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台经济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了吗?

2023-06-02楠,胡

关键词:效率绿色经济

郝 楠,胡 楷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与此同时,创新能力不足也成为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1-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十四五”规划把创新提升到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最重要的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等重要论述则指明了保护生态环境是新时代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在此背景下,绿色创新、集约高效成为我国当下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实现2030 年碳达峰目标和2060 年碳中和目标的有力途径。

一、文献综述

作为兼顾生态保护与技术进步的企业创新模式,绿色创新是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成琼文等,2022)[3]。绿色创新不仅体现在生产过程,还包括企业绿色管理过程的构建(Aguilera-Carcue&Ortiz-De-Mandojana,2013)[4]。企业绿色创新的衡量指标不一,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是在以衡量企业要素为核心的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基础上,进一步引入污染物排放来构建[5]。利用由企业绿色发明专利数和绿色新型实用专利数构成的企业绿色专利(ZL-ZS)也是衡量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一种方法[6]。绿色创新效率(Green Innovation Efficiency)则是将环境收益纳入创新投入产出,指以最低的资源环境代价得到最后的创新产出[7],以此衡量企业提高生产率、生产绿色产品和减少环境污染的能力(Braun&Wield,1994)[8]。本文在考虑资源投入过程中能源耗损、污染排放减轻程度的基础上,将绿色创新效率视为单位创新资源要素投入对绿色创新的投入产出比,即企业在不同生产阶段投入创新要素,通过引入新的生产工艺、流程或者市场变革、交易解决等方式,实现单位创新要素投入对科技产出和环保质量的提升。

当下,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互联网平台为主要载体、以网络信息基础设施为重要支撑的平台经济已然成为生产组织方式转变的新趋势[9]。关于平台经济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已有部分研究认为平台经济对企业创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平台经济将成为构建我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数字逻辑的平台经济将互联网变成了服务平台与消费者的基础设施,通过更新信息检索、交易和竞争方式,降低了企业和消费者的信息查询成本。平台凭借横向竞争提高了企业对创新能力的要求,从而提升科研要素投入的产出比[10-11]。但是,也有研究对平台经济影响企业创新持否定态度,特别是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平台经济的出现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剥削的本质,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更加尖锐,进而损害了企业的创新潜力[12]。互联网平台垄断数据这一生产资料使得平台获得超额利润,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抑制无产阶级对创新型产品的消费能力,约束企业创新能力提高[13]。关于平台经济在企业创新绿色转型中的作用也形成了不同的学术观点。平台经济在推动传统企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向更多的中小企业推广了全新的生产技术,进一步促进了绿色创新[14]。基于人工智能优化算法的互联网平台提高了劳动力的技能水平,推动劳动力和企业积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平台通过大数据实现共享经济,大大减少资源不匹配和资源浪费,具有突出的环保意义[15]。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平台缺乏产品质量监管,为缺乏质量保障和环保意识的实体企业提供便利,通过低成本的价格优势对创新能力强的高品质企业产品带来“挤出效应”,抑制了企业的绿色创新[16]。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生产力发展的有机统一、促进企业创新绿色转型对新发展格局下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经济形态平台化与数字化的发展背景,从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视角出发,对平台经济如何影响绿色创新展开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首先,本文从社会生产总过程出发,从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角度梳理平台经济影响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理论机制,进一步分析市场规模和劳动力就业技能结构对平台经济影响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中介效应。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平台经济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作用路径和方向呈现多元化和差异性。其次,基于SBM-DEA 方法测算绿色创新效率,运用2011—2019 年省级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证实平台经济发展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再次,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对平台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的空间相关性展开进一步探讨。最后,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推进平台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经济在平台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建设跨地区平台等政策建议。

二、平台经济影响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理论机制

(一)基于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分析

1.生产领域:平台经济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作用机制

平台凭借互联网技术的超高运算能力,打破个体间的时空束缚,促进企业与生产要素、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联系,通过大数据实现对消费者偏好和需求的快速收集和精准处理,降低企业的信息搜寻成本,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提升[17]。在生产领域,平台经济的出现既深化了企业的分工格局,又加速了制造智能化的进程,推动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

