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文化新闻传播新媒体实践

2023-05-31叶子申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新媒体

叶子申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尤其是某些“严肃”的新闻类型,迫切需要与新媒体融合,寻求一种新的传播方式。文章从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出发,剖析了当代文化新闻传播的特征,阐述了其重大意义,并指出了其传播途径的多样性;针对当前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有效对策,以期为我国的文化新闻传播工作提供借鉴,促进新闻业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文化新闻传播;新媒体;传播思维

随着人们对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文化新闻已成为人们接收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新媒介的优势来做好文化新闻传播工作成为新时代命题。而对大众来说,文化新闻的影响范围很广,在建設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方面也是头等大事;加强文化新闻的创新,是当前新闻工作的重点。新媒介的兴起给传统的文化新闻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其适应时代发展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探讨其在新媒介环境下的创新和实施策略已成为必然。社会大众透过文化资讯,认识到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及其衍生产物,从而达到对生命、社会、自然等更深层的认识。如何有效地利用新媒介,加强文化新闻的宣传,是目前我国文化新闻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文化新闻是指既要具有文学和艺术价值的新闻,又要能够为大众带来艺术享受的新闻。文化新闻是推动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可以进一步增强我们的精神文明。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民众的总体知识和文化素质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不再仅仅是对物质和精神的需要;新媒介时代为创新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新媒体作为当今网络时代的一种新媒介,它与传统媒介如广播电视有着相似的地方,但又有着不同的特点。新媒体是一种以数字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载体,通过互联网、计算机、手机等终端为受众提供各种信息的传播形式。随着新媒介时代的来临,人类的生存环境逐步向媒介融合的社会环境转变,文化新闻传播也随之出现了新的特征。

增加了文化新闻传播手段

新媒体依靠网络、数字媒体为观众传递信息,这种传播的手段使其不受任何形式的限制,从而为受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资讯。大量的文化信息被数字化后上传到网络,使用者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这是一种自愿性和选择性的优势。同时,新媒介所传递的信息也包含了文字、声音、视频等各种信息,它们可以互相结合,从而使信息的内容更加丰富。

人们可以更自由地发表意见

基于因特网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可以在发布后即时上传到网上,同时因为移动电话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随身携带;所以,消息的发布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再加上如今的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发布和传播消息,所以消息的传播速度非常的快。在新媒介中,交互是传统媒介所没有的一种更为突出的特性,而传统媒介则偏重于单一的传播,而新媒体平台因为网络的传播速度更快,其能够做到及时地发布和反馈,这是传统的媒介所不具备的。在新媒体的支撑下,新闻记者使新闻话题在社会热点上得到改善,从而达到与社会的融合;更接近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受众。

让更多的民众可以看到他们所喜爱的文化新闻

新媒体的出现,使文化新闻与受众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层次分明,在新媒介的作用下,在国内外广泛地进行新闻报道,并将大量的新闻资讯传递给受众;因为新闻传播的多样性,使受众更加多元化。同时,在不同的网络平台上,文化新闻与受众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关联,从而促进了新媒介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因特网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网络用户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而且,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它的广度和深度,使得受众比传统的电视节目更广、更持久。

扩大文化交流的新媒体平台

在大众的观念中,文化新闻的传播领域非常局限,仅限于电视、广播、报刊等。由于媒介的限制,文化新闻的读者数量一直在下降。但是,随着网络新媒介的普及,文化新闻也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机会。一方面,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人民对传统文化的追求更加强烈,因此,我们迫切地想要使自己的文化在当今社会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而娱乐新闻、综艺秀等话题性节目,经历了数年的发展,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尤其是那些在大城市里工作的人,在空闲的时候,会使用新媒体平台来阅读新闻。例如,近几年,各大门户网站和 CCTV合作的文化类节目,在《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经典咏流传》《国宝档案》等节目中,在全国范围内的收视率和点击率都很高,大大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和文化生活。

提高文化新闻受众意识

新媒体的兴起,形成了以网络为中心、双向互动的传播方式,使得屏幕的隔阂变得越来越模糊,弹幕文化、网络世界特有的语言也逐渐与文化新闻融合,使其趣味性不断提高。透过文化资讯及其他文化活动,不同年龄、甚至不同民族的民众,都能在心理上找到一个可以满足他们心灵需要的焦点,真正地吸引了更多的受众。比如央视隆重推出的《经典咏流传》,将历史和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引领着观众在新时代回顾历史、立足现在、展望未来,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化信息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新媒体对文化新闻生产模式的变革

与传统的文化新闻制作方法相比,新媒介制作要求简洁、快速、时效性更高。互联网上的短视频新闻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后,很快就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在这一背景下,文化新闻记者必须充分考虑到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利用新媒介进行调查研究,创作出更有创意的文化新闻。

提高文化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文化新闻是一种严肃和主题性的新闻,包括文学、艺术、戏剧、音乐等。在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同时,社会的文化也随之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由于文化新闻太过严肃,不能引起受众的注意,因此,新闻工作者开始制造夸张、煽动性新闻,以获得公众的注意,从而造成了文化新闻内容的缺失,失去了对文化传承和历史传统的使命感。同时,对文化新闻的报道也要进行深度的研究,这就要求其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不能因为追求轰动效应而胡乱猜测。此外,文化新闻的同质化问题也很突出,因为相同的文化话题,会引起众多媒体的蜂拥而至,互相剽窃。这些报道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与文化新闻的严肃和专业背道而驰。

