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教育在区域终身教育战略推进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2023-06-02向左霞
向左霞
(北京市石景山区业余大学,北京 100043)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使知识更新迭代越来越快。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们愈来愈强烈的自我实现需求,让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上升为国家的教育和发展战略。成人高等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新时代适应性人才、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学习需求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成人高等教育与终身教育的逻辑关系
(一)成人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概念辨析
1987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将成人高等教育界定为“对已经走上各种生产或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的教育”,培训重点是岗位培训,培训方式包括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内涵已发生了深刻变化。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教育对象不仅是学历补偿的需求者,还涵盖已经受过高等训练,为适应新环境、新岗位、岗位新要求的从业人员,以及已经受过高等教育训练,有进一步受教育需求或者发展个性的成年人。教育层次为非全日制方式的本、专科学历教育。
终身教育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教育思想之一,最早由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20 世纪60 年代提出。他认为一个人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便可以终身应付自如的观念已经过时,教育过程必须持续地贯穿在人的一生之中。我国《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对终身教育的解释为“一个人整个一生接受的教育”。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指出:“终身教育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它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根据的原则,而这个原则又是贯穿在这个体系的每一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的。”[1]
相对于成人高等教育,终身教育在教育时间上更长,贯穿人的一生;在教育对象上更为广泛,包括所有人,即面向人人;在教育形式上更为丰富,涵盖学校教育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非学校教育,如成人高等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2]。
(二)成人高等教育向终身教育的演变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萌芽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70%的文盲人口与新中国严峻的人才困境,在国家主导下,大力开展了扫盲运动、工农干部教育,以普及初等、中等教育为主,以夜大学和函授教育为主的成人高等教育逐渐兴起,但在当时接受人数相对较少。
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人才需求的旺盛促使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尤其是同时期终身教育思潮在国际上的传播、实践,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国家先后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意见的通知 》《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等,将“成人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并列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高等层次岗位培训、大学后继续教育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重点”,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大力支持、积极兴办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多种规格的成人高等教育,进一步增强和拓宽社会成员接受高中后教育的机会和渠道”[3]。在上述政策的推动下,成人高等教育得到蓬勃发展,办学形式包括了成人高考(脱产、函授、业余)、电视大学教育、自学考试,网络远程教育也于1999 年开始试点,在规模、结构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1999 年,全国成人高校共有871 所,占全国高校数量的44.85%;成人本、专科招生115.77 万人(含成人高考、电视大学教育,不含自学考试),占高等教育总招生人数的42.04%;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305.49 万人,占高等教育总招生人数的42.49%[4]。
在成人高等教育急速扩张的背景下,1993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提出“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02 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则首次将“形成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至此,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进入了快车道,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教育形态不断发展和丰富,“人人、处处、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方兴未艾,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2019 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化教育体系”的教育发展目标的提出,意味着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正有序向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的目标推进。
从成人高等教育向终身教育的演变,是多种教育类型、多种教育资源逐渐融合贯通的过程,以此适应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
二、成人高等教育在区域终身教育战略推进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成人高等教育搭建区域面向人人学习的成长通道
注重面向人人,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通过创造公平、开放的受教育机会,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我国在推动终身教育战略过程中的教育目标。
回顾我国教育历程,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由1949 年的0.26%上升为2019 年的51.6%,2020 年达到了54.4%,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普及化教育的转变。最初以学历补偿教育形式出现的成人高等教育,为推动和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十三五”期间,包括成人本、专科,网络本、专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专科等各种形式在内,我国高等教育每年在校人数基本保持在700 万人左右,对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的贡献率基本保持在9%左右,2018 年达到9.4%[5]。
尽管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阶段,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相对有所缩减,但是仍有众多的人因为种种原因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尤其是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人口流动较大,如不发达地区的人口向发达地区流动、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等,这些劳动人口中,还有大量人员没有接受过比较基本的高等教育(如大学专科教育)。发达地区本地新增劳动人口中,也有不少人没有接受过大学专科层次的教育。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为例,根据北京市石景山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11 月,石景山区常住人口56.79 万人,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6.85万人,仅占石景山区常驻人口的47.28%[6]。该区唯一一所区属的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北京市石景山区业余大学,每年新生入学规模均在千人左右,即使2020-2022 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入学人数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800 人左右的规模。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仍旧旺盛,成人高等教育在区域构建面向人人的终身教育体系中,为众多因各种原因未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求学者打开了成长通道。
(二)成人高等教育推动区域终身学习实践平台的构建
