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整本书阅读”教学方式的开展策略研究
2023-05-31陈素青
作者简介:陈素青(1979~),女,汉族,福建南靖人,福建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靖圆中心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课外“整本书阅读”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创新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提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采取信息设备,激发阅读兴趣;注重方法指导,提升阅读效率;开展读书活动,增强文化素养;注重以读促写,提升综合能力;关注故事情节,强化阅读体会;交流读书感悟,整合阅读技巧;设置考核机制,实现有效阅读;构建良好氛围,营造阅读环境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4-0024-05
要想使自身的语文素养得到显著的提升,单单对课内教材进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应当注重课内外阅读的结合。通过对课外文章进行阅读与分析,有利于自身语言表达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的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当今课外阅读教学,这种阅读模式是针对中小学生群体的。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了解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制订相关的阅读计划,使其可以认认真真地完成一本书的学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 基于整本书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原则
“整本书阅读”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的同时,教师应当注重以下几点原则,加强有效阅读、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阅读、深入探究,为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掌握适宜的阅读方法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经验较少,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帮助进行正确的阅读,进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小学生来说,一整本书的内容较多,很难静下心来进行阅读。教师应当注重选择具有趣味性、实用性的文章,进行有效阅读。要想通过阅读获得学习收获,教师就应当不断探究新的阅读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差异性的教学方式,实现知识吸收最大化。教师需要结合文章内容,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感受。
(二)开展针对性课程教学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设置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切实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收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将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读书感悟进行讨论与分享。更加直观地体验到读书的乐趣,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教师应当按照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弱,挑选不同层次的图书材料,以此达成高效阅读的教学目的。
(三)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
阅读是一个自我感悟的过程,在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时,教师应当注重挑选具有人性化的图书材料,强化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从学生平时的兴趣爱好入手,挑选其感兴趣的题材进行教学任务的布置。这样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此外,教师还应当营造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避免紧张、压抑气氛的产生,为学生的高质量阅读创造客观条件。在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自身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二、 基于整本书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意义
(一)吸收有益内容,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课外阅读的书籍相较于课内阅读内容较为广泛,课外文章不受教学标准以及教育要求的约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拓性锻炼。课外阅读书籍种类多样、内容丰富、语言生动、题材新颖,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注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贯彻落实“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书籍内容,吸收其中的养分,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以及沟通交流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尚未成熟、习惯模仿身边的事物。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可以促進其对语言表达、文笔书写能力的模仿,促进语文素养的显著提升。教师需要积极引进正确的阅读方式以及学习态度,通过提高质量和效率的方式开展精读,保障对文章内容进行很好地吸收与应用,发展学生的语言天赋,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引发学生思考,全面提升思维能力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引发独立思考与探究,进而获得全面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对一整本书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对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以及细节描写有较为深刻的认知。因此,通过培养自主阅读,并坚持对整本书进行阅读,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深入思考,并对后续故事的发展产生好奇,促进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通过对故事的起因、经过及结果进行系统的阅读,可以使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认知结构,获得知识的积累以及良好的思维能力。学生在进行文章阅读、分析、思考、探究的过程中,使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促进创新思维的产生。
(三)拓宽认知范围,增强学生人文素养
在进行课外阅读教学活动时,应当注重阅读内容的多样性。组织学生针对各式各样的文章进行阅读学习,从而拓宽认知范围,使自身的人文素养、道德修养得以提升。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区域的书籍进行阅读,可以丰富自己的认知,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培养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提高全面素养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学生通过阅读多种多样的书籍,可以实现在家遨游世界的梦想。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品读,可以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基于整本书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策略
(一)采用信息设备,激发阅读兴趣
