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影视教育模式变革的思考

2023-05-31雷晓艳邓慕海

传播与版权 2023年10期
关键词:智慧课堂人工智能

雷晓艳 邓慕海

[摘要]在人工智能日益介入影视生产的背景下,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是当下高校影视教育变革的趋势。文章从教学场景、教学技术、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四个维度分析基于人工智能的高校影视教育模式变革,认为智能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影视教育的教学场景正在从传统的面授走向虚实结合,教学技术正在从传统走向智慧,教学内容也正在从单一走向跨界融合,教学评价正在从粗放走向精准。

[关键词]人工智能;影视教育;智慧课堂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一项计算机科学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搭建基础设施层、算法层与技术层,对各类资源进行存储、运算、控制,进而利用大数据进行深度学习,从而模仿人类的体能和智力,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问题[1]。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深受人工智能影响的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幾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对教育的影响也举足轻重。随着时代变化,教育不断发展更迭。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如今的高校影视教育仍需要努力适应智能时代影视生产创作变革,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影视人才。

一、人工智能时代高校影视教育模式变革的动因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影视教育提出了新理念、新标准、新要求,在反思传统影视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影视教育的新方法,积极推动影视教育模式转型升级,是高校教育改革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行业变革倒逼高校影视教育改革

人工智能赋能影视传媒行业,推动影视传媒行业变革升级。首先,人工智能与影视内容的生产制作流程相结合,能有效提升影视生产制作效率。传统的影视内容生产全流程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当人工智能介入影视生产的选题、制作、评估等环节后,大量依靠人力完成的程序性工作会被替代。例如,基于智能技术、数据化预测分析,人们可进一步优化选题决策;人们运用人工智能进行图像处理、声音处理、动作抓取,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在效果评估阶段,人工智能被应用于市场调查、市场评估,能够为影视宣传推广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其次,人们在影视内容审核中引入人工智能,可有效规避监管风险。影视内容审核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审核工作,它不仅包括文本识别、图像识别、音频识别,在直播场景下,还涉及在线实时视频审核。人工审核会耗费大量的人力与时间,人工智能审核技术则可以缩短内容发布周期,减少人工审核的干预,并且可以更高效、准确地规避监管风险。最后,人工智能可以降低成本。在提升生产效率和规避监管风险的过程中,机器和算法降低了不少人力资源成本。人工智能既会重构影视传媒行业的格局,也会对影视传媒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出新的要求。

(二)传统高校影视教育模式弊端凸显

2011年,戏剧与影视学升级为一级学科,至今为止,我国的高校影视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有1408家高校开设戏剧与影视学类相关专业,其中开设动画、播音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三个专业的院校数量最多[2]。与此同时,我国高校影视教育在诸多方面还是延续“一个投影仪” “一个电子显示屏”的模式,这种模式存在无法承载过多的新型影视教育、资源难以共享、影视数据安全风险和运营成本较高、教学和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等弊端[3]。

此外,传统高校影视教育过程中的部分环节,如作业批改、考试,占据了教师大量时间,高校影视教育创新后劲及动力不足。在教学效果及反馈层面,传统高校影视教育以布置作业和考试考查学习效果为主,教学反馈方面以学生评教为主,专家、同行评价为辅,这些方式总体上主观性较强。此外,我国高校影视教育整体质量有待提高,高校影视人才培养有待发展。高校只有在对接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以国家和业态的发展为导向,才能解决现有高校影视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4]。

(三)人工智能重塑高校影视教育生态

人工智能的普及对高校影视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它改变了传统高校影视教学的师生角色、课堂形式、教学方法等,重塑了高校影视教育生态。人工智能对高校影视教育生态的重塑,主要体现在四个维度:一是人工智能将教师从烦琐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更专注于创新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二是人工智能将教学评价从模糊的状态上升至精准层面,如运用面部表情识别及语音情绪识别等技术感知学生上课时的情感变化,判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教师授课风格的喜好程度,为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提供依据;三是人工智能改变师生互动模式,如教师可借助人工智能、3D、AR等技术开展沉浸式教学,实现从传统灌输模式到即时交互模式的转换;四是人工智能促成个性化教育的实现,传统高校影视教学模式存在同一性,教师难以针对学生特征进行个性化指导,而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可以实现课堂的翻转,将教学重心转至学生,真正促成个性化教育[5]。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与影视传媒行业的融合改变了影视创作与生产流程,对高校影视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构成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高校影视教育在理念、方法、技术等层面已滞后于智能技术的发展,其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与此同时,人工智能从多维度重塑高校影视教育生态,为高校影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契机与参照。

