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分析

2023-05-31宋春

考试周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宋春(1975~),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杭州市余杭区太炎小学,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育。

摘 要:音乐是一种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在培养人的审美意识、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启发人的心智等方面发挥促进作用。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何有效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中,其研究意义深远。研究认为,可以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音乐节奏、理解音乐理论、培育音乐情感、形成音乐想象力以及提高音乐鉴赏力等方面加以运用。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4-0155-04

体态律动在音樂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利用听觉感知音乐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肢体和心灵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与情绪变化,能够将抽象复杂的音乐理论具象简单化,便于学生加强音乐认识与深化音乐内涵理解。

一、 运用体态律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引路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需充分认识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和认知学习规律,合理运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展开音乐审美教育,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学习全凭自己的喜好。对感兴趣的事,即便没有人叮嘱,他们也能做得饶有兴致。对不感兴趣的事,即便有人提醒,他们也会不屑一顾。体态律动作为一个很好的教学工具,其在激情导趣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教师可以将体态律动引入课堂,介入音乐学习过程,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上刺激学生,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使学生在肢体动作中收获心得体会和情感启发,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以《划龙船》为例,教学伊始阶段,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从网上搜索一些与“划龙船”相关的民风民俗视频,配合播放歌曲的高潮片段,并顺势提出“划龙船活动是我国哪个传统节日的风俗?”“划龙船有怎样的历史渊源?”“划龙船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名人?”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音乐情境。待学生初步掌握“划龙船”相关知识后,教师再完整地播放《划龙船》,引导学生投入感情进行聆听,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及节奏的快慢。待学生沉浸在想象中,教师利用图片技术展示赛龙舟的热闹情景,如“敲锣打鼓放鞭炮,各色龙舟水上跑,你争我抢使劲划,两岸人们看热闹”等,进一步刺激学生的情感。接着展示人们唱民歌、喊口号、加油助威等图片,让学生对本首歌曲蕴含的情感产生深刻的认识。然后分段播放歌曲,教师以边唱边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跟着音乐节奏做肢体动作,确保每一个动作都符合本首音乐的特点。如节奏舒缓时学生懂得使用幅度小和速度慢的动作,节奏激昂时学生懂得使用幅度大和速度快的动作,由此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二、 运用体态律动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

不同风格的音乐有不同的音乐节奏和音乐情感,欢快热烈的节奏往往表现积极愉悦的情感基调,缓慢低沉的节奏往往表现消极沉郁的情感基调。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节奏,要让学生准确理解音乐的内涵,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教师可以利用体态律动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音乐节奏,从肢体动作的幅度和速度上感知音乐节奏的变化特点。教师可以选择富有风格特色的音乐作品,依托作品的不同节奏变化,指导学生利用头、肩、手等关节部位打节拍,使学生在打节拍中仔细品味音乐带来的听觉体验和情感冲击力。

以《小螺号》为例,为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以哼唱、弹奏、做肢体动作等方式做背景,引导学生从声音变化和体态律动上熟悉音乐节奏,感知音乐情绪,为后续的视唱教学做铺垫。在讲授歌曲旋律和节奏时,教师从音乐表演情境入手,利用信息技术出示与“小螺号”相关的音乐表演精彩片段,让学生从舞台表演的效果出发,认识演唱者的演唱特点和歌曲表现的思想内容。在播放歌曲的过程中,教师以做肢体动作的方式传授学生把握音乐节奏的方法,如3/4节拍当中的强拍和弱拍,分别采用双手向上拍和拍打一下双腿的方式表达节奏,再如4/4节拍当中的强拍和弱拍,分别采用双手向下拍和用一只手向上拍的方式表达节奏。通过以拍手的动作为桥梁对应音调与节奏,深化对本首歌曲音乐节奏的理解。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音乐风格的认识,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力,可以选择本课的《划龙船》《水上音乐》两首歌曲做对比,让学生从不同的音乐节奏变化中感知不同的音乐风格特点。待学生掌握歌曲演唱技巧,教师指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加工处理,利用拍节奏的方式为歌曲伴奏,以多种技巧演唱歌曲。具体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表演活动,让小组成员自由商定表演分工。一部分小组成员用拍手的方式跟着音乐拍节奏,另一部分小组成员跟着节拍演唱歌曲,待表演结束后,由拍节奏的学生演唱歌曲,由演唱歌曲的学生拍节奏。经过反复地训练,学生不仅能提高音乐的节奏感,还能提高视唱能力。

