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CL模型实施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效果的影响

2023-05-30许智媛石颖文石道金

绿色财会 2023年1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

许智媛 石颖文 石道金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了解决“已发生损失模型”的滞后性、顺周期效应等缺陷,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推出了预期信用损失(ECL)模型(简称为“ECL模型”)。2018年我国开始在H股及“A+H”股上市银行实施ECL模型,其余A股上市银行在2019年开始实施。ECL模型实施的效果需要及时去评价,故本文基于我国54家上市银行的数据,分析ECL模型实施后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效果。经过分析发现,ECL模型实施会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净利润等指标造成一定影响,但对商业银行个体影响大小有差异,银行规模较大、内部评级较完善的银行受影响程度远小于规模较小、内部评级较不完善的银行,且ECL模型实施后,仍会对商业银行业产生顺周期效应。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应该完善内部评级法的建设、加强银行内部监管机制、建设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同时监管部门要加紧统一ECL模型中“违约”、“显著增加”等风险标准,缓解银行间信息差异化的问题。

关键词:IFRS9 预期信用损失 ECL模型 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2.3

一、引言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金融监管机构关注到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和计提减值损失的方式有很多的弊端。商业银行之前采用的是已发生损失模型,由于已发生损失模型存在减值确认滞后,以及顺周期性等问题而受到批判,而且该模型不能够给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尽早地提示风险。

于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B)开始了修改工作,在2014年颁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简称IFRS9),其中采用“预期信用损失(ECL)模型”取代了过去的“已发生损失模型”。作为回应,我国在2017年修订并发布了新的系列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应用了ECL模型,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并规定从2018年1月1日起,H股及“A+H”股上市银行施行新准则, 2019年1月1日起其余A股上市银行施行新准则, 自2021年初起其他非上市银行施行新准则。同时还鼓励商业银行提前实施新准则。

直至2021年为止,H股及“A+H”股上市银行和A股上市银行实行新准则分别已有4年和3年的时间了。那么, 商业银行实施了新模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是否能够缓解旧模型的负面效果?而且各家商业银行对新模型的应用也各有差异,应及时分析评价新模型的效果。因此本文基于我国上市银行实行新模型的过程及结果,论述新模型对商业银行产生的效果,并給与适当建议。

二、ECL模型相关概述

(一)新旧模型的对比

新旧两个模型的主要差别是:已发生损失模型规定,有客观的减值证据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 才能够计提减值准备;ECL模型则不同,它体现为具有“前瞻性”[1],提前评估资产的信用风险,依据变化情况,提前计提损失。新旧模型具体对比如表1所示。

(二) ECL模型的三阶段

ECL 模型分为三个阶段来评价金融资产的信用风险情况,以保证能够及时准确地确认损失。表2为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

(三)ECL模型的不足

1.ECL模型与会计的基本原则相背离。会计是记录反映过去的交易或已存在的事项,应当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而ECL模型涉及到未来的信息及现金流,违背了传统会计的要求。

2.ECL模型在信用评级中,有较大的主观性。对“违约”定义不清, 这会导致各个银行对“违约”的定义有较大出入,使银行之间相关信息缺乏可比性。

3.ECL模型中强调的信用风险“显著增加”,没有明确的界定,需要银行较多的职业判断,有很大的主观性,而且难以保证计提损失的准确性[2]。此外银行对计提损失金额有较大主观权,有可能会产生人为操纵利润的现象。

4.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与ECL模型发生冲突。因为此类金融资产本身就是公允价值计量,其价值的变动本身就含有预期的价值,所以此类资产采用ECL模型可能会造成该项资产价值被低估。

5. ECL 模型对阶段一和阶段二逐步确认损失时,如果对贷款损失准备预测不准确,就会产生资产被高估或低估的问题,如果银行不能够及时准确确认资产信用风险的“显著增加”,那么资产从一阶段转换到二阶段就会导致“悬崖效应”。

三、商业银行实施ECL模型的信用评级现状

实施ECL模型的过程中,对金融资产的信用评级是最为关键的一环。目前商业银行可以采用的是内部评级法和权重法。本文侧重讨论内部评级法的影响。内部评级法又分为初级内部评级法和高级内部评级法。采用不同的评级方法会直接影响到ECL模型的实施效果[3]。权重法计算起来比较简单,相比于内部评级法所需要的数据较少。内部评级法是基于银行内部以往储存的客户信息,了解并实时分析客户资产抵押的状况。这种方法考虑了每种信贷情况的不同,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资产的信用情况。内部评级法不仅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倡导对世界资本提出的要求,也是我国银行业提升风险抵御能力的必经之路。但是内部评级法要求银行存储完整的借款人信息,如违约概率、风险暴露等级等大量关键信息才能实施,所以在目前只有风险管理水平比较高的银行才有能力实施高级内部评级法。

目前我国实施高级内部评级法的银行只有7家,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及兴业银行。其余上市银行大部分采用的是初级内部评级法。目前,虽然使用内部评级法的银行都估计了借款人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风险要素,但是各个银行执行的违约、损失风险的概念却不相同,有很大的主观性,所以对于信用风险的衡量标准各个银行之间不能比较。

四、ECL模型实施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一)对商业资本充足率的影响

资本充足率是评价银行体系稳健程度的重要监管指标之一,也是评价银行风险抵御能力的重要标准。并且自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外监管机构对于银行业资本相关的监管要求不断趋严,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是:大于等于8%、6%、5%.