二、基于人工智能的高校影视教育模式变革

教育模式是由课程观念、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及其评价体系等构成的特定组合形式,即教育模式是在一定课程观念指导下,由课程内容等构成的特定整体[6]。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影视教育,使传统高校影视教育向智能化高校影视教育转型成为可能。基于人工智能的高校影视教育模式变革,不仅基于人工智能的软硬件升级,更为关键的是教学场景、教学技术、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革新。

(一)教学场景:从传统面授走向虚实结合

传统高校影视教学的核心场景是面对面的教学活动,对物理空间、物理设备的依赖性较强,课堂交互感、体验感的营造主要通过课题气氛烘托、师生实时问答等方式实现。这使得传统影视教学的生产效率较低,交互感和体验感较弱。现今越来越多的网络学习平台涌现,人们可以在线得到大量的知识信息和各方面的教学资源,学生也可以随时随地自学。一些在以前面对面传授的知识,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获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学习自主性。与此同时,借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高校影视教育可以打破物理空间的藩篱,教师通过沉浸式远程教学、虚拟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的体验度和参与度。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其强大的数据运算能力和通信技术为高校影视教育提供多样化的影视教学应用场景,大大简化影视理论知识的学习。现今影视传媒行业在智能化生产变革方面也日新月异。影视传媒行业利用大数据对影视市场进行精准分析,可以自动创作剧本、视频和完成配音合成,实现人工智能协同虚拟拍摄等。因此,高校影视教育也应与时俱进,应用人工智能开展教学和建设智能教学设施。越来越多高校建立了智能化多功能实验室、网络学习空间、全媒体中心等新型教学场景,在此基础上,VR等智能产品也被应用到影视教育场景中。这些都将使高校影视教育教学场景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实现教学场景的虚实结合。总而言之,人工智能时代的高校影视教育会逐渐脱离传统面授式、灌输式和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教学模式,并以学生为中心,搭建多元化智能化教学场景。

(二)教学技术:从传统走向智慧

在传统高校影视教学中,教师主要借助黑板、电子课件、教材以及视频等技术手段进行传授式教学。教师是主动施教者,而教材是知识的唯一来源,课堂也成为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高校影视教育教学资源单一、知识传递途径单一等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此同时,如今的影视传媒行业要求学生具备过硬的实践技能。因此,高校影视教育必须改进教学技术与手段。

人工智能能够搭建智能化影视教育系统,如智能教学系统、远程教学平台、智能导学系统等,为高校影视教育提供强大的云服务和算法、通信、物联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智能平台和工具更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通过人机协同进行更具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教师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使教学过程智能化,如在线上进行摄影技术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电影拍摄的基本技能,大大减少影视设备的购入成本,或通过算法模拟、人机协同引导学生进行智能化剧本写作训练和剪辑创作,使高校影视教育的影视创作学习变得更为简单,去除机械性学习内容。

智慧课堂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获取多样化的信息资源,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进行深度自学。在智慧课堂中,教师借助文字、图表、动画、音视频、虚拟现实相结合的多媒体技术,以形助学,可以实现抽象问题形象化、表面问题深入化、单一回题统筹化、枯燥问题活泼化,简化高校影视教育学科中的抽象概念、深奥理论、复杂流程。在课堂体验层面,智慧课堂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系统,让他们沉浸其中,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进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此外,智慧教学使得个体学习实现个性化、自主化。这对消弭知识鸿沟、促进人们终身学习大有裨益。