平台依托大数据以数字化的形式反映分工格局,并通过算法技术对分工数据的重新整理、编排、组织,应用于现实的企业生产过程,实现了对传统分工机制的改造[18-19]。新的分工体系经由互联网平台相互链接,促使制造企业及原料供应商、技术提供商、销售商等上下游企业形成了分工更加具体、职责更加清晰的产业链,提高了生产专业化水平[20]。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生产的无序性和盲目性,降低了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提升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总体上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

平台经济的发展普及了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直接促成了以信息化、大数据化为基础的企业“智能化”生产模式,通过规模化灵活定制和监视互联网进程作用于企业绿色创新效率。企业依托平台数据可以快速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实现与消费者的实时沟通,根据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实现产品的针对性改进和创新。这不仅促进企业单位资源投入产出提升,减少资源浪费,保障企业实现创新优化,同时避免了供需错配问题[21-22]。此外,企业与客户的柔性化互动机制也扩大了企业的市场范围,开拓了企业的创新视野,让以突破传统创新要素投入路径为特征的革命式创新成为更多的企业的选择。平台经济在工业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工业互联网能够直接作用于制造业的智能制造过程。生产者可以凭借互联网平台创建属于自己的实时环境监控平台,实现对企业生产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行为得到实时监控,不仅促进企业经营效率提升,更有效控制了可能出现的污染行为,使企业清洁管理水平得以有效提升[17][22]。同时,在实时监控平台的帮助下,企业对自身生产流程的了解更加细致入微,这为超精密加工提供了用武之地。企业通过将创新要素的投入与超精密加工相结合,使得企业可以在原子级别精度投入创新要素,做到了创新要素投入的“对症下药”。这样不仅提高了单位创新投入对创新产出的投入产出比,而且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投入,降低了能耗和“三废”排放[17]。

2.分配领域:平台经济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作用机制

互联网平台用户在平台消费的同时生产数据,成为了创造价值的数字劳动力。平台经营者大大压缩了可变资本的支出,获得了利润[15]。平台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努力寻求提高要素投入产出比的新路径,增加对绿色创新的要素投入。利润积累使得平台企业拥有强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由此形成巨大的企业规模。已有研究表明,科研投入对绿色创新效率的成效与企业规模密切相关。当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水平以后,科研投入与企业绿色创新效率之间出现了明显的正相关性[23]。同时,互联网平台利用企业规模优势打破了行业壁垒,实现了跨行业扩张,降低了不同行业之间绿色创新技术的信息交流成本,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绿色创新效率[24]。

优势平台企业也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存在负面影响。首先,互联网平台企业凭借自身的规模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绝对优势地位,对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甚至是生存带来了挑战[25]。中小企业规模小且组织结构简单,对绿色创新环境适应性更强,是绿色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互联网平台对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抑制了中小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特别是平台型企业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兼并与收购,扼杀了中小企业通过绿色创新取得竞争优势的机会,打击了中小企业提升绿色创新效率的积极性。其次,平台企业通过自身对数据的垄断地位对企业产生了“数据租金”,即企业为了获得平台所拥有的数据生产资料不得不支付一定费用[26]。数据租金的出现无形中为绿色创新型企业设置了门槛,将一部分不愿意支付“数据租金”的企业排除在平台绿色创新以外。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成本,迫使企业减少绿色创新投入,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产生了消极影响。

