儿入园焦虑的有效策略

上文分析了幼儿的入园焦虑主要是家长的教养方式、幼儿生活环境的变化、保教人员的教养态度所导致的。针对这几方面的原因,我从家庭环境、教育生态环境和教师教育教学形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一)家园配合,做好新生的入园准备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幼儿教师要做好新入园孩子的家访工作,它不仅可以让教师了解到幼儿的生活环境,对家长提出一些入园需要注意的事项,还可以消除幼儿对教师的陌生感。

首先,在家访中,教师要做好家访笔录,全面了解幼儿的情况,比如幼儿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以及生活和作息习惯,这有利于教师为孩子制定出更具有个性化的教育计划来帮助幼儿缓解入园焦虑。其次,教师应该全面介绍幼儿园的情况。比如,让家长了解到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以及一些行为规范,便于家长利用暑假的时间,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时间和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在谈话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入园须知告诉家长,比如孩子几点入园、离园,事先要不要在家里吃完早餐再去幼儿园等。教师还可以顺便做好教育家长的工作,告诉家长千万不能用幼儿园来吓唬孩子,不能跟孩子说:“你不乖就送你到幼儿园去,不接回来了”“你不乖我就告诉老师了”之类的话,这样会让孩子对幼儿园充满恐惧感,孩子到了幼儿园只会觉得更害怕。再次,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跟孩子进行初步的情感沟通,比如对孩子亲切地微笑和点头,身子下蹲轻声地与孩子问好。除此之外,教師也要告诉孩子入园后即将面对的事情,比如要与妈妈暂时分开,喝水、小便要排队等,让孩子有入园的心理准备。最后,在开学初,幼儿园可以适当开展一些亲子活动,使幼儿对幼儿园产生向往的情感。比如,笔者所在园每年都会开展“早期教育进社区”活动,就是让家长带着孩子参加亲子游戏。通过教师带领孩子玩游戏、玩玩具、参观幼儿园,让幼儿开始喜欢老师,并感到幼儿园是个乐园,使他们产生向往之情。

(二)创设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缓解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

教育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原理和机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规律,揭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幼儿教育生态学是教育生态学的一个分支,通过探讨幼儿成长的生态环境,研究最适合幼儿成长的环境条件,以及预防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可能带来的身体、心理等方面的伤害。

从精神层面来说,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能使幼儿情感上的需要得到满足。教师是幼儿进入幼儿园后的“重要他人”,幼儿对父母的依恋是否能安全转移到教师的身上,主要决定于教师对孩子的照顾。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比较自然的方式,如充满爱意的亲吻、发自内心的拥抱等,让孩子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从心里把教师当成是可以像父母一样值得信任的人,使幼儿将对父母的依恋转移到教师身上。教师积极地给予幼儿情绪上的应答,这将帮助幼儿很快地适应环境。同时,教师与家长亲切的交谈,也可以促使幼儿放心地与教师交往。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部分教师为了能够控制幼儿哭闹的情绪,常常会对幼儿采用吓唬、恐吓的语言,这样虽然能够暂时控制孩子的情绪,但实际上加深了孩子对幼儿园的排斥心理,从而延长了他们对幼儿园生活的适应期。

从物质层面来说,创设温馨、舒适的物质环境,可以让幼儿形成对新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宿感。蒙台梭利说过:“必须注意为儿童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一个适当的环境,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是第一次离开家庭,所以必须对幼儿园活动室进行加工,让新入园幼儿觉得幼儿园像他们第二个家,从心里上建立安全感,解除他们到新环境的不安情感困扰。可以说,幼儿园的生活环境不论是室内的还是室外的,都应该是温馨而又充满童趣的。这种环境不仅应当考虑幼儿园的教学需要,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借鉴“家”的元素,能让幼儿感受到家的氛围。值得一提的是,模拟家庭式的娃娃家最能让幼儿找到家的感觉,迷你厨具、小衣柜等,再放上幼儿从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等物品,让幼儿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照顾宝宝等。这种温馨、舒适的家庭生活场景不仅可以深深地吸引幼儿融入其中,而且可以逐渐转移幼儿对父母的依恋,形成对新生活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从而淡忘分离所带来的焦虑与不安。除了娃娃家的创设,其他区域环境的创设也一样。

入园适应是小班幼儿开启与外界环境沟通的第一步,小班幼儿入园之初急需情感上的陪伴与知识经验、技能的学习,以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为帮助幼儿更快、更好地适应环境,我们通过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物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交往环境中深入交往,缓解小班幼儿紧张、焦虑的情绪,从而帮助他们缩短入园适应期,更快地融入幼儿园集体生活。

