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史学的冲击

2023-05-31康泽宇

今古文创 2023年5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冲击

【摘要】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对以“如实直书”的传统史学产生了冲击。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最大的影响在于后现代主义史学流派的诞生。在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苦厄之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原本坚信“科学至上”的理念遭到重大打击与怀疑,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后现代主义伴随着对以往思潮的批判诞生了。后现代主义史学的观点主要有世上不存在沒有经过处理的史料、史学工作不能视为“科学”,其与文学创作无异以及反对历史“线性发展”观。至今,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史学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诞生了一批运用后现代主义观点解释历史的著作,对后现代主义史学既要认识到其对传统史学的补充与完善,也要对其尚有争议的观点进行批判。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传统史学;冲击

【中图分类号】KO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3)05-003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5.011

一、从后现代主义史学诞生之前说起

要想知道后现代主义是如何出现的,换言之也就是想理清后现代主义诞生的原因则不能不交代明白在其之前的西方历史与社会的哲学。但同时根据后现代主义的观点,梳理清这些并不代表能够揭晓后现代主义诞生的原因,因为在后现代主义看来,前后的时间顺序关系并不能代表历史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这恰恰是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史学中因果逻辑的最大“颠覆”。

从历史事物的发展来看,后现代主义的的确确是与理性主义、科学主义(这二者是西欧近代诞生的,因此可以称为近代主义。在英语中,“近代”与“现代”本就是一个词,即“modern”,所以理性主义与科学主义及其相关相似的理论都可以归纳到现代主义中去)。针锋相对的,“自那时以来,西方文化便开始为一股思潮所缠绕,其代表人物是极具批判性的米歇尔·福柯、雅克·德里达、让·布希亚等人,而他们的矛头则直指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现代文化。到了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将这一思潮统称为‘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自身就带有反对后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观点的色彩。也因此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后现代主义诞生的土壤之一就是对现代主义的反思与批判。

17世纪的科学革命给西方思想界带来了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信心与方法。人们看到科学家们通过实验等方式发现了自然的奥秘并使得人们知道可以为人使用,于是,人们也兴奋地认为,人类社会的奥秘或是规律也能为人们所知、所用。换言之,就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诸如控制变量、归纳演绎等方法用于研究人类社会以发现具有普遍适应性的“金科玉律”及对历史现象可归于的一种形而上的唯一解释。在启蒙运动之后,这种想法被包含于理性主义之中,成为一种思潮,代表有黑格尔的“上帝精神”、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亚当·斯密的财富说等。整个19世纪,除了拿破仑战争外欧洲尤其是西欧都享受着较长时间的和平,生产力不断进步,殖民地不断扩张,西欧也逐渐建立起了对于全世界的优势。由此伴随而起的是西欧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表现在历史的具体研究上则是对欧洲历史和上层建筑的高度关注,在历史理论研究上则是“西欧中心论”、历史的“元叙述”及相信历史的内在“一致性”,即“大写的历史”。人们已经普遍相信理性与科学可以带领人们认清历史与社会。兰克的客观主义史学便是这种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提倡“如实直书”,并且相信史学家可以摒弃主观性,写出一部部真正符合过去客观的历史著作以及对上层政治人物的关注。

此外还有孔德的实证主义等。他们在理性主义的指导下都认为历史能够真实再现人们过去的行为与思想。其次,他们也都认为人们的行为是人们理性思考的结果,而历史学家的任务就是要研究人们的思想,解释人们的行为,即进行历史的诠释。还有,他们都相信一种持续发展的时间观念。历史事件之间有相互继承、相互因果的关系。

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科学主义在西方思想界一统天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质疑与批评的声音也开始出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让人们注意到科学理性在解释人性方面的缺陷。或者说,弗洛伊德让人们看到,人们的行为不仅受控于理性的思维,而且很大程度上受到非理性认识的影响。这些都是潜伏在科学主义主调中的不和谐音。在历史学的领域,历史学家们也开始对科学主义的一统天下表示不满。人们越来越更多地发现在人文学科领域,纯粹的科学主义无法实施。比如狄尔泰提出人文学科的方法是“理解”。甚至连提倡科学、客观的兰克也开始反思科学主义是否缺乏了对人文主义的理解。虽然质疑的声音不断出现,但人们坚信弥补科学主义不足的方法是继续坚持科学理性,并将其贯彻到底,这样就可以解决现在的不足。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科学必胜”的憧憬遭到打击,人们看到虽然科学技术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但也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但此时西欧仍旧保持着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优势,人们依旧相信科学主义和理性精神会带来一种乐观、进步的前景。在历史学科,历史学家开始将自然科学的手段与社会科学进行结合,以达到历史学的更新与完善。“年鉴学派”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不过有意思的是,“年鉴学派”后来却走到了现代主义的对立面,这是后话,此处不表。