三、 运用体态律动促进音乐理论的理解

让学生准确记忆、理解与应用音乐理论是音乐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方法、思维习惯与性格特点等,结合现有的教学技术手段,合理科学地创新教学方法,将音乐理论有条不紊地讲授给学生。考虑到小学生普遍缺乏认知能力和学习经验,理解枯燥乏味、抽象晦涩的音乐理论极为困难,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以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感受音乐,提炼音乐知识。基于体态律动契合小学生阳光活泼、积极好动的天性,具有情境化、动态化和趣味化及能够将抽象复杂的音乐理论具象简单化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其促进学生感受音乐的音调、旋律、节奏及情绪的变化,从中挖掘音乐知识。

以《甘洒热血写春秋》为例,本课选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片段,教师需在课堂教学中完成让学生了解《智取威虎山》的故事情节,认识京剧演唱与歌曲演唱的不同之处,熟练运用一字多音的拖腔技巧,以及使学生掌握京剧相关知识及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的教学任务。基于上述教学任务,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体态律动等教学方式和手段,设计这样一个教学方案:一是创设“走圆场”的情境,课前播放《急急风》节奏,学生以走圆场的方式进入教室。提出“什么是京剧?”“京剧的历史渊源是什么?”“京剧有哪些艺术特点?”等问题,学生在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中解决这些问题。二是导入视频《甘洒热血写春秋》,详细介绍剧中的人物形象,教师顺势讲解《智取威虎山》故事情节,带领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和唱段内容,使学生深切体会杨子荣机智勇敢、深入虎穴,为了革命的胜利而甘洒热血的决心和信心。三是扮演故事人物角色。重新编写表演剧本,提炼带有京韵的唱词,学生跟着背景音乐做律动,从模仿人物神态、表情及动作中解读人物的思想精神,在唱词中感知京剧表演的艺术魅力。四是引入体态律动,学生以摇头、耸肩、拍手及跺脚等方式随京剧的曲调节奏做律动,深化对声部清晰、音调和谐及音量均衡含义的理解,从而认识京剧的艺术特点,把握京剧演唱的节奏变化,加强对演唱的力度与速度控制。五是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再次播放视频《甘洒热血写春秋》,提问:“你能用京剧的腔调演唱歌曲吗?”出示相应的示范课件视频,学生进行模仿训练。此过程中,引入拍手伴奏的环节,学生以边拍节奏边唱的方式进行表演,将课堂氛围推向高潮。通过组内表演交流,提炼京剧唱腔与发音的特点,同时从京剧的发展历史、京剧的音乐艺术表现、京剧演唱的风格特色、京剧表演中的体态律动等角度,加强对京剧艺术的赏析,进而达到提升民族艺术情感的教育目的。

四、 运用体态律动培育学生的音乐情感

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蕴含丰富的情感,只有正确理解音乐蕴含的情感,才能收获更多的启发。为了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在平时的音乐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配乐诗朗诵,让学生认真聆听,感受音乐传达的情感,明确音乐艺术的风格。然后从课本上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使学生对作品创作的背景和意图等形成初步的认识,再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所思、所想及所感,分析音乐内容描绘的情境,感受情境中蕴含的情感,进而提高对音乐的感悟能力。考虑到小学生的乐感能力薄弱,其在聆听音乐时所能收获的启发较少,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及学习态度设计教学活动,运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肢体动作感受音乐情感变化,或是热情澎湃、慷慨激昂,或是消极沉郁、黯然神伤,引发学生对音乐的真情实感。

以《思乡曲》为例,教学中可以采用导入诗词的方式铺垫情感基调。举例来说,李白是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诸如“李白译番书”“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磨灭”“斗酒诗百篇”等故事,都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学生能够了解李白的性格特点,认识李白诗歌的风格。教师可以李白的思乡诗为教学切入点,依托视频技术出示《静夜思》全诗内容,引导学生结合李白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依托“明月光”“地上霜”等意象,深切体会本诗的思乡意境。教师再以合适的配乐朗诵该诗,适时提出“如果换一首配乐朗诵本诗,你会选择什么样的音乐?”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诗词大意和情感合理选择音乐旋律。当然,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能够认识到选择节奏舒缓的乐曲较为合适。此时,教师利用音频技术播放《思乡曲》,让学生认真体会该乐曲与《静夜思》这首诗在意境方面的相近之处,进而借助《静夜思》的意境体会《思乡曲》蕴含的思想情感。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体态律动呈现歌曲节奏变化的特点,以合适的肢体语言传达乐曲中的思乡之情,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学生表达音乐情感。基于从李白这一人物解读其诗歌情感内涵的学习方法,学生便能意识到搜索《思乡曲》的创作背景资料,此时教师以讲故事的口吻,介绍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引导学生想象作者的所思、所想与所感,使学生从乐曲中提炼出更多的思想情感。值得注意的是,《思乡曲》采用的是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旋律,由四个短小、均等的乐句组成,每一乐句都呈波浪形线条而递次下降,加之商调式柔和的色彩,使其旋律充满忧伤和怀念的情感基调。虽然学生通过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及意图,对整首乐曲的情感内涵有了深入的认识,但是在跟随音乐节奏进行律动的过程中,教师仍需要观察学生对节奏的把握情况。为了使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收获更多的情感启发,教师可以用做手势的方式指挥学生律动,让学生根据指挥变化动作的幅度与速度,进而感受乐曲不断转变的感情色彩。