3.流通领域:平台经济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作用机制

平台经济的发展对传统流通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让商品流通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依照马克思的纯粹流通费用理论,纯粹流通费用是“实现商品的价值、使之由商品转化为货币或由货币转化为商品、对商品交换起中介作用所必需的费用”[27]。纯粹流通费用不参与生产,却决定了要素在市场中的流通速度。纯粹流通费用越高,要素流通速度越慢,企业的创新效率也随之下降,还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28]。平台经济的出现促进了流通创新的推广,即利用高科技手段提升要素的流通规模与质量,包括以扩大流通业务规模为主要特征的流通规模创新、以改革流通部门内部组织结构为主要特征的结构创新和效率创新等模式[29],使商品的纯粹流通费用得到控制,下调企业成本,减少不必要的非绿色创新投入。尤其是基于平台的移动支付出现,流通效率创新大大加快了商品流通速度,减少中间费用,促进交易成本下降。流通创新不断减少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繁杂的中间环节,流通时间和纯粹流通费用也在持续下降。

与此同时,互联网平台下游的物流行业获得了庞大的经济收益,进一步促进要素的高效流动,有效推动低碳、节能与资源的高效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实时信息沟通能力灵活配置了碎片化的市场闲置资源,使得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共享经济逐渐进入大众视野[30]。共享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交换方式的优化,促进全社会资源的整合优化,推动绿色创新效率不断提升,进而为互联网平台创造了巨大的利润,增加了科技投入产出,让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达到了良性循环。

4.消费领域:平台经济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作用机制

平台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本地企业吸引消费者的垄断地位,其直接后果就是市场竞争规模的扩大和商品供给的增加,使消费者获得了更多的选择。在互联网平台的支持下,绿色消费以绿色出行、绿色回收等方式影响了人们的消费,降低了碳排放水平。同时,商品供给的增加,促使消费者更加倾向于购买价格低廉、品质优良的绿色创新产品。此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互联网平台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互联网平台的社会责任可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意向。特别是平台通过蚂蚁森林等消费行为的碳账户、“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以及鼓励线下消费使用环保消费袋等活动,让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注意自己消费行为,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愿[31-32]。消费升级实现需求侧与供给侧的有效匹配,具有低成本、低能耗等特点的新产品、新技术受到消费者欢迎,实现平台经济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的良性循环。

(二)中介效应

1.市场规模的中介效应

互联网平台利用数字技术的高度流动性和抽象性,突破了资源稀缺性的限制,大大避免了空间与场所限制带来的拥塞效应,使市场规模无限扩大成为可能[30]。同时,平台经济以数据为劳动对象,以互联网平台和数字技术为劳动资料,以大量无雇佣关系的平台用户为数字劳动力,每增加一个新用户所需的边际成本极低[9],因此平台在扩大市场规模的过程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平台经济可以通过扩大市场规模从更多的用户获得更多的数据信息,从而提高企业基于大数据分析所做出的绿色创新决策的准确度,在提升企业创新效率之余又避免了资源错配造成的浪费。不仅如此,平台经济的规模经济效益也带来了产业集聚效应。由于平台大大降低了生产环节之间的交易成本,使生产要素在空间上自发地向规模报酬较高的区域流动,实现产业集聚,该地区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减少了中间产品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资源耗损,促进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33]。

2.劳动力技能结构的中介效应

一方面,平台经济的数字信息技术具有高技能偏向性,需要具有较高技能水平的劳动力与之相匹配,提高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就业需求。互联网平台实现了供求的大规模匹配和劳动的高效率配置,在线众包平台上的工作经过模块化分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地获取创新资源,打破时空限制且优化效率的同时,吸纳了更多高技能劳动力就业[34]。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增长又通过知识经验和创新思维的积累增强了关于绿色创新等高水平技术的学习速度和应用能力,为促进企业创新的绿色转型奠定了人力资本基础。以农业领域为例,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提升有助于促使农业能源消耗型技术进步向节约型技术进步转化,从而避免过多能耗以实现农业碳减排[35-36]。因此,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增长和整体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对提高创新效率和改善环境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如此,高技能劳动力就业需求增长总体上扩大了与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差距,有利于激励劳动力进一步加快人力资本积累,提升劳动力整体人力资本水平。另一方面,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社交网络构建产生知识溢出效应,为不同技能水平的劳动力提供了更便捷的信息交流渠道,既为高技能劳动力扩大“干中学”效应提供了保障,也为高技能劳动力内部环保意识的提升提供了便利[37]。

