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主体参与式教学在初中体育课程中的构建

2023-06-03盛大庆

拳击与格斗·上半月 2023年2期
关键词:模式构建初中体育

盛大庆

摘 要:体育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主体参与式教学以结构协调论为理论支持,着眼于学生内在需求,通过调动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其次对主体参与式教学理论进行研究,最后通过对“主体同化”“主体修正”“主体尝试”为代表的三种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为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

关键词:主体参与式教学;结构协调理论;初中体育;模式构建

主体参与式教学是以“结构协调论”理论为依托的新型教学方式,整合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及课堂的教学结构等,着眼于学生的内在需求,通过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良好教学环境,为学生的体育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通过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来发挥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1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局限

传统体育教学理论强调对动作教学的规律总结,遵循从简到繁、由易入难的教学顺序,这也逐渐成为众多体育课程所坚持的教学原则。如,在篮球运动教学时,教师会从最简单的传接球、运球、投篮等简单的动作练习开始,然后过渡到组合动作的技术训练,最后再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形成从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教学转化。

从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一些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或教学培训的学生,也能在某些体育运动项目中体现出较高的运动水平,如,从未上过足球课或经过专业足球技术训练的学生,在足球运动方面却能表现出较好的足球技艺,在球场上踢得有模有样;在篮球运动中,若只让学生单独进行练习,他可能坚持不了多久,可是一旦有其他学生加入进来,他们就会兴趣盎然地练上好几个钟头。上述种种现象引起了众多体育教学研究者的强烈关注,也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提出疑问:应该从何处入手,构建怎样的教学模式,方能真正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提升。

2 主体参与式教学理论研究

2.1“结构协调理论”

“结构协调理论”源于教育心理学中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他们主张教育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科基本结构的传授,引导学生通过“发现学习”来满足内心需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结构协调理论”认为,现代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三种重要结构: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课堂的教学结构。教材的知识结构是指那些存在于各门学科当中的不同知识内容之间存在的紧密关系;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在对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加工或整理的过程中,其在认知层面上所形成的知识内化结构,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现有知识结构进行不断重组或新构的过程,通过将原有知识与新学知识之间进行认知关联,实现知识结构的内在更新与多元拓展;课堂的教学结构则是指在既定的教学目标统领下,对教学要素(教材、教师、学生)进行有效组合与流程编排,以达成教学途径与教学方法统一的一整套教学体系。这三者之间,课堂教学结构是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之间的媒介,是二者进行有效关联与相互转化的媒介。课程教学效率的提高,前提在于必须合理规划三者的关系,实现教学内容、教学主体及教学流程的和谐统一。

2.2“结构协调理论”教学启示

“结构协调理論”为现代体育课程教学提供了重要依据。它主张应从整体上把握体育教材的内容,对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全面梳理。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则需要教师通过对课程中各项运动技术在横向及纵向维度的整体把握,聚焦教材中的运动技术特点,突破原有运动项目“类别”的局限,建构以“项群”组合为主体的知识网络,为优化体育教学奠定知识结构基础。

除此之外,“结构协调理论”还主张体育教学应以学生为主,要利用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来提升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传统体育教学在面对每一个新的运动技术动作时,常会认为这是学生认知中的一个陌生领域,教学编排中包含从未知向已知探究的过程及每个步骤,忽视了对学生凭借现有知识技能经验来连接新学知识技术从而实现同化迁移的认知能力。实际上,学生在面对体育运动教学时,对其中的知识或技能均有一定认知基础或经验,优化教学结构首先应重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全面研究,通过营设一种学生认知与教材知识相互联系的教学途径,建构体育课程“从已知到未知”“再从未知到已知”的教学模型。

初中体育教材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不同运动项目具有不同的知识内容,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呈现复杂多元的特点,如果缺乏统一教学思想的指引,就会促使教学结构陷入隔离分散,不利于体育教学效果的达成。在“结构协调理论”统一指导下,不同的教材内容会以“类群”形态呈现,有助于建构整体教学思维,实现体育教学效率最大化。“结构协调理论”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全面梳理体育教材的知识结构,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基础,从中选择适合体育的教学结构模型,这三者紧密相关,互为融合。忽视对教材的知识结构统纳,或无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研究而施行的体育教学结构模式,均有悖于体育教学规律,不仅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还会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带来严重阻碍。

2.3 主体参与式教学

主体参与式教学是基于“结构协调理论”下的体育教学应用与实践。新课标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体现对所有学生的指导与激励,针对不同身体条件、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学具有明显的主体性与实践性特征,教育的过程即是对教育主体的素质进行培育及发展的过程。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受教主体,教师是施教主体,客观构成了现代教育教学的主体结构。素质教育体现对教育主体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根本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性、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有效调动,通过体育教学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而非外部驱动力,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体现其在教学中的主体需要,促使其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是现代体育教学实践的核心要义,也是主体参与式教学的根本出发点。“结构协调理论”通过协调教材、学生与教师三者的关系,为主体参与式教学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和教学指导。

