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2023-05-31马花萍

传播与版权 2023年10期
关键词:编辑出版模式创新人才培养

[摘要]出版融合发展是我国出版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而人才是实现出版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当前的编辑出版人才培养存在高校“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与行业联系不够紧密、人才培养师资力量不足、缺乏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等问题。由此,文章提出“学科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产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优化编辑出版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结构”“创新编辑继续教育模式,构建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新格局”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以及数字化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出版业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出版融合发展是我国出版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这对我国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1]。但就我国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现状来说,在规模和质量上都难以适应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错位。一方面,我国目前约有80多所高校开设了编辑出版学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的具有专业学科背景的编辑出版人才,但这些人才的对口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另一方面,我国出版业的数字化、国际化发展使得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相应地对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市场整体呈现“求贤若渴”的局面。我国编辑出版人才供需之间的错位,固然存在“术先学后”的规律性因素,但也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多年来形成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越来越难以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出版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是另一重要原因[2]。面对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出版业数字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以及人才供需不平衡、不匹配等问题,我们需要思考现行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以创新的思维来探讨更有效的新型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出版业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一、现有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编辑出版人才培养主要是以学校培养为主、出版企业或用人单位的培训为辅。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开设了编辑出版学专业,为出版行業培养编辑出版人才。1998年,教育部正式将编辑出版学专业列入本科专业目录,确立了编辑出版学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的地位,明确了其学科属性和范畴,由此编辑出版学在全国高校快速发展。虽然我国高校在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上形成了较完善的多层次的框架结构,但是随着出版业在新时代环境下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出版体制的转型变革和出版业国际化趋势的日益增强,出版业的人才需求呈现新特点、新变化,这使得我国现有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定位等出现适应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编辑出版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

当前,高校编辑出版人才培养主要有两种主流模式,一种是“宽口径、厚基础”的“通才”教育培养模式,该模式在人才培养上淡化专业分工,重在知识面广、就业口径宽;另一种是“专才”教育培养模式,该模式根据出版业的专业分工情况,培养适应特定工种的专业人才,如文字编辑、策划编辑、期刊编辑等,是一种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从理论层面来说,这两种模式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和行业适应性,但在具体操作层面,要真正做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匹配,还涉及教育思想、理念、方法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在传统高校编辑出版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模式下培养出的“通才”“专才”,虽然专业知识较扎实、“术业有专攻”,但是也比较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显然与社会、行业对编辑出版人才的要求有一定差距,由此导致行业对人才需求旺盛,而高校所培养的编辑出版人才面临一定的就业困境。

(二)人才培养与行业联系不够紧密

从高校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现状来看,虽然不少高校人才培养总体框架比较完善,但是人才培养与行业联系不够紧密,这导致高校编辑出版人才培养难以精准匹配行业需求。从本质上来说,任何人才的培养都应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只有持续跟踪行业发展趋势,了解行业人才需求变化,才能在人才培养的内容、素质、能力等方面不断改进,从而满足社会和行业的实时人才需求。高校编辑出版人才培养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方面的发展比较滞后,且已有的产教结合深度不足,尚未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这使得高校编辑出版人才培养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封闭现象。

(三)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不足

高校编辑出版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多数高校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富有丰富行业从业经验的实践型教师较少,高校在相关人才引进方面过于重视学历、职称而忽视行业实践经验。这使得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的理论教学比重大于实践教学,所培养的人才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理论知识强而实践动手能力较弱的问题。

(四)育人主体单一,缺乏人才协同培养机制

对编辑出版人才的培养,大多数企业历来都有“师傅带徒弟”的育人传统,即出版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不仅是用人主体,也是重要的育人主体之一。在我国编辑出版人才培养体系中,出版企业或用人单位承担重要的再教育、继续教育的职能,这种职能在企业主要通过员工培训来实现,如“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等是其重要体现形式。但21世纪以来,知识的快速更新和企业内部竞争的加剧,使得出版企业中“师傅带徒弟”“传、帮、带”的人才培养模式几近于无,企业的育人职能和人才培养任务逐渐由高校和职业院校等教育机构所替代。这使得我国编辑出版人才培养主体变得较单一,缺乏人才协同培养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二、新时代背景下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出版融合发展已经进入“深融”阶段,而人才是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要素。2022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组织实施2022年度出版融合发展工程的通知》,优先启动实施包括“出版融合发展优秀人才遴选培养计划”在内的2个子计划。2022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的《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建强出版融合发展人才队伍”“夯实人才培养基础”“强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激励”“发挥企业人才建设主体作用”。从《意见》可以看出,编辑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出版融合发展的关键,出版融合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多元化及高质量的需求,使得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不断提升。这对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实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也预示当前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创新性的变革,才能适应新时代环境下出版业对编辑出版人才的需求。