三、计量模型与数据说明

(一)计量模型

基于前文平台经济影响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理论分析,本文构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计量模型。具体回归方程如下:

式(1)中i,t 分别代表省份和年份,gieit表示i地区t 年份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水平,platit表示i地区t时期的平台经济发展水平,Xit表示主要控制变量,εit表示随机误差项。考虑市场规模(mz)和劳动力技能结构(hl)在平台经济影响绿色创新效率的中介效应,进一步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

市场规模的中介效应模型如下:

劳动力技能结构的中介效应模型如下: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1.被解释变量。绿色创新效率的测度利用了许多学者用于截面数据的DEA 模型。但通常的DEA 模型只能用于截面数据的测量,不能用于面板数据的测量。因此,本文参考吕岩威等(2011)的方法,引入基于松弛变量的方向距离函数(SBM)建立SBM-DEA 模型,将各省视为独立决策单元(DMU),同时选取2011—2019年的数据指标进行绿色创新效率测算[38]。

假设系统有n个DMU,每个DMU 有m个投入,s个产出,其中有s1个期望产出,s2个非期望产出。

公式如下:

式(8)中,s-为投入松弛量,sb为期望产出松弛量,sg为非期望产出松弛量,λ 为权重向量,ρ 为目标函数,且0≤ρ≤1。当ρ=1 时,DMU 是有效率的;ρ<1,DMU 存在冗余,需要优化配置。

基于考虑创新要素投入产出比的绿色创新效率的定义,本文从投入、产出两大类型出发,构建绿色创新效率评价体系。绿色创新投入方面,主要考虑劳动力、资源、资本三方面,以R&D 人员全时当量表示劳动、用R&D 内部经费支出表征资本变量。资源投入方面,考虑到绿色创新行业的能源需求,以标准万吨煤消耗量表示。

绿色创新产出方面,主要考虑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三方面投入。期望产出主要考虑创新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专利申请量反映创新效益、以技术市场收入和创新产品销售收入表征经济效益。对于非期望产出,主要考虑到技术创新的环境要求,以SO2 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和PM2.5 排放量表示。见表1。

表1 绿色创新效率评价体系

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不同区域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差异较大。东部地区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北京、上海、浙江等地企业基本上实现了高效率增长。中部地区企业的绿色创新效率整体水平不如东部地区,但也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西部地区企业的绿色创新效率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增长速度也相对缓慢。

表2 各省绿色创新效率水平

2.核心解释变量。关于平台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主要有两种常见的方法:一是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企业数量或互联网基础设施数量(张俊英,2019)[39],另一种是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的销售收入与采购收入之和。本文借鉴李敏、吴丽兰和吴晓霜(2021)的方法,选择电子商务平台的销售收入与采购收入之和来衡量平台经济的发展水平[35]。

3.中介变量:(1)市场规模。平台经济的运作方式主要是消费者在线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电子消费,以网上购物为主要方式,因此本文选择了各省网络购物消费总人数来衡量市场规模。(2)劳动者技能结构。本文借鉴郝楠(2017)[40]的方法,用高技能劳动力占比来衡量劳动力技能水平。

4.控制变量:基于已有相关研究,本文选取收入差距水平、对外贸易水平、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强度为控制变量。(1)收入差距水平。采用泰尔指数来衡量各省收入差距水平。(2)对外贸易。采用进出口额占GDP 的比重来衡量各省对外贸易水平。(3)产业结构。采用各省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来衡量产业结构。(4)环境规制强度。采用各省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来衡量环境规制强度。

本文数据以除西藏及港澳台地区之外的全国30 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为研究样本,时间跨度为2011—2019 年。本文数据均选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将部分以美元计量的单位按照当年的平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利用移动平均法对缺失数据进行补充。见表3。

表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四、实证检验与回归结果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