3 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依据“结构协调理论”,以主体参与教学思想为指导,结合义务教育阶段初中体育教材的内容,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我们对该学段的体育运动教学结构进行整体梳理与归纳总结,形成了以“主体同化”“主体修正”“主体尝试”为代表的三种体育教学结构程式(见下表1),为主体参与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__

3.1 主体同化式教学

3.1.1 教学模式

主体同化教学模式常在技能技巧类运动项目间展开。该类教学内容在初中体育教材中,主要以体操、中华传统类(武术)运动为主,其教材特点是运动技术较为复杂,对运动技能的要求较高。教学单元通常由若干个相互连续的运动动作或运动技能构成。这些动作或技能均经过特别设定,学生在日常的生活经历中较少接触。但这些技巧技能动作并非空穴来风,它们部分存在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当中,可依据教材中這些动作技能知识的特点,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通过“主体同化”模式构建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型。

3.1.2 教学程序

在实际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与新学技能技巧相关的技术,或通过课前提炼出的简单动作练习等,来同化新旧知识,实现运动技能技巧的内在关联;其次,在复习同化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运动技能技巧学习要素,促发学生挑战与探究的欲望,本步骤可根据知识难易程度进行细分细化,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再次,将新学知识技能中,学生凭借原有认知经验无法实现的运动技能技巧进行示范、讲解,以弥补学生内在需要与体育技巧技能真正实现所需之间的缝隙;最后,将新旧技能技巧进行融合同化,引导学生反复体验(训练),为完整的运动技术动作进行最终定型。

3.2 主体修正式教学

3.2.1 教学模式

主体修正教学模式常依托体能拓展类运动项目进行。该类教学内容主要以田径类、身体素质类内容为主,其运动技术的复杂程度较低,运动行为受技能技巧的约束性较弱,项目所含技术多源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其中技能对多数学生而言掌握起来较为容易。但这类教材内容并非随意设计,其内部呈现螺旋式结构,体现逐级增强的学习要求。结合初中体育教材,针对这些体育教学内容,可运用“主体修正”式教学来建构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型。

3.2.2 教学程序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对学习内容进行最初体验;其次,教师对学生展示出的运动技术要领或动作产生的问题进行纠正,提供正确示范或教学指引;再次,学生依据新的教学技术要求,结合自我主体感觉及体验,进行自觉调适,以符合运动项目的学习需要;最后,反复练习,以达到技术动作的需要,掌握全部运动动作技能。

3.3 主体尝试式教学

3.3.1 教学模式

主体尝试教学模式围绕球类、水上或冰雪类项目展开。在初中体育课程编设中,此类教材内容常通过游戏或比赛形式体现,将体育运动锻炼融于竞技比赛活动之中。像球类运动,其中包含很多技术动作和技术组合,每个动作或技术组合均包含较强的技术含量,学生对此类活动内容的喜爱,绝非是因为教材中的某个动作或动作组合,而是被项目整体游戏(竞赛)活动方式所吸引。这些运动项目具有极强的个性化,学生学习成果的体现既依托于教材内容与课堂训练,也与个人天赋存在紧密关联。因此,教学中宜采用“主体尝试”方式来构建主体参与教学模型。

3.3.2 教学程序

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对体育运动进行游戏设计,引导学生对体育游戏或比赛进行主体尝试。以篮球为例,根据教材中的传接球教学目标,可设计传接球类游戏,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参与体验;其次,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发现自身技术问题,内心滋生提高运动技能的内在渴望;再次,教师指出学生在游戏体验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技术要求进行指导;最后,回到游戏或比赛环节,引导学生将新技术融于活动中,以实现技术巩固和强化的目的。

4 结语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重整初中体育课程教材结构,融合学生的认知经验,进行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构建,可极大地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各项体育运动项目的有效实施。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体育运动成绩得到极大改善,课堂参与度与课后练习自觉度得到有效加强,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意识获得强化,体育综合素养与运动水平均得到快速提高。主体参与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得以明确,主体发展意愿被唤醒,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不再持有以往被迫服从的心态,而会根据体育教学要求对自我身体状况进行主动调适与自觉支配,以完成学习任务,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武. 主体参与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 运动,2021(2):87-89.

[2] 万军. 对初中体育教学中主体参与模式的实践研究[J]. 中学教学参考,2020(20):55-57.

[3] 郑杭. 初中体育教学中主体参与模式的运用分析[J]. 新课程导学,2021(18):22-25.

猜你喜欢

模式构建初中体育
航空集团公司共享式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构建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多元化评价体系融入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构建
高职院校“2+3”企业化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