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本科专业以评促建的路径分析
2023-06-03柯镇昌王苓黄节
柯镇昌 王苓 黄节
摘要:近年来,高校专业评价工作陆续展开,以评促建成为重要话题。地方高校本科专业需要深刻认识本科专业评价的现实意义、地方院校本科专业在专业评价中的优势与劣势,还要及时认识和跟进专业评价的规则变化。在具体办学过程中,既要对标对表对照评价指标,有针对性地增强补弱,还要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形成恰当的教学目标,并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夯实教学内涵,凝练专业特色,形成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提升。地方本科院校以评促建,要求所有专业建设者端正态度,时刻注意各方面工作的协同发展,做到以计划为先导,切实保证计划落到实处,并且要积极争取学校学院的各项支持,形成具有长效机制的改进模式,才能真正达到在评价中求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评价;以评促建;教学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80(2023)01—0065—(04)
DOI:10.19717/j.cnki.jjus.2023.01.012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规模宏大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建成,学界对各大学及其学科专业建设水平进行科学评价的需求就日显迫切,“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地评价我国大学及学科专业的建设发展水平,已成为政府管理部门、高校领导和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1]最近十多年来,我国各省陆续展开多轮高校专业评价工作。面对扑面而来的各种专业评价,地方本科院校需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利用专业评价做好以评促建,构建有利于学校、学科和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不但要能够在未来的专业评价中充分展现自身的优势,更要借助专业评价实现学校办学水平的真正提升。
一、地方高校本科专业需要加强对专业评价的认识
地方院校的“地方性”主要体现在生源、学生就业、服务对象及资金来源的地方化[2]。相比于各种部属或省属一流大学本、硕、博多层次教学体系,地方应用型高校常以本科教学为基本任务。面对近年来各省陆续开展的本科专业评价,各地方高校的教学管理者及专业负责人对此都必须形成良好的认识。
首先是要深刻認识本科专业评价的现实意义。“评价是教育发展的指挥棒,我国教育发展新阶段及新任务需要新的评价体系与原则方法进行导航,它直接关系到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和用人观。”[3]“与专业评价的外部保障机制相比,专业评价更应该成为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的支柱。”[4]客观科学的教育评价,可以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可以为学生入学和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提供良好的分析数据,更可以为高校的自我发展提供良好的参考信息。专业评价是高等教育评价中的重要内容。传统的专业评价更具有功利导向性,评价结果往往被用作后来教学资源投入的核心依据。相比而言,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中的专业评价具有学科和专业评价一体化、突出课程、回归学生本位,强化过程性指标、注重评价形成性功能、弘扬特色文化引导卓越发展等特点[5]。现代专业评价的开展不再是为了激发竞争,其目的更多是为了引导专业改善教学模式,增强专业内涵,形成学科特色和提升育人水平,达到以评促改和以评促建。现代高等教育如果缺少正确合理的综合评价,不仅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更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地方高校因为缺乏一流高校在高等教育群体中的引领意识,更需要充分认识专业评价于现代本科教学的积极意义,改消极应付为主动需求,改被动承受各项评价任务为积极利用各种评价信息。
其次是要充分认识地方院校本科专业在专业评价中的优势与劣势。相比于一流高校,地方院校的本科专业往往都具有办学时间短、办学体量轻的特点。由于办学时间相对短,社会影响力远不如一流学校,受舆论的关注度低,因此在面对专业评价时,感受的压力相对较小。由于教学体量轻,面对专业评价标准的改革变化时的应变速度也更快捷。其劣势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相对较弱,更兼缺少硕士点、博士点的支撑,在专业评价中总属于弱势的一群。二是在专业评价过程中难以获取教指委主任、副主任等职位,缺少话语权;三是容易形成急功近利心态和重数据、重结果的短视行为;四是难以留住优秀人才,不易于在未来的专业发展中制定过于高远的达成目标。
最后是要及时认识和跟进专业评价的规则变化。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专业评价的形式和标准都在不断变化。总体而言,最新的专业评价更加重视课程目标的达成,重视学生思想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养成。例如2021年江西省的第二轮专业评价就比上一轮评价增加了许多评分项目,教师科研的比重显著下降,学生成果的比重明显增加,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产出导向评价思维。评价规则是指挥棒,各专业不但要随时关注评价规则的变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根据新近的评价理念对规则的未来走向作出合理预判,才能避免在未来的专业评价中陷入顾此失彼的被动局面。
二、地方高校本科专业以评促建的工作方案
现代的本科专业评价不是高等教育的终点,而是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起点。地方院校本科专业面对专业评价及其评价结果,必须积极借助各种评价信息,认真考究本专业的办学得失,形成新的教学改革工作方案,达到真正以评促建的目的。