“整本书阅读”的内容较多,相较于课本上的课文篇幅较长,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阅读。学习周期一旦较长,学生很容易中途停止阅读,从而导致达不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效果。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借助信息设备,激发阅读兴趣以及探索欲望。将枯燥乏味的阅读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让学生爱上阅读,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要想打造高质量的阅读课堂,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向,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兴趣爱好作为切入点,开展精彩的阅读活动。教师在进行阅读体裁挑选时,应当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以及个性化需求进行综合性挑选。在开始正式阅读时,应当借助信息设备进行导读介绍,设置学习悬念,引发思考,保障课程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则童话故事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播放的方式,播放有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相关影片,使学生可以对这一故事产生初步的认知。由于本节课程的题材为童话故事,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以及丰富性,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为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整本故事进行详细的阅读,并提出教学问题:“小女孩一共擦燃几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什么愿望?”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更好地感受原作者表达手法的细腻以及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
教师可以以擦燃火柴的次数作为教学节奏的节点,根据对一段又一段故事的分析,促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并且在掌握基础的学习内容后,在课下针对整本书进行整体阅读,更好地感受这一故事的感人之处,使自身获得情感的升华,促进语文情感教育的更好落实。
(二)注重方法指导,提升阅读效率
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阅读效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创新方法的创设。通过不断探究,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经验较少、缺乏知识基础,因此,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不用心读或者不知道怎么读的情况。教师应当基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细心发现阅读过程中的不足以及错误,及时进行纠正,注重正确教学方法的指导,促进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方式。为了使学生可以高度集中注意力,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每天阅读的时间,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合理的时间规划,制订详细的阅读计划。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时。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快速进行一遍默读,然后说出作者都读过哪些书,获得了哪些阅读感受。通过对文章的默读,会发现作者将“书”看成长生果,一旦拿起书本就会废寝忘食。从童年时期开始不断地进行各类图书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以及阅读技巧。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感悟。教师在对这节课程进行讲授的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向书中的作者学习,并且组织学生针对文中作者提到的巴金先生的《家》进行整本书的阅读。结合作者在文中提到的读书经历,进行更加深入的阅读。会发现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需要对优秀作品不断进行模仿与借鉴。只有运用真情实感,才可以写出打动人心的文章,获得核心素养的提升。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注重优美句子的积累,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控制每天固定的阅读时间,保障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督促学生养成一边阅读、一边思考的学习习慣,通过对文章的反复阅读,不断钻研,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
(三)开展读书活动,增强文化素养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贯穿于整个语文学科的教学,掌握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为此,教师应当积极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提升素质教学。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注重理论课程与实践活动相互结合的重要性。通过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知识储备。并且在参与实践活动时,更好地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强化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整本书阅读”课外阅读法活动,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图书种类的选择进行分析,挑选适合学生年龄阶段,并且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可以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促进自身全面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开拓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可以通过整本书阅读学习,获得良好的学习感受,促进自身语文素养的显著提升。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静夜思》这首古诗时,教师应当注重介绍作者李白的相关内容。要想更加深入地了解李白的诗词,教师可以组织对《唐诗三百首》整本书进行阅读。这本古诗集不仅收录了李白的故事,还可以对唐朝时期其他的诗人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古诗学习能力的提升。为了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唐诗背诵”的班集体活动。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固定,且学习能力均等。通过良性竞争的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动因,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整本书的阅读。通过自己背诵以及听他人背诵的方式,强化对古诗的记忆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促进阅读背诵能力的提升。
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方式,可以达到理论课程教学达不到的效果,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教师在开展读书活动时,应当注重课内与课外教学内容的一致性。通过对相关联知识的学习,使得学习成绩以及文化素养都可以得到有效提升,促进自身全面素养的提升。
(四)注重以读促写,提升综合能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有效阅读大量的书籍,可以使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应当注重阅读、背诵、默写、写作部分的紧密结合。运用联系的观点看待语文教学问题,尤其是阅读与写作两部分内容,注重以读促写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觉积累、合理应用。在阅读各种各样书籍的同时,不断对优美句子、丰富词汇进行积累,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获得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要想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首先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然后针对优秀作品的写作方式进行模仿学习,进而提升自身的语文写作能力,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时,教师在课程结束后,组织学生以“我最喜爱的玩具”为题,进行自主创作。由于本节课文是选取原文中的一段,并进行删改的,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竹节人》原书进行详细的阅读。基于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故事情节产生一定的认知,可以更加快速地投入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通过对文章语言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制作玩具、玩耍玩具的过程,向人们传递玩具带给人们的乐趣。并且通过作者的介绍,可以很好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章采取叙事的手法进行描述,语言简练、词汇丰富、情感饱满,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帮助作用。