首先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全部样本回归分析平台经济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回归结果见表4。模型(1)仅通过核心解释变量回归,模型(3)为加入收入差距水平、对外贸易水平、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强度等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模型(2)和模型(4)是分别在模型1 和模型3 的基础上控制年份和地区的回归结果。

表4 基准回归结果

从表4的回归结果来看,模型(1)至(4)的回归结果均显著为正,表明平台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平台经济带来了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直接促使企业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不仅如此,平台经济对利润分配的影响同时表现了正、负两种效应,这两种正负作用孰强孰弱将关系到利润分配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总体来看,平台经济的发展对于企业绿色创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观察其他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估计系数值显著为负,表明这些控制变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其中,以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测算的产业结构回归结果表明,第二产业比重越高,环境污染越严重。考虑到我国外贸结构性问题突出,外贸过程中接收了国外高污染企业,因此外贸水平在1%水平显著性水平下对企业绿色创新产生负向影响。泰尔指数在1%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收入差距对提高绿色创新效率有显著抑制作用。由于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各省收入差距差距越大,可用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就越少,研发投资也相应降低,对促进企业绿色创新作用就越小。在众多控制变量中,环境规制强度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系数同样为负,可能与环境规制对企业产生了额外的资金压力有关,影响了企业的研发投入,从而没有达到环境规制的预期效果。

(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从表5中介效应结果可以看出,平台经济对绿色创新效率的估计系数为0.253,且在1%水平上显著,平台经济的发展对不同省份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符合中介效应检验的前提。不同省份平台经济对市场规模的影响系数为0.444,在1%的水平上显著,意味着平台经济对市场规模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将平台经济和市场规模纳入模型,平台经济的估计系数为0.194,估计系数明显变小,证明存在中介效应。

表5 中介效应回归结果

根据劳动力技能结构的中介效应测定,平台经济对劳动力技能水平的估计系数为0.242,且以1%的水平较为显著,说明平台经济对劳动力技能水平有促进作用。同时考虑平台经济和劳动力技能水平,估计系数为0.246,在1%水平上较为显著,证实存在中介效应。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平台经济发展打破了时空限制,扩大了互联网平台的消费者范围,也让平台获得更多数据生产资料成为可能。企业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生产决策,数据规模越大,企业生产决策越准确,提高了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同时,平台经济的发展扩展了高技能劳动力的就业需求,为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提供了人力资本。对中介效应的检验如下表6所示,市场规模与劳动力技能水平均通过sobel检验,证明中介效应存在。

表6 sobel检验结果

(三)稳健性检验

对模型参数回归结果的分析检验了平台经济发展与绿色创新效率的关系。为了验证结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需对模型进行进一步的稳健性检验。本文对绿色创新效率的测度采取了考虑规模报酬可变的方式,为了检验模型的稳健性,再采用考虑规模报酬不变的创新效率进行重新评估,表7 报告了平台经济发展与绿色创新效率的稳健性结果,证实平台经济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正向影响。

表7 稳健性检验结果

五、进一步分析:空间相关性

前文总体考察了平台经济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现实经济中,平台经济对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果可能还会随着邻近地区的平台经济,对被影响地区企业的空间相关性呈现差异。平台经济的发展便利了要素的流动。第一,平台的应用压缩了信息在不同地区之间传递的时空距离,增强生产、流通和消费活动在地区间的横、纵向关联,从而加强了地区间企业关于提升绿色创新效率的联系。第二,平台经济使得信息交流更加便利,有利于地方政府推广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政策,也有利于不同地方政府相互学习、竞争。但是平台对信息的收集带来信息的集聚,信息聚集的地区通常会吸引工业的大量入驻,造成了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而抑制了该区域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41]。因此,本文选择空间杜宾模型对平台经济与不同省份绿色创新效率进行分析,揭示平台经济影响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一些规律性特征。

(一)空间权重矩阵

空间相关性分析首先需要构建恰当的空间权重矩阵,利用空间权重矩阵以反映空间上的关联程度。本文构建基于经纬度和GDP的经济地理嵌套矩阵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