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的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优化、新动能的转换,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知识的更新迭代越来越快,仅靠学校教育已很难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成人高等教育在新时期极好地发挥着培养应用型、创新性人才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为例,伴随着新的城市功能定位以及2022 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石景山区迎来了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在从传统老工业基地向国际级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的首都系部综合服务区、山水文化融合发展的生态宜居示范区转型的过程中,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不断形成。新的发展态势下,各行业、各企业对人才提出新标准、新要求,企业员工、在职人员迫切需要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去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岗位、新标准和新要求。作为区域性的成人高校,北京市石景山区业余大学将自身发展融入区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主动对接行业、企业需求,专业设置跟着企业转,课程体系构建以职业需要和岗位技能为导向,为企业培养了大批用得着的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很好地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教育服务[7]。
针对北京市石景山区业余大学“十三五”期间新生生源构成的统计数据显示,该校“十三五”期间,每年校企合作生源数均在350 人左右,2018 年甚至达到439 人,校企合作生源占新生总人数的占比每年基本保持在30%左右,为该校主要的生源之一。针对349 名校企合作在校生就学习目的进行的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73.3%的企业员工希望通过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养。这就意味着新时期越来越多的企业及企业员工重视和关注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更新。
通过继续教育,将人口压力转换为巨大的人力资源,成人高等教育在推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搭建了实践平台。
(三)成人高等教育丰富了区域市民全面发展的教育供给
伴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丰富和改善,广大人民群众对自我实现、全面发展的需求日趋强烈。尤其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完善人生、丰富精神、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等政策文件,从不同角度提出要“完善老年人学习服务体系”“拓展老年教育发展路径”“有效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成人高等教育顺势而为,积极开展了老年教育的实践和探索,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老年人在追求自我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资源。
针对石景山区老年大学开展的调查问卷数据显示,364 名老年学员中,62.6%的老年学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40.7%的老年学员在老年大学连续学习时间超过三年。短期的、以兴趣培养为目标的非学历培训已不能满足这些老年人的需求,48.4%的老年学员表示愿意参加系统的、专业的、高层次的教育。自2017 年起,北京市石景山区业余大学依托成人高校的资源优势,聚焦老年人需求最旺盛的声乐、舞蹈、绘画,以表演艺术、美术专业为依托,开展了面向老年人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探索,以学历继续教育的形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陶冶性情、提升生活品质的追求。自项目开展以来,参与老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老年人每年呈增长趋势。截至2021 年,该校老年学历教育在校生近200 人,已有3 届近70 名老年人顺利毕业。该项目也因其学习内容的专业性、体系化以及教学质量的优质、教学效果的高满意率,在石景山区乃至北京市受到了广泛关注,石景山区、门头沟区、丰台区、海淀区、朝阳区、昌平区等城区均有老年人加入该校的学历继续教育中来[8]。
成人高等教育拓宽教育服务人群,创新教育服务内容,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老年人多元的学习需求提供保障,提升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品质,丰富了区域市民全面发展的教育供给,促进了区域终身教育战略的深入推进。
三、对成人高等教育在区域终身教育战略推进中作用发挥的思考
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化教育体系过程中,成人高等教育因时而变,通过改革与创新,在搭建区域面向人人学习的成长通道、构建终身学习的实践平台、丰富市民全面发展的教育供给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很好地推动了区域终身教育战略的开展。但是,纵观整个成人高等教育领域,它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以及人民群众的终身学习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进一步明确定位,丰富教育形式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已由学历补偿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化,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成人高等院校仍然死守学历补偿教育的办学定位,办学形式上仅有学历教育,其教育和服务的对象仍然仅仅盯住高等教育学历补偿的人群。如前所述,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大众化和普及化,近些年来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生源急剧减少,部分定位为学历补偿教育功能的成人高校因生源的锐减而引发办学危机。以北京市独立设置成人高校为例,2020 年北京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年度报告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开展办学的13 所独立设置成人高校(不含国家开放大学和北京开放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合计年均招生近千人,有的学校甚至全年招生人数不到100 人。严峻的招生办学形势,促使成人高校要用发展的眼光、用终身教育的视野,明确办学定位,拓宽服务人群,创新教育供给,这样才能在构建服务全面终身学习的现代化教育系统中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和课程体系,提高教学和服务质量
终身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是多元化的,提升学历者有之,提升素养者有之,充实人生者有之。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布局、课程设置、授课内容只有与人们不同的需求相适应,才能赢得发展的生机。但是成人高等教育以学历补偿教育的形式出现,完全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在专业设置上与普通高等教育高度同质化。2020 年高等学校继续教育发展年度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各成人高校前20 名的招生专业高度集中在工商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会计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务管理等财经类、管理类专业,这些专业的专科在校生人数占总规模的63.54%,与普通高校专业设置高度重合,缺乏成人高校自己的定位和特色。同时,教学大纲和课程结构仿照普通高等教育,重理论研究,轻实践操作,忽视二者教育目标定位不同、教育对象素质迥异、教学形式有差距,导致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不适应社会需求,造成成人高等教育不太被社会认可而逐渐被边缘化。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成人高等教育需要将自己置身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布局,以学习者多元的学习需求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提高教育教学和服务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用多元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区域终身教育战略的开展。
(三)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构建资源共享机制
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反观成人高等教育,大多数成人高校仍固守传统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面授为主要形式。虽然2020 年以来的新冠疫情助推了成人高等学校线上教学的开展,但相对于由国家主导的普通高校、高职院校、中小学校的数字课程资源建设,成人高等教育各自为政的数字课程资源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终身教育主体的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在实践中各自为阵,且与普通高等教育联通和协作较少。虽然我国自2016 年起,将国家学分银行作为国家战略予以推进,但是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的衔接体系还未建立、完善,成人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很难形成合力。因此,在区域终身教育战略推进过程中,要从国家层面,以共建共享为原则整合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继续教育等多元的教育资源,增加终身学习服务的有效供给。建立和形成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沟通机制,畅通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因任何需求继续学习的渠道,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学习者自觉持续学习,从而让终身学习成为一种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