(三)教学内容:从单一走向跨界

影视艺术是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对影视艺术、产业产生深刻影响。人工智能正在全方位参与甚至变革影视生产的各个环节,影视传媒行业更需要兼备科学与人文素养的综合性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影视教育进行知识系统的重组变革[6]。高校影视教育要重视自然与人文科学的相互作用,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系统和多元交互的教学格局,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知识系统的跨界意味着艺术、文学、历史、哲学与经济、法律、工学、理学的交叉,高校影视教育应将人工智能与影视学科教学相结合。目前,国内外基于人工智能的高校影视教育改革探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开展“计算机+艺术”跨学科研究,将计算机、人工智能与影视、传媒专业结合进行教学;另一方面,高校影视学院、传媒学院开展人工智能时代的影视传媒教育探索。这两种改革方式都显现高校影视教育知识体系的转变,两者都注重跨学科教育课程的开发,将影视教育与新科学融合。这体现了高校影视教育改革的趋势。可以预见,未来高校影视专业学生将具备更强的综合性素质,拥有跨学科的知识体系,他们能够利用各种信息化、数字化科技手段,结合自身的审美和个性进行创作,从而推动影视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人工智能不仅会进一步降低影视创作在操作层面的难度,也将淘汰大部分简单、重复、机械的影视创作方式,人的创造力将是未来高校影视教育的核心和影视传媒行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四)教学评价:从粗放走向精准

传统高校影视教育的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中心,存在“重过程、轻结果”的问题。传统高校影视教育的教学评价体系以教师“教”为主,以学生“学”的评价为辅,这使得教师较难注意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与此同时,传统高校影视教育的教学反馈以主观性、模糊性评价为主,因此,传统高校影视教育的教学评价亟须从关注教师表现向关注学生表现转变。

人工智能能够帮助高校影视教育实现精准教学评价,形成一种“个人定制式”的评价系统。教师不仅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需求进行“个人定制式”教学,也能通过人工智能实现自动化批改作业、教学测评,使得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全面。人工智能通过收集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数据,并进行分析整理,形成个人画像式智能数据图,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精准,从而帮助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规划正确的教学方向和目标,优化教学方法,在充分发扬学生个性和促进学生取长补短、全面发展的同时,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水平。人工智能除了能精准进行数据分析,还能精准把握时间周期,大大缩短教学评价周期和时间。这种精准的“个人定制式”教学评价方式能弥补传统高校影视教育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教学评价的效率,优化评价效果。人工智能也能帮助学生提高自主管理能力,便于其了解自身学习动态,调整学习计划,进行自我评价。

三、结语

在智能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高校影视教育人才培养亟须抓住转型当口,革故鼎新、与时俱进,培养具有科学素养、艺术综合修养和符合新时代影视生产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影视教育模式的变革,是人工智能时代影视教育顺利转型升级的要求。人工智能能实现高校影视教育教学场景的虚实结合,使得教学课堂更具智慧性,知识系統更多元化,教学评价更精准化。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工智能使得人们生活更便捷、智能化的同时,人们不能过分依赖技术。就像高校影视教育在打造虚拟课堂的同时不能脱离现实,教师利用人工智能使教学评价更精准的同时,也要明白其中的利弊,保持理性。基于人工智能的高校影视教育模式变革是教学内容与现代化资源的有机结合,能营造新型的影视文化教育景观。

[参考文献]

[1]张平.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媒体艺术创新发展研究[D].株洲:湖南工业大学,2022.

[2]胡智锋,胡雨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中国影视教育发展之思[J].电影艺术,2023(01):53-58.

[3]廖祥忠.未来传媒:我们的思考与教育的责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03):1-7.

[4]周合强,阙镭.技术驱动与范式创新:5G背景下高校影视教育教学与管理[J].传播与版权,2021(09):38-41.

[5]世界智能大会.人工智能赋能重塑教育生态[EB/OL].(2022-07-04)[2023-01-04].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7401200932510406&wfr=spider&for=pc.

[6]陈志明.定位、创新与特色教育:我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初探[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S1):29-32.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智能传播时代视听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研究”(项目编号:HNJG-2020-0592)。

[作者简介]雷晓艳(1980—),女,湖南永州人,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邓慕海(2000—),女,湖南邵阳人,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智慧课堂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关于充满生命活力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研究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