首先,本文基于各省地理距离构造空间权重矩阵,设省份i 和省份j 的地理重心距离为dij,定义空间权重为W1=1/dij,则空间权重矩阵为

其次,基于地理距离构造空间权重矩阵,设为省份i在使用样本期间人均实际GDP的平均值,定义经济距离为,则空间权重矩阵为

最后,构建经济地理嵌套矩阵

(二)空间杜宾模型构建

本文通过wald 检验来确定模型的选择问题。因为wald-spatial-lag 和wald-spatial-error 检验结果均显示显著,所以选择空间杜宾模型(SDM)进行分析。为了进一步确定模型对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抉择,需进行Hausman 检验,检验拒绝原假设,因此选择时间固定效应模型。本文采用极大似然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

(三)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结果

表8 是SDM 模型的参数估计以及解释变量、控制变量、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与总效应的估计结果。

表8 空间杜宾模型检验结果

Main 的系数估计值为0.305,与直接效应测算结果基本保持一致,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一个省份的平台经济的发展对该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正向影响,与基准回归结果相吻合。同时,W 的系数估计值为0.079,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证实平台经济的发展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即平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临近地区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原因可能是平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新生产方式和新生产技术的推广,随着平台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不断扩大,地方政府和企业不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省份之间通过“政策模仿”和“典型示范”不断促进绿色创新效率提升,形成围绕绿色发展竞争的格局,进而对邻近省份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42]。

从控制变量角度分析,进出口贸易对本省和邻近省份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提高起到了抑制作用,说明我国目前在国际贸易中仍然处于劣势地位,现有的国际贸易格局不利于我国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第二产业规模扩大对环境保护产生了较为明显的负向效应,加剧了工业污染,增加了工业“三废”排放,进而抑制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42]。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和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可能原因是环境规制对企业现金流产生了,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了负面影响,从而导致环境规制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42]。收入差距扩大不利于改善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其抑制了要素流动和空间知识溢出,削弱了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驱动能力,因而对绿色创新效率起到抑制作用。进出口总额、产业结构水平、环境规制和泰尔指数对绿色创新效率影响系数均为负,但进出口总额和环境规制回归结果不显著。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对平台经济是否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展开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研究结论如下:

1.平台经济的发展创新了生产组织模式

通过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了传统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方式的改变,促进了企业的绿色转型。平台通过推广新技术,普及新知识,改变了企业投入创新资源的路径,促进了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

2.平台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市场规模

互联网平台突破了传统市场的时间与空间限制,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市场规模的扩大成功推动了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平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强大的信息交流能力为知识溢出效应提供了便利,优化了劳动力技能结构,为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奠定了人力资本基础。

(二)政策建议

1.鼓励发展平台经济

一方面,加大平台经济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鼓励高新技术产业搭建制造业互联网平台,增强平台经济下不同企业之间的“知识溢出效应”,让平台经济更好地为制造业绿色创新服务。另一方面,鼓励互联网平台扩大投资,扩大互联网平台对外开放水平,引导互联网平台积极参与平台经济的国际竞争,积极引进国际互联网平台先进管理经验和科技创新经验,攻克数字创新瓶颈,促进数字经济创新,从而促进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

2.发挥公有制经济在平台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鼓励国有资本积极参与平台经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平台经济,扩大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平台经济中的比例,加强对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反垄断管理,注意保护数字安全,建立完善的企业福利机制,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创新保障。坚持以共同富裕为导向,避免平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贫富分化,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要加强与公有制企业的技术交流,缩小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绿色创新效率的差距。

3.缩小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差距

建设跨地区平台企业,积极鼓励互联网平台积极参与跨地区发展,鼓励互联网平台参与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平台经济优势,加快技术共享平台建设步伐,解决欠发达地区企业创新缓慢、污染问题严重等问题。同时,利用信息平台,引导不同地区企业积极沟通和交流,推动区域绿色创新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效率绿色经济
绿色低碳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