(三)教师教学形式多元化

1.心理过渡区,采用逐步入园方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初入园的幼儿面对众多陌生的任务需要花费很多的“大脑容量”,很多幼儿可能会由于大脑认知加工“透支”而产生各种问题。为了减轻幼儿心理负担,幼儿园可以为新生拟定心理过渡区,采用逐步入园的方式。据笔者了解,厦门市部分幼儿园采用了这种入园方式,他们在开学前几天先让1/3的孩子入园半天,过几天让第二批孩子入园半天,再过几天让第三批孩子入园半天,最后把时间慢慢延长,这样既能使孩子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还能避免幼儿不良情绪的交叉感染。

2.开展简单、有趣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对于新入园幼儿来说,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一些能满足他们想获得安全感、归宿感需求的游戏。比如音乐游戏《找朋友》《碰一碰》;语言游戏《小手拍拍》《猜猜我是谁》等。在游戏的过程中,游戏的情节应该简单,不要让幼儿有过多的等待时间,因为新入园的孩子还没有形成集体意识,他们的无意注意占主导,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教师所提供的游戏材料,也要注重丰富性和有趣性,如有响声的、可以移动的等。幼儿生性活泼好动,还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户外活动(如滑滑梯、奔跑、器械游玩等)使幼儿释放许多负面情绪,成功转移对抚养者的依恋。但是目前很多幼儿教师出于安全的考虑,经常将孩子困在班级里,不敢带孩子到户外进行活动,反而导致孩子情绪更不稳定,哭闹得更加厉害。笔者曾经做过此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经常参加户外活动的小班孩子比没经常参加的孩子更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生动有趣、亲近户外这类参与性较高的游戏,能让幼儿在游戏交往的过程中,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重新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克服来自幼儿园陌生的环境所带来的困扰,逐渐实现对新环境的脱敏。

3.采用一些激励的方式

对于孩子情绪上的变化,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激励方式来满足孩子想得到关爱的情感需求。笔者所在园的小班在幼儿入园前会创设仪式感满满的“小惊喜”,如在班级门口创设“全家福”照片展板、投放一些小礼物,可以是小红花、糖果、小饼干、桔子等等,以此为幼儿营造一个有爱、温暖、有家一样感觉的环境。还可以在班级里设置“本周之星”栏,具体做法是:用即时贴围成了一个大背景图,然后把孩子的照片都粘贴在上面,让孩子入园离园时都去拿符合自己情绪的表情卡贴在照片下面,每周的最后一天,谁的笑脸表情卡最多,谁就是班级里的“本周之星”,也会获得相应的礼物。通过这些“小惊喜”“本周之星”等等的激励方式,能为缓解幼儿入园焦虑起到较好的作用。

4.开展“以大带小”活动

幼儿进入集体生活后,除了面临与爸爸妈妈的分离,还要适应集体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如服务自我、人际交往冲突等,在心理和行为适应上都容易产生入园焦虑,因此帮助小班幼儿快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幼儿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老师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帮助、安慰、陪伴幼儿,但班里仅有三位老师很难快速让所有孩子较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相反如果有年龄相差不多的哥哥姐姐陪伴,小班幼儿的焦虑情绪会逐渐减缓,同时也能更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为此,我们开展“大带小”活动,希望不同年齡及发展水平的幼儿之间自然地形成一个认知和互动的立体空间,在彼此交往、分享与互动中,小班幼儿能不断调适自身的角色,快速适应新环境与生活方式。

5.全面了解孩子,关注个别差异

教师在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一些不哭不闹的孩子,尤其是个性比较内向的孩子,这些孩子的心理相对比较敏感。不哭不闹不代表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说不定他们只是由于性格内向而不习惯把自己的情绪反应给陌生人看。对于这部分幼儿,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通过幼儿在家里的表现来判断幼儿是否真的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而不是单凭幼儿在园的表现来判断。对于这部分孩子,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有时候需要借助一些肢体语言(如轻抚、拥抱、亲吻等),让孩子知道老师是关心自己的;也可以多与他们轻声交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慢慢与你成为朋友。

总之,保教人员只有深入挖掘幼儿入园焦虑的表现及其根源,合理地将家长、幼儿园环境以及教师教育教学形式有机整合在一起,才能达到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姜永杰.心理学视角中幼儿入园适应探析[M].幼儿教育,2006.7

[2]周燕军.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透视与思考[J].学前课程研究,2007(7):25-28

[3]陈晋颖.浅谈小班入园焦虑对策[J].学前课程研究,2007(7):15-17

[4]鲍雪云.如何帮助新入园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J].当代学前教育,2008(1):41-43

[5]周念丽等.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佘翠花.幼儿园入园焦虑的成因及消除对策[J].幼儿教育,2006(7):20-21.

猜你喜欢

入园焦虑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新生入园体验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幼儿入园焦虑案例分析与解决策略
教师巧评价,幼儿少焦虑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新入园幼儿入园焦虑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