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主体参与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3-06-03李育红

拳击与格斗·上半月 2023年2期
关键词:研究与实践体育教学初中

李育红

摘 要:在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部分体育教师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没有对自身的教学手段进行完善与改进,严重影响了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新课改对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得到了提升。体育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素养发展来开展相应的体育教学活动,不断完善体育教学工作。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主体参与模式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主体参与模式;研究与实践

对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此阶段的学生不仅个性较为突出,而且具有好动、好玩的特点。该阶段的学生,身体素质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需要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来满足自身的个性发展需求及心理发展需求。此时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来开展个性化的体育教学活动。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育学习较为被动,体育课堂的参与性较低,造成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体育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主体参与模式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不断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 主体参与模式的优势

在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个性发展需求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育教师可以使用主体参与模式来展开体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具有更多的发言权及主动性,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课堂的快乐,享受到运动所带来的快乐,激发对体育锻炼的热情。

1.1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体育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不仅要保证课堂上学生的安全问题,还需要充当指挥员的角色来引导学生展开各种各样的体育锻炼。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身心发展需求来运用对应的训练方式,引领学生开展科学的体育锻炼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在后续的体育锻炼中,要持续跟进学生状态,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体育的魅力。

1.2 能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能

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将课堂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并对自身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改进。体育教师是体育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在课堂及活动中的表现需要体育教师的引领。体育教师可以对自己所使用的组织方式及活动方式进行创新与改进,使用多元化的课堂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课堂的参与度。课后,体育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认识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日后的课堂中进行改进与优化,有效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2 当前初中体育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在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热情较低。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虽然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工作在稳步推广与执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多数体育教师为了应付中考而展开教学,为了达到体育考试的要求,机械地让学生展开体育锻炼。虽然体育是中考必考的科目之一,但是学生却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只是根据教师的安排展开机械性的锻炼,将自己的学习重心放在了文化课方面。甚至部分学生对体育户外锻炼产生了抗拒心理,不能正确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不能按时参与相应的体育活动。

3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主体参与模式的意义与作用

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主要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教学内容。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体育锻炼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着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身体健康情况,而且还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体育教师使用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堂的热情,通过科学锻炼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当前初级阶段的体育教学现状无法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体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需求对自身的教学方案进行创新与优化。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可以广泛应用主体参与教学模式。这需要体育教师不断反思以往的教学活动,对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体育训练。体育教师可以使用提问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堂的热情,化被动为主动。

4 体育教学过程中造成学生参与度较低的原因

4.1 教师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会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来带领学生开展体育课堂活动,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般是利用讲解、示范、自由练习的顺序进行教学活动。例如,体育教师在进行跳远教学的过程中,会进行助跑的动作演示。学生只是了解了助跑的动作,可是并未掌握助跑及跳远动作技巧,与教师也没有进行相应的交流与探讨,导致体育课堂枯燥无趣。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热情会大大降低,甚至对体育课堂产生抵触心理。该阶段的学生虽然有好动的特征,但是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体育动作理解不够充分,在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失误的现象,严重打击了体育运动热情。

4.2 学生并不重视体育课堂的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更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将自己的精力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甚至部分学生为了提高文化课的考试分数,会将体育锻炼放在学习文化课之后,严重缩短了学生体育训练的时长。近年来,体育也被加入中考的考核科目当中。学生为了保证自己的中考分数,在日常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只是进行机械性的体育锻炼。体育课堂的氛围比较沉闷,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压抑的心理,对体育训练产生抗拒。部分学生在完成体育考试之后就不再开展任何体育锻炼活动,只进行文化课的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4.3 部分教师对课堂过度把控

根据调查可以发现,在以往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全面把控课堂的教學进度,营造出紧张的课堂教学氛围,导致一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十分惧怕体育课堂。面对体育测试,也没有充足的自信与参与热情。体育教师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学生在进行体育训练的时候需要不断规范自己的动作与行为。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将课堂练习的决定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决定课堂练习活动的内容,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感。比如,在篮球课堂中,男生可以进行篮球实战,女生可以进行运球训练。对不同的群体展开不同的体育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可以有效提升每一位学生的篮球技能。

5 有效应用主体参与模式的策略

5.1 教师要突破以往的教学思维

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突破以往的教学思维,__对自身的课堂教学方案进行优化与改进,不断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堂的热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体育教师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成长需求,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来进行相应的体育训练活动。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动作,而且还需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运动方法与运动技巧,避免学生做出错误的动作。例如在进行足球训练的时候,教师不能只对学生讲解足球训练的特点之后就让学生自主展开练习,而是要向学生讲解足球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学习兴趣,之后向学生演示正确的踢足球的动作技巧,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最后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让学生自行进行练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练习效果。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予以鼓励,不断提升学生对于足球练习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观念。

5.2 根据学生的表现予以鼓励

初中学生的心理发育并不成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情绪出现大幅度的波动。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予以积极评价,不断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热情,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体操课堂的学习中,因为不同学生的体质不同,所以训练效果不可能一致。此时体质较弱的学生自信心会受挫,体育教师要予以正确的引导与鼓励。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展开相应的练习,通过积极的引导与鼓励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5.3 不断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

初中学生会受到家长及社会方面的影响,忽视对体育学科的学习。另外,枯燥的体育课堂也会影响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降低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体育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及主动意识,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每一位学生在体育课堂中都会有所收获。在课下,体育教师要与学生展开积极的沟通与交流,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进而开展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比如,若是学生对学习踢足球的兴趣较高,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球类的教学活动。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安排相应的教学活动。但是体育教师不能一味地根据学生的要求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而是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身体发展特点来设置不同的训练模式,让学生在不同的训练中获得不同的进步。比如,在课堂前十分钟,可以让学生进行热身运动,为课堂后续的体育训练做好准备,避免出现运动伤害等现象。

5.4 展开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活动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对于体育课堂的教学认识具有一定的偏差。认为体育课堂只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机械的训练活动,达到考试的标准就可以了。完全忽视了学生的身体发展需求,打消了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根据学生的身体发展需求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通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及运动项目来展开科学有效的教学。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组织多元化的体育比赛,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对学生进行分组,由体育教师来担任竞赛评委,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体育训练的乐趣。为了避免学生对体育考试产生恐惧心理,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观看比赛录像,根据录像来向学生讲解运动技巧,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热情。之后选择一些技术较好的学生进行动作演示,教师可以对错误动作进行纠正,使其动作达到标准。在讲解完毕之后对学生进行分组,组内自由组织展开小型的跑步比赛,让学生自己制定奖惩方案,激发学生对比赛的参与热情。

6 结语

总而言之,利用学生的主体性开展相应的体育教学活动可以全面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调动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打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对学生予以正向的引导,提升学生的体育课程参与程度。

参考文献:

[1] 楊克琴. 探析初中体育教学中主体参与模式的应用实践[J]. 学周刊,2014(36):77.

[2] 刘传军. 初中体育教学主体参与模式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9):140-141.

[3] 潘明, 朱为民, 王健, 等. 初中体育教学主体参与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体育与科学,1999(6):35-38,51.

猜你喜欢

研究与实践体育教学初中
基于TBL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