三、新时代背景下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

张涵曾指出,现代出版人“须在素质、能力和胸怀卓识等方面进行培养,须融现代科技、现代经济和现代文化之道于一身,须成为理工、人文、技术与管理、工艺与美学诸学科综合发展的人”。这不但是一个合格的现代出版人的标准写照,也是新时代环境下出版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是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基本要求。针对当前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出版融合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笔者认为新时代背景下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学科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产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结合深度不足是当前高校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造成高校编辑出版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错位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学科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产学结合的新形式、新途径,是新时代背景下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路径[3]。具体来说,首先,高校应转变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高校编辑出版人才培养要着眼于整个出版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动态变化,体现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服务行业发展的思想理念,要在对出版业现在和未来发展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规划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使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其次,高校要与行业企业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在编辑出版人才培养中引入行业企业资源,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例如,高校可以聘请业内专家成为学校的特聘教授,定期在学校进行讲学,或让其参与学校的编辑出版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等,同时与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探讨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实习机制的可行性方案等。最后,产学结合要实现学校与产业的双赢,不能仅站在学校的角度来开展产学结合,否则很难获得行业企业的认可,也难以使其深度参与编辑出版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此方面,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参与行业企业的职业教育和业务培训,通过资源整合使学校和行业企业都能够在合作中获益,从而实现真正的产学结合[4]。

(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优化编辑出版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结构

高校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少问题与编辑出版学专业师资队伍的结构性问题密切相关。高校编辑出版人才培养之所以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问题,关键在于其师资队伍中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很多教师缺乏在行业企业的从业经历,甚至存在由非专业教师上专业课程、非出版人讲出版实务的现象。因此,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优化编辑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结构,同样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创新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路径。具体来说,高校应转变相关人才引进重学历、职称而轻实践经验的理念,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采用“两手抓”的方式。一方面,高校要重点引进高层次、高质量的理论研究人才,持续增强高校基础教育研究的优势。另一方面,高校要重点增强编辑出版学实践教育的师资力量,拓宽人才引进的渠道,将出版行业内的高素质人才引进到高校的教育体系当中,尤其要重点引进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企业中的业务骨干和高级管理人才,使其成为高校人才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促使高校的学科教育真正体现教育的实践性,以及所培养的人才能够真正与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岗位需求精准匹配。

(三)创新编辑继续教育模式,构建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新格局

在新时代背景下,出版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仅依靠高校的力量来满足社会、行业对编辑出版人才规模和质量的需求显然是不够的。另外,高校学科教育的基本规律是实践应用前导、理论研究后发,其人才培养的效能总是滞后于行业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因此,作为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主体之一,出版企业和用人单位应在编辑出版人才培养中充分发挥自身教育职能,创新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再教育、继续教育模式,从而构建起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新格局。具体来说,出版企业和用人单位可以加强与高校、第三方机构在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出版企业和用人单位与高校合作,可以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业务骨干提供更多的接受再教育、继续教育的机会。因此,出版企业和用人单位可与高校共同打造基于远程教育、在线教育的人才培养合作新模式。第三方机构包括行业协会、学会和培训机构等,出版企业和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自身人才培养需求与第三方机构开展广泛合作,通过不同的培训项目、研修课程提升企业人才的能力、素质,使企业人才更好地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四、结语

出版融合发展对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各个维度均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创新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满足出版融合发展人才需求、应对挑战的必由之路。无论何种人才培养模式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多方主体只有根据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因此,编辑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会是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徐丽芳,罗婷,李静涵.出版融合发展人才需求结构与协同培养路径[J].科技与出版,2022(09):12-21.

[2]张立科.对新时代骨干编辑人才培养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编辑,2022(04):72-76.

[3]朱海涛.产学研一体创新编辑人才培养模式:以凤凰出版传媒《中国长城志》项目带动人才培养为例[J].中国报业,2020(22):52-53.

[4]中国编辑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筹),中国编辑杂志社.开拓资源,创新模式,促進编辑人才培养: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调查报告[J].中国编辑研究,2014(00):463-481.

[作者简介]马花萍(1982—),女,山西临汾人,《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编辑。

猜你喜欢

编辑出版模式创新人才培养
新媒体时代编辑出版工作创新路径分析
编辑出版本科教育的四大难点与对策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