文化新闻的观念模糊

在新媒体技术发展的今天,为了满足受众的需要,电视、网络等媒介都出现了大量的娱乐新闻;一些文化新闻记者甚至将文化新闻栏目改为娱乐类新闻,以求更高的阅读率。新闻报道的方式也逐步趋向标题化、戏剧化、煽动化的发展趋势,使其成为一种娱乐性的新闻,严重地影响了其传播的价值。目前的文化新闻报道也暴露出另一重大问题,即对文化的认识不够清晰,从而使娱乐新闻在媒体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成为舆论导向的风向标,导致了文化新闻传播的原始动力改变。

不能保证文化新闻的真实性

在媒体融合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APP等新媒介发布信息,但由于受众群体的文化程度和生存环境的不同,他们对信息的理解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价值观的不一致,让人很难判断网络上的信息是否真实,传播过程是否有偏差,这是新媒体传播的一大劣势,往往会表现出很大的主观倾向,不能保证它的真实性。

文化新闻传播的多样化

传统媒体的文化新闻报道形式有点呆板、程序僵化,观众数量不多。运用新媒介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可以激发受众的主动性。例如,《舌尖上的中国》是近几年非常流行的一档文化节目,它把中国许多地方的传统美食和人文地理元素融合在一起,以“吃货”为主题,让人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的智慧。这个节目第一次在电视台播放,当时很受欢迎,随后又在网络上发布,刷新了观看记录。作为一名文化新闻记者,要从网上搜集到一些隐藏在其背后的真实资料,以改进其缺陷,使其更好地为受众服务,使其成为一个良性的循环。

重视新闻策划,发掘文化底蕴,使新闻内容更加丰富

文化新闻的内容既与文化密切相关,又要与时代背景紧密联系,因而以新时期的文化工作为重点。而我国地域广阔、自然环境差异较大,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不同文化形态、不同的文化内容、不同的文化内涵,将成为我们今后文化信息传播的一大资源。因此,广大文化新闻记者必须重视区域的文化特征,并采取差异化的报道战略;让大众耳目一新,让自己的文化新闻在新媒介中脱颖而出,突出其特点。因此,要使文化新闻得到正确的引导,增强其正面影响,必须加强对其质量的重视,并对其产出进行严格的审查;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筛选,最后通过新媒介传播给大众,只有这样,文化新闻的品质得到了保证,才能在众多的新闻媒介中取得竞争优势;在新闻行业中立足,找到自己的位置。然而,要确保优质的文化新闻产出,就需要对新闻工作者的专业能力进行考核,重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思想品德,只有这样,才能在文化新闻策划上有保障。作为新闻传播的核心环节,媒体在新闻媒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肩负着推动新时期民众精神文化建设的重任,所以必须加强对文化新闻的宣传;增强新闻策划的能力,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保持密切联系,了解他们的心理和文化需要,把多种视角结合起来;选择与大众相适应的文化内涵,构建文化主题,并以与新闻文体、大众审美相适应的题材为目标,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让自己的文化新闻在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新媒介环境下,展现出它的独特魅力,从而更好地体现出它的重要作用。

建立以用户为本的新闻传播理念

与传统的“弹幕文化”“即时”的网上直播相比,与“粉丝”充分沟通的“文化新闻”更符合当下的新闻传播思路。在新的时代里,从不同的视角去分析事情,只要它说得有理有据,又不违反法律,就能开阔人们的眼界。这种方法需要以用户为中心,围绕着使用者的需要对其进行更新,以实现新闻的传播。例如:现在抖音上的“吃播”很受欢迎,有些高水平的主播不会用“逆向评价”来吸引观众,他们会用大量的实地考察,给粉丝们推荐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精髓的老店。虽说以用餐为主,但前期还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何选择路线、如何控制费用,为用户粉丝们提供准确的资料。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一种全新的以用户粉丝为主导的传播理念,通过粉丝们的投票來确定下一步的目标,从而实现资源的交换。因此,文化新闻记者可以在与网友进行即时沟通后,根据自身的工作习惯,决定其所传达的文化交流信息。

对传统新闻沟通方式的突破

新媒体的本质是“新”,根据目前信息技术的普及,文化信息的传播应当遵循微信公众号、微博平台、网络直播等主流形式。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传播迅速,即时转发,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观众。如:微信公众号已成为一种主要的获取特定文化资讯的渠道,通过简短的“评论”,很快就得到了大量用户的支持,因此,要突破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以幽默的方式给文化新闻带来新的发展生机。

参考文献:

[1]刘蔚.新媒体时代弹幕文化对新闻传播的意义分析[J].新闻传播,2019(7):55-56.

[2]李琤.新媒体传播下文化新闻创新及实现策略[J].中国报业,2021(07):66-67.

[3]奚欣晨.新媒体传播形式下文化新闻的创新与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20(02):249-250.

[4]康少膑.新媒体传播形式下文化新闻的创新与策略[J].视界观,2020(2):1.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