并且文章中提及多个多音字以及生字,如:“靡、豁、叉、卡、箍、绺、偃、眈、赫、悻”等。通过文章的阅读,可以增强认字能力,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完成阅读后,教师应当带着学生针对整本书的故事发展脉络以及人物特征进行分析探究,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自主阅读意识的形成,推动以读促写教学任务的实施,帮助学生获得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五)关注故事情节,强化阅读体会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在无人监督、引领下,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習态度散漫等问题。为了使其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当注重在阅读过程中,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找到故事情节中的趣味性内容,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促进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并不是教师放任不管,而是在给予高度自由学习空间的同时,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引导。为了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当将故事情节中有趣的内容进行梳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时,教师应当注重对故事情节的讲述以及引导。这是一篇极具魅力、趣味性、丰富性的神话故事。课文题材本来就会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再加上教师的有效引导,可以很大程度上强化阅读体会,获得良好的学习感受。教师可以基于《山海经·北山经》中的精卫填海故事的起因、经过以及结果进行详细的讲述。将文章的语言表达转换为学生容易理解的文字,并将故事进行详细的讲述:“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常常遨游于东海,一天溺死于海中。死后化为花脑袋、白嘴巴、红色脚的神鸟,每天将山上的石头树枝衔来填海,好像是在呼唤自己似的。”全文故事奇特、玄幻,结构精简、语言简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究欲,对促进自主阅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对故事进行讲解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发展脉络,深入探究故事内容,引发独立思考以及形成创新思维。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快速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以及情感表达,有利于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促进自身能力的全面发展。
(六)交流读书感悟,整合阅读技巧
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整本书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营造交流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性。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读书研讨会的教学方式进行阅读经验的分享与交流,强化自身的阅读能力,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学生在进行读书感悟交流时,可以学习到更多的阅读技巧,进而提升阅读质量以及效率,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学生的阅读分析角度不同,通过交流的方式,有利于对文章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时,我们可以了解到海底世界有着奇特的景观、丰富的物产资源。为了更好地认识海底世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针对《海底两万里》这本课外书籍开展“整本书阅读”。故事开始于1866年,当时许多人口口相传在海上发现了怪物,生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受邀请对海洋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不慎被困在“海怪”的脊背上。但其实这不是一头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特的潜水船。后来船长尼摩邀请阿罗纳克斯教授一起周游各大海洋的奇妙冒险故事。通过对这本书进行阅读,可以了解到更多海洋文化以及历史遗迹,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爱护环境、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有着较高的教学价值。
学生在进行阅读的同时,还应当积极开展交流互动,彼此分享阅读经验,促进自身阅读能力的显著提升。学生通过共同商讨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节约阅读时间,还可以时刻保持阅读兴趣及热情。
(七)设置评价机制,实现有效阅读
教学评价以及反思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正确的评价机制,有利于实现有效阅读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设置阅读学习的奖惩机制,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阅读成果以及过程进行综合性评价。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提出表扬,激发阅读自信心。并且对存在学习态度问题以及阅读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与帮助,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为了使学生可以有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教师可以组织舞台表演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良性竞争的教学。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结合《西游记》的整本书进行阅读教学,从而强化学生更好地认识“孙悟空”的人物特征以及心理特征,促进对文章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促进对人物特征以及故事情节产生更深的感悟。教师应当综合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文章理解,做出客观性评价。
(八)构建良好氛围,营造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氛围是促进学生坚持阅读的重要保障。浓厚的学习氛围,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学习氛围的创设。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六年级《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时,教师应当设置“读书角”,提供《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书籍,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教师带着学生对名著书籍进行整本书阅读,为实践活动奠定知识基础,促进正式课程的顺利开展。通过营造轻松、欢快的学习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阅读习惯,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 结语
总而言之,课外阅读教学中“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兴趣,促进自主学习意识的强化。通过组织学习小组的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与研究创造良好的氛围,提供优良的阅读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晓蓉,钟敏.小学语文“深阅读”课堂活动的设计及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21(S2):5-8.
[2]李婷梅,杨成兰,李金枝.涵养小学生健全人格的整合性阅读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1(S2):9-13.
[3]王佳惠.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策略探究[J].知识窗(教师版),2021(12):48-49.
[4]王玉璟.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分析[J].知识窗(教师版),2021(12):100-101.
[5]顾椿华.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知识窗(教师版),2021(12):114-115.
[6]王秋梅,孙静.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有效性的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1(S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