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人们还是对现代主义充满信心,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信心则可以说是几乎荡然无存了。二战使得西欧国家普遍衰落,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此外国际格局也为之一变,美国、苏联两极格局正在形成,欧洲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亚非拉等地的民族独立运动也不断兴起,越来越多的独立、革命运动冲击着西方的殖民体系,西欧对世界的优势不复存在。这样的现实使得历史学科也开始进行思考,由是出现了后现代主义。

二、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史学

在上述的历史背景之下,通过传统史学在史料的选择及批判、有关历史的解释、历史的叙述、史学研究的策略等方面遭到的来自后现代主义的挑战。这种挑战表现出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所不同的观点。

首先是在史料的选择上,以“兰克学派”为代表的现代主义或说是包含于其中的客观主义史学认为,原始史料的价值是大于二手史料的,所谓原始史料指的是历史事件发生时由当事人经过的史料,这些史料没有经过后人有意或无意的扩充。这种史学观点至今仍然是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正是因为这种观点,通过对史料真实性的研究,一步步逼近历史的真相,历史学才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成了“科学”。兰克史学在关注政治史的同时也特别注意历史上政府的档案资料、當事人的信件等直接经历过历史发生的材料。他们认为通过这些原始史料可以使历史学家们写出绝对客观公正的历史。但后现代主义认为,原始史料的价值与二手史料或是多手史料的价值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判,换言之,世上不存在没有经过处理的史料,“一旦一件实物或文件被认定为史料,它已经深刻地反映了一个文化系统” ①。

由此延伸可以看到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第二个不同——对待历史写作上的态度。现代主义由于将科学与理性作为指导思想,相信历史可以被绝对客观地描述出来,真正达到“如史直书”的境界,即所写即真实。但后现代主义史学基于“世上不存在没有经过处理的史料”以及“言不尽意”即语言和文字无法完全准确表达人的所思所想的结论,认为历史写作与文学创作并无二质。甚至在一些后现代主义学者眼中,任何没有正式的专业语言的学科,其工作性质都与文学创作无异。原因就是历史学家的思想必须受到语言的控制。而所谓历史写作出的作品不同,其实也就是历史学家所采用的语言模式或叙述语境的不同。

海特·怀登所著的《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是第一部使用后现代观点写出的历史著作。他在书中表达了认为历史与诗歌创作无异的观点。得出“历史学家与文学家、哲学家的工作性质是相同的,从事的都是‘诗性的工作” ②的结论。正因为如此后现代主义史学家们对于材料的使用也更加宽泛,他们的文字描述也更加富有生气与趣味。

还有,在历史解释方面,现代主义史学相信历史是一种线性的、进步的历史,他们把各种变化以大叙述、因果关系环环相扣且一目了然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后现代主义学者诸如福柯等人非常反对这种历史写作方式,福柯认为这样将所有事件都安排在一个时间架构上,很容易将发生前后的关系误认为因果关系,因此对于历史真正的演变造成了扭曲。从因果关系的讨论也很容易联想到历史学上各种各样的“决定论”,诸如环境决定论、经济决定论等。后现代主义者们认为,决定论抹杀了人作为行为的主体地位,因为在这些决定论中人类无法对其行为负责,各种暴行及恶政有了借口。要纠正这种偏差,历史的道德判断就成了一种重要的方法。后现代主义者基本上要颠覆现有的因果关系,甚至否认外在客观实体的存在。

在历史的研究对象方面,自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主义史学家们怀着一种“西欧中心论”的观点,往往将目光投向欧洲史,特别是西欧上层的政治史。随着“西欧中心论”的破产与史学家们的批判,后现代史学家们和非现代史学家们都走出了“象牙塔”,将目光放得更加宽阔,更加碎片化,妇女史、社会史、计量史学、口述史相继出现。当然这并不是说后现代主义史学分别等于这些史学门类,其实是后现代史学与这些分类都有交叉与关联。