首先,要对标对表对照评价指标,有针对性地增强补弱,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强,都有我优”。一是要针对自己容易陷于空无的指标点,例如教师的省级以上奖项和荣誉、省级以上一流课程、国际化人才培养,学生获得高级奖励等方面,都要及早布局,提前培育。在这些指标点上,哪怕仅获点滴成果,都可以避免填报时出现零内容的尴尬,否则无论在定性或定量方面都会失分严重。例如文科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一般都少获批专利,一旦有些许内容填入,就很容易与其他学校的相同专业拉开分差,形成优势。二是针对分值较高、容易出成果的计量性指标点,要加大投入,增加数量,形成数据上的优势。例如在教师科研和教研项目、学生发表论文、参与科研、获取奖励等方面,都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教师学生形成尽量丰富的成果。三是限定数量的指标点,例如教师学术论文、学生毕业论文、优秀在校生和毕业生情况等,因为所有参评者的数量都是一样的,就需要精心打磨,提升层次,优中培优,形成高质量成果。
其次,积极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形成恰当的教学目标,是形成正确合理的教学模式的先决条件。对标对表的改进只是教学质量提升的表象,实质性的提升则有赖于先进教学理念和合理教学模式。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研究的深入,许多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涌现,诸如“立德树人”“新文科”“实践教学”“协同育人”“课程思政”“产出导向”“五育并举”“卓越人才培养”“书院制”等关键词被反复传播。这些词汇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教学思想,往往承载着特别意义的教学理念。作为专业管理者,必须深入研读这些关键词及其背后的教育思想,一方面要从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中汲取教学改革的启示,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将新颖的教学理念同自身的办学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避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为了变而变的教学变革。总之,积极引入具有先进性的教学理念,结合学校和专业的办学目标与条件,是探究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的重要路径。
最后,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夯实教学内涵,凝练专业特色,形成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提升。相对而言,在同一个省中不同地方高校的相同本科专业,办学水平的差距一般不会太大,在办学时间、师资力量、教学平台、教学环境等方面往往都在伯仲之间。也正是因为彼此水平的差距不大,才有了评价的意义。一个专业要想在诸多学校中脱颖而出,就必须积极作为。一是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改进原来教学模式中的不足。教学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方法的变化,而应该是在从宏观视角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审视和思考的基础上,对原有教学方法的改善和提升。二是要在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切实夯实教学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专业内部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形成“教学—评价—完善”体制,做到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提升。“在高校及高校内部专业的建设中,只有对自身作出客观的、全面的、系统性的评价才能有针对性的对高校及其专业进行更好的建设与完善。”[6]三是善于凝练专业特色。这就需要在保证教学内涵的基础上,实现现有师资力量、教学条件、所在区域文化传统及科研平台的有机结合,形成独特的教学方向,做到我有他无,形成专业评价中的闪亮点。
三、地方本科院校以评促建的工作原则和要领
首先,做好地方本科院校以评促建工作,要求所有专业建设者端正态度,做到有信心、有决心、有耐心和有恒心。一是要有信心和决心。地方院校大部分专业在与一流大学相同专业的比较中,办学劣势明显,诸如经费、平台等方面常常捉襟见肘,地方院校老师难免因此在心中滋长悲观情绪。实质上,在以往的专业评价中,也有出现过不少地方高校的专业比一流大学相同专业排名更好的情况。因此在以评促建过程中,地方高校教师更应该抱定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形成“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共识,必然能够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二是要有耐心和恒心。教育是细致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依赖彩票式的做法,而是需要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大事必始于细,难事必始于易,只有在教学中将认真细致做到常态化,才能在积累中产生突出的教学成绩。