五、 运用体态律动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培养音乐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与创造力。虽然学生尚未接受过系统化的学习,生活经验匮乏,情感意识薄弱,但是他们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能够为其创造性思维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通过充分发挥想象,科学调动思维,使学生运用肢体动作进行创造,加强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以《嬉游曲》为例,该乐曲融合了交响曲色彩多变的特点,表现力和感染力非常强,具有较高的艺术表演和欣赏价值。教师在教授该乐曲相关知识时,可以采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展开相应的艺术创造。例如,在学习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休止符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对音符概念的记忆,加强学生对音符用法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上述音符的表示方法,通过合理发挥想象力,为上述音符做“专属动作”。如有的学生用紧握的拳头表示全音符,有的学生用高举的手掌表示。如有的学生用两根手指表示二分音符,有的学生用弯曲的手掌表示。如有的学生用拍手的动作表示四分音符,有的学生用洗衣服的动作表示。如有的学生用“零分”的手势表示休止符。

在激发想象和启发创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尤其是学生对音乐有不同的感受,形成的想象差异较大,但为了使每位学生在想象中收获更多的智慧启发,教师不能随意否认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是要支持和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想法。同时教师注意抓住学生想法的亮点,协助学生将想法变为现实,以点燃其学习音乐的热情,使其在想象与创造中汲取知识和积累经验。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胜负欲,通过给予表现优秀的学生以物质和精神奖励,使学生尽情地发挥想象,进而在表演中感受音乐内涵和汲取音乐知识。

六、 运用体态律动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音乐鉴赏是对音乐作品进行鉴别和赏析,品味音乐作品的艺术美感,进而在提炼音乐内涵中收获更多的审美体会和情感启发。考虑到小学生的音乐情感薄弱,音乐理解能力欠缺,教师可以综合传统教学方法和体态律动教学方法,从听、学和做的角度引导学生鉴赏音乐作品,让学生深刻感受音乐的内涵。具体来说,在听的方面,引导学生利用肢体动作感知音乐节奏与情绪,提炼审美音乐的方法和技巧。在学的方面,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收集资料,站在更多的视角上审视音乐作品的美;在做的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表演活动,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音乐内涵,汲取音乐知识,以此达到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的教学目标。

以《迎来春色换人间》为例,为了达到鉴赏音乐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以一幅幅优美的图片呈现“迎来春色换人间”的优美画面。通过播放歌曲,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跟着音乐拓展和延伸自己的动作。如当音乐从高音转变为低音时,学生跟随音乐张开手臂再合上,到了高音阶段再张开,以此感受高低音之間的转换效果。同时学生从动作的幅度大小和速度快慢上,感受音乐传达的思想情感,对音乐形象审美形成认识。考虑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允许学生利用富有自己风格特色的肢体语言表达音乐美感形象,配合对歌手神态、表情、动作和行为的模仿,深入音乐表演内涵。然后教师带领学生收集作者的相关资料,包括作者的其他音乐作品,经过整理分析后,从歌曲的主题、歌词的内容、歌曲的旋律、歌曲的情感、歌手的演唱、乐器的伴奏效果等角度,提炼该首歌曲的艺术表现特点。为了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提高学生对音乐基调与节奏的辨别能力,教师可以从作者创作过的音乐作品中选择不同的乐段,将其编辑成“音乐节奏训练串烧曲”,让学生反复听音乐,加强对音乐节奏与节拍的辨别,认识歌词、旋律、节奏、和声及音乐情绪变化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进而形成对音乐的直接感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体态律动教学,教师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汲取音乐知识和积累音乐表演经验。比如,开展想象活动,配合背景音乐,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描绘“春色换人间”的场景,教师再相机做律动示范,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设计律动动作,以此拉近学生与音乐的距离,升华学生的音乐情感。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强体态律动的应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和音乐能力构建具有现实意义。教师通过合理科学地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理论,培育学生的音乐情感,锻炼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晓钟.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2017(30):79.

[2]王小英.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求知导刊,2018(11):122.

[3]范浴晖.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读与写(中旬),2021(4):263.

[4]王红梅.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基础教育论坛,2022(8):60-61.

[5]美志高.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双语学习,2018(5):79.

猜你喜欢

体态律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少儿器乐教学法创新研究
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