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教而教:小学“良知教育”育人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3-06-01
“良知教育”育人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目标的创新性理念。秉承这一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教育理念,本课题根系历史名城,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力求构建切实可行的小学“良知教育”育人体系,探寻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证研究法等,旨在全面深入地了解小学阶段“良知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通过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厘清小学阶段良知教育的内涵与价值,以及古今中外可资借鉴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面向小学生、家长和教师等不同群体对于良知教育的认知、态度、需求进行调查,为制定教育政策、进行教学改革提供数据支持。继而通过实证研究,探索“良知教育”
在小学阶段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本课题基于“五良”育人理念,为小学“良知教育”育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借鉴。
首先,本课题揭示了当前小学“良知教育”的现狀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调查报告、研究论文、案例等的梳理和分析,发现当前小学阶段“良知教育”虽然有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良知教育”的理解不深入、不统一,缺乏系统的理论框架和指导原则;对“良知教育”的实施缺乏规划、协调、支持,缺乏有效的内容设计和方法选择;对“良知教育”的评价缺乏标准、指标、工具,缺乏多元的评价方式和反馈机制,等等。
其次,本课题提出了小学开展“良知教育”的有效途径。良知教育就是激发生命潜在价值的教育。它以人性善为本质,以道德自觉为核心,以情感共鸣为途径,以实践参与为载体,以品格塑造为目标,是一种符合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的教育模式。本课题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不教而教”正是实现“良知教育”的有效途径。具体到教学实践中,这种“不教而教”,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思考、促进交流、反馈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实现道德认知、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最后,本课题基于“不教而教”的思想探索了构建小学“良知教育”育人体系的路径。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立小学“良知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即要培养温良谦和、知书达理,有健全人格的中国人,以及如何将“良知教育”育人理念融入小学教育教学中。
第二,设计小学“良知教育”的课程和活动,即通过开发“润心·启智·践行”模块化课程体系等来实现“不教而教”的目标。
第三,创新小学“良知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先学后教、为学而教、不教而教”的课堂新样态,促进从知识传授到知行合一的转变。
第四,建立小学“良知教育”的评价机制,学校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师生评价、家校评价等,促进学生自律、自强、自主、自觉、自信地发展。
第五,营造“良知教育”的环境和氛围,通过校园环境文化、班级文化、制度建设等,传承“致良知·知行合一”的良知文化,学以致用、古为今用,引领师生在工作学习中立志、勤学、改过、责善。
本课题为探索小学“良知教育”育人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持。本课题还可以促进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良知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山东省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圳路小学宋德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