其次,做好地方本科院校以评促建工作,必须时刻注意各方面工作的协同发展。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注意教学与科研的协同发展。普通本科院校与职业院校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体现在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上。对于专业发展而言,科研与教学好似双腿走路,不但缺一不可,而且必须协同进步,才能避免发展不平衡。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才是两者之间的合理关系。二是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同发展。理论教学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熟悉和理解,实践教学则是培训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方式,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理论教学。近年来的专业评价日益突出对教学产出的考察,学生的专业成果成为了重要的评价指标,诸如学生论文发表、科研参与、比赛获奖等数据的积累都有赖于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三是注重不同专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尤其是相近专业之间的交叉发展。“人才的培养既要满足学术水准,也要满足社会需求,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恰恰需要打破学科与专业的限制,不能囿于过于细化的一级学科,知识理论体系与人才培养实际应该有机结合。在评价中强化学科和专业建设两者的相互融合和促进是必然的选择。”[7]相近专业在教学上的交流互动,有利于学生专业视野的开拓,有利于专业特色的凝练,因此也更容易形成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学成果。四是要做好教学实践、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与教學奖励的协同发展。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发现不足,推动教学改革;对教学改革的目的、过程及效果作出评判,实施教学研究;在上述教学及教研活动中累积成果,申报教学奖励。上述内容都是未来专业评价的重要方面,做好各个环节的协同发展,是提升相关教学成果的重要保证。
再次,做好地方本科院校以评促建工作,需要以计划为先导,切实保证计划落到实处。地方高校的本科专业一旦确立符合自身专业发展的教学理念和培育模式,就必须尽快确定专业发展的近远期培养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制定一套系统的、长效性的、具有可行性的教学工作计划,并努力将其付诸实践。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作为工作先导的专业发展目标与计划,必须是既可以达到、又不是很容易达到的目标。目标计划一方面要切实可行,不是异想天开,另一方面则必须高于常规目标,以硕士点的要求建设本科专业,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卓越教学的理念。二是要加强过程管理,形成专人专项负责,制度上墙,目标上墙,进度上墙,实现稳步推进。三是专业自身内部要形成良好的评价体系,以此激励全体师生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形成有效的内部驱动。四是要注意做好各种工作的记录,事事皆留痕迹,既有利于各种成果的材料凝练,也为后来的教研活动提供真实可靠的实际案例。
最后,做好地方本科院校以评促建工作,还需要立足学校的办学定位,积极争取学校学院的各项支持。一是资金的支持。教学改革、学科发展和课程建设,都离不开资金的使用,充足的资金是实施以评促建的重要保证。二是政策的支持,学校在工作量认定、职称评定、项目评审、奖励倾斜、平台设置等诸多方面的制度文件,都可以对建设形成重要影响。三是人才的支持。优秀的师资力量是专业发展的根本力量,而招引、培养和留住优秀人才,往往不取决于专业内部,更多依赖于学院乃至学校层面的资助。另外,专业发展中的招生规模、硬件设施,往往取决于学院和学校的支持力度。因此在各方面所争取的学院和学校的支持力度,是影响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结语
通过专业评价达到以评促建,是地方高校本科专业谋求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以评促建不是简单的教学整改,不是单纯的纠错,而是不断改进、循环进步的系统工程。地方高校专业建设者必须充分认识专业评价在专业建设中的积极意义,端正态度,科学研判专业发展的方向和态势,充分考量自身专业的现有水平及内在潜能,形成具有长效机制的改进模式,由此在教学及管理过程中不断摸索实践,才能真正达到在评价中求发展的目的,最终实现有效提升专业实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邱均平主编.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9-2020[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3.
[2]饶思燕.地方普通高校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大学(研究版),2017(12):53.
[3]刘宁等.2021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基本做法与结果分析[J].评价与管理,2021(2):26.
[4]袁东敏.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问题、借鉴与选择[J].当代教育论坛,2017(4):66.
[5][7]杨频萍,汪霞.“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学科专业评价创新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8(6):66-71.
[6]刘红等.高校内部专业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19):144.
(责任编辑 程荣荣)
基金项目: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一般课题“中学古诗文核心思政元素的发掘与教学应用研究”(编号SZUJJYW2022-1158)。
收稿日期:2022—11—08
作者简介:柯镇昌(1974— ),男,江西瑞昌人,文学博士(后),九江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学;王苓(1972—),女,江西吉安人,九江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播音与主持、普通话教学;黄节(1974—),女,江西高安人,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