三、对后现代主义史学的评价

经过上面种种的对比,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后现代主义史学与以往现代主义史学即传统史学的区别,那么对于这种别具一格的史学理论应该如何看待呢?学者王晴佳在《后现代主义与历史学:中西比较》一书中写道,在中文的学术界,对于后现代主义史学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现代西方社会和思想界所产生的新潮,表现的是西方学术界对西方发展的一种批判与反思,而与中国的社会,特别是大陆,关系不大。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大陆的现代化尚未完成,因此就没有必要谈论所谓的“后现代化”。另一种则是对后现代主义表现得十分热衷,把它视为一种学术界的最新的思潮,代表了未来的走向,因此趋之若鹜,以标榜其学术的“先进”。作者认为,这两种态度都有修正的必要。从思想渊源上看,后现代主义的确是西方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出发点是为了总结、批判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走向及其对全球经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并不应该就此认为后现代主义仅仅与西方社会有关,而与非西方社会无关。事实上,由于资本主义在现代的发展,特别是在“冷战”以后的发展,已经对全球社会产生了举足轻重、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后现代主义对中文学术界也有不少可以借鉴的地方。其次,如果认为后现代主义仅仅与西方已经完成现代化的社会有关,而与正处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社会无关,这至少在认识上有所偏颇,第一是把“现代”与“后现代”视为前后两个历史发展阶段。这种观念本身就受到了现代西方历史哲学的重要影响,即把历史的演化视为一种线性发展、不断走向进步的过程,而后现代主义恰恰就是要摒弃这种历史观念,将历史的发展视为一种多元的、开放的过程。因此,不应该把“现代”与“后现代”视为是一种历史时间上的先后关系,而应该把后现代主义的产生,视为一种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反省。第二,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不是没有关联,而是关系甚大。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发展多元性的重视,能够使非西方地区的人士在追求现代化的进程中,注意到自身的时间与空间之独特性,避免用一种划一的眼光来制定现代化的规划。同样的,赶后现代主义的“时髦”其实也是违背后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本身反对任何历史的形而上学的诠释,忽视了它本身的高度批判性。

后现代主义历史学相对于它之前的现代主义史学的“既破且立”,它本身大致则是“破而不立”或是“立”的很少,换言之,批判的很多,但在批判之后对于如何展开新的一种历史研究模式则没有确切地提出。后现代主义史学在史料的选择上主张多元和扩大采用范围,这为当代史学研究扩大了材料面积,并主张将研究目光分投到更多的领域中去,这些都是积极的。但同样要注意到,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历史研究对象、史实过于分散及碎片化的倾向,这不利于人们对历史整体性的把握。其次,后现代主义史学认为语言无法表达历史的真相,或说是史学构建的过去并非真相,那么这就为历史上的种种恶行与罪行打开了辩解的方便之门,这也是许多后现代主义史学家不愿意公开承认自己是后现代主义者的原因之一。最重要的是,后现代主义反对传统史学认为历史是进步的观点,大多数后现代主义学者对历史的发展抱有悲观的态度,尤其是在对科学的看法上。这种看法源自两次世界大战对西欧的打击,但事实上,两次世界大战造成西欧衰落的同时,也使美国和苏联成了未来一段时期内世界的霸主,广大亚非拉民族与国家不断开始新的历史纪元,西欧本身也在反思大战爆发的原因与教训,所以尽管有反复曲折,人类历史总体还是呈现一种进步的态势。后现代主义将西欧的衰落视为世界的退步,这本身又是否是“西欧中心论”的残余呢?

此外,针对后现代主义史学所提出的“由于受限于语言文字,所以历史学者的工作与文学创作无异”观点,在历史学的研究中也给出了部分答案。诚然历史学并不能揭示完完全全的“真相”,在同样的文本上,不同的史学家极有可能提出相左的观点,但历史学在基本的研究方法上是有标准的,并且可以达成共识,正是这些共识,成了历史学工作者求同存异的基础。而且“更为糟糕的是,评书、历史小说和‘民科对于历史的认知也是一种认知,如果我们承认历史学不能求真,且我们也无法判断历史解释是否是真相的话,那么这显然是一个颇难回答的问题。其背后,又隐约浮现着所谓的历史学的学科规范,以及价值判断的问题” ③。

注释:

①王晴佳、古伟瀛:《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较》,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9页。

②邢宁:《浅析后现代史学及其历史观形成的原因》,《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9期,第114页。

③成一农:《后现代史学的认知方式与传统史学的“终结”》,《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2年第4期,第118页。

参考文献:

[1]王晴佳,古伟瀛.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较[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2]邢宁.浅析后现代史学及其历史观形成的原因[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

[3]成一农.后现代史学的认知方式与传统史学的“终结”[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2,(4).

作者简介:

康泽宇,男,汉族,山西太原人,山西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近现代德国城市史。

猜你喜欢

后现代主义冲击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解构性特点解析——以我国影视作品为例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一种新型冲击器拆卸及预紧装置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奥迪Q5换挡冲击
奥迪A8L换挡冲击
一汽奔腾CA7165AT4尊贵型车换挡冲击
巴菲特给我冲击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