从理论公式来讲,采用ECL模型计提减值的风险敏感性提高。所以, 在ECL模型管理下, 当金融资产质量降低时, 资本充足率会随之降低;当资产质量提高时, 资本充足率会随之提高[4]。在ECL模型应用之前,有学者分析认为,实施ECL模型会使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5]。图1为2018—2021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情况。从2017年的12.23%至 2021 年末的 15.11%,高于监管最低要求7.11个百分点,安全边际不断扩大。从采用信用评级法的程度来看,对于采用高级内部评级法的商业银行,其资本充足率平均上升了2.12%,对于采用初级内部评级法的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平均上升了1.02%。从银行的规模来看,大型银行资本水平较高,与中小银行的差距逐渐扩大。2021年末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 17.29%、13.82%、13.08%、12.56%。针对资本充足率,可以看出采用高级内部评级法的大型银行在实施ECL模型后的过渡比较良好,相对而言,中小规模银行以及采用权重法计量风险的银行在实施ECL模型后的反应较差。

(二)对商业银行净利润的影响

ECL模型对商业银行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大幅增加了损失准备。[6]本文选取2018—2021年54家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较上期计提变动额占净利润比例的平均值,來测量ECL模型对上市商业银行的影响。目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变动总额占净利润总额的14.03%。有42家银行在贷款损失准备上涨的同时,会对净利润产生负面影响。有12家商业银行在损失准备的影响下,净利润处于盈亏点。有22家银行受到的影响大于20%。ECL模型对商业银行净利润的影响分布如表3所示。总体来讲,损失准备的增加会导致净利润下降,但是总体影响不大。

为了具体说明哪些规模银行受到的冲击较大,本文将目前上市的54家商业银行进行了分类,分为超大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10万亿以上)6家、大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5~10万亿之间)6家、中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1~5万亿之间)14家、小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1万亿以下)28家。图2为基于2018—2021年各规模银行数据计算银行实施ECL模型对其利润的影响平均值。通过图2可以看到规模越大的银行反而受到的影响越小,受到影响最大的是小型商业银行,每年都超过20%的影响率。在2020年末所有规模的银行都上涨了影响率,有可能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不良贷款上涨,计提损失准备上升所导致的。但在2021年超大型和大型银行受影响情况好转,中小型银行受影响情况持续走高。通过上述数据,本文认为规模越大的银行净利润受ECL模型的影响越小,这可能与他们的资产规模大、存贷成本较低、风控信息比较完善的原因有关。

(三)对商业银行顺周期影响

ECL模型的实施,是为了缓解旧模型滞后性导致的周期性问题。然而在理论上ECL模型的信用评级受宏观经济的影响[2]。在经济下行期,预估的损失要增加,继而减少利润。在经济上行期,整体资产质量提高,减少损失,利润提高。本文选取2013—2018年我国GDP增长率和银行业不良贷款率、资产利润率的情况,来分析ECL模型对应顺周期问题的效果。图3为2013—2021年银行业不良贷款比例和资产利润率的情况。图4为2013—2021年我国GDP增长率情况。可以看到2013—2018年实施新模型前,GDP增长率与不良贷款比例呈负相关,与资产负债率呈正相关。在新模型实施后,在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后,顺周期现象仍没有缓解,GDP增长率仍与不良贷款比例呈负相关。ECL模型的实施不能够从根本缓解旧模型带来的顺周期问题。

五、对商业银行的建议

(一)建设并持续优化内部评级法信息体系

想要准确计量风险,更好地利用内部评级法,就需要推动商业银行历史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增大应用内部评级法的资产信用评级范围。通过本文上述分析,采用高级内部评级法可以很好地缓解ECL模型对资本充足率和净利润的负面影响。截止到2021年,我国仅有7家商业银行实施了高级内部评级法,其中只有两家实现了风险计量覆盖率100%。大部分银行的风控体系还有待加强。

(二)缓解银行信息间信用评级差异化

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加强内部评级信息建设,及时准确地确认损失,尽可能贴近资产的真实价值;另一方面监管部门需要明确对于“违约”的定义,并且对资产信用风险的“显著增加”给定一个范围,这样可以缓解银行间信用评级信息差异化的问题。

(三)加强银行内部监管机制

ECL 模型的弊端之一就是有较多的人为操纵利润的机会。为了消除这种可能,内部监督部门需设立和外部监管机构的沟通机制。同时成立内部专项监管部门,以保证及时准确提取损失准备。另外审计人员需要就新模式实施过程中涉及的风险漏洞提出建议。

(四)提高业务人员综合素质,建立人才队伍等长期储备

ECL模型的实施对业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需要在各种风险情况下进行会计估值;风控人员不仅在内控中会运用到会计信息,在对外放贷的同时也需要具备会计知识。因此风控人员和会计人员在确保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深入了解双方的专业知识,银行应培养此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所以, 商业银行要加强跨部门的沟通和信息共享, 提高业务人员综合素质。此外, 商业银行还需要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的会计估值专业水平和风险计量技术的人才队伍,以加强财务部门、风险部门的执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菁菁,刘光忠.金融工具减值预期损失模型的演进与会计准则体系变迁——兼评IASB《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征求意见稿[J].会计研究,2014(5):37-43,94.

[2]李峰,吴海霞.IFRS 9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对银行业的影响与实施建议[J].证券市场导报,2015(12):45-50,56.

[3]陆婷,张明.如何度量金融系统性风险:一个文献述评[J].金融监管研究,2017(6):1-15.

[4]王雯.实施IFRS9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对银行业的影响探析[J].福建金融,2019(3):45-49.

[5]刘星,杜勇.预期损失模型分析及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4):83-86.

[6]纪佃波.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对银行资本计提的结构性影响研究——基于50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J].金融监管研究,2021(2):17-36.

责任编辑:姜洪云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迎来发展新契机
“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关于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国有商业银行软件开发项目组合风险管理模型探索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